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关:综合实践坊
第三节:专题探究
考点解析
考点阐述
专题探究题所选材料覆盖面广,既有来自课本、生活的素材,又有当下受人瞩目的时政热点,重在考查考生信息捕捉、筛选、提炼等方面的能力。这类题一般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让考生在比较、分析、探究、整合中得出探究结论。分值一般在3到6分之间。主要考查方式为:根据材料,探究出主要信息;结合材料,提炼出观点或结论;阅读材料,结合个人实际表达感受体会;针对材料,提出合理化建议。材料来源广泛,涵盖课内课外、古今中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尤以文化、科技最受关注。
命题趋势:
专题探究题生活性、时代性强,考查形式一般以简答题为主,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命题呈现多元化特点,立意具有新颖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解法具有探索性。全民阅读、汉字书写、人工智能、传统文化、民俗民风、崇敬英雄等话题是命题人的聚焦点,多以文字、表格、图片、漫画、广告画、徽标、地图等形式综合呈现。
解题要诀
解题第一步:解读材料 归纳要点。
读懂句意,再用简洁语言归纳,概括出各则材料要点,使材料变得简洁、清晰。
解题第二步:整合比较 发现共性。
把所归纳出的要点进行整理、合成或筛选、提炼,从中概括出共性。如果几个材料要点是对立的,可以把其中的异同点各自加以合并、归纳,概括出相对的两方面的共性。
解题第三步:联系现实 生发观点。
发现出几则材料之间的共性,结合题目中的解题提示,就很容易联想到当前现实中的热门话题,生发出感想。
解题第四步:组织语言 写出结论.
对于“单则材料”类探究题的解答,可省略第二步,相对来说容易些。掌握了探究学习类试题的解答方法,只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思考,努力去发现,养成探究的习惯,在考场上再遇到此类试题,解答起来就会感到容易了。
通关演练
一.真题引路
(2021江苏常州)5. 请探究文字材料,比较两个图标,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
【材料3】灵蛇缠绕的权杖是世界通用的医学标志。世卫组织协调各国卫生机构,积极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努力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中国是世卫组织的创始国之一,2017年,世卫组织向中国政府颁发“社会健康治理杰出典范奖”。
【材料4】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美国政府将新冠病毒政治化,宣布停止资助并退出世卫组织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发扬大国担当精神,第一时间分享基因测序数据,与世卫组织合作开展病毒溯源工作,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新冠疫苗公平分配的进程。国家领导人承诺将中国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目前,中国疫苗已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获准注册上市或紧急使用,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采购需求。
(采自《中华活页文选》《百度百科》等)
(1)请比较两个图标构图上的异同。(2分)
答:
(2)面对疫情,世卫组织和各国卫生机构有效开展工作的条件是什么?(2分)
答:
(2021山东滨州)阅读下面材料,完成9~10题。(6分)
材料一:据国家航天局消息,5月15日7时18分,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航天器首次奔赴火星,就“毫发未损”地顺利出现在遥远的红色星球上,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着陆后,“祝融号”火星车成功传回了遥测信号。天问一号任务火星着陆分为气动减速、伞系减速、动力减速、悬停避障与缓速下降四个阶段,历时“惊魂九分钟”。
(节选自《中国航天报》2021年5月15日,有删改)
材料二:“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和思考。观天象,制历法,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二十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天问一号”飞过广袤太空,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公开资料整理)
9.请给材料一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3分)
答:
10.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抑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材料一的新闻在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在校园论坛上留言。请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也在评论区写一条留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3分)
答:
(2021黑龙江绥化)综合实践与口语交际(本题共3个小题,共6分)
一百年前,我们党在一艘游船上诞生。从此,这艘游船成为永载史册的“红船”。学校准备举办以“传承红色精神,传递红色能量”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问题。
8.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不超过10个字)(2分)
