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统编新版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目录
配合与展示
热身
课堂小结
01
02
03
热 身
讨论准备
在学习完本单元的文章之后魏征的“直”、王安石的“韧”、杜牧和苏洵的“巧”一定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实无论他们中的哪一位都算得上是赤诚的爱国人士,他们大胆的言论彰显的是富有良知的文人的责任与担当。那么对于“责任与担当”这两个话题你有什么话说呢?
关于“担当”
A.何谓“担当”?
担当是一种态度。它需要我们有“铁肩担道义”的气魄,有舍我其谁的大公大勇之心,不计较得失,不踌躇功过,不在乎流言,让自己成为基石,担当起家庭、社会、民族、国家赋予我们的使命。不躲避、不推诿、不迷失,坦荡荡,此乃大丈夫也。
B.怎样“担当”?
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行动、能力和智慧。担当不仅仅是匹夫逞一时之勇,莽夫抒一时之气,它更需要我们有敏锐的判断,有坚实的双肩。
关于“担当”
关于“责任”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A.何谓“责任”?
B.怎样“负责任”?
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奉献。无论是道德责任,还是法定责任,都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关于“责任”
事 例
美国最著名的陆军军官学校 西点军校的座右铭只有三个字:责任、荣誉和国家。这所纪律严明、竞争无处不在的学校,理念就是:一个负责任的军官才是有竞争力的军官,有竞争力的军官才能为荣誉和国家而战。
陈金水献身祖国气象事业:陈金水从气象学院毕业后,离开山清水秀的浙江只身来到青藏高原。他在世界屋脊建立起世界上最高的气象站。在卧室里悬挂着“祖国的气象事业高于一切”的横幅,以表明自己的心迹。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事 例
在青藏高原一干就是30年。青藏高原生活环境极为艰苦,终年积雪,万里无人。由于低压高寒,他吃不上煮熟的饭,吃不到新鲜蔬菜。由于缺氧,落下了心血管疾病。他为青藏高原的气象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事 例
名言警句
共同承担责任等于不负责任。——德国谚语
男子汉的责任就是竭尽全力去做能够做到的事。——爱默生
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狄更斯
我将吃苦不要紧!为了责任而受苦是美好的命运。——罗曼 罗兰
讨论或辩论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一)道德原则
辩论、讨论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摆事实,讲道理。任何歪曲事实、无理蛮缠,直至恶言相向,进行人身攻击,侮辱对方人格的言行都是不道德的。讨论、辩论的目的就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弘扬智慧,启迪愚昧;歌颂先进,鞭挞落后。因此,只有遵坚守“摆事实,讲道理”的基本道德原则,才能达到辩论、讨论的目的。
(二)审美原则
(1)语言美。辩论、讨论应追求语言美,从某种程度上说,辩论、讨论就是舌战。因此,犀利的语言是讨论、辩论语言美的标志。尽管事实铁证如山,道理千正万确,但如果缺乏语言的力度,再深邃的思想,再深刻的内容,也无法得到完美的表达,无法突出讨论、辩论“舌战”的特点。因为只有犀利的语言才具有攻击力,才具有带动力,唇枪舌剑是讨论、辩论语言的最好注解。
讨论或辩论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2)形象美。即美好的公众形象。这里主要是指儒雅的风度和高贵的气质,具体表现为:语言表述,音色亮丽,节奏明快;庒谐适当,攻守有度;得理饶人,不骄不躁;失势不馁,屡败屡战。
讨论或辩论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
配合与展示
赛制具体说明
驳立论阶段
01
这个阶段的发言由双方的二辩来进行,旨在针对对方的立论环节的发言进行回驳和补充己方的立论的观点,也可以扩展本方的立论方向和巩固己方的立场。
立论阶段
02
由正方双方的一辩选手来完成,要求立论的框架明确,语言通畅,逻辑清晰,能够正确的阐述己方的立场。
赛制具体说明
03
质辩环节
这个阶段是,由双方的三辩来完成这个环节,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观点和本方的立场设计三个问题,由一方的三辩起来提问对方的一辩,二辩,四辩各一个问题,要求被问方必须回答,不能闪躲,提问方的时间每个问题不可超过十五秒,回答方三个问题的回答累计时间是一分三十秒,双方的三辩交替提问,由正方开始,在质辩的环节中,要求双方的语言规范和仪态庄重,表述清晰。在质辩结束后,由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回答进行质辩小节,时间一分半,由正方开始。
赛制具体说明
结辩阶段
04
自由辩论阶段
05
正反双方的八位辩手都要参加,辩论双方交替发言。双方都拥有四分钟的累计发言时间,在一方时间用完后,另外一方可以继续发言,直至本方的时间用完。在这个环节中,要求辩论双方的队员团结合作和整体配合,自由辩论阶段由正方开始。
针对对方的观点和己方的立场出发,总结本方的观点,阐述最后的立场。
辩论技巧
1、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辩手总是不自觉地保持一种戒备状态,只有麻痹对方,松懈其意志,放松其警惕,引“蛇”出“洞”,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当“蛇”出洞后,我们就可以手到擒来了。
辩论技巧
2、诡辩
诡辩是一种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的辩术。然而,在辩论过程中,为了摆脱困境,避免难堪,同样不失为巧辩的一种,用得巧妙,还能生出奇趣。
例如,张作霖本是草莽出身,胸无点墨。一次出席名人雅宴,日本浪人蓄意让他出丑,请他即席赏字画。他当即挥毫写下一个“ 虚”字,并得意洋洋地落款:“张作霖手黑”(亦即亲手写的)旁边的随从悄声对他说:“你写的‘墨’字少了一个‘土’,‘手墨’成了‘手黑’。”他一看,愣住了,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于是故意呵斥随从:“我还不晓得这个‘墨’字下面有个‘土’?这是日本人求我的东西,这叫寸土不让!”话音刚落,满堂喝彩,从此留下一段佳话。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习近平主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毫不畏惧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