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七册期末复习提纲2(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第七册期末复习提纲2(无答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16 14: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小学语文第七册期末复习提纲(二)
(阅读)
知识要点:1、学会积累文章中出现的好词,佳句,熟练背诵指定的四篇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大意。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3、学会写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精彩补白(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完成填空)
1、江天一色 ,皎皎空中 。
初见月,江月何年 。
2、孔子被后人尊称为“ ”。 , 是他倍受学生们敬重的重要原因。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 》,它是 作词, 作曲的。
4、《囚歌》:“我希望有一天,     ,将我连这    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从这首诗中我体会到            

5、“ , !”这句话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紧密团结,亲如一家。
6、井底之蛙原先认为自己已经很舒适是因为: ,后来有了变化是因为: 这则寓言用来讽刺那些
的人。
7、从《一枚金币》一文中我们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
。今后,你打算怎么对待金钱?
二、课内阅读难不倒我。
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靠山的泸定城,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1、 在短文的“□”内加上标点。
2、 填空
1 描写大渡河给人的总体感觉的词是
2 描写河水颜色的词是
3 描写水声之大的词是
4 描写河谷之险的词是
3、 变换句式
1 木板被敌人抽掉了。(改成“把”字句)
②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改成“被”字句)
4 、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5、这一自然段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
三、课外阅读,我最行。
(一)疏通
清晨,小街上异常忙碌,人来车往,像畅流的小溪。
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他们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 “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喂!快走啊!”一个大汉猛按车铃,厉声高喊, “急死人了!”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红皮鞋。 “唉!小街太窄了! ”一个中年人长叹了一声。有几个干脆调转车头,绕道而走。
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老大爷,头发斑白,神情安详,嗓音洪亮: “一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白忙活?快走吧!”他和颜悦色地劝开了纠缠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子,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道: “东去的,右边走!前边的,别停住!快走!”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道无阻。街上,又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高叫: 争吵不休:
2、用“﹏﹏”画出与文中画线句子相照应的语句。
3、短文是按照( )顺序写的,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方位顺序 ②事情发展的顺序 ③时间顺序
4.下面哪句话正确反映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在括号里打 “√”
(1)说明小街太窄,交通容易堵塞。( )
(2)赞扬老人热心排解纠纷,维持交通秩序。( )
(3)批评两个小伙子不讲文明礼貌,在街上吵架,阻碍交通。( )
5.从文中摘录你喜欢的词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有一只猫,它总是把自己吹嘘得了不起,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
它捕捉老鼠时,不小心,老鼠逃掉了。它说:“我看它太瘦了,只好放走它,等以后养肥了再说。”
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的尾巴劈脸打了一下,它装出笑容说:“我是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到阁楼上玩,把我的脸搞得多脏啊!”
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都是污泥。看到同伴们诧异的目光,它解释到:“身上的跳蚤太多了,用这种方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后来,它掉进河里。同伴们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会遇到危险吗?不,我在游泳……”话没说完,就沉没了。
“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吹捧——( ) 惊异——( ) 掩盖——( ) 可能——( )
2.这只猫 (是 不是)不想捉鲤鱼,从文中“ ”这个字看出来。
3.请给短文加个题目:
4.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文章的结尾还没有写出来,请把结尾补充完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