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提分精练】中考语文一轮 第三关:古诗文探究 第一节古诗欣赏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提分精练】中考语文一轮 第三关:古诗文探究 第一节古诗欣赏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3 14:2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关:古诗文探究
第一节:古诗欣赏
考点阐述
1.古诗阅读多选与教材课文程度相当、浅显易懂的课外古诗词,以唐宋诗词为主,也选一点元明清三代诗词或唐前古体诗。也有相当一部分考区,仍以课内古诗词为考查对象。
2.题材上,多选写景抒情的诗词,偶尔也选哲理诗和叙事诗。
3.题点上,多考查内容理解、形象感知、意境欣赏、情感体味、妙点品析、表达赏析等。
命题趋势:
古诗赏析主要考查考生欣赏品味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考查的范围包括教材中的课内外古诗词,以及教材以外的古诗词。从先秦的诗经到明清的诗歌都有涉及。内容包括以历史人物,事件为吟咏对象的怀古咏史诗,以某一物为描摹对象的咏物诗,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的山水田园诗,以战争为题材,反映边塞生活的边塞诗,表现久居在外,长期流离漂泊的羁旅诗。分值一般为6分左右,少的4分,如江西卷、四川成都卷等,多的有10分,如山东德州卷。
课内古诗欣赏向课外拓展延伸,单纯考课内古诗欣赏的考区越来越少,直接考课外古诗词逐渐增多。古诗连读呈上升趋势,既有课内古诗连读,也有课内外古诗连读,还有两首课外诗的连读,既有同一诗人的作品连读,也有沿用同一题材的不同作者的古诗里。
注重命题形式的创新。古诗赏析除了常见的选择,填空,问答和判断等命题形式之外,还有表格题,将需要比较赏析,批注,探究的内容,甚至微电影微创作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呈现,有的题目提供几首古诗,让考生选择答题空间。
命题搭建支架,综合性更强,更加注重思维训练,在古诗赏析题中附上名家评论和考生答题提供方向,让考生通过比较分析来印证名人的评论,为诗歌的赏析提供了支架。或者要求从两首课外诗中选一首与所提供的两首诗组成一组阅读材料,并阐明理由,需要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才能打。
解题要诀
诗歌欣赏有门道,掌握方法很重要。意象、意境、易混淆,象为物景境氛围,品味字词连语境,推敲辨析第一境,描绘画面需联想,翻译扩写特征写,鉴赏人物明形象。品析词句连背景,分析作用析技法,修辞内容加感情,揣摩情感最常见。看图品句反复吟,诗下注释看仔细,知人论世主题现,比较阅读要勾连,同中求异有分晓。名家分析不放过,他山之石可攻玉。
通关演练
真题引路
(2021海南)、品味与鉴赏(35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6~7题。(5分)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诗的前两句,描绘了“ ”和“ ”两幅实景,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2分)
7.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3分)
归类摘抄 批注
诗句 修辞 内容 主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1) (2) (3)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对偶 青山接着青山,水路往复回环,小路曲折,对偶像是陷入绝境,却忽然在转弯处看到另一个美妙去处。 表达作者对山西村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蕴含着“人处于困境中,只要坚持不懈,就有可能绝处逢生”的哲理。
【2021四川自贡】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村①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②,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流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这首诗作于这期间。②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③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14.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1)首联中的“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 )
(2)首联中“长夏”点明时间,“江村”二字照应题目,“事事幽”则统领整首诗。( )
(3)颈联对“老妻”和“稚子”的细节描写,写出了杜甫一家在浣花溪生活的富足。( )
(4)诗人颠沛半生,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儿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
(5)这首诗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
15.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2021四川乐山】(6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
(唐)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①,羞为献纳臣②。
【注】①祢,即祢衡,有才辩,孔融曾推荐他。②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是王维写给朋友丘为的一首送别诗,丘为因为科举考试落第,准备返回江东。
B.颔联表明丘为在王维家里作客已经很久,不但忧愁煎熬新添白发,而且还为朋友耗尽钱财。
C.作者知道丘为的才干堪比祢衡,自己却不如孔融,不能举荐丘为,为此深感羞愧、自责。
D.诗歌将离别的悲伤和朋友的失意融合起来,强烈表达了诗人对丘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2)首联中景物描写“柳条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
