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课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他”是( )
A.光武帝 B.孝文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3.能够体现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工程有许多。其中将陆上“丝绸之路” 和海上“丝绸之路”联结起来的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长城
4.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和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大运河( )
A.有利于后世南北方经济的交流 B.耗费隋朝大量人力物力
C.发挥出防洪灌溉等方面的作用 D.结束了南北方分裂局面
5.央视《国宝档案》曾介绍过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赵秉忠状元卷。“状元” 这一称号源于( )
A.百家争鸣 B.商鞅变法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6.“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这里主要赞扬古代中国科举制度的( )
A.自由性 B.民主性 C.公正性 D.广泛性
7.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原因多样,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残暴统治 C.法律严酷 D.宦官专权
8.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其中“平陈业”是指( )
A.统一全国 B.开通大运河 C.创科举制 D.三次征辽东
9.“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
A.勤于政事 B.善于纳谏 C.节俭治国 D.唯才是用
10.唐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据此治国理念,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是( )
A.任用贤才 B.轻徭薄赋 C.改革科举 D.反击突厥
11.“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是评价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的统治( )
A.武则天 B.唐太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12.毛泽东评价武则天说:“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这一材料表明武则天( )
A.发展科举 B.任用贤才 C.整顿吏治 D.裁减冗员
13.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古代科举考试中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是下列哪位(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14.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形成了“开元盛世”。以上盛世之所以形成,其中原因之一是当时的统治者( )
①重用贤能,励精图治
②稳定政局,发展经济
③崇尚奢靡,对外征战
④重视文教,注重吏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朱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种农业工具发明于( )
A.隋朝 B.唐朝 C.魏晋 D.宋朝
16.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关于唐朝社会经济的主题学习。他们可以参考的资料是( )
A.半两钱 B.曲辕犁 C.交子 D.《盛世滋生图》
17.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唐朝时创制的新式灌溉工具是( )
A.筒车 B.翻车 C.水排 D.曲辕犁
18.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词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你知道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有哪些吗 ( )
①唐三彩
②白瓷
③青瓷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
19.唐朝时期,和亲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现,颂扬这一历史佳话的诗句有:“西去和亲戈壁沙,香车泪洒故乡霞。边关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视旧家。”诗句中“西去和亲” 的人是( )
A.文成公主 B.武则天 C.张骞 D.李清照
20.“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对哪一方面施政作为的自我肯定( )
A.制度建设 B.经济发展 C.民族关系 D.开疆拓土
21.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重武轻文已成潮流
二、综合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 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2)诗中的“此河”全长有多少 地位及作用是什么
(3)请写出“此河”的中心和起止点。
23.阅读下列材料: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与。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杜甫《忆昔》
请回答:
(1)“开元”是谁在位时的年号 他即位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2)开元时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唐朝哪两个方面的进步 从图3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从北方出发,海上丝绸之路从南方出发,大运河实现了沟通南北,因此也就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联结了起来,C项正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未能沟通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A项错误;都江堰位于四川,未能沟通南北,B项错误;长城是中原政权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军事工事,与沟通南北无关,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它将中国南部和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可知,隋朝大运河有利于后世南北方经济的交流,故A项正确;隋朝大运河耗费了隋朝大量人力物力,并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故B项排除;材料未体现隋朝大运河发挥了防洪灌溉的作用,故C项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科举制分三甲,一甲为第一名被称为“状元”,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唐太宗是唐朝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时期,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由他所说的“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可知,唐太宗唯才是用,故选D。
10.答案:B
11.答案:A
解析:武则天执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故称她的统治为“治宏贞观,政启开元”,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B
解析:唐朝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根据材料中“水车如纺车,以细朱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可知,描述的灌溉工具为筒车,出现在唐朝,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1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是唐朝时期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故B项正确;半两钱是秦朝统一以后使用的统一货币,与唐朝无关,故排除A项;交子是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纸币,与唐朝无关,故排除C项;《盛世滋生图》是清朝画家描绘苏州繁盛景象的作品,与唐朝无关,故排除D项。
17.答案:A
18.答案:B
19.答案:A
解析: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故选A。
2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2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故C项正确;奢靡享乐之风盛行和商品经济繁荣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A,B两项;D项说法材料无从得出,故排除。
22.答案:(1)隋大运河;隋炀帝
(2)全长2000多千米
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作用:①大运河从北向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②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3)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
解析:此题重在考察大运河的开凿等情况。大运河在短暂的隋朝历史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
23.答案:(1)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剪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
编修经籍。
(2)开元盛世
24.答案:(1)两个方面:图1:农业;图2:手工业。
历史信息:社会风气开放,妇女所受的束缚相对较少。
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生,进口以原料、奢侈品为主;受地理环境影响而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