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曲这种文体。
2.熟读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2.资料链接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3.背景链接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迈,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前往关中的途中。
4.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他诗文兼善,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品有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等。
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主要有散套和小令两种。
5.文体知识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有小令和散套两种。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二、读懂诗意
1.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诵读指导]整首曲子饱含沧桑,沉郁苍凉,朗读时要用深沉、低缓的语调。写景部分要读出雄浑气魄;抒情部分语调应沉郁,语速应稍缓;议论部分应读出悲愤的感情。
2.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山峰像从四面八方会聚,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遥望长安,心潮起伏。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三、品读诗歌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第一层:写潼关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之处,黄河奔流其间。“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试分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字和“怒”字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导】品析字词
[答题思路]
[参考答案]“聚”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赋予黄河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黄河水的奔腾澎湃。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暗示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2.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承上启下,由眼前的实景引发下文的感慨。“望西都”,引起怀古之兴;“意踌躇”,陷入历史的沉思之中。
第二层: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及曾定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抒发怀古情思。
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躇伤心。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令人“伤心”的。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触目惊心。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
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们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随之而来的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全曲之“眼”,点明了主旨,是作者关心人民疾苦情感的升华。
第三层: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论,诗人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
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四、课堂总结
1.写作特色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2.本曲之美
①炼字炼句之美:“聚”“怒”。
②景物描写之美:化静为动,视觉听觉。
③情感抒发之美:抒发物是人非之感,凄凉悲伤之情。
④思想主题之美:从兴亡的对比中揭露王朝灭亡的实质。
⑤表达方式之美: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关系,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本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感慨历代王朝兴亡,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
五、典型考题
1.根据提示默写。
(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看到的悲凉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2)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对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且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地势险要。
“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踌躇”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此时陷入历史的沉思中,心潮澎湃起伏的情状。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指出历代王朝的衰败灭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
作者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元曲充满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指出历代王朝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不是只有衰败灭亡时百姓才会受苦。
六、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和《赤壁》,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两首作品在写作方法上的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
(2)两首作品所表达情感的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都是借物兴感,托古抒怀。前者借秦汉“西都”“宫阙”说历史的兴衰,后者借“沉沙的折戟”抒发历史感慨。
(2)《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赤壁》抒发了诗人期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七、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
《十五从军行》是一首叙事诗,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导入新课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1.了解元曲这种文体。
2.熟读并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资料链接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迈,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前往关中的途中。
背景链接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他诗文兼善,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品有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等。
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主要有散套和小令两种。
作者简介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有小令和散套两种。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元曲简介
诗词诵读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诵读指导]整首曲子饱含沧桑,沉郁苍凉,朗读时要用深沉、低缓的语调。写景部分要读出雄浑气魄;抒情部分语调应沉郁,语速应稍缓;议论部分应读出悲愤的感情。
tónɡ
luán
chóu chú
què
诗词诵读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峰像从四面八方会聚,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
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是为表里。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指长安。
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都在潼关西面。经行处,行程中经过的地方。
遥望长安,心潮起伏。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早已化作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聚”字化静为动,将静态的山动态化,不仅写出峰峦的众多,而且赋予众多的山峦以生命和意志,表现它们向潼关聚集的动态。
曲牌名
题目
“怒”字把动态的河水人格化,既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又赋予它浓烈的感情。
写景
视觉
听觉
诗词品读
此曲押“u”韵
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
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第一层:写潼关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之处,黄河奔流其间。“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考点
品析字词
试分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字和“怒”字的表达效果。
②
明手法
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分析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①
释含义
理解字词本义及语境义
[答题思路]
修辞手法角度
表现手法角度
词性角度
叠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③
析感情
分析字词表达的意境、情感
[参考答案]“聚”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赋予黄河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黄河水的奔腾澎湃。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暗示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第二层: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及曾定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抒发怀古情思。
抒情
承上启下,由眼前的实景引发下文的感慨。“望西都”,引起怀古之兴;“意踌躇”,陷入历史的沉思之中。
长安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躇伤心。第六、七句“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令人“伤心”的。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触目惊心。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为秦汉旧朝统治者悲凉。
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们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随之而来的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三层: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论,诗人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这是全曲之“眼”,点明了主旨,是作者关心人民疾苦情感的升华。
议论
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
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写作特色
①炼字炼句之美:“聚”“怒”。
②景物描写之美:化静为动,视觉听觉。
③情感抒发之美:抒发物是人非之感,凄凉悲伤之情。
④思想主题之美:从兴亡的对比中揭露王朝灭亡的实质。
⑤表达方式之美: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本曲之美: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关系,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山坡羊·潼关怀古
同情人民
凭吊写景
山:峰峦如聚(视)
水:波涛如怒(听)
雄伟险要
兵家必争
望:西都
怀古抒情
意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做了土
无限感慨
忧虑国计民生
主旨议论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结构梳理
本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感慨历代王朝兴亡,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
主旨归纳
1.根据提示默写。
(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作者遥望古都长安看到的悲凉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2)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对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且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_。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典型考题
2.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地势险要。
“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踌躇”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此时陷入历史的沉思中,心潮澎湃起伏的情状。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指出历代王朝的衰败灭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
作者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元曲充满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指出历代王朝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不是只有衰败灭亡时百姓才会受苦。
C
比较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和《赤壁》,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拓展延伸
(1)两首作品在写作方法上的相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
(2)两首作品所表达情感的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都是借物兴感,托古抒怀。前者借秦汉“西都”“宫阙”说历史的兴衰,后者借“沉沙的折戟”抒发历史感慨。
(2)《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赤壁》抒发了诗人期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慨。
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
《十五从军行》是一首叙事诗,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