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物理 8.1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能力全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看足球比赛的某同学突发奇想,如果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受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关于足球的运动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C. 做曲线运动 D. 竖直下落
2.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高速公路上要对汽车限速,因为车速越大惯性越大
B. 足球踢出后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它受到惯性作用
C. 宇航员在太空中执行任务时由于失重没有惯性
D. 羽毛球容易被扣杀是因为它的惯性小
3. 如图,小车运动时木块向右倾倒,则小车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是
A. 一定向左加速 B. 一定向右加速 C. 可能向左减速 D. 可能向右减速
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6分)
4.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鸟类一般会在起飞前排便,这主要是为了 (填“增大”或“减小”)它的惯性,以提高灵活性。
5. 沿东西方向直线运动的火车突然刹车,车厢里的乘客看到水平桌面上的小球朝着自己滚动过来(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小球具有 的缘故。若乘客是面朝西坐着的,则列车是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的。
三、实验题(共1小题;共6分)
6. 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的实验情景。
(1)让小车三次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沿斜面从静止开始运动,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水平面越光滑,运动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运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距离越远。
(3)进一步推理,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它将 运动下去。
四、简答题(共1小题;共13分)
7. 公安部门规定,汽车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试简要说明使作安全带的作用。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没有外力时,会按前面的运动状态保持下去,直到有外力改变它为止
2. D
3. D
【解析】若小车向右减速,木块底部由于摩擦随小车减速,而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这样木块会向右倾倒;若小车向左加速,木块底部由于摩擦随小车向左加速,而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还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这样木块也会向右倾倒。
第二部分
4. 减小
【解析】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反之,质量越小,惯性越小。鸟类一般会在起飞前排便,这是为了减小质量来减小惯性,使自身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以提高灵活性。
5. 惯性;东
【解析】乘客面向西坐,小球向着乘客滚去说明小球向东滚,由于是火车刹车导致小球滚动,所以火车向东行驶。
第三部分
6. (1) 速度
【解析】实验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 小
【解析】从实验事实可知,水平面的粗糙程度越小,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时间越长,运动的距离就会越远。
(3) 匀速直线(或不停地)(合理即可)
【解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物体不受力,则物体运动状态不变,进一步推理,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四部分
7. 是防止汽车紧急制动或者停车、发生碰撞时,人体往前和车身发生碰撞造成伤害。把人尽量控制在座椅上。安全带很宽,是为了增大肩部受力面积,减少对肩部压强。原理:就是在安全带一边是一个紧急制动器,在安全带突然拉出时,直接锁死安全带,不让安全带拉出。
第1页(共1 页)人教版八下物理 8.1 牛顿第一定律 三年模拟全练_五年中考全练_核心素养全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12分)
1. 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对应的说明正确的是
A. 拍打衣服,灰尘脱落,说明衣服有惯性
B. 子弹离开枪膛,仍能向前飞行,说明子弹有惯性
C. 汽车突然快速启动,车上的人会向后倾,说明汽车有惯性
D. 运动员将足球顶出后,足球继续运动,说明运动员有惯性
2. 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将棋子击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棋子都有惯性 B. 飞出去的棋子没有惯性
C. 上面部分的棋子没有惯性 D. 只有最下面部分的棋子才有惯性
3. 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
A. 锤柄的重力 B. 锤柄的惯性 C. 锤头的重力 D. 锤头的惯性
二、填空题(共2小题;共4分)
4. 当正在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车厢里的乘客将会向车前进的方向倾倒,这是因为乘客有 造成的。
5. 调皮的小明随父母乘船去长岛旅游,来到船上,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如图所示).由于船在行进中,所以父母很担心小明蹦起后,船走开他会落入水中,但小明蹦跳了一会儿,并没有发生什么危险,这是因为
三、实验题(共2小题;共22分)
6. 某同学观察到汽车紧急刹车后,由于汽车具有惯性,并不能马上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从而常常造成车祸现象.他很想知道影响汽车紧急刹车后滑行距离大小的因素(因为紧急刹车后,滑行距离的大小是造成车祸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猜想:
