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重在引领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活动一:通过观察各种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认识种子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子形状、颜色、大小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活动二:通过观察没有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和浸泡过的种子的内部结构,认识到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差万别,但内部结构基本相同。最后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种子结构的功能,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念。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很多植物的外部形态都有初步的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种子他们也很熟悉,但是他们很少去关注种子的内部结构,对不同种子的内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也不是很了解。本节课学生通过对几种植物种子解剖与观察,从而认识种子的内部结构的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种子多种多样,大小、形状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新的植物是由胚发育来的。
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解剖的方法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会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能用画图、文字等方法记录种子的内部结构特征。
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种子内部结构的共同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种子内部结构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意识到种子是人类的主要粮食资源,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科学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并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
难点: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种子的内部结构组成。
【材料准备】
新鲜蚕豆(浸泡效果好)、绿豆、水稻、红豆、花生、黑豆、黄豆、小麦种子若干;浸泡一夜的蚕豆、花生、绿豆种子,镊子,放大镜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图片。
教师提问: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种子有什么特征呢??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种子出发,再到生活中不常见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多种不同的种子,激发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2. 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种子外形的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观察多种不同植物种子的外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多种不同的种子,让学生认识到种子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子形状、颜色、大小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3. 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教师提问:用水浸泡一天后的种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学生活动:观察浸泡一夜的蚕豆、花生、绿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设计意图:给学生三种不同的种子,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从而知道虽然种子外部特征千差万别,但内部特征却相似,都有子叶、胚根、胚芽。
4. 推测种子内部结构的对应的功能
教师提问: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种子内部结构的功能。
设计意图:渗透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念。
5. 拓展
学生活动:制作植物贴画。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植物种子的兴趣。
【板书设计】(共17张PPT)
1.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种子有什么特征呢?
聚焦
探索
观察不同植物种子
探索
观察不同植物种子
探索
观察不同植物种子
探索
观察不同植物种子
探索
观察不同植物种子
蚕豆
水稻
红豆
绿豆
花生
小麦
黄豆
黑豆
种子外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探索
种子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呢?
不同的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探索
观察浸泡后的种子的内部结构
干的种子和用水浸泡一天后的种子在外部形态有什么不同?
浸泡后
浸泡前
探索
观察浸泡后的种子的内部结构
用水浸泡一天后的种子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
探索
解剖种子
1、小心地剥开种皮,每部分尽量保持完整。
2、将种子里的“豆瓣”从中间的缝小心地分开。
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各个部分。
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绿豆、花生、蚕豆、镊子、放大镜
探索
种子内部结构
胚
子叶
胚根
胚芽
探索
种子内部结构
不同种子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似之处?
胚芽
子叶
胚根
子叶
子叶
胚芽
胚芽
胚根
胚根
种子的哪一部分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研讨
种皮
胚
种子
种皮
子叶
胚芽
胚根
发育成根
发育成茎和叶
提供营养
保护胚
研讨
笔记知识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