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临清二中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键(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聊城临清二中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键(第1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1-12 11:1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第1课时)
一 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二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第1课时)内容,主要讲述了离子键的含义,形成条件以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今后学习有机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面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做好了铺垫,在高考中也占有相当的分值。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三 教学重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 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让学生充分预习,由简单的入手,逐层深入,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五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 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阅读课本,填写导学案空白,并结合预习内容找出疑惑内容。
2 教师的教学准备:阅读课本,认真备课,写教案,出导学案并提前发给学生,上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 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前后桌为一组,根据实际需要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七 课时安排:1课时
八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在黑板上展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探究导学案空白。
(三) 合作探究,经讲点拨
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探究导学案空白
1、离子键
称为离子键
①成键微粒 :
②成键本质:
③成键条件:
提出疑惑,小组讨论,老师加以提示,启发,诱导,得出结论:
1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大多数金属化合物、碱、盐类)
2 金属和非金属不一定形成离子键,例如:氯化铝
3非金属和非金属也能形成离子键,例如:氯化铵
学生根据结论,练习巩固:
例1. 下列化合物中有离子键的是( )
(1)KI (2)HBr (3)Na 2 SO 4 (4)NH 4 Cl (5)H 2 CO 3
提问学生,填写空白,其他学生加以纠错。
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 电子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X)来代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老师强调:
例如:原子电子式:
离子电子式:Na+ Mg2+
练习巩固
例2 用电子式表示原子或离子:
氟原子 钙原子 氢原子 氧原子
钙离子 铝离子 氯离子 硫离子
铵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过氧根离子
小组讨论,老师加以提示,启发,诱导,得出结论:
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是离子符号本身,而阴离子的电子式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让学生根据以上知识试着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注意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
NaCl: MgO CaCl 2 :
Na 2 O 2
老师纠错,并强调,同时给学生展示例题3
例3.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小组讨论,老师加以提示,启发,诱导,得出结论: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 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离子化合物还要用箭头表示出电子的转移方向,不写反应条件。
练习巩固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KBr:
MgCl 2 :
Na 2 S:
(四)反思总结:
1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不一定含共价键键。
2 金属和非金属不一定形成离子键,例如:氯化铝。非金属和非金属也能形成离子键,例如:氯化铵
3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是离子符号本身,而阴离子的电子式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的形成过程时,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离子化合物还要用箭头表示出电子的转移方向,不写反应条件。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2.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 )
A.10与19 B.6与16 C. 11与17 D.14与8
3.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
A.H 2 O B.CaI 2 C.KOH D.NaNO 3
4.下列电子式或结构式错误的是
A.OH-的电子式 B.NH4Br的电子式
C.Na2O的电子式:  D.Na+的电子式:Na+
5.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
A.溶于水???? B.熔点较高???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6.A和B两元素能形成AB 2 型离子化合物,则A和B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
A.6和8 B.11和6 C.20和8 D.20和17
课后练习与提高:
7.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类型的化合物,往往其结构和性质相似。下列对化合物碘化磷(PH 4 I)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离子化合物
B.这种化合物加热时,可能产生有色气体
C.这种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D.这种化合物不能跟烧碱发生反应
.参考答案:1C 2C 3A 4C 5D 6D 7CD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作业(预习第三节第2课时共价键)
九 板书设计:
(一)、离子键:
1、离子键
称为离子键
①成键微粒 :
②成键本质:
③成键条件:
注意:1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如:大多数金属化合物、碱、盐类)
2 金属和非金属不一定形成离子键,例如:氯化铝
(二)、电子式:
原子电子式:
离子电子式:Na+ Mg2+
注意: 阳离子的电子式一般是离子符号本身,而阴离子的电子式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三)、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注意相同的离子不能合并)

(四)、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注意: 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的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离子化合物还要用箭头表示出电子的转移方向,不写反应条件。
课堂小结:1
2
十 教学反思:
本节的设计采用了课前发导学案,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找出疑惑的地方。课上师生主要解决疑惑的知识,解决重难点,考点,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并边讲边练习巩固,进行适当的拓展提高,效果很好,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节课45分钟,其中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讲解10分钟,反思总结8分钟,学生讨论探究15 分钟,其余环节7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会继续努力,争取设计出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