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话
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022学年度上学期高一质量监测
语文
以指与艺术形态生成条件关系密切的文化环境,“艺术生态壁龛”的概念可以帮助解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歌的消亡绠成为文化生态变化的必然结罘。可实际上有些山歌在城市化的文化环境中仍然生存
请将答案书写到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书写在草稿纸、本试卷上无效,
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正在从20世纪φ年代以来的大都市化转向新型城镇化,这一发展转
型的重要内涵是从工业文叨以来以经济高逮增长为标志的现代化发展转向后增长財代的生态
现代文阅读(35分)
文明建设。枸建所谓“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不仅需要白然生态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S小题,19分)
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整个文化生态的建设。非遗的文化生态壁堯保育与建设正是重构整个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生态的重要内容
(选自高小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学研究:公众参与的一种维度》,有改)
当我们把传统民间艺术与伟大的经典作品比较时,艺术美感的差异往往表现得非常明显
材料二:
前者常见的单调重复和即兴随意的形式,与后者的个性鲜明、精致完关形成强烈对比,令人很
99年,长篇评书《岳飞传》在全国近百家电台橋岀,风靡全国·戰说的是北京
容易把前者理解为后者的早期不完美形态。然而这两类艺术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背景,并非简
《岳飞传》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原著《精怒说岳》局限性比较大,必须进行删改增补,
有方言障碍,当叶几乎走遍全国,因而得了个绰号
单的高低之分
艺术的经典化是不断追求究美和杰出的过程,因此经典美学对艺术发晨的引导突出表现为
其中最难的就是查找资补。但我没有感觉辛苦,相反,心里总有一股昂扬向上的拼劲儿。那段
对完美、个性和创造性的追求方面。民间艺术最普遍的特点是程式化和即兴性:程式化意味着
时间我每天晚上前半夜创作,后平夜把先生叫起来帮忙改,五六点钟起床背诵几遍再去电台
创造性,即兴性灲似于证明这种艺术活动缺乏究关的标准,许多公众艺术活动如曲芑、氏
录音,大概要录四五个小时,好许书要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有时侯对作品不满意,我气得撕
歌等,也都普遮具有程式化特点。上溯到《诗经》和其他古代歌谣,更容易发现大量重复杂沓
了重写。其实各行各业都一样,要想取得成绩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倾注心血
的迭句、套语、衬词和固定格式
用评书方式讲述岳飞故事,人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熏陶。对于老百姓来
程式化塑造了观众对群体传统的认
也塑造了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默契·从经典美学的
说,历史就是由一个个故事构成,这些故事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岳飞精忠报国、孝敬父母、和
念看来,栏式化可能意味着缺乏个性和创造性,呆板俊化,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程式化提
睦邻里,他的精神放在现代社会依然值得挺倡——无论是“小家”还是“大家”,如果人人都能
供了表演者和观众共享的期待视野和艺术结构,但在具体表演中却并非完全按照困定模式进行,
有岳飞精神,我们的社会就能安定和谐。
而是由表演者在栏式的框架中即兴发挥,如随意插入的插科打诨、信口开河的自由渲染表现等
2007年评选全国道穗模范,有同志提议将道德模范故事改编成评书,于是我和先生一起改
等,制造出令观众惊讶的现场效罘
