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燃烧和灭火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共32分)
1.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A. 隔离可燃物 B. 隔绝空气
C. 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D. 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2. 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 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 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 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3. 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A. B.
C. D.
4. 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要沉着应对。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 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远离着火区域
5.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炉具清洁剂清洗家中的排油烟机,利用的是清洁剂的乳化作用
B. 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用加热的方法封口
C. 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煤炉上放一盆水
D. 图书档案着火,最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6. 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A. 降低着火点 B. 清除可燃物 C. 隔氧又降温 D. 产生二氧化碳
7. 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
B. 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隔绝可燃物
C. 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
D. 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着火点
8. 年 月 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 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 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
D. 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9. 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 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B. 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和撞击
C. 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D. 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10. 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如图是普通电子打火机的实物照片。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能打火的组合是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1. “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未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 纸张被水浸湿后,导致其着火点降低
D. 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着火点
12. 2013 年 5月 14 日上午,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存放婴儿纸尿裤的仓库发生火灾,迅 速赶到的消防官兵用水枪将大火扑灭。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从燃烧条件看,纸尿裤属于可燃物
B. 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对空气会造成污染
C. 水枪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纸尿裤的着火点
D. 存放纸尿裤等易燃物时,不可堆得过密
13. 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小颖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14.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厨房煤气泄露,立刻开启排气扇排气
B. 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 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小灶具的进风口
15. 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特大火灾。主要原因之一是可燃性建筑材料中未添加阻燃剂。 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 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 ,并吸收大量的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B. 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 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比 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16.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温度
B.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现象①说明白磷燃烧所需温度不高于
D. 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30分)
17. 有媒体报道,某城市近郊的垃圾堆积场发生爆炸。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垃圾场会发生爆炸 城市垃圾靠掩埋、堆放都不是好的解决办法。寻找新的处理垃圾办法,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18. 下列是生活中的一些灭火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因。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数林砍掉形成隔离带 。
19. 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发酵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 ,相同点是 ,这种反应与燃烧的不同点是 。
20. 请从燃烧条件角度解释以下防火安全提示。
(1)冬季进入山林时禁止携带火种,原因是 。
(2)定期清理抽油烟机管道内的油污,原因是 。
21. 控制变量法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3)如果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22. 在烛芯的棉线中加入细镁条可制成“吹不灭的蜡烛”。镁条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焰心的温度。请从燃烧条件角度回答:
(1)蜡烛正常燃烧时,焰心的镁条不燃烧,原因是 。
(2)吹灭蜡烛后,镁条开始燃烧,并重新引燃蜡烛。引燃蜡烛时,镁条所起的作用是 。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用灯帽盖上酒精灯后,酒精与氧气(或空气)隔绝,从而使燃烧的酒精熄灭。
故选B。
2. A
【解析】A、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使油熄灭;故对;
B、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极易引燃液化气而发生火灾;故错;
C、电器着火若用水扑灭极易造成电线短路和人体触电,所以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错;
D、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室内失火时,打开门窗,造成空气对流,氧气量充足,使火势加大。故错;
故选A。
3. A
【解析】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为了防止燃烧和爆炸,应贴上禁止烟火的标志。
A、图为禁止烟火标志,所以正确。
B、图为废旧塑料回收标志,所以错误。
C、图为节约用水标志,所以错误。
D、图为剧毒品标志,所以错误。
故选A。
4. D
【解析】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水不能扑灭油着火,反而引起油滴的飞溅,导致火势的蔓延,故A错误;
B、室内起火不能开门窗,会加快气体流通,加剧火势,故B错误;
C、燃气容易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打开排气扇容易产生静电,电火花,发生爆炸,故C错误;
D、遭遇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且远离着火区域,故D正确。
故选:D。
5. B
【解析】A选项、炉具清洁剂的成分是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于去除油污,故错误;
B选项、聚乙烯塑料袋常用加热的方法封口,这种封口方法利用的是塑料的热塑性,故正确;
C选项、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因此为了避免煤气中毒在炉子上放一盆水的做法是错误的;故错误;
D选项、图书档案属于贵重物品,图书档案着火,最好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错误;
答案B
6. C
7. D
【解析】A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B、森林灭火时,建立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C 、家具起火,用水扑灭,是利用了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提高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8. A
【解析】A、面粉加工厂内含有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选项正确;
B、由于易燃和易爆物品只要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所以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防止爆炸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选项错误;
C、家用天然气泄漏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选项错误;
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防止缓慢氧化放热达到其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或爆炸,选项错误;
故选:A。
9. A
【解析】易燃易爆物质不能露天放置,以防遇明火发生火灾和爆炸。运输和贮存时,不要碰撞、专车运输、与人分离、远离火种等。
10. A
【解析】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要有可燃物,这与打火机中的⑤有关;要跟氧气接触,这与打火机中的③有关;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与打火机中的①有关。
11. D
【解析】纸张是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潮湿的纸张不燃烧的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故选D。
12. C
【解析】纸尿裤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A正确;纸尿裤燃烧不充分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污染物,造成空气污染,B正确;水枪灭火是降低了环境的温度,使其低于纸尿裤的着火点,而不是降低着火点,C不正确;堆放易燃物时,如果堆得过密,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容易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引起火灾,而且一旦燃烧会迅速蔓延,加重火情,D正确。
13. B
【解析】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接触,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的变量是否与空气接触,其它两个条件必须符合燃烧哦的条件,即有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也就是说都需要在热水中
14. C
【解析】A、开启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有可能引燃泄露的煤气,造成爆炸,故A 错误
B、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不能降低,应该是可以通过降低周围的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故B错误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不纯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C正确
D、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充分,所以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故D错误
15. C
【解析】 在分解过程中吸收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破坏燃烧的条件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16. C
第二部分
17. 发生缓慢氧化,积聚热量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即引起剧烈燃烧,发生爆炸。
18. (1) 隔绝氧气
【解析】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通过锅盖盖在锅上而使锅内的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
(2)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
(3) 撤离可燃物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
19. 缓慢氧化;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剧烈程度不同,缓慢氧化不一定发光
【解析】在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原料发酵时会产生热量,这是由于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缓慢氧化反应而产生的;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比较剧烈;而有的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称为缓慢氧化;所以,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都是与氧发生的氧化反应,并且会都放出热量。不同点:剧烈程度不同,缓慢氧化不一定发光。
20. (1) 防止温度达到着火点(或火种引燃其它可燃物)
(2) 移除了可燃物
21. (1)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解析】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 没有与氧气接触
【解析】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故填:没有与氧气接触;
(3) 通入氧气
【解析】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需要通入氧气,故填:通入氧气;
(4)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2. (1) 不能与氧气接触
(2) 使温度达到蜡的着火点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