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生物第4单元 第4章 第2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
1.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观察工具应是
A. 放大镜 B. 低倍显微镜 C. 高倍显微镜 D. 电子显微镜
2. 下列各图中箭头表示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能确定为动脉的是
A. B.
C. D.
3. 下列各图中箭头表示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能确定为动脉的是
A. B.
C. D.
4. 下列血管中,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
A. 主动脉 B. 肺动脉 C. 肺静脉 D. 毛细血管
5.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绘出如简图。该同学判断出 处是毛细血管,其依据是
A. 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B. 毛细血管两端连着动脉
C. 毛细血管两端连着静脉 D. 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快
6. 我国倡导无偿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 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B. 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 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D. 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7. 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
A. 管壁较薄,弹性小
B. 管壁内有瓣膜
C. 管内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D. 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8. 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的血管是
A. 上肢动脉 B. 颈动脉 C. 下肢静脉 D. 毛细血管
9. 如图所示,箭头表示正常的血流方向,则能正确表示静脉的较粗血管是
A. B.
C. D.
10. 下列为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其叙述错误的是
A. 流速最快的是② B. 管壁最薄的是③
C. 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③ D. ②内流动的一定是动脉血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16分)
11. 如图为人体三种血管的模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内填字母,横线上填文字)
(1)给病人输液针刺入的是[ ] 血管。给病人输液针刺入的是血管。
(2)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 血管,它的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它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适于它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 。
(3)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时候,依次流经[ ]、[ ]、[ ]。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是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尾鳍,用低倍物镜观察。
2. C
3. C
【解析】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A的血液是由从分支流向主干,因此A是静脉;B的血液被送回心脏,因此B是静脉。C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因此C是动脉;D的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因此是毛细血管,C正确。
4. D
【解析】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动脉多分布在身体较深处。
静脉:将身体各部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很慢。静脉中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静脉多分布在身体浅处。
毛细血管:是连通微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仅有 微米,只能允许红细胞(直径 微米)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故选D。
5. A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里面的血液流动比较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里面血液流动比较慢;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据此可知,图中血管 为毛细血管。
故选:A。
6. C
【解析】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所以在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血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故C符合题意。
7. C
【解析】“青筋”是静脉,静脉的特点是管壁较薄,弹性小,内有瓣膜,里面流动的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静脉内的血液由远心端流向近心端。
8. C
9. C
【解析】有瓣膜的血管只有静脉才有,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的血液输送会心脏,故血液流动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故排除B和D。血液流动的方向和瓣膜的开口方向应一致,故排除A。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0. D
【解析】图中①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是小静脉;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是小动脉;③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是毛细血管。②是小动脉,管壁较厚,血液流速最快,A正确;③是毛细血管,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 正确;③是毛细血管,数量最大、分布最广,C正确;②是小动脉,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里流静脉血,D错误。
第二部分
11. (1) ;静脉
【解析】输液时针刺入的是 静脉。
(2) ;毛细;物质交换
【解析】毛细血管管腔小,管壁薄有利于它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3) ;;
【解析】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时候,依次流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第1页(共1 页)人教版七下生物第4单元 第4章 第1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共22分)
1.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的哪种细胞数目会增加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
2. 血液的成分包括
A. 血浆和血细胞 B.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C. 血清和血细胞 D. 静脉血和动脉血
3. 下列有关血液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释放能量供应生命活动 B. 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C.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D. 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4. 三种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是
