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固、蒸发等司空见惯的现象不易产生探究的冲动。教学的起点定位在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
重 点 分子的基本性质
难 点 分子基本性质的应用
关 键 点 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
板 书 设 计
运动的水分子 一、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很小, ⑵相互间存在间隔, ⑶总在不停地运动, 二、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设疑激趣 (设疑,展示水的图片)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对水都非常熟悉。关于水,你了解多少呢 观看图片,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 发 诱 导 探 索 新 知 启 发 诱 导 探 索 新 知 (过渡)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活动一:感知水分子小 查阅资料 一滴水中有1021个水分子 我们能不能抓住一个水分子呢? 总结: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学生参与活动,在老师指导下,用手、镊子等工具进行感知水分子。 学生活灵活现领会了分子的“小”,同时做到了寓教于乐。
(过渡) 我们都知道 1+1 =2 ,但是1体积水加一体积酒精等于2体积吗? 活动二:感知分子间隔 (指导)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用品)塑料笔套、滴管、水、酒精、红墨水 (实验内容)先向塑料笔套中注入红色的水至第一刻度线,再注入酒精至第二刻度线。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翻转几次,将酒精和水均匀混合。 总结:分子之间有间隔。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分子之间间隔实验。 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创设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理解分子间有间隔这点性质了。
(过渡)分子间隔有大小之分吗? (指导)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用品)注射器,红墨水,食盐、锥形瓶、胶塞、烧杯等 (引导)总结; 一般情况: 分子间隔 固体 < 液体 < 气体 2 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活动三:感知分子运动 (演示实验) 在棉花上滴加酚酞,试管中滴入约3毫升的浓氨水。将棉花放入试管内,注意不要与氨水接触,塞上胶塞。观察 观看、思考 了解到水不能使酚酞变红色,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提问)分子运动快慢跟什么有关? (学生分组实验) 品红扩散实验 (引导)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总结:分子的三大特征。 (阅读)课本 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的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的间隔增大,由液态变成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为液态。 思考 观察、回答实验结论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学生先分组讨论,再动手实验。实验结束后,表达交流。 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在实验探究中掌握知识,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问)水在发生三态变化时,构成水的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总结:水在发生三态变化时,水分子的种类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阅读P28-P30了解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性质 属于物理变化 固:水分子有序排列,固定位置振动; 液: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自由运动; 气:水分子自由运动,自由地向空间扩散。 及时巩固和深化了知识。
阅读课本p23页内容,并用分子观点解释。 总结: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由气态变成液态。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引导学生归纳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问题。 回顾反思学习所得,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学生整理思路,提高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使知识系统化。并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保持旺盛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