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4.2《产生气体的变化》(课件19ppt+视频+教案+记录单+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下册科学4.2《产生气体的变化》(课件19ppt+视频+教案+记录单+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G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13 13:12:52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2. 产生气体的变化
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
复习巩固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产生新物质
物质变化
不产生新物质
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和判断物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食盐
白砂糖
小苏打

白醋
探索
活动1:观察有气体的变化
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食盐
白砂糖
小苏打
滴加1滴管水
滴加1滴管白醋
探索
填写实验记录单
探索
活动2:收集产生的气体
怎样做可以收集气体呢?
探索
活动2:收集产生的气体
①在瓶盖中加入一勺(2g)小苏打,取一个密封袋(10cm*15cm),往里面滴加10滴管白醋;
②将装有小苏打的瓶盖小心的放入密封袋中;
③尽量排出袋内的空气,封好密封袋的封口,然后将瓶盖打翻,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
④观察现象。
注意:用看、听、摸的方法仔细观察
探索
活动2:收集产生的气体
产生白色气泡
袋子鼓起,里面气体无色袋子里的
白色粉末逐渐消失
袋子外壁发凉

有呲呲声


研 讨
1、通过查阅资料,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二氧化碳
小苏打和白醋的主要化学成分分别是“碳酸氢钠”与“乙酸”,这两种化学物质遇到一起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在液态物质中翻腾,就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研 讨
2、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点?
可以灭火
比空气重
研 讨
2、小苏打和白醋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特点?
可溶于水
研 讨
3、这种气体有什么特点?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无色无味
可以灭火
比空气重
二氧化碳
可溶于水
研 讨
研 讨
探索
活动3:进一步观察
鸡蛋、贝壳和白醋接触后会有什么现象呢?
鸡蛋与白醋反应的视频
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吗?请你课后查阅资料。
笔记知识点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一起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可以灭火、比空气重、可溶于水的气体;
鸡蛋壳、贝壳与白醋混合也能产生气体。
END《产生气体的变化》实验记录单
班级: 姓名:
实验1: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
第 一 组
实验 现象
第 二 组
实验 现象
1、白砂糖
2、食盐
3、小苏扌
4、白砂糖
5、食盐
6、小苏打《产生气体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围绕“产生气体的变化”设计了三个活动:首先是将食盐、白糖、小苏打与水、白醋两两混合,发现有些物质无明显变化,如食盐和水;而有些会产生气体,如小苏打和白醋;其次,仔细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并收集气体;第三,观察其他与白醋产生气体的物质变化现象,如:白醋浸泡过的鸡蛋壳、白醋浸泡过的贝壳。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食盐、白糖、白醋”都是非常熟悉的,在三年级的溶解实验中,认识了食盐、白糖、小苏打。通过实验及日常经验,学生知道食盐、白糖可溶于水;也认识了小苏打,知道其溶解能力比较弱。但是对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的学生就很少了。因此大部分学生对于白醋和小苏打混在一起会发生反应的现象是没有经验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物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例如产生气体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会伴随一些特殊现象
能利用感官进行仔细观察,对物质变化的现象进行准确描述
能以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如有气体生成为依据,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尊重实验事实,愿意与人交流实验现象,分享观点
产生深入研究物质变化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初步感受物质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感官观察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现象,并对物质变化的现象进行准确描述
难点:知道小苏打与白醋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及其特点
【材料准备】
实验记录单;板书贴;“观察产生气体的变化”和“收集小苏打与白醋产生的气体”的实验指导视频;
科学家研究小苏打与白醋反应产生气体使蜡烛熄灭的性质:https://www./video/BV1cx411n7TN from=search&seid=5358011358841068098&spm_id_from=333.337.0.0;
二氧化碳溶于水:https://www./video/BV1y34y1d7wR from=search&seid=16772963523261721416&spm_id_from=333.337.0.0
二氧化碳的 用途:https://www./video/BV11k4y11725 from=search&seid=13897077074765854553&spm_id_from=333.337.0.0
鸡蛋壳与白醋反应的视频:https://www./video/BV17J411774H from=search&seid=6683783930414175223&spm_id_from=333.337.0.0;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聚焦