A. 红细胞和白细胞 B. 白细胞和血小板
C. 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 D. 血小板
5. 急性阑尾炎患者,血常规检查时,超出正常值的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红蛋白
6. 血液的组成是
A. 血浆和血红蛋白 B. 血浆和血细胞
C. 红细胞和血小板 D. 白细胞和红细胞
7. 血液具有运输作用。其中主要运输氧气的成分是
A. 血浆 B. 红细胞 C. 白细胞 D. 血小板
8. 血液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所示血液的分层现象,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①是血清 B. 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C. ③是红细胞 D. ④是抗凝剂
9. 如图所示为血液分层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
A. ①是抗凝剂 B. ②是血浆 C. ③是白细胞 D. ④是红细胞
10. 下图是人体血液和血细胞的组成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①是淡黄色的半透明的液体,要成分是水
B. 血液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①和⑤
C. 血细胞中能穿过毛细血管具有吞噬作用的是③
D. ⑤的结构呈两面凹的圆盘状,主要运输二氧化碳
11.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患了肺炎的同学验血时会发现②的数量明显超标
B. 细胞③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C. 细胞②和③都不能用于 亲子鉴定
D. 视野中的②不易找到是因为其数量少或视野太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0分)
12.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黏稠液体,它储存着人体健康信息,很多疾病需要通过验血诊断。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如图中标号 为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且成熟的红细胞 (有/没有)细胞核,该结构特点使其相对表面积 ,有利于完成 的功能。
(2)据西班牙媒体 年 月 日报道,世界上首个带有新冠病毒抗体的婴儿在西班牙出生,他的母亲在怀孕的第三个月接种了新冠疫苗。血液检查结果显示,母亲血液中的抗体值约为 ,婴儿的抗体值约为 。抗体是一种能抵抗相应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蛋白质,它存在于血液的 (填图中标号)中。
(3)小华最近面色苍白,还经常精神不振、疲劳。妈妈带她去医院检查。下表是她的血液化验结果(部分):
检测结果中,小明表现异常的项目有 和 ,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小明患有重度 ,医生建议小明饮食中要注意补充含 和铁丰富的食物。
13.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A.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故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会增多,A符合题意;
B.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B不符合题意;
C.血小板中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产生,具有产生和运载抗体防御病毒感染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2. A
【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血液的 ,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血浆中 以上是水,其余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功能是防御疾病;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选:A。
3. A
4. C
5. B
【解析】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为每立方厘米 个,白细胞能做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所以急性阑尾炎患者验血单中,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故选:B。
6. B
7. B
【解析】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所以血液中只要运输氧气的成分是红细胞
故选:B。
8. A
【解析】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③红细胞,④是抗凝剂。
故选A。
9. C
10. D
11. C
【解析】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最少,有细胞核,体积最大,有防御保护和吞噬病菌的作用,所以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②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故A正确;
血小板没有细胞核,体积较小,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所以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的是③血小板,B正确;
遗传物质的载体 存在于细胞核中,只有②白细胞里含有细胞核,能用来做 亲子鉴定,所以细胞①和③都不能用来做 亲子鉴定,故C错误;
视野中的②白细胞不易找到是因为其数量少或视野太亮,故D正确。
第二部分
12. (1) ③;没有;加大;运输(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2) ④
(3) 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量;贫血;蛋白质
13. 血浆;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养料和废物;;吞噬病菌;止血;血液凝固
第1页(共1 页)人教版七下生物第4单元 第4章 第3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共13小题;共26分)
1.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如图为心脏的结构模式图,依据这一观念,说法正确的是
A. 心脏内有四个腔,上下相通,左右不相通,其中与主动脉相通的是
B. 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C. 血液经过肺循环后进入心脏的腔室
D. 心脏的腔室 与肺动脉相通,两者之间有瓣膜存在,可防止血液倒流
2. 小明在实验课上观察羊心脏,下列他对观察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心房位于心室的上方 B.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C. 房室瓣朝心房方向开 D.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
3.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心脏,下列对观察结果描述错误的是
A. 心房位于心室上方 B. 左心室壁比 右心空壁厚
C. 动脉瓣朝心室方向开 D. 肺静脉与左心房 相连
4. 如图为心脏工作某一阶段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①和③正处于舒张状态 B. ②和④泵出来的血液量相等
C. ②和④中流的都是动脉血 D. 从②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
5. 医生给新冠肺炎患者通过上臂静脉输液时,药物到达肺部经过心脏几次
A. B. C. D.
6. 下列各组血管中流着动脉血的是
A. 主动脉和肺静脉 B. 肺动脉和肺静脉
C. 上腔静脉和毛细血管 D. 主动脉和肺动脉
7. 下图是人体心脏与某血管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血液由 向 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B. 若血液由 向 流动,则该血管中含有静脉瓣
C. 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 处喷出,应马上结扎 处止血
D. 若 处为抽血时针刺入部位,应在 点处扎紧胶皮管
8. 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流经 时,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A. 主动脉 B. 肺部毛细血管网
