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21-2022学年年高一上学期期终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虹口区2021-2022学年年高一上学期期终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3 17:06:03

文档简介

虹口区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 19分
1.(6分)
(1)看万山红遍 (2)不可断绝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不尽长江滚滚来
(5)一尊还酹江月 (6)苏子愀然
2.(3分)
(1)(1分)C
(2)(2分)B
3. (7分)(1)接近,靠近 (2)横渡 (3)固定的 (4)解释儒经的著作 (5)到,往 (6)攻占 (7)冒着
4. (3分)(1)C (2)B (3)A
二 41分
(一) (11分)
5. (2分)以“味”为核心,兼顾“色香”的中国式烹饪方法。
6.(2分)D
7.(2分)C
8.(5分)答案示例:文章首先指出“味”是中国传统烹饪的核心和根基;接着按古今顺序,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烹饪调料不断开发引进、饮食滋味日益丰富的过程;然后提出独到见解——中国人口味的日渐敏感、细腻、丰富酝酿出了以“滋味”论诗乐典型文化,并用孔子、陆机、钟嵘的事例加以证明;最后用陶渊明的诗总结指出从饮食口味到文学韵味,是一种将饮食之道和生活旨趣相联结的独特文化。
(二) (12分)
9.(3分)答案示例:画线句中“轻抚”一词运用比拟手法,形象生动地摹画出了杭州的风柔和温婉、令人沉醉,进而想到与之相关的发生在这里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杭州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自豪和喜爱之情。(角度:比拟、排比、想象、用典、动词运用……皆可)
10. (4分)答案示例:作者在本段中鲜活生动地描绘了风雨连廊下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渲染了西湖边和谐融洽的日常生活氛围,使标题“生活在西湖边”具体可感。这样写也是为照应上文第⑥段末尾“一代代寻常的百姓人家”的相关表述,点面结合地呈现百姓生活的祥和安乐,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同时这是为下文写“西湖边的日子,始终是平民百姓有梦想有生活”(“西湖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实体”)作铺垫,使结尾的情感抒发水到渠成。
11. (5分)答案示例:西湖文化历千载而不衰,内因是其具有大气磅礴、婉约浪漫的内核,承担着平民百姓的生活理想。外因是:①西湖钟灵毓秀的诗意环境适宜人居;②杭州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③杭州重视文化教育,名家辈出;④百姓生活祥和安乐、有梦想追求,官员才子有情怀有担当。杭州有合于文化生存发展的内外因素,故西湖文化能长盛不衰。
(三) (6分)
12.(2分)D
13.(4分)赏析角度:①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第一、五、六句主要从视觉角度来写景,三、四句主要从听觉角度来写,第六句又从嗅觉角度来写景。②动静结合:颔联前句写晚籁之声,后句写“无语”,动静相映成趣。③点面结合:……④远近结合:……(其他角度能自圆其说者皆可)答案需结合具体诗句,包含表达效果。
(四)(12分)
14.(1分)D
15.(2分)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
16.(3分)(梁统)不用对待下属的礼节对待他,经常亲自到大门口迎接他,把他(当作知交)领入内堂拜见自己的母亲。
17.(3分)①事母孝谨②为官清廉,身处富邑而不贪财货③治县有方,百姓感恩戴德④年事已高仍奋勇追敌⑤忠君报国,不惜牺牲亲人生命。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18.(3分)答案示例一:描写当时天下之士不重操守,还嘲笑孔奋不懂得为自己谋利,反衬出孔奋清廉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答案示例二:描写太守梁统亲自迎接孔奋并引见给自己的母亲,侧面烘托孔奋清廉自守,仁义素著,令人敬佩。答案示例三:描写河西地区的官员被征召时财物连车满载,与孔奋的空车上路进行对比,突出了孔奋为官清廉自守的品质。答案示例四:描写姑臧吏民及羌胡凑集收敛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送给孔奋,侧面烘托了孔奋清廉爱民的形象。
