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记录
主备人: 审核人:
年级 高 一 年级 学科 历史
课题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型 新授 本册第 4教时 总第4教时 年 月 日
课时安排 1 教具安排 PPT
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拓疆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重点 两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上的巩固措施
难点 两汉衰亡的历史原因
教学 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材料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材料来讲解,增强教学的内容深度。
教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 备课组二 次备课 根据学情 三次备课
导入: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图中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贡献?为什么华夏族会改称为“汉族”,为什么中国人被称为“汉人”?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图中人物是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大汉王朝。实际上这一切都跟汉朝有密切关系,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正因为汉朝的强大,不仅影响到世界,而且对中国后来的发展同样影响深远,因此,很多跟中国有关的称呼被冠以“汉”字而固定下来。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汉朝的盛衰情况。 (二)新课讲授: 一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 西汉的建立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可知,强大的秦王朝因实行暴政短命而亡,又经过4年的楚汉之争,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在楚汉之争中,刘邦明显处于劣势,为什么最终获得了胜利?西汉是怎样建立的? 生:阅读教材第20页内容,分组讨论,归纳教师提出的问题。 生:楚汉之争,刘邦之所以取得胜利,原因主要有:刘邦方面:(1)刘邦军队纪律严明。(2)刘邦善于用人。(3)正确的指挥。项羽方面:(1)刚愎自用。(2)用人失误。(3)政策不当。(4)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生: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师:汉朝的建立,结束了秦末农民起义以来的动荡局面,重新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巨大进步;同时也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之后,汉朝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局面。 2 “文景之治” 生: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第20页第一目第二段的内容,并思考问题:汉朝建立初年,社会经济的衰败景象,即使皇帝也“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生:如果我是当时的统治者,会采取如下措施: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具体如下:(1)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2)发展农业生产。(3)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4)重视“以德化民”。 师:实行上述政策,出现了怎样的结果呢? 生:“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即社会稳定,人们生活得到改善,还出现了“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生:汉文帝与汉景帝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社会安定,人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后世把这样的治世称为“文景之治”。 师:“文景之治”不是汉朝的强盛时期,但为汉武帝统治时期达到鼎盛局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 西汉的强盛(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师:汉武帝在位时期是如何巩固汉朝的大一统局面的? 生:依据教材内容及上述材料,回答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师:就统治措施归纳方法,一般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古代的民族关系一般是指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关系,回答相关问题时不宜使用“侵略”一词。而古代的对外关系,一般就是指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三 东汉的兴衰 1 西汉的灭亡 生:阅读教材第22页“东汉的兴衰”一目的第一段,了解西汉灭亡的原因。 师: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汉王朝更是声名远播。“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更是激励无数中国人为维护国家利益前赴后继。如此强大的王朝为什么会灭亡呢? 其原因主要有:(1)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2)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3)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4)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不断。 师:在这种情况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得政权,建立了新朝,西汉灭亡。 2 新朝建立及王莽改制 师:阅读教材第22页“东汉的兴衰”一目的第一段,了解王莽改制的内容。 生:为缓和社会矛盾,王莽建立新朝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最终失败了,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新朝也被绿林,赤眉起义军推翻。 师:王莽改制为什么难以取得成效? 生:分组讨论。 教师指导:王莽改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1)王莽沿用西周法制,脱离实际。(2)触动了贵族,官僚等势力集团的利益。(3)人民没有得到实惠。(4)原有的社会矛盾未解决,又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统治末年,国家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赤地千里,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爆发。 3 光武中兴 原因 师: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22页“东汉的兴衰”一目的第二段,分组讨论,掌握“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注意从政治,思想等方面归纳其原因。 生:原因:(1)政治条件,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随后,刘秀又平定了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2)主张以“柔道”治天下。 措施 师: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22页“东汉的兴衰”一目的第二段,找出光武帝刘秀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概括“光武中兴”的意义:(1)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2)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3)天下出现盛世局面。 4 东汉的衰落 师:导致东汉衰落的原因有哪些?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分析归纳。 生:阅读教材第22-23页的内容,从总体上掌握“东汉衰败”的概况。 生:讨论回答。 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指导,再归纳总结。 东汉初年,刘秀的“柔道”政策实际上是对东汉新兴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的妥协,因为刘秀就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建立汉朝的。因此,“柔道”既是吸取西汉末年统治腐败的产物,也是妥协的产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 外戚,宦官和士大夫等多支政治力量相互倾轧,激烈争斗,政治更趋腐朽黑暗。 “党锢之祸”使有正义感的官员和士人三缄其口,社会更加黑暗。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第二段内容,从整体上掌握黄巾起义的概况。 师:统治的腐败,社会矛盾的尖锐,终于引发黄巾起义。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因头裹黄巾,故称“黄巾军”。起义虽被镇压,但它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师:秦末陈胜吴广起义,西汉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分别直接推翻了秦朝,西汉王朝的统治,东汉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东汉最终亡于曹丕之手。 师过渡: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打击了豪强地主,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东汉政权虽名存实亡,但几百年来,两汉出现过盛世局面,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成就斐然。 四 两汉的文化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3页“两汉的文化”一目的内容,归纳主要内容。 生:归纳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课堂小结:大一统国家的巩固(1)两汉大一统的措施和表现: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光武中兴是汉大一统的表现。西汉在政治上逐渐废除郡国并行制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利,辅以察举制、刺史制完成政治大一统;在经济上推行盐铁官营;在思想上确立儒学正统;在边疆上击匈奴、设郡、派使节,恩威并用。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面大一统。(2)大一统也带来了两汉文化上的繁荣:史学前二史《史记》《汉书》,文学汉赋,医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数学《九章算术》,科技造纸术等都是优秀的汉代成就。
板书设计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 西汉的强盛 三 东汉的兴衰 四 两汉的文化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整理本课思维导图
预习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