C. 肺静脉 D. 组织细胞周围毛细血管网
9. 观察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下列对观察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心房位于心室的上方 B.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C. 左、右心室是相通的 D. 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
10.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符合该观点的是
A. 心脏左心室的壁厚,利于体循环
B. 气管由“”型软骨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C. 毛细血管壁薄,利于红细胞单行穿壁
D. 小肠含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物质吸收
11. 如图表示健康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曲线乙代表的物质是
A. 尿素 B. 葡萄糖 C. 蛋白质 D. 无机盐
12. 图中,乙图所示医生把脉的血管与甲图心脏中的哪个腔相连
A. ①——右心房 B. ②——右心室 C. ③——左心房 D. ④——左心室
13. 如图中甲乙丙丁代表人体的四种器官或结构, 代表某种因变量,下列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若 表示体循环中血液经四种器官后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则乙的代谢最旺盛
B. 若 代表血管壁上的血压,则乙可能是主动脉
C. 若 代表血液中尿素含量,则丁可以代表肾静脉
D. 若 代表饭后血糖浓度,则丁一定不是肝门静脉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4分)
14. 心脏中的血液为什么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出现倒流
15. 年 月 日为“世界心脏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举办了主题为“”的科普宣传活动,让大众更加了解和关注心脏的健康。
(1)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 器官,图 所示为心脏外形的 (填“正面”或“背面”)图。
(2)图 为心脏内部结构模式图,构成心脏的 组织,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
(3)在③与④之间、⑧与⑨之间 ,④与⑥之间,⑨与①之间有 ,保证血液只能按照 心房 动脉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4)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氧或坏死。冠状动脉位于[ ]主动脉基部,它逐渐分支,深人心肌中,形成毛细血管网,再汇集成静脉,通入 。血液通过这条途径给心肌细胞运送养料和氧气,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日常生活中注意清淡饮食,保持合理健康的膳食结构和好的饮食习惯,可减少患冠心病的风险。
(5)若某人右手受伤感染病菌,在他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则药物经血液循环到达患病部位所流经的路线是:臀部毛细血管 臀部静脉 [ ] 右心房 (填下列选项) 左心室 主动脉 上肢动脉 右手毛细血管 右手组织细胞。
A.④⑥⑦⑧ B.⑤④⑥⑦ C.③④⑥⑦ D.④⑦⑥⑧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上下腔静脉,②是主动脉;③是肺动脉;④是肺静脉。 是右心房, 是左心房, 是右心室, 左心室。
A选项: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只有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其中与主动脉相通的是左心室 ,故A错误;
B选项: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的房室瓣,在动脉与心室之间有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的动脉瓣,可见在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心房流向心室,再流向动脉,因此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故B错误;
C选项:血液经过体循环后进入心脏的腔室右心房 ,故C错误;
D选项:心脏的腔室 与肺动脉相通,两者之间有瓣膜存在,可防止血液倒流,故D正确;
故选D。
2. C
3. C
4. C
【解析】题图中①右心房和③左心房处于舒张状态,A正确;②右心室和④左心室处于收缩状态,两个心室泵出的血液量相等,B正确;②右心室中流静脉血,④左心室流动脉血,C错误;从②右心室流出的血液首先参与肺循环,D正确。
5. C
【解析】通过上臂静脉输液时,药物到达肺部的途径是:输液处静脉 上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因此药物到达肺部经过心脏 次。
6. A
7. D
8. B
9. C
10. A
【解析】A、人的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室壁要将血液泵至全身,需要的动能大,因此左心室壁最厚,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A正确;
B、气管、支气管以 型软骨为支架,可以保证气体顺畅进出,不是为了气体交换。B错误;
C、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交换,红细胞不能单行穿壁。C错误。
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有胰液、胆汁和肠液,有利于其消化营养物质,不是为了吸收,D错误。
11. B
12. D
13. A
【解析】若 表示体循环中的血液经四种器官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可看出结合率最低的是丁,说明该器官消耗的氧气最多,丁的代谢最旺盛,故A错误;
测定血压的部位一般在上臂肱动脉处,测量的是体动脉的血压,体动脉中主动脉处的血压最高,若 代表血管壁上的血压,则乙的血压最高,可能是主动脉,故B正确;
若 代表血液中尿素含量,则丁的尿素含量最低,可以代表从肾脏出来的肾静脉,因为肾脏把大量的尿素以尿的形式排出了,故C正确;
若 代表饭后血糖浓度,则丁血糖含量最低因此一定不是肝门静脉,因为饭后肝门静脉中血糖浓度含量最高,故D正确。故选A。
第二部分
14. 心脏的心房与心室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房室瓣只能开向心室,动脉瓣只能开向动脉,这就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出现倒流。
15. (1) 动力;正面
(2) 肌肉
【解析】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所以,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它能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
(3) 房室瓣;动脉瓣;静脉;心室
【解析】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4) ①;右心房
【解析】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途径称为冠脉循环。冠脉循环的意义是为心肌供应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被斑块堵塞、官腔变窄时,因血液流动受阻,会造成心肌细胞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心绞痛,这种病变就叫冠心病。
(5) ⑤;A
【解析】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若某人右手受伤感染病菌,在他的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则药物到达患者部位所流经的路线是:臀部毛细血管 臀部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右手毛细血管 右手组织细胞。
第1页(共1 页)人教版七下生物第4单元 第4章 第4节 输血与血型 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共20分)
1. 在一场意外事故中,小明受伤了需要输血,小明的爸爸( 型血)、小明的妈妈( 型血)和已经年满 岁的哥哥( 型血)都想给小明献血,但医生说,三人中只有爸爸的血绝对不能输给小明,则小明的血型是
A. 型血 B. 型血 C. 型血 D. 型血
2. 甲、乙、丙三人同行,丙受伤急需输大量血,已知丙的血型为 型,甲的血型为 型,乙为 型,可以给丙输血的是
A. 甲 B. 乙 C. 甲、乙都可以 D. 甲、乙都不可以