编了百余集评书。道德模范的故事与我秉持的通过评书宣传正能量理念是一致的,把“尊师重
教”“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用生动形的语言和充满趣味的故事讲述出来,是当代评书人的
随着非遗保护现念的兴起,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越来越受到关注,但问题乜随之而来·对
责任与担当,从艺如年,我走向老山前线、管教所,走进田间村庄、工厂矿山、社区道,九
于传统审关认冋的传承保护,最根夲的问题就在于:这种活态审美活动得以传承的生态依据在
哪里 从侍统民间中生长起来的艺术趣味在当代全球化的环境中能否生存 以一般意义上的
到河南,十入山东,还创办“千山书荟”,开设“刘兰芳大讲堂”“百姓书场”“胡同评书讲堂
等等,努力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百服务这一原则
文化生态学现念来看,文化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生态环境,其生存发展是难以持续的。按照这个
文艺的百花国坨紫嫣红,评书热度已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但醢着新媒介的发展,在网上
道理,在仝球化和数字时代的当代文化环境中,乡民社会的审美文化“小传统”似乎难以传承
听评书的人日益增多,我的《岳飞传》在网上收听量已经破了1亿;另外,我了解到现在有许
廷续下去
多家长乜乐意给孩子听评书,这样既能让他们放下手机,又能通过评书里讲的故事陶冶性情。
但这样理解文化生态其实是不全面的。关于当代文化形态的整体描述实际上只是对处于主
这都鼓励我们要更好地把评书艺术传承下去,把这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要说好书
导地位的文化形态所作的描述。文化生态的真正含义是对于文化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混生互动
说好荚雄人物,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代的,我希望把他们的精神贯穿在节目里,寓教于乐,使
关系的认识。在宏观文化环境的内部存在着不同历史空间和族群特征的多种文化形态,每种文
听书者在笑声申获得启迪与思考。
化形态都有自己发生发展和繁衍的特殊生态条件。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考生态学的一个特殊概念
“生态壁龛”。所谓“生态壁龛”在生态学上是指与特定生物的生弃繁衍具有最直接关系的环
<选自人民网《访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讲好故事,启迪人生》,有删改)
境条件。英国艺术史学者贡布里希在文化生态学斫究中从生态壁龛引中出“艺术生态壁龛”的
语文第!页(共10页
语文第2页(共10页)鞍山市普通高中 2021—2022 学年度高一质量监测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语文)
1. (3 分)C(A项曲解文意,原文意在表明两者审美趣味的不同,不可用个性、精致程度
的标准简单比较其高下。B项“没有不断追求美的价值诉求”于文无据,“表演的标准也不
明确”过于绝对,原文说“似乎证明这种艺术活动缺乏完美的标准”。D项,就本文观点来
看,由于“艺术生态壁龛”现象的存在,说传统民间艺术“难以传承延续”言过其实,“文
化生态建设困难”于文无据。)
2. (3 分)D(此事例说明有些民间艺术为适应现代社会文化生活需要进行主动的现代化创
新,材料一中没有这方面的观点。)
3. (3 分)C(“破解了”“蓬勃生长”都言过其实,不合文意。)
4. (4分)答案示例:
1 举例论证,如在证明民间艺术程式化并非缺乏个性和创造性时,列举了民间艺术在具体
表演过程中运用的表现手段。(或举山歌的例子增加“艺术生态壁龛”理论的可信度。)
2 对比论证,如在与经典作品的比照中阐释了民间艺术的程式化和即兴性等艺术活动的特
点。
3 道理论证,文章引入“艺术生态壁龛”概念作为理论论据,解释传统民间艺术生存的生
态条件问题。
4 类比论证,将生态学概念“生态壁龛”类比到文化生态领域,形成“艺术生态壁龛”概
念,帮助解释传统民间艺术存在的生态条件问题。
(每点 2 分,要点 1 分,解释分析 1 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如果只列要点,总分
最多给 2 分。)
5. (6分)答案示例:
1 “艺术生态壁龛”理论告诉我们,评书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可以有相对独立的生存
条件,不一定在时代的发展中必然没落。
2 刘兰芳评书艺术实践更可以证明,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需求。
3 优秀的评书作品,不会故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精益求精,不断挖掘出时
代所需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因而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4 优秀的评书艺术传承者,能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百姓服务;能够呼应时代召唤,
传播正能量,体现责任担当,为评书艺术培育了深厚的生存土壤,开创了广阔的发展空
间。
5 优秀的评书艺术传承后继乏人,更需要年青一代放开格局,志存高远,去积极地传承和
弘扬。
(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据亦可。)
6.(3分)C(“周瑜对待战争的态度却始终未变”不对。从“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到后来“不再身披铠甲”,换上“白粗布长袍”,说明他对“我”的话有所触动和认同。)
7.(3 分)A(“紧张激烈”不对。虽然有“鼓角声”,但原文“帐逢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
“帐逢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中并没有“紧张
激烈”的气氛。)
8.(4分)答案示例:
(1)人物身份对比:周瑜是带兵征战的高级将领;“我”是过着平凡生活的村妇。不同的身
份,决定了看待战争与英雄的不同立场。
(2)人物所处时代对比:周瑜是三国时代的英雄,“我”实际上是梦中化身农妇的现代人。
不同时代的对比,便于读者以平常心态、现代意识,更加清醒客观地理解历史和英雄。
(3)人物对英雄(或战争)理解的对比:周瑜认为英雄的价值存在于战争中,“我”认为真
正的英雄不披铠甲。这种对比揭示了珍爱和平的主题。
(每点 2分,要点 1 分,解释分析 1 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
对比有意义,并能具体说明亦可。)
9.(6分)答案示例:
(1)环境描写体现诗意美:故事始终有月光笼罩,艾香萦绕;人物出场时的环境开阔、宁
静、素雅;“我”喜欢的声音里呈现出的温馨、祥和。
(2)人物形象体现诗意美:“我”是砍芦苇喂猪奶孩子的村妇,却对英雄有自己深刻的看法,
能让战争的参与者放下武器,人物内外对比体现诗意美;周瑜开始时身穿铠甲,后来穿白粗
布的长袍,人物先后对比体现诗意美。
(3)情节设置体现诗意美:整个故事都发生在梦境之中,现实人物和历史人物相遇,穿越
时空进行交流。
(4)主题体现诗意美:小说通过“我”对于战争和英雄的理解,表达对和平的期待,对平
凡、朴素、美好的世俗生活的喜欢和向往。
(5)语言体现诗意美:小说用语简洁、凝练、隽永,善用短句,使用多种修辞,“艾草”和
“鼓角声”两个意象具有深远的象征意味。
(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据亦可。)
10.(3分)B(划线句译文:袁绍只想仿效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人的方法。事务繁杂,
却缺少重点;喜欢谋略,但又优柔寡断。要与他共同拯救天下的大难,建立霸王之业,太困
难了。我将另投明主,你们为何不离去呢?)
11. (3分)C(“善假于物也”不是被动句。)
12.(3分)B(袁绍提出迁都主张并非表达忏悔之情。)
13.(8分)(1)我们这些人起兵之后远近之人没有谁不响应的原因,是我们用正义感召了天
下。(4分,“所以”“莫”及判断句式各 1分,大意 1分。)
(2)如今留下来辅佐天子,形势不利,只有请天子转移驾临到许地了。(4分,“匡弼”“不
便”“幸”各 1分,大意 1分。)
14.(3分)杜牧认为荀彧之死是“邀名”之举(1分);司马光不赞同的理由是荀彧可以凭
功勋成名(1分),选择杀身“邀名”有违人情(1分)。
15. B(“表达对花鸟的歉疚”错,应理解为:自己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深深的忧愁。)
16. (6分)答案示例:
(1)以“焉得”的强烈语气自问,表现对陶谢这些诗坛妙手的追慕,以及对自己文思进步
