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

文档属性

名称 说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15 20: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说“屏
陈从周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 教师多媒体出示一组小屏风,由此导入:
同学们,这是什么东西?(工艺品、屏风)
2、大家回忆一下在哪一篇学过的课文中提到“屏”?有什么作用 ?多媒体显示
明确:《故宫博物院》:宝座后面的雕龙屏;作用:点缀 装饰
《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作用:遮挡视线
过渡: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屏风虽在我们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明确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3、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三、检查预习
1 、作者简介 多媒体显示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2、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注音并解释:纳凉 帷幕 忒 伧俗 休憩 韶光
3 、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该如何用自己的话给“屏”下个定义呢?多媒体显示
明确:“屏者,障也。” 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屏风是一种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可挡风的,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生活器具。{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四、学生精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理解作者对屏风的感情。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显示:
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请用自己的话说明。
2、文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什么说明顺序?
3、细读文章第一段,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b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c 小组长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课文主要介绍说明了屏风的特点、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1)屏风的特点: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 功能与美感相结合
过渡:屏风的作用与种类在文章中是掺杂在一起的,所以我们把这两方面放在一起来整理。
(2)按其所在的空间分,有室内屏、室外屏,
室外屏的作用:①分隔作用;②艺术点缀;③可以挡风;④空间流通。
室内屏的作用:①起着与帷幕相同;②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雅俗之分和大小之别
(3)按照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4)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 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关键全在一个“巧”字。
2、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引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下定义:“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举例子:“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分类别:“按屏的建筑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作比较: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讨论: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逻辑顺序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找出具体句子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
“富有诗意”:把“屏”看作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表露了作者对屏风的情有独钟;
“心生向往之情”:受古诗词和古画的感染和影响,作者从小就对屏风产生了喜爱和向往之情;
“更觉得它实在微妙”: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也就“更觉得它实在微妙”。作者对屏风的感情逐步加深,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此外,还有不少地方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期盼之情。
五、品味赏析 拓展延伸教育网]
过渡: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有没有屏风了?多媒体展示现代屏风
虽然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但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 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配古筝乐曲朗读) 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尝试理解这些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闲倚画屏”  “抱膝看屏山”
1.提供杜牧《秋夕》全诗,请学生结合全诗理解文中的这两句诗句。
多媒体显示:
《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21世纪教育网
学生猜读,教师点拨。
明确:这是一个失意宫女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在用夏日用的小凉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作用: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 、“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明确: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作用: 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3 、“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
明确: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教师总结:这些古诗词句,使全文具有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它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六、拓展延伸
过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
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提示:扇子、中国结、陶器、木雕、剪纸等。
播放扇子的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扇子的特征及功用
七、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一些和屏风有关的古诗句
例: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2、请选择一件器物 ,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特征功能。
题目:说“ ” (本周周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