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3 10:0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勾划要点)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历史地位、亡国之君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
商汤灭夏
1.商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亡国之君 2.事件:盘庚迁殷
武王伐纣
1.西周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 2.事件:牧野之战、“国人暴动”、“烽火戏诸侯”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分封对象、诸侯权利和义务、作用、贵族等级 2.西周灭亡
【当堂检测】
一、基础巩固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朝,这是中国历史上 王朝,标志中国早期 的产生。禹在 修筑城池,禹死后, 继承禹的位置,从此, 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 ”。
2.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指的是 、 、 三个朝代。
3.周武王在 与商军决战,灭亡商朝,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史称“西周”
4.西周分封制
(1)分封对象:周王根据_______远近和 大小,对 和 分封;
(2)诸侯权利: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但要向周王________,服从_______。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
(3)周代贵族等级分为天子_____、______、 四个等级,他们被称为统治阶级,被统治的阶级主要是 和 。
二、练习提升
1. 据《礼记·礼运》记载:夏朝建立后,“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小康”社会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公元纪年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这一时间可描述为(  )
A.公元20世纪70年代 B.公元21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D.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3. 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从②处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下列内容中,标志着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是
A.尧传位给舜 B.舜传位给禹 C.禹传位给启 D.成汤打败夏桀
5.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或“殷商”,是因为下列哪一件事?(  )
A.盘庚迁殷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
6.“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经此一战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的新王朝培育了后世中华民族的文明基础”。这段话中的“它”指的战争是(  )
A.涿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7.统治者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殷商后代徽子于宋……(见右图)。上述材料中的现象出现于
A.夏朝 B.西周 C.隋朝 D.宋朝
8.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A.商朝—→夏朝—→西周 B.夏朝—→商朝—→西周
C.商朝—→西周—→夏朝 D.西周—→商朝—→夏朝
9.《荀子》一书中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B.周王的亲族
C.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D.周王的姻亲
10.如果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话,其标准是(  )
A.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B.他们都以昏庸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11.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这一年处于(  )
A.公元前7世纪前期 B.公元前7世纪后期
C.公元前8世纪前期 D.公元前8世纪后期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小雅·北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 ·季氏》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一、基础巩固:
1.夏 第一个 国家 阳城 启 世袭制 家天下
2.夏 商 周
3.牧野 镐京
4.(1)血缘关系 功劳 宗亲 功臣(2)进献贡物 周王调兵 分封制
(3)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二、练习提升:
(一)选择题
1.B 2.C 3.B 4.C 5.B 6.C 7.B  8.B  9.C 10.B 11.C
12. (1)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周武王;影响: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