9.某班收集整理了红色旅游发展现状资料,如图所示,请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整体变化情况,组织语言详细表述信息。(2分)
2010-2020年中国红色旅游年接待人数统计(单位:亿人次)
10.学校要组织一场“红色”主题演讲比赛,设计了以下活动方案,请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2分)
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传承红色精神·传递红色能量
活动成员 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 2021年5月末赛前准备,6月11日比赛。
活动流程 赛前准备:确定参赛选手→① 比赛流程:宣读比赛规则→确定选手参赛顺序 →② →评委简要点评 →宣布获奖名单
活动要求 体现红色精神,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
(2021云南)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安理会轮值主席张军赠送给安理会成员国代表一份礼物——中国云南的咖啡豆,千年古树茶,以及壮族手工刺绣。
张军说:“这些礼物乍看并不特殊,但实际上却非同寻常,它们来自中国云南的偏僻县城——过去几十年都处于贫困状态。近年来,在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鼎力扶持下,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云南的这些产品也进入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
材料二
当听闻自己村社的产品走进联合国安理会后,村民们思绪万千,纷纷向新华社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脱贫之路。
云南孟连县天宇咖啡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叶萍说,2002年她嫁到孟连县富岩乡芒冒村时,贫穷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生活状态,而现在这种状态被打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茶叶和咖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经过1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经济收入,还是村容村貌,以及人的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澜沧县安康乡糯波村的茶农鲍宏光告诉记者,种植茶叶前,全家基本没有收入。种植茶叶后,他家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茶地从最初的0.6亩发展到现在的20亩,收入已经相当可观。他坚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有朝一日,我希望能去联合国分享我的喜悦。”
云南壮族刺绣作品在联合国成为外交官珍贵礼物,广南县壮族绣娘张凤仙非常兴奋:“壮族刺绣走到世界舞台,我太激动啦!”
材料三
8. 请对材料一、二的主要信息作简要概括。(不超过50字)(2分)
答:
9. 结合材料一、二的相关内容,说说材料三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
答:
(2021四川广安)
综合性学习(6分)
材料一 随着社交媒体兴起,少数人受利益驱动,盲目追求点击量和曝光度在一些“吃播”节目中假扮所谓“大胃王”,一边胡吃海喝一边暗中催吐,造成极大的浪费。
材料二 前不久,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旋即,全国上下闻令而动,狠抓落实,以扎实举措推动全社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
材料三 我国粮食安全并非高枕无忧,耕地减少、地力退化、减灾防灾能力不足等问题,都是粮食丰收丰产的现实威胁。此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粮食贸易不确定性愈发凸显。正因为如此,要端稳端牢14亿人的饭碗,在全力开源基础上更需持续节流。
(1)请你从材料三中提炼出两条我们必须厉行节约粮食的原因。(2分)
答:
(2)结合以上材料,拟写一条关于节约粮食的宣传标语。(2分)
答:
(3)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节约的氛围,你会落实哪些行动?(至少两点)(2分)
答:
一.对应练习
(2019·天津市)
(一)我国是海洋大国。近年来,我国海洋事业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某班将开展以“建设海洋强国,我们在路上”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实施有效管控,进一步提高了海洋维权巡航执法的时空覆盖率,有力保障了我国海洋国土安全和海上通道安全,我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海上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材料二】在各国海军中,每艘军舰通常以一个海军基地为“母港”,结束任务后回到这个“家”。与陆军、空军基地相比,各国的海军基地都占地更广,功能更复杂。军舰在这里加油装弹,补充物资,检查修理;海军官兵在这里得到充分休整和训练。
【材料三】为全面遏止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中国海洋管理部门通过健全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创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推进“蓝色海湾”“生态岛礁”重大工程建设等措施,加快了构建海洋生态文明新格局的步伐。
【材料四】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情况统计表