A.紧急刹车前的速度
B.汽车的总质量
C.汽车刹车系统的性能
D.紧急刹车时的路况
根据自己的猜想,该同学设计了以自行车代替汽车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为了验证猜想 是否正确,必须选择表格中实验次数中的 ,或 。
(2)为了验证猜想 是否正确,必须选择表格中实验次数中的 ,或 。
7. 端午假日,小华随父母体验了一次快乐的乡村游。见到如图所示的一个老式风扇车,颇感兴趣,摇手摇杆产生的风,为什么能将从漏斗中漏下的谷粒与空壳分开呢 小华到家便进行了以下探究:
(1)【自制器材】
()利用废旧塑料板制成条形漏斗,废旧塑料杯切去杯底并在杯壁裁出缺口;仿照老式风扇车,组装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选用质量 的砂砾模拟谷粒和空壳;
()裁剪快餐盒盖用于收集砂砾。
(2)【进行实验】
()把快餐盒盖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上述装置侧壁缺口朝下放在盒盖上方;
()取一小风扇正对进风口,再开启风扇并将砂砾倒入漏斗;
()待砂砾漏完,关闭风扇;
()观察盒盖上的砂砾,比较 。
【收集证据】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并记录在下表中。
(3)【分析论证】
① 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的风速的作用下,质量较大的砂砾不容易被风吹远,其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选填“容易”或“不容易”),即惯性较 (选填“大”或“小”)。
② 由此也可以说明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 有关。
(4)【交流评估】为了使实验结论更科学,可以更换不同的物体或改变风速大小重复上述实验。
【拓展应用】
① 如果使用风扇车来分离谷粒和空壳,则在图中 口可收集到饱满的谷粒(选填“”或“”)。
② 如图丙所示,在无风的情况下,农场工人用铁锹将混合谷物斜向上抛洒出去,饱满的谷粒将落在工人更 处(选填“近”或“远”),从而将谷粒与空壳分离。
四、简答题(共2小题;共26分)
8. 一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他先让小车 从斜面 处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到小车在水平棉布上滑行到 处;再去掉棉布,让小车 从斜面 处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到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到 处;进而得出“运动的小车所受阻力越小,向前滑行的距离越大”的实验结论。请你指出该同学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并说明如何改正。
9. 如图所示的漫画十分形象地表示了这位汽车驾驶员在开车时,因未使用安全带造成的严重后果,请你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五、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共13分)
10. 一小球由高处自由下落,小明用照相机每隔 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则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2)若小球落地前 内通过 的距离,则小球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A
【解析】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棋子被击飞,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被击飞的棋子、上方的棋子和下面部分的棋子都具有惯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 D
【解析】因为锤头与柄原来都向下运动,柄撞在硬物上受到阻力作用,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就停止了运动;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故D正确。
第二部分
4. 惯性
5. 小明跳起后,由于惯性他会随船一起向前运动,落回原地
【解析】船在水中前行时,人也处于运动状态,当人在船尾竖直向上蹦跳起来,
由于惯性人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要落回船尾原处.
第三部分
6. (1) 与 ; 与
(2) 与 ; 与
7. (1) 不同
【解析】从漏斗中漏下的谷粒与空壳的质量不同,故选用质量不同的砂砾模拟谷粒和空壳。
(2) 砂砾水平运动的距离
【解析】观察盒盖上的砂砾的位置确定砂砾水平运动的距离。
(3) ① 不容易;大
【解析】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风速的作用下,质量较大的砂砾不容易被风吹远,其运动状态不容易发生改变,即惯性较大。
② 质量
【解析】由此也可以说明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4) ①
【解析】因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谷粒的质量大于谷壳质量,谷粒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运动距离较短,故 口可收集到饱满的谷粒。
② 远
【解析】饱满的谷粒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运动后不容易停下来,运动距离远。
第四部分
8. 错误:没有把同一小车放在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改正:让同一小车( 或 )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解析】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思想可知,本实验中要保证每次实验小车滑到水平面上的速度相同,故应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9. 答案见解析
【解析】汽车行驶中,司机随车向前运动,当刹车时,司机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下半身已随车停止运动,因此上半身会向前倾,所以出现了这样的事故。
第五部分
10. (1) 变速
【解析】照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 小于
【解析】小球落地前 的速度 ,
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所以,小球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将小于 。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