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题目解说》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题目来源于
说主要事件:唐僧师徒四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
僧)一行到西天取经的故事。
作者名片》
吴承恩(1499—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
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在晚年所创作的
这部《西游记》成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
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少年得志,名满乡里。但成年后的吴
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
补了一个岁贡生,后来又做过两任小官。晚年隐居创作《西游
记》。除《西游记》,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禹鼎
志》。现存《射阻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
创作背景》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唐太宗贞观三年(629
年),僧人玄奘为求佛经真义,不顾禁令,偷越国境,去天
兰(今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余公里,途经数十
国,备受艰难困苦,取得大小乘佛教经律论657部,堪称历史
伟人。梁启超称他为“佛学第一人”,鲁迅赞扬他为“民族的
脊梁”。后来,其弟子辩杌根据其口述西行见闻,整理成《大
唐西域记》,记叙了取经途中的艰难困苦和异域风情。
稍后,另两位弟子慧立、颜棕又写成《大唐慈恩寺三藏法
师传》,描述了山河险阻、气候严酷、野兽威胁、强人袭击,
以及种种奇特的异国风貌和自然现象。由于取经事件本身就极
富传奇色彩,加上佛门弟子的着意渲染,所以唐代时取经故事
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朝和明朝之际,又有了一部《西游记评
话》,故事内容已远离了历史上的取经事件,不仅孙悟空取代
唐僧成了男一号,沙僧、猪八戒也纷纷加入了取经队伍。
正是在这些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历代文人和艺人创作的
丰厚基础上,吴承恩以其生花妙笔,再创作而成《西游记》
主题思想》
本书主要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各路妖
魔鬼怪,历经81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
为主的师徒四人为了目标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奋勇前进的
可贵精神。全书歌颂了正义、无畏和勇敢的斗争精神,鞭笞
了黑暗、邪恶势力
主要内容》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
分。
第一部分(前七回):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
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
第二部分(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
缘由。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故事的主体,主要写
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徒
弟,并历经了重重磨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