(2021·湖北省荆门市)诗歌鉴赏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①揖三公②,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③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释】①书剑:指能文能式,智勇双全,②三公:此处泛指贵族和大臣。③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8.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四川资阳】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被罢官闲居在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人作客农家,腊酒虽廉,但村人尽其所能,盛情款待,突显出农人质朴好客的性格。
B.诗人游玩路上,一路山环水绕,疑若无路可寻,忽然柳绿花红的新村突现,豁然开朗。
C.诗人社日里,追随衣着简朴的村民,吹箫敲鼓,依照古风,迎神祭社,祈求仕途顺遂。
D.诗人紧扣诗题,剪取游村见闻,将明丽的风光与古朴的民风镌刻在一幅秀美的画卷中。
(2)诗歌尾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2021云南昆明】5.(3分)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
【2021江苏扬州】10.(5分)诗歌阅读。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凤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这首词为辛弃疾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作,
(1)简要概括“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渲染了什么气氛。
答:
(2)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赏析。
答:
(2021广西贵港)(二)古代诗歌阅读(15小题,3分)
15.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答:
(2021湖北鄂州)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黄鹤楼
崔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
  B.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感慨。
  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鹅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
  D.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纱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二.对应训练
(2021年四川省遂宁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①送友人
[唐]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⑴“峡口花飞欲尽春”这一句在全诗中有哪些作用?
答:
⑵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
(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阅读岑参的两首诗歌,完成赏析任务。
【甲】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乙】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知背景】甲诗略。乙诗:天宝元年(742)春,作者游梁园。这首怀古诗写于游园之后。
【析场景】甲诗前两句写出重阳之际,流落在外的诗人内心愁苦,勉强去登高赏菊,却无人送酒,无人相伴。
【绘画面】乙诗前两句________。
【赏写法】甲诗后两句________。乙诗后两句_______。
(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阅读下面的词,完成4-5题。(6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明代的瞿佑在《归田诗话》中说:“予久羁关外,每诵此词,风景宛然在目,未尝不为之慨叹也。”词中,“宛然在目”的风景有怎样的特点?(3分)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3分)


(2021江苏无锡)(三)(6分)
登赏心亭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注释]此诗写于陆游奉诏回临安路上,经建康登亭有感而作。作者曾建议迁都至建康,有利于抗金,但朝廷置之不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阅读上面诗词,回答问题。(6分)
(1)第一首诗的感情脉络,由首联的“ ”字引出,到尾联的“ ”字收束;中间写景,主要渲染秋天 的氛围。(3分)
(2)第一首诗的尾联与第二首词,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共通之处?(3分)
(2021湖南邵阳)2.古诗阅读。(2-3题,共5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南征①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2.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 诗,《南征》押韵工整,押 韵。(2分)
3.请简要分析杜甫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3分)
答:
(2021年云南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
⑵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
(2021浙江台州)(四)古诗词阅读(4分)
【甲】晚出寻人不遇 [唐代]白居易 篮舆①不乘乘晚凉,相寻不遇亦无妨。 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闲行一两坊。 【乙】渔家傲 访华雪严不遇 [元]许有壬 水落寒林山骨瘦。湘江风细波纹皱。何处携琴何处酒。惆怅久。乱鸦啼断烟中柳。 茅屋萧萧连瓮牖。半檐寒旭闲清昼。归路梅花香满袖。诗未就。青山笑我云回首。
【注释】①篮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
14.甲诗和乙词的作者都寻人不遇,但心境各不相同,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
(2021山东烟台)(一)古诗阅读(4分)
种 松
宋荦
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
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
日瘦阴还薄①,风多响自重。
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②?
