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科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试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90 分钟。
第 I 卷 选 择 题 (6 0 分)
本题共 40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序号用 2B 铅笔填
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A.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C.有昼夜更替现象 D.体积和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大
2、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主要源泉
B.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
C.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大气和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D.“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太阳辐射能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2017 年 5 月 24 日,中国科学家针对寒武纪早期三叶虫——宜良红石崖虫的一项研
究表明,三叶虫与节肢动物门有颚类的亲缘关系更近。据此完成 3—4 题。
3、三叶虫属于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爬行动物 D.无脊椎动物
4、三叶虫灭绝的地质年代为
A.元古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 C.古生代早期 D.新生代早期
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 5—6 题。
5、图中所示的圈层① 、② 、③ 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高一地理学科试卷 第 1 页(共 8页)
6、关于图中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 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B.② 圈层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③ 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 D.大气圈是内外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
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写道:“飞机平稳地飞行在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
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下面两道题。
7、该旅客乘坐的飞机此时所在的大气层,之所以适宜飞行是因为该层大气
A.有若干电离层,方便通信 B.空气密度极低、近于真空
C.天气晴朗,大气的能见度高 D.气温上冷下热、气流平稳
8、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的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特点是
A.对流运动显著 B.水平运动显著 C.上升运动显著 D.下沉运动显著
9、读下图“某地连续四天天气状况示意图”,完成
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13 日 B.14 日 C.15 日 D.16 日
10、冬季,农民燃烧秸秆形成人造烟幕以防止农作物受冻,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A.增强太阳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
C.增强大气辐射 D.增强地面辐射
读“淮河流域图”,回答 11—12 题。
11、淮河水系参与的水循环主要是
A.海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海陆间水循环
高一地理学科试卷 第 2 页(共 8页)
12、淮河流域建设了多座水库,根本目的是
A.改变淮河流域气候 B.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C.调节干流的流量 D.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读图,回答 13-14 题。
13、图示海水盐度的分布,可以描述为
①自河口向外海递增
②自西向东递增
③自河口向外海递减
④自东向西递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影响图示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域轮廓 B.降水 C.河流径流 D.蒸发
2014 年 8 月 11 日,受“超级月亮”影响,钱塘江潮水在浙江省杭州市下沙江堤掀起巨
浪,壮观程度堪比往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钱塘江大潮属于
A.波浪 B.潮汐 C.洋流 D.风暴潮
16、引起该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A.盛行风 B.海底地震 C.海底火山喷发 D.天体引潮力
17、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无关的是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
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下图为雅丹地貌示意
图,回答 18—19 题。
18、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东南丘陵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黄土
高一地理学科试卷 第 3 页(共 8页)
19、已知该地区经常吹东北风,可知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为
A.东南—西北 B.东北—西南 C.东西方向 D.南北方向
20、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化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
21、下列地貌属于宏观地貌类型的有
①高原 ②河谷 ③陡崖 ④山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在野外观察土壤的顺序一般为
①由易到难 ②由外部到内部 ③由触觉到视觉 ④由较直观到较抽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我国华北地区的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下图是我国某地典型植
被示意图。读图,回答 24—25 题。
24、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
A.干旱 B.湿润 C.炎热 D.寒冷
25、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A.热带荒漠 B.热带草原
C.温带荒漠 D.温带草原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受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
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自然发育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A.黑土 B.红壤 C.水稻土 D.寒漠土
27、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岩石表面发育为“年幼”土壤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的堆积作用 B.风力的侵蚀作用 C.苔藓类植物活动 D.高等植物的生长
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其形成受成土母质、地貌、气候、生物、时间及
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据此完成 28—29 题。
28、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高一地理学科试卷 第 4 页(共 8页)
29、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
A.植被丰富,提供的有机质多 B.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弱
C.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 D.人口稀少,对土壤破坏较小
30、冬半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旱灾 D.暴雨
2020 年第 4号台风“黑格比”,8 月 4 日夜间到 5 日上午影响上海,上海局部地区遭受
超强降雨,积水最深达 120 厘米,部分交通受到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台风多发生在
