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上:第5课 洋务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八上:第5课 洋务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12 19:2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18401851185618601894大事年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2189519001901鸦片战争海战图鸦片战争后在广州的英军 中国官兵马可沁机枪 克虏伯大炮铁甲战舰第五课 洋务运动 材料一:“洋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
——《李文忠公全集》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 出 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1823—1901) 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就是指外国的事物,又称“夷务”,泛指当时一切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务。诸如外事交涉、签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洋务派就是是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的官僚集团。 洋务派官僚在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自救运动。外: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内:太平天国运动尚未镇压 清政府统治出现内忧外患的现象 洋务运动原因新思想的萌发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目的性质解除内忧外患,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统治民族自救运动派系中央顽固派倭仁、徐同洋务派地方时间:19世纪60年代初——90年代奕?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中央地方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过程:19世纪60~90年代前期后期
60年代
70年代80年代
90年代“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企业名称
创办人
地点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上海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福州
1、创办军事工业(自强)第一个军事工业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地位安庆内军械所旧址 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创设,是清末最早官办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厂。该厂“全用汉人,未雇洋匠”,规模较小,专造子弹、火药、炸炮等武器弹药。1864年,该厂迁往南京,次年改建为金陵机器制造局。 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1890年江南制造总局建立的炼钢厂,1891年在这里炼出了中国的第一炉钢。 福州船政局,又名马尾船政局,1866年,由左宗棠创办,是清政府经营的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该局主要由铁厂、船厂和学堂三部分组成,雇用工人约1700~2000名。从1866年到1907年,该局共造各种船舶约40艘,其中为南洋海军制造了3艘巡洋快船。图为福州船政局造船厂。 1872年李鸿章委派沙船 富商、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朱其绍兄弟在上海洋泾滨永安街设局招集商股,定名为“轮船招商公司” 。位于上海的轮船招商局旧址轮船招商局的“新民”号轮船 开平矿物局股票 1878年李鸿章、唐延枢在直隶(今河北)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图为其外景。 唐胥铁路,1881年6月建成,为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铁路全长11公里,以后陆续延展至天津和山海关。图为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情景。 汉阳铁厂,19世纪末张之洞在武汉兴建,为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建立的规模最大的近代民用工业;兼营采矿和冶炼。1893年底全部竣工,有大小10个工厂,拥有炼炉两座,雇用工人约3000人。该厂先为“官办”,后改为“官督商办”。图为1894年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上海
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
唐山开平镇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湖北武昌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湖北汉阳
2、创办民用工业(求富)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特点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吸收一工和二工部分成果,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
②在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的同时,还创新发展、取得了一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
③形式上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后两种方式包含有私人资本;
④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⑤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起步,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军用民用工业分布图江南制造总局 1865安庆内军械所 1861福州船政局局 1866轮船招商局 1872开平矿务局局 1878湖北织布局 1893汉阳铁厂 1893 京师同文馆,1862年8月正式批准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它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学员除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同时学习天文、化学、物理、算学、万国公法、外国史地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生毕业后大多任清政府外交官员、译员和洋务机构的官员。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洋务派感到急需翻译和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故从1872年起开始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到1875年,清政府共派遣留学生120人。福州船政学堂也派遣了三十几名学生分赴英、法学习海军。这些留学生成为中国第一代新型的外交、科技和军事人才。 1872年清政府首次派遣的30名赴美留学生合影 三支海军舰队的规模和布防情况 4、海军建设北洋舰队主力战舰镇远舰 北洋舰队主力战舰定远舰 洋务运动内容小结前期(60~70年代)
“自强”
军用工业后期(70~90年代)
“求富”
民用工业兴办近代教育创办海军?曾国藩?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李鸿章张之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李鸿章等李鸿章等兴办新式学校,选派人员出国留学兴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你怎样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为什么破产?奕? (1833—1898年),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封为恭亲王。1860年9月,咸丰帝于英法联军攻陷通州八里桥后逃往热河,令奕留守北京,“督办和局”。10月24日、25日,奕先后与英、法代表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奕?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廷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湖南湘乡人(今属湖南湘潭市),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中进士,他建立了一支兵勇及其将领全用湖南人组成的地主武装----- “湘军” 。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他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李鸿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投靠曾国藩当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军编制,组织淮军。1862年,淮军配合英国人戈登的“常胜军”在江浙地区屠杀太平军。签订过包括《中法新约》、马关条约》等在内的各种条约,出使过各国。左宗棠(1812—1885年),清末大臣,湖南湘阴人。1862年初,经曾国藩举荐,升任浙江巡抚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清收复新疆之战)等重要历史事件。左宗棠在创立了楚军,楚军是湘军的一个支系。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1863年中进士,先后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1882年任山西巡抚。他于1889年任湖广总督,在湖北建成湖北织布局,汉阳炼铁厂,汉阳兵工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