项目 收入 年份 海洋渔业 (亿元) 海洋生物医药业(亿元) 海洋电力业 (亿元) 海洋旅游业 (亿元)
2016年 4641 336 126 12407
2017年 4676 385 138 14636
2018年 4801 413 172 16078
1.上面四则材料中,与“建没海洋强国,我们在路上”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 。
2.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我国在海洋强国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9、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材料二】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六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
(1)从以上两则材料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是: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办法: 。
(2)黄先生对一个叫“徐侠客”的网友发起“光盘行动”特别不理解。他认为,请客就是要让餐桌上的菜剩得越多越有面子。针对黄先生这一说法,如果你是“光盘行动”的发起者,请你写几句话劝诫黄先生。
备考锦囊
善于运用积存有效调动知识及及时先认真回忆有关知识,及时把与考试相关的知识有效提取出来,以备答题纸。
认真揣摩题,提炼答题信息。要认真阅读给定的文字,图表或漫画杂志,认真审题,注意提案要求,抓住要点答题。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揣摩命题者的一解答。试题要从题目和材料中选择重要信息,抓住问题和答题提示部分的关键词,并按要求处理好这些信息,针对题目做出简明的。
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有些综合性试题需要我们多角度探索问题,从多方面展开合理的想象。
依据所涉情境恰当表达,在答题中要把握关键,学会灵活处理,并适当创新。表达是内容要符合题目要求,切合主题,用语要简明、连贯、准确。
通关演练答案
一.真题引路
(2021江苏常州)
(1)【答案】
相同点:都有“灵蛇缠绕权杖”的标志,且该标志都位于图标的中央位置;
不同点:材料一的图标背景是中国地图和“中华医学会”的字样及其英文翻译;材料二的图标背景是世界地图及象征和平的橄榄枝。
【解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仔细观察两图可知,两者相同之处是都有灵蛇缠绕权杖的标志,并且该标志位于图形的中心位置。不同之处是背景分别是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材料一的图标有“中华医学会”的中英文字样,材料二的图标周围是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可据此作答。
(2)【答案】①相合协调,互相配合;②大国担当,资源共享。
【解析】(2)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由“世卫组织协调各国卫生机构,积极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努力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可得出:相合协调,互相配合。由“中国政府发扬大国担当精神,第一时间分享基因测序数据,与世卫组织合作开展病毒溯源工作,推动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新冠疫苗公平分配的进程”可得出:大国担当,资源共享。
(2021山东滨州)
9.【答案】中国航天器首次登上火星
【解析】拟写新闻标题,要仔细读懂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和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你写标题也可以对新闻材料的岛屿进行概括。一些标题有的在概括岛屿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后面主体部分中的内容来整合答案。本题可结合材料中,中国航天器首次奔赴火情就毫发未损的顺利出现在遥远的红星红色星球上,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一次放数,实现了我国首次外形着陆概括你写为中国航天器首次登上火星。
10、【答案】天问一号的名称取自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这就是中国载人航天精神的写照,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值得新时代的我们认真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求,结合材料在评论区写一条留言表达自己真实感受,可就天文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的意义价值,新中国成立后飞天揽月的探索,现代航天业的发展,中国航天精神工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2021黑龙江绥化)
8.答案】示例一: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示例二:闪闪红星照耀中国;示例三:红色历史永记心中;示例四:红色永流传。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宣传标语要简洁明确,易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此题围绕传承红色精神,传递红色能量,进行一些符合标语的一般要求即可。
9【答案】2010-2020年中国红色旅游年接待人数呈上升趋势。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此图显示的是2010至2020年,中国红色旅游年接待人数,根据图中表示严肃的柱体逐年升高,可见,这段时间,中国红色旅游年接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可据此概括作答。