A.春秋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32、台风
①是发源于洋面上的大气旋涡 ②台风中心的风力可达 12 级
③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④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 33—34 题。
33、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34、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警来避免灾害的发生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频率
高一地理学科试卷 第 5 页(共 8页)
35、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点,人们总结了地震救援领域的“黄金 12 秒”,即地震发生后,建
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 10 多秒的时间,这样在低楼层的居民可以迅速逃离。
下图为地震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黄金 12 秒”利用的原理是
A.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很慢 B.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
C.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D.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慢
2013 年 1 月 11 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果珠彝族乡高坡村赵家沟发生一起滑坡、泥石
流灾害,造成 14 户受灾,46 人被埋、2 人受伤,2 户房屋受损。遇难者人数最终确认为 46
人。根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36、滑坡、泥石流除造成人员伤亡外,还可能产生的危害有
①冲毁、掩埋房屋 ②造成地表塌陷
③威胁交通安全 ④堵塞河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7、当滑坡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向滑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 B.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C.向滑坡体的下方迅速逃离 D.往最近的沟谷逃离
38 下列关于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正确的是
A.对于地震时处于黑暗、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 正确的护理方法是尽快拖出来进食
B.地震时遇到毒气泄漏应捂住口鼻沿顺风方向跑离
C.地震发生后大力呼喊,不停哭叫,慌乱逃生
D.仔细确定被闲人的位置,不乱挖,不乱刨
2019 年 7 月,在澳大利亚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森林火灾,大火持续数月,截止到 2020 年 2
月 4 日,林火造成 33 人死亡,烧毁 3000 多所房屋。据此完成 39—40 题。
39、要快速获知此林火的受灾区,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 D.手机微信
40、此次火灾过后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①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坏 ②短期内部分地区可能增加土壤的肥力
③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 ④严重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⑤水土流失、沙尘暴威胁加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高一地理学科试卷 第 6 页(共 8页)
第 II 卷 非 选 择 题 (40 分)
本题共 5 个小题,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4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 分)。
2020 年 8 月 26 日,山东青岛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受“巴威”台风外围云系影
响,城阳区、即墨区已出现 100 毫米以上降雨。预计未来 12 小时,我市大部地区及近海海
域仍有间歇性强降雨。马路上积水成河,有的汽车在漂浮,许多河道水位基本与路面持平。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造成此次青岛
市内涝严重的原因(3 分)。
(2)作为一名当代高中生,请为解决青
岛市内涝问题献计献策(3 分)。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 分)。
图 1 为宁波和拉萨位置示意图,图 2 为宁波和拉萨海拔示意图。
(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辐射较强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分)
(2)两地中年均温较高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高一地理学科试卷 第 7 页(共 8页)
43、海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时
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
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0 分)。
(1)写出地貌名称:A_______,C_______,D_______。
(6分)
(2)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
的,他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
要作用是_______。(4 分)
44、阅读下面四幅世界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中的自然景观按由低纬到高纬的顺序排列,依次为 (2 分)
(2)自然景观从①到④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 分)
(3)说出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分布地区。(2 分)
45、读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 分)。
(1)Ⅱ自然灾害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 分)
(2)Ⅴ自然灾害区在冬春季节多_________气象灾
害,说明这种气象灾害对交通的主要危害。
(6 分)
高一地理学科试卷 第 8 页(共 8页)高一学科质量检测地理参考答案
第 I 卷 选择题
1—— 10 题 A B D B D B C A D B
11——20 题 D C A C B D D B B B
21——30 题 D B C A C A C B B B
31——40 题 B D C D B C A D C C
第 П 卷 非选择题
41、(1)(3 分)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 城市化进程快,地表硬化,雨水不易下渗;
河道水位上涨,造成城市街道排水不畅; 城市排水系统不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
(答对 3 点即可)
(2)(3 分)利用 3S 技术加强对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报;
合理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渗水功能; 城市建设过程中多使用透水砖,增加下渗;
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答对 3 点即可)
42、(1)拉萨(1 分); 原因: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大气吸收和反射作
用弱),太阳辐射强;(2 分)
(2)宁波(1 分); 原因:①宁波地势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②空气湿重(厚度大、
水汽多),大气保温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温度高;(2 分)
43、(1)风蚀蘑菇; 河口三角洲; 流动沙丘;(6分)
(2)B(2分) 海水侵蚀作用(2 分)
44、(1)(2 分)①④③② (2)热量。(2 分)
(3)(2 分)亚欧大陆的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45、(1)台风; 洪涝; 风暴潮; (6分)
(2)沙尘暴; (2 分) 沙尘暴挟着沙尘、石子,对交通工具、交通设施都有很强
的摧毁力; 沙尘暴对路基的风蚀作用也很严重; 沙尘暴能形成沙埋积、沙丘移动,
使交通中断; 沙尘暴会降低大气能见度,使交通安全受到威胁。(答对 2 点即可)(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