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一氧化碳——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3.2一氧化碳——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3 16:3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3.2一氧化碳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24分)
1. 月 日是世界无烟日,中国控烟协会呼吁要了解“二手烟”的危害,对“二手烟“说“不”。香烟烟气中存在的物质如图所示,其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化物是
A. 二氧化碳 B. 焦油 C. 一氧化碳 D. 尼古丁
2. 吸烟有害健康。吸烟后产生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气体,该气体是
A. B. C. D.
3. 区别 与 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别 与 的是
A. 分别通入紫色的石蕊溶液中 B. 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D. 分别用鼻子闻气味
4. 下列关于多金属结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多金属结核是含锰的化合物 B. 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
C. 锰结核中只有一种金属元素 D. 全世界多金属结核含量微乎其微
5. 区别 和 两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 分别通入水中 B. 测量它们的密度
C. 检验它们是否有毒 D. 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6. 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睡觉时,在枕边放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 煤气中的强烈恶臭气味是一氧化碳气味
C. 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结合能力比氧气的强
D. 冬天用煤炭火取暖时要紧闭门窗防止冷空气进入室内
7.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 与 的比较,错误的是
A. 可用于人工降雨, 可用于光合作用
B. 通常情况下,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C. 无毒,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8. 鉴别 、 、 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C. 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D. 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9.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 能与水反应
C.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D. 具有还原性
10. 甲、乙、丙、丁分别是 、 、 、 中的一种,在一定条件下,甲分别能与乙或丙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丁可能是 B. 丙可能是
C. 乙可能是 D. 甲一定是
11. 木炭和 氧气放于密闭容器中点燃,恰好完全反应,产物可能是
A. B. C. 和 D. 无法确定
12. 我国古代将赤铜()、炉甘石()和木炭混合加热到 得到黄铜(铜锌合金)。若冶炼时所用 与 的质量比为 ,则所得黄铜的含铜量为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0分)
13. 回答下列问题:
(1) 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 。
(2) 与 可以相互转化, 在高温下与 反应生成 。
14. 对比、分析、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已知 、 、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还原剂,请分析下列反应:
; ; ;
得出的结论是:物质(如 、 、 )作还原剂时,所含元素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 (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2)依据上述结论,则在反应 中作为还原剂的物质是_____;该还原剂中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由 价变为 价。
15. 空气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的环境信息,可及时准确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下表是某日我国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内容。
根据上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当日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 ;(填序号)
(2)当日影响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是 ;
(3)想一想,空气主要污染物是从哪儿来的
(4)为防治空气的污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16. 实验室有一些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为检验其中是否混入了 ,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松同学说 装置中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则证明有 ,他认为 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但小云予以否定,因为氢气也能发生类似反应,她提出应观察到 中变浑浊,才证明有 , 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而小伟也提出 中变浑浊还不足以证明,混合气体中的 也会产生此现象,他提出 中装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中装入适量石灰水,则装置 的作用是 ,装置 的作用是 。
(4)最终同学们一致赞同小伟的设计,则在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 现象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 。
(5)上述实验尾气的一种处理方法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香烟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等致癌物的焦油,在香烟烟气的成分中,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就难再分离,使氧没有机会与血红蛋白结合,故血液失去运输氧的能力,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中毒,且一氧化碳是氧化物,分析题给的四个选项可以知道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2. C
3. D
【解析】 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而 不能; 能使灼热的 变成红色的铜,而 不能;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 不能,所以选项A、B、C用能用来区别 与 。 有剧毒,不能用鼻子闻气味,且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也不能将其区别开来。
故选D
4. B
【解析】多金属结核不是含锰的化合物,而是含锰的混合物,故A错误;
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故B正确;
锰结核中含有多种金属元素,故C错误;
全世界多金属结核的含量很高,故D错误。
5. D
6. C
【解析】 是一种无色无味且难溶于水的有毒气体,含碳物质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都会生成 。故选C。
7. A
【解析】A、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光合作用,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体积水溶解 体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B说法正确;
C、 无毒,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C说法正确;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故D说法正确
8. B
【解析】由于 能助燃, 能燃烧, 不可燃不助燃,所以使用燃着的木条能产生不同的现象: 中木条燃烧更剧烈, 中气体燃烧, 中木条熄灭。
9. B
【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正确;
B、一氧化碳不会与水发生反应,故B错误;
C、 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故C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故D正确。
故选:B
10. A
【解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以知道,甲分别能与乙或丙反应,在题给的四种物质“ 、 、 、 ”中能够和两种物质反应的只有一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反应的是氧气或氧化铜;可以推测丙可能是 ,乙可能是 ,丁一定是二氧化碳。
故选A。
11. C
【解析】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由题意, 木炭和 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木炭与氧气质量比为 ,所以同时发生了上述两个反应,产物是 和 的混合物。
12. D
【解析】黄铜中的铜来自于赤铜、锌来自于炉甘石,所用 与 的质量比为 。设赤铜的质量为 ,炉甘石的质量为 。铜的质量为 ,锌的质量为 ,铜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D。
第二部分
13. (1) 冶炼金属
【解析】 具有还原性,在工业上可利用其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2) 碳
【解析】 与 可以相互转化。 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 。
14. (1) 升高
(2) ;;
15. (1) D
(2) 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
(3) 化石燃料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
(4) 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工厂废气排放等
16. (1)
【解析】该实验流程是: 装置用来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若 不变浑浊,则证明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完全,从 中出来的气体就剩下氢气和一氧化碳,它们都会与氧化铜发生反应,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水,而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 中出现混浊现象。即只要 中变混浊就证明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时能与氧化铜反应,小松同学说 装置中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则证明有 , 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
【解析】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所以 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 除去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干净
【解析】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实验室检验一氧化碳通常是让它先生成二氧化碳,然后再用澄清石灰水去检验二氧化碳。但该混合气体中原来就有二氧化碳,为了避免引起干扰,所以应该先把二氧化碳吸收完,则 装置目的就是吸收二氧化碳, 装置用来检验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所以应该用澄清石灰水。
(4) 中灰水不变浑浊, 中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在检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中石灰水变浑浊, 中灰水不变浑浊, 中石灰水变浑浊现象时,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 。
(5) 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
【解析】由于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具有可燃性。所以上述实验尾气的一种处理方法是: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