[注]①日瘦阴还薄:阳光暗淡,阴云迫近。②大夫封:《史记 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遇暴风雨,避雨松树下,封松树为“五大夫”。
10. 请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诗句“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所展现的画面描写出来。
11. 诗歌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表达作者___________的志趣。
备考锦囊
古诗阅读,门道很多,学者著作林林总总,阅读技巧千千万万,但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读得懂读不懂。读得懂,那些方法技巧,都是末技。读不懂,盲人摸象,连蒙带猜,总是不济。
对于初中生,懂有两个层次。
一是懂字面意思。因为诗歌语言的简洁性和思维的跳跃性,就字面意思理解的难度看,古代诗歌还稍难于古代散文。因此哪怕古人所言“老妪能解”的白居易的诗,我们同学今天读来,还是有些障碍和难度。你可能读得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得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但你未必弄得懂“久寄形于朱紫内,渐抽身入蕙荷中”“今日维摩兼饮酒,当时绮季不请钱”等句的意思。若意思不通,那么题目所问,无论是形象感知、意境营造,还是情感体味,或是主旨领悟,你只能连蒙带猜了。因此,字面意思上,须下类似古文翻译的笨功夫,不一定字字落实,句句清通,但也要一字字读,一句句读,一首首读,读不懂处不能含混带过,翻词典,问老师,求甚解。每篇至少读个八九分明白。上百首这么啃下来,读诗功力自然精进。这个要求看似最浅,但对一般初中生,也最重要。此关一过,大多数中考古诗阅读题,便不再是难题。
二是懂深层意蕴。古诗最能表现东方美学的含蓄之美,力主“词简味长,不可明白说尽”,追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往往运用渲染、起兴、双关、象征、衬托、用典、反复、移情等方法,在字面意思后面再藏一层乃至几层意思。譬如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借向秀和王质的故事,着“空”“翻”两个虚词,既抒发了对旧友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怀念,也抒发了天人两隔的沉痛和怅然,既表达了对几十年时光倏忽流逝的感慨,又表达了恍若隔世的辛酸。再如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似不合常理,但如果按常理改成“独钓寒江鱼”,那么诗句描写的只是一个“钓鱼达人”,而其深层意蕴,作者生活之落寞、性格之孤傲也将消失殆尽。深层意蕴的理解,也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反复读,出声读,想象着读,联系着读,才能逐渐读出滋味来。
通关演练答案
真题引路
(2021海南)
6.【答案】白日斜 吟鞭东指
【解析】(1)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实景是作者所看到的、亲目所见之景。在“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中,描写了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前两句中西斜的落日和扬鞭向东挥去,是作者亲眼所见、所做动作,故答案①为“白日斜”,答案②为“吟鞭东指”。
7.【答案】①比喻
②纷纷飘落的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它即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
③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坚定信念及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①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将自己比作落红,将国家比作花。故答案为比喻。
②根据表格对照可知,答案应是诗句的翻译。在翻译时注意“落红”是指飘落的花。
③从“化作春泥更护花”可知,诗人虽然犹如花落般离开官场,但他时刻心系国家,并非从此袖手旁观,而是想要像春泥一样,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报国,体现出他把自己全身心都奉献的坚定信念和无私的精神。
【2021四川自贡】
14. 【答案】 (1). A (2). A (3). B (4). A (5). B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在初夏时节的村庄,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据此分析(1)(2)正确。
根据“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的意思“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分析,(3)中的“富足”有误。
根据“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意思“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儿子敲弯了钢针要做成鱼钩”分析,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来说,是他少有的珍贵的福气,令他心头为之一暖。据此分析(4)正确。
根据全诗内容分析,杜甫描写的是现实生活。故(5)中“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有误。
15. 【答案】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的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把握。根据“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的意思“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分析,新建的草堂刚刚落成,就有顽皮的小燕子轻快地飞过来又飞过去,没有人去理会它们,可是它们自在地玩得那么开心,真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诗人捋着胡子呵呵笑着,信步走到了江边,江上有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或前或后,时而交颈而鸣,时而追逐着在水面上打着圈儿——它们一定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画面。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作者在自然中感到自由、亲切、融洽。