2021学年 高一语文答案 虹口区 第1页 (共2页)
2021学年 高一语文答案 虹口区 第2页 (共2页)
2020学年 高三语文答案 虹口区 第1页 (共4页)虹口区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试
(3)圣人无常师《师说
(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高一语文试卷
(5)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賦
(7)自京师乘风雪《登泰山记》
4.以下是虚词“而”的郎分义项,请从下列选项中分别为其选择恰当的例句·(3分)
积累应用19分
(1)连词,表并列关系·【例】()
1.按要求填空。(6分)
(2)连词,表转折关系。【例】
1)
,层林尽染;没江碧透,百朗争流。(毛泽东《沁回春·长沙》
3)连词,表承接关系·【例】
(2)忧从中
(曹操《短歌行
A.耳得之而为声,目通之而成色。(《赤壁赋》
3)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B.惑而不从师,终不解矣·(《师说》
4)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市《登高》
C.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坚怀古》
D.吾尝跋而望矣。(《劝学》
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 ·(苏轼《赤壁赋
2.按要求选择。(3分)
1)外交部发言人某次在谷记者问时引用古诗指明:中国发展壮大的步伐并不是少数西方政
阅读41分
客的抽劣表演所能影响的,以下诗句中最适合被其引用的一项是()·(1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5-8题。(11分
A.圉手作云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从饮食真味到文化之“味”
B.车马纷份自昼同,万家灯火吸春风
①人们夸奖一菜,常说“色香味”俱全,而不是“味香色”俱仝,这仲表达顺序可能
C.两岸鹽声略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正耕合眼、鼻、口感知的特点。“味”是中四传统烹饪的核心,也是根基。若高开“味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
而在菜名的花哨、摆盘的漂亮等细末节上纹尽脑汁,终归不是正遼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②我国最早烹饪用味只有成、酸二咔,威取于盐,酸取于梅子,《尚书·说命》:“若
些哲学家捏断“我”夏是大脑,但也有人认为大脑的许多部分并不是“我”的都
作和鬓,惟尔盐梅。”盐大概是最早的词咔,凡菜都高不开,可以称得上百味之王。但盐
分:
。“我”应是只有几盘司重
只可增加咸味,对于去除食物中的弄味,尤其是肉类的腥膻之气,有些无能为力。而梅子含
苒霹的、蜘蛛月一仟的东西
果酸,口感酸甜,可做汤羹的词味品,又含清香,最利于消除肉的臭、腥、膻等开味。此外
①“我”大应该完全由神经细息构成
梅子中的采酸还可帮助软化内质纤推,利于消化,回此是平期烹饪常用到的
②比如细贮植和线牡体的参与看起来只是同提的
③后来,人们又开发了辛香奧的天然词啉品,比如、姜、菲、蓼、芥、花椒
③比如大脑的血管好像只是同接地与“我”的心理活动
调轩的加入,开启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昂一次“瀘咻“革命。到秦代,食物烹调就已有辛、
④丹且可能活性神经细息也不是每一部分都会直接参与思维
酸、成、苦、廿五咻的说淒。秦汉叶还发叨了酱、清晉(酱汕)及豆鼓,这些都是以大豆为
c.①g
D.④①②
原料发酵而成。于是,“色香咻俱全”成为中国式烹饪的一个重要指标。
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7分
④屮国人对于饮食渢咻的探究有着浓犀的兴趣,对于开发新的调咻品一直态度积极。比
(1)故木受绳则直,佥就则利《劝学
如西汉叶,张骞从西带曰菲、芫(香萊)等调唪品,这些“胡味”都很特別。大菲的辛
(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k自不必记,芫霎更有一种特昧的气咔,至今吃不惯芫的人还诞有一股臭虫的咻道。即便
虹口(高一语文本看共7页第1页
缸区高一语文本卷其7页第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