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生物第4单元 第3章人体的呼吸 (打包2份)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下生物第4单元 第3章人体的呼吸 (打包2份)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14 14:18:45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下生物第4单元 第3章 第2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24分)
1.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的变化是
A. 氧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B. 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大于氧气含量
C. 氧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 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2. 适应于肺泡与外界空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A. 鼻腔内有鼻毛 B. 气管、支气管都有软骨支架
C. 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 当阻塞物阻塞咽喉时,救护者可按照下图所示方法施救,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 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 B. 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
C. 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D. 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4. 下列关于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B.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氧气含量多
C. 呼吸运动需要呼吸肌提供动力
D.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5. 某工人被压埋在大量沙土下,尽管他的头颈部露在空气中,若不能及时将他救出,工人也会因窒息而死。造成工人呼吸困难的原因是
A. 口腔被塞入许多沙土 B. 鼻腔被沙土堵塞
C. 外界气压大于肺内气压 D. 沙土挤压使工人呼吸运动受阻
6. 甲、乙图分别表示人体肺部气体交换和呼吸运动模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过程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B. 乙图模拟甲图 过程,此时膈肌收缩
C. 、 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氧气,其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完成
D. 流经肺部的血液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动脉运回心脏
7. 如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
A.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B.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C.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 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8.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观点之一,下列能说明该观点的是
A. 鼻腔内毛细血管丰富,适于清洁空气
B.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气体交换
C. 鸟的长骨中空,利于提供能量进行飞行
D. 根尖分生区细胞小,利于吸收水和无机盐
9. 如图中 、 、 为膈肌三种不同状态,当肺泡内氧气含量最高时,膈肌内应处于
A. 处 B. 处 C. 处 D. 均有可能
10. 雾霾天气 超标,对人体造成危害, 进入人体的途径为
A. 外界 咽喉 食道 肺
B. 外界 鼻腔 咽喉 食道 气管 肺
C. 外界 鼻腔 气管 肺
D. 外界 鼻腔 咽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11. 人在呼吸时,胸廓扩大导致吸气、缩小导致呼气。下列哪种组合表示肺处于吸气状态
A. 甲、丙 B. 甲、丁 C. 乙、丙 D. 乙、丁
12.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具有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肺泡小、数量多,总表面积大 B. 肺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
C.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 肺泡壁肌肉舒张使肺泡扩张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3. 如图两幅曲线图表示一个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
(1)这两幅图的曲线所反映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有什么差别
(2)这两种状态可能各是什么状态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人体吸入新鲜的空气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氧气被运到身体各部分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利用,组织细胞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再通过血液循环送回肺中,通过呼气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可见,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 B
3. C
4. B
【解析】A、肺通气是指胸廓有节律的扩大或缩小,依靠呼吸运动完成的。A正确;
B、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于二氧化碳,B错误;
C.呼吸运动时依靠呼吸肌提供动力完成的,C正确;
D、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D正确。
故选:B。
5. D
【解析】工人被压埋在大量沙土下,尽管他的头颈部露在空气中,但是由于沙土挤压使工人呼吸运动受阻,若不能及时将他救出,工人也会因窒息而死。
6. D
【解析】A.过程 、 表示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故A正确。
B.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图中乙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因此,乙图模拟甲图 过程,此时膈肌收缩,故B正确。
C. 、 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 表示二氧化碳,气体 表示氧气,故C正确。
D.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流经肺部的血液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静脉运回心脏,故D错误。
故选:D。
7. C
【解析】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举,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正好相反。因此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不符合题意。
C、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在此处,由于肺泡内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此相适应,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符合题意。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符合题意。
8. B
9. C
【解析】当膈肌是 状态时,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外界气体被吸入,肺泡内氧气含量最高。
10. D
11. B
【解析】图甲和丁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图乙和丙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故选B。
12. D
第二部分
13. (1) 图 同图 相比,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都比较缓和。
(2) 图 可能反映睡眠或散步,图 可能反映剧烈的运动。
第1页(共1 页)人教版七下生物第4单元 第3章 第1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
1.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空气中 严重超标。 颗校能通过呼吸道和肺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那么 颗粒在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A. 口腔 喉 咽 气管 支气管 肺
B. 鼻 咽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C. 鼻 气管 支气管 肺
D. 鼻 支气管 气管 喉 咽 肺
2. 吸气时,膈肌和胸廓的变化是
①膈肌收缩
②膈肌舒张
③胸廓缩小
④胸廓扩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原因是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 鼻黏膜的功能是
①粘住灰尘
②湿润空气
③杀死细菌
④阻挡灰尘
⑤温暖空气
⑥气体交换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⑥ D. ①②⑤
5. 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气体依次经过
A. 外界 咽 食道 肺 B. 肺 气管 鼻腔 外界
C. 外界 鼻腔 气管 肺 D. 肺 气管 咽 外界
6. 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是
A. 气管 B. 支气管 C. 肺 D. 呼吸道
7. 下列关于呼吸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
B.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C. 呼吸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
D. 呼吸道可以将外界污染严重的气体变得非常新鲜和清洁
8. 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原因是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粘膜分泌的粘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粘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 ①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 下列有关呼吸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B. 呼吸道由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C. 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
D. 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
10. 如图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关于呼吸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②③④⑤组成呼吸道
B. ①中的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温暖吸入的气体
C. ④为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D. ⑥内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0分)
11. 回答下列问题:
(1)痰的产生: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内的 细胞分泌的 和表面的 吸附和阻挡吸入气体中的 、 等物质而形成的。所以很脏。
(2)痰的排出:在 不停地向咽喉方向摆动下,把痰送到 部,通过 排出体外。由于痰里带有大量细菌,可传染呼吸道疾病。
12. 利用如表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1)在上述活动中,在相同的时间内,哪项活动可能需要的能量最少 哪些活动需要的能量较多 你的依据是什么
(2)为什么慢跑比打篮球耗氧量大 请查阅资料并回答这个问题。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 颗粒经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即分别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故选B。
2. B
3. D
4. D
5. C
6. C
7. D
【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A正确;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B正确;呼吸道还能对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温暖、清洁,如: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C正确;呼吸道对空气处理有一定的能力,能清洁、湿润、温暖的空气,但能力是有限的,D错误。故答案为D。
8. D
【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人体的空气做初步的处理。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是呼吸系统的通道之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
故选D。
9. D
【解析】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温暖,D错误。
10. C
【解析】②是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第二部分
11. (1) 腺;黏液;纤毛;尘粒;细菌
(2) 纤毛;咽;咳嗽
12. (1) 在相同的时间内,坐、散步和睡眠这类活动可能需要的能量少。游泳、慢跑、踢足球这类活动可能需要的能量多。依据是教材第 页的表格中的耗氧量数据。(考虑到还有无氧呼吸供能,因此,对于较激烈的运动,不能仅以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来确定耗能多少。学生难以回答清楚,教师可以适当讲解。)
(2) 慢跑比打篮球耗氧量大,是因为慢跑没有打篮球激烈,所耗的氧可由呼吸过程源源不断提供。打篮球较为激烈,供不上的氧,要靠肌肉细胞的无氧呼吸提供能量补偿,总耗氧量就较少。(本题较深,意在启发学生查找资料。)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