【2021四川乐山】
(1)【答案】B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CD.正确;B.有误,颔联以苏秦作比,描写丘为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该句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同情。故选:B。
(2)【答案】①点明题意,交代送别的时间和主题;②渲染离别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哀伤的情感基调;③以乐景衬哀情,杨柳青青的春日,却要和失意的友人别离。
【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词语的理解能力。“柳条春”三字并暗隐送别的场景,灞水岸边,杨柳依依,送别之际,诗人对丘为的怜惜之情也格外强烈了。所以,首联中景物描写“柳条春”点明题意,交代送别的时间和主题;渲染离别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哀伤的情感基调;以乐景衬哀情,杨柳青青的春日,却要和失意的友人别离。
(2021·湖北省荆门市)
8.【答案】该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虚写梦回边关,实写身居乡野,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凄苦。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限定角度为表现手法。诗句的意思是: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杀敌,可现实却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由“梦回”“身老桑村麦野中”可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写梦回边关,实写身居乡野,在强烈的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无奈与凄苦。
9.【答案】
①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②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写出了作者人到暮年满头白发,抒发了作者迟暮之悲。③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前两点可以合二为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要求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战场上战鼓雷鸣、烟尘遮天也毫不畏惧,现在却因时光流逝,自己也渐渐年迈,白发丛生。由“华发”可知,抒发了作者迟暮之悲。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梦中回到了当年守护的边疆战场杀敌,可现实却生活在乡野居中与田地山野为伴。诗人梦回杀敌战场,表明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 “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奇士”指好友独孤策。诗人想起好友独孤策已经埋骨在远方,还有谁能和自己一同前往?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2021★四川资阳】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ABD.正确;C.有误,是祈求丰收,而不是仕途顺遂。故选:C。
(2)【答案】示例:从“拄杖无时夜叩门”看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留恋,从“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看出对乡村美景的赞叹,从“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衣冠简朴”可以看出诗人对淳朴热情的村民的赞美;从“箫鼓追随春社近”可以看出诗人对古风民俗的热爱,从“柳暗花明又一村”看出诗人虽遭遇挫折却心有希望、豁达乐观。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先概括诗歌内容,然后结合内容,抓住关键词句把握作者的情感。注意诗歌中的一些词“笑”“丰”“足”“闲”等。这是一首纪游诗,围绕“游”字层层展开,记录了诗人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反映了农民们丰收的喜悦,表现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和赞美;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描写了山村的绿树环绕,鲜花怒放之景,表现作者对乡村景色的喜爱之情;颈联“衣冠简朴古风存”再次表现作者对淳朴民风的喜爱与赞美;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人还没有离开,却主动说出下次要不请自来,自然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如果结合诗人写此诗的背景去分析,诗人被投降派弹劾罢归故里,却还表现得如此快乐,所以答题时答出表现了作者面对挫折豁达乐观的心情亦可。
【2021云南昆明】
【答案】甲诗,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下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回巢,归隐山林。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景中流露出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乙诗,“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思想感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诗人借助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来表达自己恬淡闲适、归隐田园、远离尘世而对自然崇尚的情怀。诗中“决眦”二字尤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像着了迷似的,为了看够,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说明已是薄暮时分作者还未曾离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2021江苏扬州】
