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青铜峡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3 17:1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铜峡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个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 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 “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蹦踢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摘自周德睿《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年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就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B.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因为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很难说个人的尊严。
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可以称为一种精神坐标。
D.家国情怀在今天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只有青年担起时代重任,未来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围绕“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的话题,由民族传统到当代实践,整体为总分总结构。
B.文章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了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种质朴的情感。
C.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说明家国情怀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D.第五段作者论述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承担时代责任,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国情怀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行、外化于心,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B.对于个体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C.对于每个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D.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当代青年应激荡家国情怀,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建国之初,朝鲜内战爆发。侵朝美军直逼鸭绿江,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急任务,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彼时,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国力对比极不对称,消极心态成为当时普遍的应激反应。但历史无数次证明,只有应战、敢战、善战方能止战。战斗意味着无比的艰辛,但离开战斗就难言成功。经过两年的相持,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最终取得伟大胜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美国叫嚷着要使用原子弹的极限施压之下,在西方世界强大的工业体系背景之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艰难,打响了正义之战,也付出了巨大牺牲。革命先辈们的付出与奉献,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战争不仅仅是一城一地的得失,放在历史的时光轴去定论,这一场伟大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更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光明网《从战斗到奋斗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最好传承》
材料二: 表一:抗美援朝初期敌我武器装备对比表
敌我方 榴炮弹 曲射炮 直射炮 火箭炮 高炮 装甲车 坦克 汽车 飞机
美联军 72 76 39 543 64 35 149 3800 1700
志愿军 0 333 108 81 24 0 0 100 300
表二:抗美援朝敌我兵力及伤亡人数
敌我方 参与国 最大兵力 伤亡 伤亡比例
联合军队 美、英、韩等十七国 120万 57万 47.5%
中、朝、苏 中、朝、苏三国 135万 63万 46.7%
材料三:
时光流转,鉴往知来。岁月无声,英雄无悔。
70年后,我们隆重纪念那场正义之战。正在举办的“铭记伟大胜利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用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物,以及大量视频、实物场景等,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生动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重点展示志愿军将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制胜强敌的精神优势,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爱国情怀,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梦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旗帜,革命英雄主义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缅怀英雄们的赤子丹心,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定必胜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我们必将凝聚起奋进复兴之路的磅礴伟力,把祖国保护得更加安全,建设得更加美好。
(摘编自新华网《永远铭记那场伟大的胜利》)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鲜内战爆发时,外有西方强大的工业体系,内有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急任务,中国仍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历史性决策。
B.面对中西国力、武器对比极不对称的现状,当时的人们大多持消极心态。但历史证明,只有应战、敢战、善战方能止战。
C.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迫使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停战,打破了美帝不可战胜的神话,书写了以弱胜强的辉煌。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和平的、人民的胜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表一可见,抗美援朝初期敌我武器装备的悬殊情况;志愿军拥有数量多的都是低端武器,战争的残酷性可见一斑。
B.从表二可见,抗美援朝时期我方面对强大的联合军队,伤亡率却低于敌方;如果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定论,这是一场伟大战役。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旗帜,只要有为国牺牲的壮志,战争就能取得胜利。
D.70年后我们隆重纪念这场战役,意在展示志愿军将士不畏强敌、制胜强敌的精神优势,彰显中华民族维护和平与正义的坚定决心。
6.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于我国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砸壶 周天红
山茶湾一个村子突然就炸开了锅。九爷要砸茶壶。那把茶壶可不是一般的茶壶,那可是九爷的命根子。一把茶壶,进山的老板最高开了三万元的价钱,九爷都没舍得卖,这下居然要砸了?
山茶湾满山遍野是茶树,家家户户都有,少说也有一两亩地。开春时节,一挑一背地往观音桥那场镇上送,比年关赶过年场的人气还旺。山茶湾最出名的不是茶树也不是茶叶,而是茶壶。山茶湾制壶的手艺,那可是老传统。村子口门前一条小河顺湾顺水流过,那满滩满沟的泥巴,真是制壶的好料。山茶湾后沟那几个老窑,可不是一般的窑,是官窑。官窑能烧制不出好货色吗?
