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3 16:2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共9小题;共18分)
1. 能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且符合启普发生器原理的装置是
A. B.
C. D.
2.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B. C. D.
3. 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 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 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4. 能用于制备 的发生装置,且符合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的是(省略了夹持仪器)
A. B.
C. D.
5.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干燥和收集装置。若用过氧化氢和催化剂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则合理的装置组合顺序为
A. ①⑤⑧ B. ④⑦⑧ C. ②⑤⑥ D. ②④⑧
6. 实验室制备 ,最适宜的一组试剂是
A. 木炭与氧化铜 B. 碳酸钠与稀盐酸
C. 大理石与稀硫酸 D. 石灰石与稀盐酸
7.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检验该气体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 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冒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
B. 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
C. 可以测出收集二氧化碳的体积,植物油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
D. 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滴入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
8.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向盛有石灰石的锥形瓶中加入酸,片刻后石灰石表面几乎不再有气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
A. 锥形瓶的橡皮塞漏气 B. 加入的酸是硫酸
C. 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 D. 没有加热
9. 实验室制取 一般有五个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
③向漏斗中注入酸液;
④向广口瓶放入小块的大理石;
⑤收集气体。
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①④②③⑤ D. ②③④①⑤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40分)
10. 回答下列问题。
(1)在 的条件下碳可以跟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这些氧化物中的氧,表现出 性,因此在化学反应中可以作为 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碳还原氧化铜: 。
(3)碳还原氧化铁: 。
(4)碳还原二氧化碳: 。
11.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 装置制取氧气时应用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装置是。
(2)通常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1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为何不用碳酸钠粉末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取 ;
(2)实验室可否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 为什么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13.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请从上图所示常见仪器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2)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3)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4)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5)量取一定量液体所需的仪器 。
14.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 的名称是 。
(2) 中用 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 、 装置制取氧气,收满氧气后应进行的操作是 。
(3)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选择的装置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A、长颈漏斗的下端应该伸到液面以下,故选项错误;
B、气体从长颈漏斗跑掉了,故选项错误;
C、能反应,但不能控制反应的进行,故选项错误;
D、多了一个塑料板,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 C
【解析】A、工业用盐(主要成分 )和食盐固体都溶于水,无法加水通过是否溶解来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因为无法点燃,故选项说法错误.
C、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产生特殊的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3. C
【解析】探究粗细的影响,所以要在粗细上对比,其他要素保持一致。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做实验,这样就使反应的条件不同,而难以比较,故A错;
B、氧气的浓度不同,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故B错;
C、氧气的浓度相同,根据两种铁丝的燃烧的剧烈情况来得出结论,故C对;
D、浓度不同的氧气中,比较同种铁丝的燃烧,与探究的实验目的不同,故D错。
故选:C。
4. A
【解析】A、弹簧夹关闭后,气体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使固体和液体分离,符合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并且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故A正确;
B、装置达不到启普发生器的效果,改进方法是:将铜网包裹的固体移到U形管的右侧或右侧导管上的活塞移到左侧导管上。故B错误;
C、其中的固体在容器的最底部,所以不能使固液分离,故C错误;
D、其中的有孔铁片会和制取二氧化碳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使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故此装置不能用于制取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A
5. C
【解析】用 制 的反应原理为 ,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选②作为发生装置,干燥 可选用④或⑤装置,要制取干燥的 只能用⑥装置收集,故合理的装置组合为②④⑥或②⑤⑥。
6. D
7. A
【解析】A、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瓶内大气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故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故错误;
B、据实验注意事项,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故正确;
C、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装置中的植物油就起到避免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与水反应的作用,故正确;
D、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故正确。
故选A。
8. B
9. B
【解析】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加(加入固体药品) 倒(倒入液体药品) 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 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第二部分
10. (1) 高温;还原;还原
(2)
(3)
(4)
11. (1) ; 或
(2)
12. (1) 碳酸钠与酸反应的速率太快,不方便收集。
【解析】碳酸钠与酸反应的速率太快,不方便收集。
(2) 不能,反应生成的微溶物会使反应很快停止。
【解析】稀硫酸与大理石中的碳酸钙能反应,但是生成硫酸钙微溶物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使反应很快就停止。故答案:不能,反应生成的微溶物会使反应很快停止。
(3)
【解析】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
13. (1)
(2)
(3)
(4)
(5)
14. (1) 酒精灯
(2) (盖上玻璃片取出集气瓶)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除(熄灭酒精灯)
(3)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