的渴盼。
(2)运用想象,设想与陶谢交往,使其述作并同游江海,向他们学习写诗,表达了诗人对
艺术的执着追求。
(3)运用陶谢典故,与“为人性僻”构成对比,暗示现实中难觅知音,从而揭示了“语不
惊人死不休”的深层原因。
(每点 3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7.(8 分)(1)山川相缭 郁乎苍苍 (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3)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4)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18.(3 分)A
19.(3 分)B
20.(3 分)C(比喻。A 项比拟,B项借代,D 项比拟。)
21.(4 分)①智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语言能力。②乌鸦都被认为能够预言命运。
22.(5 分)答案示例:乌鸦因与多种文化中的不少传说和认识有关而成为一个更能引起共
鸣的象征。(能用长单句 1 分,其主干表达出“乌鸦能引起共鸣”的意思 2分,表达出“多
种文化中的传说和认识”的意思 1分,因果关系 1 分。超出字数限制扣 2 分。)
23.(60 分)参考 2021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赋分。
(准确解读重力与浮力的辩证关系,并在现实语境下发现这种辩证关系可以揭示的寓意,如
压力与动力、根基与超越、沉潜与奋发、磨难与成功等等。)
【文言文参考译文】
汉献帝初平二年春季,关东诸将因为献帝年龄幼小,被董卓控制,而幽州牧刘虞是宗室
中最贤明的,准备拥立他为皇帝。曹操说:“我们这些人起兵之后远近的人没有谁不响应的
原因,正是由于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如今皇帝年弱,被奸臣控制,没有像昌邑王刘贺那样
可以导致亡国的过失,一旦你们改立别人,天下谁能接受!你们向北边迎立刘虞,我自己向
西边去尊奉皇帝。”
当初,荀淑的孙子荀彧,听说曹操有雄才大略,于是离开袁绍跟随曹操,说:“自从天
子流离在外,将军首先倡导兴起义军,只因殽山以东局势混乱,来不及远行迎驾。如今汉献
帝返回洛阳,但洛阳荒废,忠义之士有存续国家正统的想法,黎民百姓有怀念旧王室的哀伤,
真的应该借此时机,奉迎天子来顺从民心,是最顺应时势的行动。”于是曹操派遣扬武中郎
将曹洪带兵向西到洛阳迎接献帝,董承等把守险要之地阻拦曹洪,曹洪不能前进。曹操请董
昭与自己并坐在一起,问他:“现在应当采取什么策略?”董昭说:“将军讨伐暴乱,是春
秋五霸的功业。如今留下来辅佐天子,有许多不利的因素,只有请天子移驾许地这个办法最
好。”曹操说:“很好!”于是迁都许县。
献帝下诏给袁绍,用“土地广阔,兵马众多,却只顾建立私党,没听说有勤王救驾的军
队出动,只是擅自互相讨伐”来责备他。袁绍上书,竭力为自己辩解,担心有对于自己不利
的措施,因此想把天子迁到离自己较近的地方,他派使者去游说曹操应当迁都到鄄城。曹操
拒绝了这个建议。当初,郭嘉前往去见袁绍,袁绍很是礼遇尊敬他。过了十几天,郭嘉对袁
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袁绍只想仿效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得用人的方法。事务繁杂,
却缺少重点;喜欢谋略,但又优柔寡断。要与他共同拯救天下的大难,建立霸王之业,太困
难了。我将另投明主,你们为何不离去呢?”二人说:“袁氏对天下有恩德,很多人来归顺
他,况且,如今他的势力最强,离开他将去哪里呢?”郭嘉知道他们不醒悟,没再说什么,
就离开了。曹操召见郭嘉,高兴地说:“使我成就大业的,一定就是此人!”
曹操认为袁绍才被击败,打算利用这个间隙去进攻刘表。荀彧说:“袁绍刚吃了一场败
仗,士卒离心,应该乘他尚未摆脱困境之机,立刻平定他;如果袁绍收拾残部,乘虚从后面
突袭,则您的事业将付诸流水。”曹操便停止了远征荆州的打算。十月,董昭对曹操说:“自
古以来,人臣拯救国家的功劳,从来没有您今天的功业这样大;有您今天功业的人,没有长
久居于臣属的情况。”于是和列侯将领商量,认为丞相曹操应该进爵为国公,由皇帝赐给他
表示特权的九锡,来表彰曹操的特殊功勋。荀彧认为:“曹公原来是为了拯救匡扶朝廷、安
定天下而发起义兵的,不应当这样。”曹操因此很不高兴。荀彧因病留在寿春,喝药后而死。
臣司马光说:孔子谈到“仁”时是很慎重的,唯独称赞管仲的仁德,难道不是因为管仲
辅佐齐桓公,广泛地救助百姓吗?荀彧辅佐曹操而使他兴起,荀彧的功劳难道在管仲之下吗!
