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3 16:2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
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2.“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板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一举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这说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A.实现了南北方统一 B.推动了隋朝的对外交往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3.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强大,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这一局面得到初步改变是由于( )
A.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B.刺史制度的推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重文轻武的政策
4.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英国的考试制度却源于我国的科举制度,而我国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唐玄宗时期
5.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其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6.2021年5月3日《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完美收官,让人们再次领略了中国的诗词之美。诗史互证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式,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 )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7.以下材料说明了唐朝( )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8.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个 “唐宋变革期”。在唐宋时期,古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发生着全方位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转折点在唐朝。下列史实可用于实证该观点的是( )
A.科举制正式确立 B.曲辕犁的发明
C.景德镇成为瓷都 D.元曲空前发达
9.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 )
A.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外文化交流
10.下面呈现的一组唐代艺术品反映了唐朝( )
A.高超的手工技艺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繁荣的社会经济 D.广泛的中外交流
11.有学者认为,他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 )
A.李白 B.杜甫 C.李清照 D.曹雪芹
12.如图是出土于唐长安城遗址的伎乐纹八棱金杯,杯身上的乐师深目高鼻,服饰带有中亚风格,手持琵琶等西域乐器。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
A.“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B.唐三彩制作工艺的成熟
C.唐都长安的城市建筑 D.唐代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13.谢同学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学习资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东渡”等关键词。据此可知,她研究的内容是( )
A.唐与日本的交流 B.唐与天竺的交往
C.唐与新罗的关系 D.唐与大食的往来
14.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 )
A.八王之乱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二、非选择题
15.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1)据材料一,逐条归纳有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摘自《贞观政要》
(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有关治国的想法。这些想法是否得到实施?列举相关史实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实现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
16.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 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1)分别写出图一中都城A和图二工具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这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3)依据上述材料中的相关史实,说明“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
【核心素养】
17.【历史解释】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
唐初 贞观十三年 高宗永徽元年 武周神龙元年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 天宝十三年
200 304 380 615 841 906.9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交融 C.中外交往频繁 D.经济发展
18.【时空观念】了解历史时序、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更迭示意图的一部分,相应方框①内应填入( )
A.汉朝 B.明朝 C.五代十国 D.清朝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C 6.C 7.A 8.B 9.B 10.B
11.B 12.D 13.A 14.B
15.(1)国力上升;郡县制成为国家主体;走向强盛。
(2)想法:要务本;以人为本;用人要各尽其才;用人注重德才兼备。得到了实施。史实: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3)国家统一;注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以民为本;国家要制定合适的国家政策。
16.(1)图一:长安;图二:筒车。
(2)表现:唐朝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身份多样等。制度:科举制。
(3)筒车等农业工具的出现,农业发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有广州、扬州等商业城市,商业繁荣,出现国际大都市;唐诗等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化繁盛,远播世界;疆域辽阔,民族交融,国力强盛,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17.D 1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