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2章 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如图所示为一条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打出的纸带,其中 、、、、 为计时器连续打下的五个点,且打点计时器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 。为求得计时器打点 时纸带的速度,则下列算式中最合理的是
A. B.
C. D.
2. 如图所示,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判断哪条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
A. B.
C. D.
3. 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长木板不能侧向倾斜,但可一端高一端低
B. 释放小车前,小车应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
C. 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D. 要在小车到达定滑轮前使小车停止运动
二、双项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4.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 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D.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三、解答题(共2小题;共26分)
5. 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并在每条纸带上每 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打点先后编为 、 、 、 、 、 。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部分缺失,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 、 、 、 四段纸带回答:
(1)从纸带 上撕下的 、 计数点对应的纸带应该是 、 、 纸带中的 (填字母序)。
(2)打计数点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结果保留 位有效数字)。
(3)打纸带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结果保留 位有效数字)。
(4)打计数点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是 (结果保留 位有效数字)。
6. 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 、 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 、 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图乙中 是水平桌面, 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 和 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此外在木板顶端的 点还悬挂着一个铅锤,让滑块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 、 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 和 。滑块从光电门 经过 运动到光电门 。已知小滑块的宽度 。求:
(1)经过光电门 时的瞬时速度;
(2)经过光电门 的瞬时速度;
(3)滑块运动的加速度。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求打某点时的瞬时速度,利用的是对平均速度取极限的思想,故为求打 点时纸带的速度,可在 点两侧各取一点,使这两点间所对应的时间间隔尽量最短。
由题图可知,所取的两点应为点 和 ,则 之间的平均速度;
最接近打 点时纸带的速度。
2. B
【解析】匀速运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所以相邻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只有B正确
3. B
【解析】实验过程中,一般长木板应平放,不能侧向倾斜,但适当一端高一端低,也是可以的,故A项正确。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不能紧靠在打点计时器上,故B项不正确。应先通电后再放小车,故C项正确。不要让小车碰在滑轮上,故D项正确。
第二部分
4. A, D
【解析】为了有效地使用纸带,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A正确,B错误。
实验时,应将接好的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故C错误,D正确。
第三部分
5. (1)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有:,
,
,
由此可知 段与此最接近,所以属于纸带 的是 图。
(2)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可得 。
(3)
【解析】根据 得 。
(4)
【解析】由 得 。
6. (1)
【解析】由于挡光时间很短,因此可以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由此可以求出 , 的大小。小滑块的宽度 。利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因此有 ;
(2)
【解析】同理,;
(3)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解得:。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