3. 血型的发现者是奥地利的科学家
A. 哈维 B. 林奈 C. 兰德斯坦纳 D. 达尔文
4. 伤员失血过多,抢救时需要输血。已知伤员血型为 型,在正常情况下,应该给这个伤员输入的血液为
A. 型 B. 型 C. 型 D. 型
5. 某班兴趣小组外出活动,一学生(血型为 型)发生意外导致大量出血,该小组中有甲、乙、丙、丁等 位同学主动为他献血,其血型鉴定结果如表。
你认为最适合为该受伤同学献血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下列关于血型和输血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型血和 型血混合会发生红细胞凝集
B. 除了 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其他的血型系统
C. 型血的人能够接受少量的 型血
D. 大量输血时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7. 某人因车祸急需输血,他的血型是 型,原则上应该给他输
A. 型血 B. 型血 C. 型血 D. 型血
8. 按规定,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的血量控制在
A. 毫升 B. 毫升
C. 毫升 D. 毫升
9. 下列关于健康或卫生习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高蛋白食品吃得越多越好
B. 只要控制得当,吃饭时可以大声说笑
C.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毫升不会影响健康,原因是所丧失的血浆、血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
D. 如果早餐吃得较少,可以通过多吃午餐来弥补
10. 如图是 血型的输血关系图,有关血型及输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 时会影响健康
B. 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血型可能会发生变化
C. 人体大量失血后,输同型血与输 型血的要求是一样的
D. 型血只能接受其它血型的血,不能输给任何血型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10分)
11. 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输同型血。请你填写在紧急情况下,下列病人可以接受的血型和不能接受的血型。
12. 白求恩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一次在给一位战士做手术时,需要输血,但是存储的血液恰好用完,需要找人输血,但是在场的战士没有与伤员血型相同的,白求恩挺身而出,说:“我是万能的输血者,抽我的!”
(1)白求恩的血型是 血型系统中的 型。
(2)那次白求恩给伤员输了 毫升血液,会影响他的健康吗 。
(3)临床上常根据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成分输入病人体内,严重贫血的病人应输入 。
A.血浆
B.血小板
C.红细胞
D.白细胞
(4)安全输血应以输 为原则。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 型血人输 型血, 型血的人输 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 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自己, 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 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由题意可知,小明的爸爸( 型血)、小明的妈妈( 型血)和已经年满 岁的哥哥( 型血),都想给小明献血,只有爸爸的血绝对不能输给小明,则小明的是 型血。
故选:A。
2. B
3. C
【解析】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哈维是实验生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
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B不符合题意;
年,奥地利的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分为 、 、 、 四种血型,这也就是传统的 血型分类。由于在血型发现和分类上的贡献,兰德斯坦纳获得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被誉为“血型之父”,C符合题意;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D不符合题意。
4. C
【解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 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 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所以“已知伤员血型为 型,在正常情况下”,应该给这个伤员输入的血液为 型。
故选C。
5. B
【解析】早在 年,有人发现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 凝集原和 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他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 凝集素和抗 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 、 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 凝集原的,叫做 型;只含有 凝集原的,叫做 型; 、 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 型; 、 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 型。同时,从调查研究中还证明,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因此, 型血的人的血管中只含有抗 凝集素; 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 凝集素; 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 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全有。
从表中可看出,甲与 型标准血清凝集,与 型标准血清不凝集,因此是 型血;依此类推乙是 型血,丙是 型血,丁是 型血。已知,发生意外的学生是 型血,所以最适合为该受伤同学献血的是乙。
故选B。
6. C
【解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如 型人输 型血, 型血的人输 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 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 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是 型血只能接受 型血,不能接受其它的血型, 型血的不能接受 型血,故ABD正确;故C错误。
7. C
【解析】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 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 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某人急需输血,其血型为 型,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即 型的血。
故选:C。
8. A
9. C
10. B
第二部分
11.
【解析】当一个人大量失血而危及生命时,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是输血。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 型血; 型血的人,除可输入少量的 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 型血或 型血。
12. (1)
【解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 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型血的人被称为万能的输血者。
(2) 不会
【解析】医学研究证明,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 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 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3) C
【解析】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即可。
(4) 同型血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