10.【答案】(3)示例:①赛前演练(请老师指导、确定参赛作品等);②选手轮流上场比赛。
【解析】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第①空步骤属于赛前准备阶段,已经确定了参赛追求,之后应该是赛前演练,第②空介于确定选手参赛顺序和评委简要点评之间,应该是选手轮流上场比赛。
(2021云南)8.【答案】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过去贫困的云南县城也实现了产业脱贫,村民们因而高兴、激动。
【解析】材料一指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云南的咖啡豆、千年古树茶,以及壮族手工刺绣进入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材料二指出过去贫困的云南县城也实现了产业脱贫。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9.【答案】在“产业脱贫”的政策和方法引导之下,人民脱离了贫困,生活会更美好、富足。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漫画的内容,结合图片来理解寓意即可。看图可知,图中的人指着美丽的家园,高兴得合不拢嘴。可知,人民脱离了贫困,生活会更美好、富足。
(2021四川广安)
(1)【答案】耕地减少、地力退化、减灾防灾能力不足;(1分)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粮食贸易不确定性愈发凸显。(1分)(共2分)
【解析】(1)本题考查文本的理解、信息的筛选和概括。内容概括要学会抓关键词、抓重点信息。必须厉行节约粮食的原因:①耕地减少、地力退化、减灾防灾能力不足等。②受新冠疫情冲击,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粮食贸易不确定性凸显。
(2)【答案】①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③爱惜粮食,遏制舌尖上的浪费。④节约粮食,人人有责。⑤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答到与“节约粮食”有关的宣传标语即可)(2分)
【解析】(2)本题考查对宣传标语的拟写。首先,内容要以“节约粮食”为主题。然后注意语言简洁准确,最好富有文采。示例:节约粮食,人人有责。
(3)【答案】积极宣传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现餐饮浪费行为,积极提醒并予以制止;坚持理性,绿色消费,杜绝浪费;按需点餐,餐后打包;珍惜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践行光盘。(答到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相关的,点即可得1分)(共2分)
【解析】(3)本题考查观点表达、语言组织表述能力。示例:①实行光盘行动。②平时吃多少煮多少,不浪费。
对应练习答案
(2019·天津市)
1【答案】.材料二
【解析】此题将文字材料和表格结合,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筛选提炼、图文转换的能力。第1题,旨在考查考生辨识材料的能力,因为题干中已经交代了活动主题——“建设海洋强国,我们在路上”,展示我国在海洋事业方面的辉煌成就以及在构建海洋生态文明新格局上的新措施。而材料二告诉我们的是:各国的海军基地占地更广,功能更复杂,这显然与活动主题无关。
2.【答案】我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海上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我国构建海洋生态文明新格局的步伐不断加快;三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在渔业、生物医药业、电力业、旅游业等方面的年收入均逐年增长。
【解析】第2题,材料一、材料三属于文字材料,我们可以采用找中心句的办法加以筛选和提炼,两则材料均可确定最后一句为中心句。而材料四属于表格题,做此题须做到“三看”,即看标题、看项目、看数据,在对比整合中进行提炼概括,探究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在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方面近三年的走势,而在结论中不能出现具体的数据。
9、综合性学习。
【答案】粮食来之不易,我国餐饮浪费食物现象非常严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信息的提取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表达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主要信息的提取.材料一中,此诗出自唐朝诗人李绅《悯农》,通过描写农民务农的景象与心理反映了农民的辛苦.
材料二中,通过一组数据介绍了当前全球粮食供给不均衡.因此,在本题解答过程中,“粮食”“浪费”“节约”是关键词.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答案,注意语句通顺,逻辑连贯,表意简洁即可.
(2)【答案】黄先生:你好!粮食来之不易,请客够吃就行。爱惜粮食,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吃光盘中餐这并不失面子。如果能用多余的粮食去拯救饥饿的人群,那才是最好的面子。希望你爱惜粮食,更欢迎你加入到我们的“光盘行动”队伍中来。
【解析】(2)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解答时注意得体的称呼用语和有针对性的委婉措辞.
由题干可知,面对光盘行动的开展,黄先生不能理解,反而认为只有剩得多才越有面子.为此劝诫时应该注意纠正黄先生这种错误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