(1)【答案】词人通过环境的萧索破败,渲染了荒凉孤独的气氛。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景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屋外狂风急雨,风吹纸响的情景,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与凄凉之情。
(2)【答案】从塞北辗转江南,如今归隐山林,已是容颜苍老,满头白发。这是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是实写;词人突然从梦中惊醒,眼前依稀还是梦中的辽阔河山,则是虚写;虚实结合的写法,表现诗人即使年迈,也不忘收复失地、一统国家的大业。
【解析】(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可以看出作者平生为了国事奔驰于塞北江南,失意归来后则已头发花白、容颜苍老的老人出现了。心境如此,环境如此,“秋宵梦觉”分明指出了时令,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难以入睡。半夜醒来,眼前不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而是祖国的“万里江山”。这一句与“平生塞北江南”相呼应,而把上阕四句推到背后。平生经历使他心怀祖国河山,形诸梦寐;如今苍颜白发,壮志难酬,可心中所思所想,依然还会梦到往日的万里江山。
(2021广西贵港)
【答案】示例: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绘画面的能力。“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意思是: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在描绘画面时抓住“箫鼓”“衣冠简朴”等关键词进行描述。
(2021湖北鄂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内容的理解。ABD.正确;B.有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故选:C。
二.对应训练
(2021年四川省遂宁市
10.【答案】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时间),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作用的能力。
“峡口花飞欲尽春”的意思是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峡口”,指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交代了送别的地点,照应标题;“欲尽春”的意思是“春欲尽”,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渲染送别友人时凄凉忧伤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11.【答案】同:都抒发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异:《峡口送友人》情感显得忧郁低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显得乐观旷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考生先回答本诗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的情感方面的相同点,再回答其不同点。
从诗的标题看,司空曙的《峡口送友人》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一首送别诗。
司空诗,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想到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忧郁低沉,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末句“今日翻成送故人”写出诗人和友人彼此间的惆怅。所以,司空诗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但情感显得忧郁、低沉。王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所以,王诗也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但情感显得乐观、旷达。
(2021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答案】【绘画面】日暮时分,群鸦乱飞,叫声嘈杂;极目远眺,只有两三户人家。梁园一派萧条破败的景象。
【解析】描写画面题目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解答这类题目: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
4.【答案】寥廓荒僻、萧瑟悲凉。
【解析】此题考查分折诗歌描写的景物特点。作答时,从“边声“角起”“落日”“孤城”可见荒僻、凄凉、萧瑟,从“千嶂里“长烟”可见寥廓。
5.【答案】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争的厌恶和无奈,以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作答时可从“衡阳雁去”“家万里”分析出思乡之情,从“将军白发”“征夫泪”分析出将军黑发变白还在戍边、征人思家因战争而不能归,可见他们对战争的厌恶。结合时代背景和“燕然未勒归无计”分析词人忧国和壮志难酬的情怀。
(2021江苏无锡)
【答案】(1)兴忧肃杀凄凉
【解析】第(1)题考查梳理诗歌的感情脉络及环境描写。前两空答案在题目中已有很明显的提示,不难得出。第三空由“黯黯”“萧萧”可见秋景的肃杀凄凉。
【答案】犹忆当年忠勇,然而英雄迟暮,壮志难酬。