教师活动:复习巩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展示PPT图片,教师讲解:通过上节课,我们从厨房中观察到很多物质的变化,有些是物理变化,有些是化学变化。这些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着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区别和判断物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问学生:这些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能在变化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活动:图1:水烧开后有很多气泡,还有很多白雾,但这些白雾本质还是水,所以属于物理变化。图2:苹果切开后颜色会慢慢变黄,这些黄色物质是不同于苹果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图3:铁锅用久了或生锈,颜色会变红,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图4:燃放烟花时会有声音、有光可以使天空很亮、有呛鼻的气味等。
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展示多幅物质变化图片(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判断物质变化类型。
探索
(1)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
教师活动:出示白糖、食盐、小苏打、水、白醋的图片,师讲述:大家认识这些物质吗?这些物质会发生什么变化?你在变化中观察到哪些现象?
学生活动:白糖、食盐会溶解在水里,搅拌后会慢慢消失。
教师过渡:那如果将白糖、食盐、小苏打和水、白醋两两混合会有什么现象呢?
教师活动:老师准备了六个塑料瓶盖,分为两组。在两组的三个瓶盖中分别装上白砂糖、食盐、小苏打,往第一组的三个瓶盖中滴加5滴水,往第二组的三个瓶盖中滴加5滴白醋,观察现象,并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学生活动:按要求进行小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瓶盖1:无明显变化
瓶盖2:无明显变化
瓶盖3:无明显变化
瓶盖4:闻到刺鼻的味道,无明显现象
瓶盖5:闻到刺鼻的味道,无明显现象
瓶盖6:闻到刺鼻的味道,小苏打慢慢消失,产生大量气泡,发出呲呲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详细记录6个塑料瓶盖中发生的物质变化现象,以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
教师活动:刚刚大家在实验中都观察到往小苏打中滴加白醋产生了大量气体,这属于哪种变化?其他5个瓶盖又属于哪种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活动:白醋与小苏打产生的气体是不同于白醋和小苏打的物质,因此是化学变化;其他5个瓶盖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物质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判断“是否产生新物质产生”,从而判断该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教师过渡:提问学生:白醋与小苏打接触时产生的气体究竟是什么呢?
(2)收集产生的气体
教师活动:为了解答这个疑惑,我们需要先将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再做进一步的检验。提问学生:请你想想办法,怎样做才能收集气体?
学生活动:思考收集气体的办法,例如:用杯子罩住;让两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接触并发生反应。
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收集气体”的问题,引导其从创造一个密闭空间进行思考,便于学生理解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密封塑料袋。
教师活动:展示实验材料“密封袋和塑料瓶盖”图片,播放实验指导视频,讲解收集气体的方法:①取一个密封袋,在里面滴加五滴管白醋;②将装有小苏打的瓶盖小心的放入密封袋中;③尽量排出袋内的空气,封好密封袋的封口,然后将瓶盖翻到,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④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明确实验步骤,进行小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现象:
看:产生白色气泡;袋子鼓起,里面气体无色袋子里的;白色粉末逐渐消失
听:呲呲声
摸:袋子外壁发凉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大家都成功地收集了这种气体,它到底是什么气体?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提供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资料知道气体是二氧化碳,通过实验知道该气体无色。
教师活动:是的,我们只揭开气体神秘面纱的一角,为进一步研究,科学家们通过其他实验认识了这种气体的特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装有蜡烛的烧杯中,蜡烛熄灭”的视频。观看视频后提问学生有何发现。
学生活动:可以灭火,比空气重,可以溶于水。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特点,完成研讨1的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讲解可乐等汽水的制作也与这种气体有关系,介绍该气体是我们很熟悉的二氧化碳。师展示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图片,提问学生:二氧化碳气体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我们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果排放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器等。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初步感受物质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完成研讨2的学习任务。
(3)进一步观察产生气体的其他实验
教师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物质可以和白醋产生气体,我们一起通过视频看一看。师播放鸡蛋壳、贝壳分别与白醋反应的视频。
学生活动:观察到鸡蛋壳、贝壳与白醋反应均有气体产生。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它属于哪一类物质变化。
学生活动:鸡蛋壳、贝壳与白醋反应均产生气体,且这个气体是不同于白醋、鸡蛋壳、贝壳的物质,所以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如有气体生成为依据,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那么小苏打与白醋产生的气体,与贝壳(或蛋壳)和白醋产生的气体是同一种气体吗?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或自己在家进行实验探究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使学生产生深入研究物质变化的兴趣并于课后继续探究。
【板书设计(生成)】
【学生记录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