可是,杜牧却认为:“荀彧在劝曹操攻取兖州时,把他比作汉高祖与光武帝刘秀;在官渡之
战时不让曹操撤退回许都,还比作为楚汉相争。等到大事已经完成,荀彧才想在汉代留下尽
忠的声名。”臣认为假使曹操称帝,那么荀彧将成为最大的开国功臣,荀彧不选择这样的有
利方式却选用牺牲生命来换取名声,难道这是人之常情吗!
【作文评分细则】
一类卷:54 分——60 分
切合题意。中心鲜明突出,针对性强,有一定启发意义和社会价值。文体规范,议论客
观全面,透彻深刻,逻辑性强,有创新性和批判性,内容充实,例证丰富贴切;记叙意蕴丰
厚,选材不俗,详略得当,描写生动形象,感情真挚充沛,多种表达方式运用自如。结构严
谨,语言精炼,有特色,书写美观整洁。
二类卷:42 分——53 分
1.二类上:47——53 分
切合题意。中心鲜明突出,有针对性。文体规范,议论较为客观全面,透彻深刻,有逻
辑性,说理有思辨色彩,内容充实,例证丰富恰当。记叙意蕴较为丰富,选材恰当,有详有
略,描写较为生动形象,感情真挚,多种表达方式运用自然。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书写美
观整洁。
2.二类下:42——46 分
符合题意。中心比较鲜明。文体较为规范,议论文能围绕观点分析说理,有一定思辩性,
内容较为充实,例证恰当;记叙文有意蕴,选材恰当,有详有略,能进行比较具体的描写,
感情真挚,能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结构完整,语言通畅,书写整洁规范。
三类卷:36 分——41 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够鲜明。文体基本规范,议论简单或无分析,说服力不强,逻辑
不够严谨,思辨色彩不浓,内容单薄,例证较为平庸陈旧;记叙文意蕴单薄,选材粗糙,详
略失当,叙述较为清楚但缺乏必要的描写,情感真实但不够自然,表达方式运用较为刻板。
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书写较为整洁。
四类卷:35 分以下
偏离题意。中心模糊。文体不够规范,议论文逻辑不清,记叙文空洞无味。穿靴戴帽,
生搬硬套,勉强成文;内容干瘪,感情做作;结构基本完整,表达不够通畅,书写不够规范。
20 分以下酌情给分:偏离题意,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文体不规范,东拉西扯,逻辑
混乱,情感虚假,敷衍成文。结构残缺,语言不通顺,书写不规范。
【补充说明】
1.文章不足 8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扣满 5 分为止。残篇(不扣字数分):不足 200
字的,10 分以下给分;不足 400 字的,30 分以下给分。
2.缺标题(包括书信等应用文体)扣 2 分,错别字每个扣 1 分,重复不计,扣满 5 分
为止。
3.标点符号酌情扣分,扣满 2 分为止。
4. 参考平均分:43 分。
【阅卷提示】
1. 题组长兼有试卷分析任务,负责试题评价、答题情况分析、学习改进建议等内容,
详见“阅卷任务分配表”。试卷分析应详尽具体,并在批改结束后一天内上交。
2. 为保证评价效度,主观题评价应避免随意或僵化。希望大家在此次考试中能一如既
往地秉持对工作、对学生负责的态度,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组织者也会加强阅卷过程监控,
确保阅卷工作顺利高效实施。
3. 阅卷中有任何问题,可通过鞍山高中语文教师群或私信探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