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淡水的主体是()
A.河流水 B.冰川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2.寒流给流经沿岸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增温增湿 B.增温减湿 C.降温减湿 D.降温增湿
3.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主要是( )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太阳能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由图可知( )
A.甲为变质岩B.乙为岩浆C.丙为变质岩D.丁为岩浆岩
5.下列描述符合地壳物质转化过程的是( )
A.由甲到丙为变质作用 B.由甲到丁为外力作用
C.由丙到甲为重熔再生作用 D由乙到丁为冷却凝固作用.
6.位于拉丁美洲的世界著名渔场和成因是( )
A.秘鲁渔场--上升流 B.北海渔场--上升流
C.北海道渔场--暖流和寒流交汇 D.纽芬兰渔场--暖流和寒流交汇
7.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①江河水②湖泊淡水③冰川④浅层地下淡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匀的主要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 B.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C.兴修水库 D.植树种草,改变地表植被状况
9.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包括( )
①修筑水库 ②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③人工增雨 ④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沉积作用 ④侵蚀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冲积扇常常形成于( )
A.山麓地带 B.河源地带 C.河流中下游 D.滨海地带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的是何种地域分布规律( )
A.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B.从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布规律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布规律 D.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13.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
A.年降水量 B.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C.河流和湖泊数量 D.河流和湖泊面积
14.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 B.水资源内流区多、外流区少
C.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 D.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是秋季多、春季少
地理课上,教师用书本、沙子等材料演示了下图所示的某种地貌形成。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该演示表示的地貌类型可能为
A.河口三角洲 B.河漫滩平原 C.山麓冲积扇 D.新月形沙丘
16.自然界中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海水堆积 D.冰川堆积
17.下列关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冲积平原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②洪积平原形成于山前地带 ③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④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上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以下地貌主要形成于入海口的是 ( )
A.河漫滩平原 B.洪积扇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角峰
19.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D.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20.“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综合性 C.整体性 D.区域性
21.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
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运用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回答以下列问题。
22.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的基础条件是()
A.热量差异 B.水分差异 C.地形差异 D.海陆差异
23.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表现较显著的地区在()
A.中、高纬度地区 B.高、低纬度地区 C.中、低纬度地区 D.中纬度地区
24.对欧洲西部地区增温增湿作用显著的洋流是( )
A.北大西洋暖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北赤道暖流 D.南赤道暖流
25.人口增长类型决定于( )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①、③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
A.传统型和现代型 B.原始型和现代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现代型和原始型
27.③与①相比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
A.老年人口多 B.传染性疾病
C.生活水平差 D.战争
28.以下属于人口迁移的有( )
A.韩国人到中国长期工作 B.北京学生组团参观上海世博会
C.美国中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 D.广州市民到海南免税店购物
29.近些年来,我国人口呈现由北向南的迁移趋势,尤其广东省迁入人口最多。主要是由于广东省( )
A.气候优越 B.经济发达 C.交通便利 D.地势平坦
30.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越丰富,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B.科技越发达,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D.地域越开放,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二、综合题
31.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②______;⑤______。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长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当前最容易受人类影响的环节是______(填序号)。
(3)若在市区进行植树造林,会导致水循环环节中地表径流______,下渗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2.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丁处的地质构造是___;丙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
(2)若在此地修建隧道,应在____________处;在丙处有一河流流经,欲在此处建一水库大坝是否可行?________,原因_ ___。
33.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和表,回答下列问题。
下表2009年肯尼亚和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肯尼亚 39 13 26
中国 12 7 5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其计算方法是____。图中第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属于____。
(2)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第____阶段和第____阶段。
(3)对照表中的数据,肯尼亚、中国分别处于图中第____阶段和第____阶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60分)
1.B 2.C 3.C 4.D 5.A6.A 7.D 8.C 9.D 10.A
11.A 12.B 13.C 14.D15.C 16.B 17.A 18.B 19.D 20.C
21.A 22.A 23.D 24.A 25.C 26.A 27.A 28.A 29.B 30.A
31.14分每空2分
(1)水汽输送 下渗
(2) 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④
(3) 减少 增加
32.12分每空2分
(1)背斜 向斜 断层
(2)乙 ,不可行 ,此处为断层,地质结构不稳定
33.14分每空2分
(1) 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减死亡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或传统型模式)
(3) 一 , 三
(4) 二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