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说情节,关注人物命运。(鲁迅为孔乙己四次造像)
2.分析人物形象四次语言描写挖掘悲剧产生原因。(四次语言描写)
3.通过人物视角转换分析小说主题与现实意义。(品析主题。)
教学重点:
梳理小说情节,关注人物命运。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视角转换分析小说主题与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钱理群教授曾说过每个国家都有“源泉性”作家,所谓源泉指他们的作品总能成为国民教育的基本教材,他们的作品教学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性工作,比如托尔斯泰之于俄国,哥德之于德国,莎士比亚之于英国。那么提到我们国家现代“文学源泉性作家”大家会想到谁?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作家的第二本白话文小说《孔乙己》。
二、初识孔乙己,四次造像
小说人物孔乙己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鲁迅先生把孔乙己的一生提炼成一座座雕像。
1.勾画出出场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
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那么我们一起勾画下人物的出场环境。
咸亨酒店在鲁迅小说中出现:《孔乙己》、《明天》、《风波》、《祝福》。这间酒店的原型是鲁迅家乡由周家亲戚经营的酒店,这间酒店一经写入就把社会浓缩成一间酒店,酒店也就变成了旧中国的一个缩影。
2.在文章中勾画出孔乙己出现的几个现片段,完成表格
三、再读孔乙己,闻声识人
孔乙己四次出现在咸亨酒店,请勾画出孔乙己与人简短的对话。
请请你选择恰当的语气自己品读孔乙己这些话。(借助助读材料三)
你读出了______________孔乙己。(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概括。)
同学们可以借助学案中“小说人物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小说人物分析方法:
(一)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人物的性格是在故事情中表现出来又在情节的发展中得到发展的。了解小说的情节也就掌握了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了依据。
(二)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侧面描写人物: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三)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认识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四)借助作者态度分析人物形象借助小说中“我”的分析,文章中的“我”有起到叙述人或见证人的作用。
《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时代呢?借助材料了解一下故事背景,分析人物时要把小说中的人物放到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
背景资料:19世纪末期,清朝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少数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五四”运动前后,科举制度虽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于昏沉、麻木状态。为了愤怒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为了“描绘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后,于1918年冬创作了小说《孔乙己》。鲁迅是中国新文学历史上以巨大的悲悯和严正的态度正面描写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第一人,人物在鲁迅小说中显现出严重灵魂的病态,有的甚至没有灵魂的觉醒。他们不敢怀疑既定社会制度的合理性,将比自己强大的一切奉若神明,他们麻木到不以苦为苦,对别人的痛苦也只报以隔膜冷漠,甚至麻木幸灾乐祸,凶残落井下石。
读出了孔乙己的自持与辛酸,孔乙己的善良与卑微,孔乙己的迂腐与每况愈下的沉沦,可以说这些话句句是人物灵魂的自白……。
四、人生悲剧的原因
那我们思考一下,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1.社会环境的逼迫:
(1)譬如以掌柜的为例:(勾画出掌柜的语言描写)。
“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四次场景,掌柜的这次四次的话,每次关心的是什么?
也许直到孔乙己大约死了掌柜的才停止那句话。这话仿佛是杀人不见血的武器,话虽然简短,但对穷人来说,比子弹还可怕。
(2)再看鲁镇咸亨酒店其他人:同学们在书上批注其他人对孔乙己说的话,尝试用恰当的语气来读一读。
群众,小伙计、孩子们轮流向孔乙己的对话有什么共同点?
人们对待孔乙己的不幸是像看戏,话语具有攻击性,对准了他的弱点、对准了他的隐痛、对准了他的难堪。最后孔乙己死于冬天。那些凉薄的话是不是跟鲁镇的冬天一样冷?
2.孔乙己个人原因:可怜又可笑的特征。
穿着长衫站着喝酒,幻想高人一等,满口之乎者也,窃书不算偷对读书人的身份的固守与痴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价值印入了他的灵魂。读书人的体面是高人一等的,越被别人嘲弄,越希望自己有高人一等的体面。
五、看与被看之间,探讨小说的悲剧性(主题)
1.小说中出现哪些人物。
掌柜与酒客如何看孔乙己:所以一个笑字贯穿了全文,在众人的哄笑中孔乙己失去了一个作为人的价值,变成了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料他的不幸也成为了谈资。这是鲁迅对孔乙己悲剧的独特认识。
孔乙己怎样看自己呢:站着穿长衫(身份象征)君子固穷。强调自己是读书人,是有身份的人。众人眼中孔乙己与实际地位形成强烈反差。
2.思考孔乙己的故事在谁的目光中展开的?
小伙计看(小伙计的特殊性在于他既是酒店的在场者,又是一个旁观者),他可以同时把被看者(孔乙己)与看客(掌柜与酒客)作为观察描述对象。
小伙计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身份也发生了变化:
小伙计(不相干的旁观者)→成为看客中的一员(附和的笑,懒懒的答他)
天真的小伙计就这样被酒客与掌柜同化。而这一切都被我们收入了眼里。我们也在看,看小伙计怎样看孔乙己和看客,由此构成了一个对掌柜小伙计酒客的双重否定和嘲讽。
你认为哪些人物悲剧性人物?原因?
鲁迅关注的不仅仅是孔乙己遭遇的不幸,更为关注的是人们对孔乙己不幸态度的反映。
3.我们也面临着直击灵魂的叩问“我们如何对待生活中不幸的人和弱者?是否会变成我们所厌恶的看客?”
最后我想借用一位同学读书笔记结束这堂课。
“我们曾在梁实秋的雅舍喝茶谈酒,在林语堂的幽默里鉴赏人间恩怨。但我们单单忘了那位孤独的巨人、呐喊的勇士、深刻的思想者。我笃信读鲁迅的文章能让我们少些肤浅、少些小家子气、少些丑陋,先生的文章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照出你我真实的内心。”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逐渐成熟,正视人生,直面社会,以最坦荡热烈的心,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人民。
六、课后作业
思考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