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3章 第4节第3课时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基础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3章 第4节第3课时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基础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3 11:2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3章 第4节第3课时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共2小题;共8分)
1. 如图所示是“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为减小测量误差, 、 的夹角应为
B. 在测量同一组数据 、 和合力 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 的位置不能变化
C. 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
D. 为减小测量误差, 、 的大小必须相等
2. 如图所示,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 点,另一端在 和 的共同作用下被拉到 点,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 和 的合力 ;撤去 和 ,用一个力 把橡皮条拉到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 与 不重合,说明平行四边形定则是错误的
B. 合力 必大于 或
C. 若 点的位置不变,则拉力的合力不变
D.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 ,一定沿直线 方向
二、实验题(共2小题;共14分)
3. 关于“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除了木板、白纸、图钉、绳套、刻度尺、三角板、量角器外,在下列器材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有 和 。
A.天平(含砝码)
B.橡皮条
C.弹簧测力计
D.不同质量的钩码
(2)请将以下主要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①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 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绳套;
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记为 ;同时记录两根细绳的方向和两个测力计的示数;
③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一个绳套,拉橡皮条,使结点 ,记录此时细绳的方向和测力计的示数。
(3)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实验前,将两测力计水平互拉,选择读数始终相同的两测力计
B.实验时,应保持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与木板平行
C.实验中用两个测力计拉绳套时,两个力 和 必须相互垂直
D.记录细绳的方向时,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尽量近一些
4.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
其中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和 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图乙中的 与 两力中,方向一定沿 方向的是 。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
A.拉橡皮条的细绳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D.拉力 和 的夹角越大越好
其不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分力 、 和合力是根据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在测量同一组数据 、 和合力 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 的位置不能变化,B 正确;
为减小测量误差, 、 的夹角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A 错误;
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任意的,C、D 错误。
2. C
【解析】(2012 苏州学测模拟)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或等于分力,B 错误;
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同,若 点的位置不变,则拉力的合力不变,C 正确;
由于实验中存在误差,A、D 错误。
第二部分
3. (1) B;C
【解析】做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我们是让两个力拉橡皮条和一个力拉橡皮条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测出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用力的图示画出这三个力。用平行四边形做出两个力的合力的理论值和那一个力进行比较。所以我们需要的实验器材有:方木板、白纸、刻度尺、绳套、弹簧测力计、图钉、三角板、橡皮条、所以还需要弹簧秤,橡皮条。
(2) 仍达到 位置
【解析】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一个绳套拉橡皮条,使结点仍到达 位置。记录此时细绳的方向和测力计的示数。
(3) AB
【解析】A选项:
实验前,将两测力计水平互拉,选择读数始终相同的两测力计,故A正确;
B选项:
实验时,应保持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
C选项:
实验中,用两个测力计拉绳套时,两个力 和 不一定必须相互垂直,故C错误;
D选项:
记录细绳的方向时,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尽量远一些,故D错误。
4. (1)
【解析】 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而 是通过一个弹簧秤沿 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 点,其方向一定沿 方向。
(2) B
【解析】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
(3) D
【解析】在实验中要减小拉力方向的误差,应让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尽量远些,故细绳应该长一些,故A正确;
作图时,我们是在白纸中作图,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若拉力倾斜,则作出图的方向与实际力的方向有较大差别,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面平行,故B正确;
拉力越大,则读数中出现的相对误差越小,故拉力应适当大些,故C正确;
两个拉力的夹角过大,合力会过小,量取理论值时相对误差变大,故D错误。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