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
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的认识的第6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除法、方程,以及第三单元百分数的认识和解决简单百分数问题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共设计了两个计算纳税金额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计算上没有难度,重点是要帮助学生弄清楚营业额、营业税、税率、应纳税额等的含义。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楚营业额、营业税、税率、应纳税额等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段计税的含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了解税收的意义和作用,并受到依法纳税的教育。
师:课前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税收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板书:税收)
学生会有不同的说法,如:
生1:我国现行的主要税种有营业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利息税等。
生2: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国防等事业。
生3: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看来我们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所以,我们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交流有关税收的知识,使学生知道税收的意义和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二、营业税
1、让学生看书,了解例题的相关数学信息。
师:那么生活中人们是怎么纳税的?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板书:营业税?? 个人所得税)我们先来解决一个有关营业税的问题。请大家看大屏幕,认真地读题,你从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家电的营业额是72万元。
生2:食品的营业额是35万元。
……
设计意图: 自主读书获得信息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
2、提出“营业税的税率是5%是什么意思?”的问题,鼓励学生说一说,使学生知道“税率是5%”就是说企业是按营业总额的5%缴纳营业税。
师:你知道“营业税的税率是5%”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可能会说:
营业税的税率是5%是指总营业额乘5%就是营业税。
营业税的税率是5%是指每收入100元就得交5元的税。
营业税的税率是5%是指营业税占总营业额的5%。
……
设计意图: 了解“营业税的税率是5%”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准备。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3、提出“计算商场5月份应缴纳营业税款”的要求,鼓励学生列式计算。
师:营业税的税率是5%是指企业按营业总额的5%缴纳营业税。比如:一件衣服卖了100元,按5%缴纳营业税就是应缴5元。
师:我们已经理解了题的意思。现在你们能计算这个商场5月份应缴纳多少营业税吗?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法。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给学生经历自主解决有关营业税问题的机会。
4、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生1:72+35+46+21+56=230(万元)求的是这个商场5月份的总营业额。230*5%=11.5(万元)求的是营业税。
生2:我列的是综合算式(72+35+46+21+56)*5%=11.5(万元)。
……
师:你做得很好,不但书写工整,解题的过程还很规范。答字后面有(:),答话完了有(。)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
师:好,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这个有关营业税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营业税、营业额、税率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生:营业税/营业额=税率。
生:营业税/税率=营业额。
师板书: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三、练一练。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第一题16.5*3%。第三题2.4/48。第二题1.85/5%=37(万元)我是根据营业税、营业额、税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来做的。
生:第二题我是用方程做的。5%x=1.85
四、个人所得税
1、讲解什么是个人所得税。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熟练的解决有关营业税的问题。还有一种税,是个人所得税。不同的行业工资不同,相同的行业工资也不相同。国家为了调节个人收入的差距,由税法规定的按个人收入一定的比率征收的税目就是个人所得税。谁来说说自己的父母月收入是多少元。
生:我爸爸的工资是6000元。
生:我妈妈的工资是3000元。
生:我爸爸的工资是5000元。
……
师:哇——,好羡慕你们的爸爸妈妈!挣这么多!那你们知道我一个月挣多少钱吗?
生:不知道。
师:告诉你们吧,我一个月的工资是2100元。
师:这些工资怎样缴纳个人所得税呢,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书上72页最下面的一段话和一个表格,答案就在书里。
2、让学生读书,了解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
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月收入超过2000元的部分才缴纳个人所得税。
生:月收入不到2000元就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师:对了,只有超过2000元的部分才缴纳个人所得税。
师:那么,超过2000元的部分按什么标准来缴税呢?
生:超过的部分在500元以下(含500)按5%缴税,在501—2000元之间按10%缴税 ,在5001—20000元之间按20%缴税……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超过2000元的部分是分段计税的。
3、鼓励学生自主计算2100元和30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然后,全班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师:现在,请大家帮我算一算我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2100元)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生:2100-2000=100(元)这是超过2000元的部分,100*5%=5(元)超过的部分是100元,在500元以下按5%缴税,所以你应该缴税5元。
师:这位家长的收入是3000元,请大家帮他算一算他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生:3000-2000=1000(元)这是超过2000元的部分,我把1000元按分段计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500元按5%缴税,另一部分的500元按10%缴税,所以他应交纳500*5%+500*10%=75(元)个人所得税。
如果学生说不出,教师讲解。
4、解决有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学生自己读题并计算。
师:由于个人所得税是分段计税,计算比较复杂,本教材只把按税率5%缴税作为基本要求。如果同学们感兴趣,可以算一算月收入超过2500元的个人所得税。
师:下面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请大家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题?
学生读题,自己试着算一算。全班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
2100+380-2000=480(元) 这是超过2000元的部分,
480*5%=24(元)超过的部分是480元,在500元以下按5%缴税,所以应该缴税24元。
五、练一练。
师:下面请同学们帮助以下几位叔叔算一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生:1600+570=2170(元)这是王磊的总收入。
2170-2000=170(元)这是超过2000元的部分。
170*5%=8.5(元)超过的部分是170元,在500元以下,按5%缴税,所以应该缴税8.5元。
六、全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学们分享?
生:我知道了怎样算个人所得税。
生:我知道了怎样算营业税。
生:我以后要依法纳税,做一个好公民。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依法纳税,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比如,到饭店就餐记得索要发票,乘坐出租车时记得索要发票等等。以此来督促每个公民积极纳税。
教学反思:
课已顺利讲完,回顾讲过的课,有得也有失。
“得”表现在几个方面:
1、能很好地把握三维目标。
2、能够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思路清晰,概念理解到位。
3、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应得到的知识。在课后检测中,学生基本没有出错。
4、对本节课出现的工资超过2500元的个人所得税的算理能讲清楚。对于工资超过2500元的个人所得税的算法,它是本节课的难点,但不是重点,所以我个人认为只要老师讲清楚就可以了,至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那就看其理解程度如何,不应作为统一要求。
5、板书比较工整。
“失”表现在几个方面:
1、由于光线太强,实物投影效果不太好。学生看不清,后面听课的老师也看不清,可能影响听课效果。以后再讲课时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教师的评价语还不太到位,有时缺乏及时性、针对性、目标性。以后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课一开始老师精神还欠饱满,没有很好地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导致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够高涨。
总之,这次讲课,我收获颇丰。今后我将继续在备教材、备学生上下功夫,充分做好预设。将新课标理念融入教学之中,增强调控课堂的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