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 弯弯的小路 浙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 弯弯的小路 浙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1-13 20:3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弯弯的小路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
2.在理解透视规律的基础上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通过画路提高学生描绘写生的技能,逐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难点: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白纸等。
(教师) 写生用的画板﹑夹子﹑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林老师请大家看一些照片,这是哪儿 对,就是我们熟悉的校园,这是风雨长廊,这是通向体育馆的小路,我们每天在这样的路上上学,放学。路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却不知道小路也有美术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课弯弯的小路,了解小路的美术知识。(板书课题)
弯弯的小路
二﹑新课学习
1.“弯”是什么意思?“弯弯的”又是什么意思?认真的想一想,这里有个农家小院,有三条路通向远方,请同学们选一条,我们一起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小路有通往远方的感觉呢?指名点评。
第2幅和第3幅为什么表现的好,因为他用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为什么第三条比第二条好呢 路越弯距离越长,让人产生一种深﹑远的感觉,这种感觉我们美术叫它纵深感。第三条比第二条纵深感更强烈,与农家小院的风格更协调。
2.生活中的路也是这样的吗?这里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路,有羊肠小道,有宽阔的马路,那这两条路你有怎样的感觉?(大路感觉很繁华,很热闹,小路和安静平和)
不管是大路还是小道,都有共同点,都是近处的宽阔远处的狭窄。
那么路的本身有没有变化呢?
没有。
3.教师小结:其实我们的错觉的产生,这在我们美术中叫做透视。把透视规律运用到我们的美术绘画中,可以使我们的画更加的逼真。
板书:透视
4、生活中这样的透视现象很多很多,我们再回过头来找一找,这里的透视现象还有哪些?路灯,汽车。树
5、弯弯的小路在画家的笔下,就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里就有一张。(欣赏大师作品),请仔细观察图片,画面除了近大远小,你还能看到什么?近处的东西能看到那些细节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那些细节?
板书设计: 近 远
透视: 大﹑实 小﹑虚
色彩:明朗强烈 柔和概括
6、再来看这张,你发现了什么?看了这条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近处的路比远处的路宽(大)。  
师:近处的路大,远处的路小。 
“原来宽窄的对比越大,使这条路感觉通向更遥远的地方”
师:这幅图地平线在哪里?对了,这是地平线,那我们发现树和地平线是成什么关系的呢?
生:垂直
师:真棒!它们是垂直的关系,看来树是要垂直地面才能笔直的往上生长啊!
师:几棵生长在路的右边的树,大家又发现了什么吗?
生:近高远低
近大远小
近疏远密
师:你们真的好聪明啊!那最后所有的物体都会去那里了呢?大家好好想想!
生:没了,消失了……
师:哦,原来啊——“路上的景物会消失于一个点”
7教师示范,地平线,消失点,路
8、上面这条路两旁什么都没有,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树想请同学们上来摆一摆。指名展示,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找出问题。
近处的树高大一点,远处的树矮小一点,近处的稀疏点远处的密一点......
三﹑练习应用
通过欣赏我们看到了弯弯的小路能让我们的画面产生纵深感,而路边的景物通过近疏远密﹑近高远低的表现方式让小路的纵深感更强烈。下面我想请同学们画一画弯弯的小路,至于小路想通向哪,请同学们根据生活所见发挥想象。画一画。
作画要求:1.选定地方,画通向哪里的“弯弯的小路”。可以通向山上,公园,田野,学校 果园等等。
2.留有代表性的衬托物,省略过繁的景物,是画面简洁而饱满突出主题。
四、作业展评:自评,同学互评,师评。
注:鼓励学生用透视一词描述作品,例如:( )的作业,近处的物体表现的怎么样,远处的物体又表现的怎么样。
四﹑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看到大家画的弯弯的小路,老师想到了这弯弯的小路这多像我们的人生之路呀,每个人的人生之路不会是一马平川,也会像我们今天画的小路一样一波三折,但在这弯弯的人生路上我们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希望同学们的人生之路走得宽,走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