【解析】第(2)题考查分析诗词蕴含的情感。孤忠忧时,而朝廷避战,又能有何结果。如今登上建康城头,念及迁都之事,不禁涕泪交流,不能自已。这便是“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两句的意蕴。第二首词作者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2021湖南邵阳)
(1)【答案】五言律诗 in。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五言律诗,又称五律,是中国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一种样式,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三四句、五六句均为对仗句。这两首都是五言律诗。结合《南征》一诗中“林、襟、心、音”可知,压“in”韵。
(2)【答案】同: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对自己日渐衰老(伤时、悲己)的感伤。
异:《春望》一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南征》表达出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解析】(2)本题考查对比赏析作者情感。《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从诗歌中的“国破”“花溅泪”“鸟惊心“家书抵万金”,即可看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及对亲人的思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为何总是挠头呢,是因为心中有无限的愁绪,对国家战乱的现状,对百姓流离失所的痛苦,对自己家人离散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南征》是杜甫由岳阳去往长沙时所作。诗人此行是想要到衡州投靠老友韦之晋。船开之后,诗人深感自己贫病的境遇,还朝和归乡都没有希望,于是赋此诗以遣怀。“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是写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秀丽风光。“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孤苦伶仃的悲辛生活。“老病南征口,君恩北望心”道出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正是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思想及悲剧命运的总结。诗人一生抱负远人,然而仕途坎坷,个中甘苦,只有自己一人独享,而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据此分析,两首诗都表达出心系国事的情怀,诗人感叹自己年老,因战乱漂泊、孤苦无依。不同点是,《春望》中“家书抵万金”,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南征》中诗人晚年浪迹天涯,光景无多,前途渺茫,只得作诗自苦,慨叹当时没有知己。
(2021年云南省)
⑴【答案】王维笔下的花草碧绿鲜艳,表现了盛春的景象;白居易笔下的花草零星矮小,表现了早春的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⑴题考查了考生对王维笔下和白居易笔下春天的景物形象的描写。考生需要仔细研读王维诗句中“草色绿”和“桃花红”,可以看出,在作者笔下,雨中草色浓绿,水上火红的桃花像是要燃烧起来。而白居易笔下的春天景物描写出现了“早莺”“暖树”“浅草”“新燕”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江南早春的景象。
⑵【答案】诗人运用融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方法,表达了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解析】⑵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2021浙江台州)
【答案】甲诗从“无妨”“轻衣稳马”“闲行”等词可以读出作者晚出乘凉寻友不遇时,依然悠闲自得的心境;乙词从“寒林”“山骨瘦”“乱鸦”等词可以读出作者访友不遇,饮酒弹琴赋诗的愿望落空时惆怅失落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情感分析。古诗情感可从意象、意境、明示和诗句内容来进行分析。甲诗中“相寻不遇亦无妨”直接点明了寻访不遇也没事,“轻衣稳马槐阴下”诗人在槐树树荫下让马慢下来,“自要闲行一两坊”自是要慢行一两坊的路程。从“无妨、轻衣稳马、闲行”几词可以看出诗人寻访不遇时并未伤心惆怅,依然悠闲自得;乙词中上阕选用“寒林、山谷瘦、波纹皱、乱鸦啼”这些意象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凄冷,“何处携琴何处酒“两个“何处“写出了诗人找不到饮酒弹琴之处,“惆怅”一次更是直接点明诗人的心情,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寻华雪严不遇,饮酒弹琴赋诗的愿望落空,内心惆怅失落。
(2021山东烟台)
(1)【答案】在微弱的阳光照耀下,松树上数条横生的枝干显得更加优雅,寒风吹过,树枝摇曳,引来云鹤与之相伴,而那些独生的树干枝枝刚劲有力,好似腾空的苍龙。
【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描写画面题,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句子大意是“数条枝干引来云鹤相伴,独生的树干已经长得遒劲似龙了”。抓住诗句中的意象及特点发挥想象,句子中的意象有“枝干”“云鹤”“孤干”等,其特点是横生的枝干摇曳生姿,引来云鹤相伴,“孤干”则苍劲有力,像腾飞的苍龙,联系上下句加上背景“日光微照”“寒风吹过”,构成一幅画面。
(2)【答案】用典 清廉孤傲、坚持为民
【解析】(2)本题考查理解写作手法及情感。联系全诗内容分析:“从远处山峰上移植过来的松树”,并没有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本性,仍然“枝干横生摇曳多姿、苍劲有力”,“在阳光微弱,阴云迫近,寒风作响时,松树尤显庄重”“在寒冷的冬季坚挺不凋即足以傲世”可见其不受环境影响,坚持自我;“何需有‘大夫’的封号呢?”反问句,即没有“大夫”的封号也一样坚持自己的志趣,“大夫封”运用了秦始皇封松树为“五大夫”的典故,表达了作者不屈服于环境,坚持清廉、坚持为民的志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