九爷祖上三四代人都有操作烧窑制壶的手艺。那手艺,也是炉火纯青了。就说九爷吧,经他的手制作出来的壶,泡上了茶,汤色和香味都是一绝。
九爷手里真有宝贝。那宝贝就是一把茶壶。茶壶不大,精致得很,手柄上雕有龙纹,左右两侧还有两株兰草花饰。一把茶壶冲一回茶,能够两人对聊一杆叶子烟的功夫。那壶泡出的茶,汤色可是最正宗了。冲上水,一股子浓郁的茶香味扑鼻而来,不爱吃茶的人都要来上一杯或品上一壶。那壶,就是不泡茶,一把空壶拿起来闻闻,那茶香余味儿,都能沁人心脾。九爷干了大半辈子的手艺,最满意的活儿就是那把壶了。
进山来的老板要找他把壶拿出来看一看。亲戚来了要他把壶拿出来瞧一瞧。有朋友几十里外一二十年没见面了,翻山越岭地从观音桥走进山茶湾,口里冒着粗气呢,进门就喊九爷拿出来壶聊一聊。
九爷会聊呀,从自己祖上是怎样制壶的聊到自己是怎样学制壶的,在学制壶那些年又是怎么吃苦用功的,屁股和手板儿又是怎么被楠竹片打得啪啪直响的,现在这山茶湾前山后坡哪些地方的泥巴又是最适合制壶的,都聊开了,都聊透了。听得每一回来的人都是意犹未尽,品一口茶,看一眼壶,早就忘了归途。九爷的家里,天天都是人来人往,热闹着呢!
九爷烦聊呀,来一回人要聊一回,心里能不烦吗?九爷终于决定要把那茶壶砸了。九爷说,就是这把壶,烦死人了。知道这把壶是怎么制出来的吗?自己在家里耗了小半年时间,全靠心静呀。现在还能心静吗?自从九爷得了这把壶之后,再没能制出一把好壶了。制一把好壶!还有时间空得下来吗?九爷真把那壶给砸了,砸个稀烂,就在你坐的这砣大石头上,当着满村人的面,一把甩下去,全是碎片子。
九爷砸壶的故事早已过去了好些年。最近这些日子,山茶湾一整个村子,就数李大才是个话题的焦点了。李大才在村子里也算是个人物,卖过茶叶,倒腾过茶壶,他是村子里最早一个把生意从山茶湾做到观音桥又一直做到城里去的。生意红火的时候,不要说山茶湾了,就是在县城都有着响当当的名气。
李大才倒霉了,一心想吃成个大胖子,没想到满满的两车货翻下公路倒进了大河里,货没了,车没了,钱,全都赔进去了。他回到山茶湾,成天眯着头瞌睡,昏天黑暗的,把人都睡软了,全身都象瘫了一样。才大下午呢,李大才瘫坐在村子口前的大石头上,两只眼睛睁不开,半软着身子,就想睡觉。钱没了,老婆把娃也带跑了,大半辈子了,还是一个人的日子,心里苦呀,就只有瞌睡的念头。
老爹指了指,说,大才呀,当年,九爷砸那把壶,就是在你现在坐着的这砣大石头上砸的。你知道九爷为什么要砸那把壶吗?老爹问了句。李大才摇了摇头。老爹说,砸壶,砸掉过去的,一切就都好了。李大才一惊,被老爹的话震住了。老爹说话从来都是大着声的,在山茶湾谁不知道。老爹说,九爷那壶多值钱呀,他都舍得砸了,就是想制一把更好的壶呢。你能把过去的事儿砸了,还怕以后没有好日子过吗?李大才又是一惊,被老爹说激动了,随口说道,砸,一定砸,还要从心底里砸!说着说着,李大才突然从大石头上站起来,瞌睡全没了。
西边的山上,已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空。这些,老爹看见了,李大才看见了,也许,一个村子里的人都看见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的“壶”不仅是一种茶具,更代表着对传统手艺的传承,而“砸壶”则体现了对传统手艺的突破与创新。
B.小说开篇一“惊”一“砸”,在情节上陡起波澜,既照应了标题,又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小说通过对茶壶特征和进山老板、亲戚、朋友等人对茶壶喜爱程度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九爷制壶手艺的高超。
D.小说结尾黄昏时的景物描写,衬托出了李大才被老爹点醒之后的豁然开朗的心境,也暗示了故事的美好结局。
8.九爷为什么能制出好茶壶?请结合小说分析原因。(6分)
9.小说后半部分写有关李大才的情节有什么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甲)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乙)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B.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C.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D.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与《离骚》中的“灵修美人”寓意有相同之处。
B.“子”意义丰富,既指“公侯伯子男”中的第四等爵位,又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C.荆州,在今湖北、湖南一带,与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合称“九州”。
D.蜉蝣,一种水生植物,春夏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12.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中的第二段重在抒情,第三段重在说理。先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而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B.甲文节选自《赤壁赋》,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但作者绝不仅仅是为了记游,文章以文为赋,意象连贯,结构严谨。作者依托于景物描写,抒情说理,因景生情,借物喻理,使文章的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完美统一。
C.乙文前三段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有了良朋益友、佳肴美酒,再游赤壁顺理成章,不多的几行文字,让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D.前后《赤壁赋》都写于被贬期间,虽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但《前赤壁赋》(甲文)重在记游、状景,字字秋色,宁静清幽;而《后赤壁赋》(乙文)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句句冬景,清冷深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 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
A.开头两句,交代时令是秋季,地点是山间小路,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被贬后的失落伤感。
B.第二联前句写傍晚秋声万壑起,后句写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 “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C.诗的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树而产生了思乡之情。
D.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15.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描写“流觞曲水”的雅致聚会时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诗经 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小题。(共9分)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_____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褚党人碎”,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_____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_。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展”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____。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色 B.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重
C.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D.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B.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
B.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C.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D.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20、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每空2分,共6分)
幸福必须是单纯的,单纯一点,欲望就会少一点,欲望少了, ① 。
但现实中,人们的却有太多的欲望。有个成语,叫做欲壑难填,其中蕴涵着无上智能:欲望是个永远无法满足的东西,如同多米诺骨牌,倒下一张牌,其他的牌也就都倒下了。而绝大部分欲望是无用的,只会让你的生活变得复杂, ② ,人就感觉不到幸福。
满足欲望的最好方式就是关闭欲望之门,多一些思考。太多现代人少了思考,很多问题他们是不问的,生活节奏太快,没有时间去问。人们总是在往前冲,以为前面有很多东西在等待我们,其实,很多东西是在我们身后的。 ③ ,等一等被我们落在身后的灵魂。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蚕蛹咬破蚕茧,方能化茧为蝶,翩翩起舞。成长,也像是一场破茧成蝶的蜕变。咬破依赖的蚕茧,你才能变得自立;咬破懒惰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勤奋;咬破自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大气;咬破浮躁的蚕茧,你才能变得沉稳......   
请以“咬破______的蚕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A C D D C A C D D A C A D
1.A.“……只要……就……”分析错误。由原文第五段“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可知,原文说的是“只有……才……”的关系,而非“只要……就……”的关系。
2.C.“……说明家国情怀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分析错误。原文第三段“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家国情怀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
3.D A.“内化于行、外化于心”分析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 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可知,原文说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B.“……不是……而是……”分析错误。由原文第四段“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 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知,原文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C.“对于每个人来说”与原文不符。由原文第五段“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可知, 原文说的是“对于年轻人来说”。
4.D “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错误。根据材料一原文“战争不仅仅是一城一地的得失,放在历史的时光轴去定论,这一场伟大战争的胜利,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更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可知,“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的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故选D。
5.C.“只要有为国牺牲的壮志,战争就能取得胜利”错误。根据原文“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旗帜,革命英雄主义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可知,“只要……就”过于绝对,战争胜利的条件是“革命英雄主义”。故选C。
6.①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②空前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更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赢得和平环境。③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凝聚伟力,建设更安全、美好的祖国。(意思对即可)
7.A,A项,“而‘砸壶’则体现了对传统手艺的突破与创新”错误,“砸壶”不是体现了对传统手艺的突破与创新,而是体现了九爷精益求精追求自我突破的精神。
8.(1)山茶湾烧窑制壶历史久远,底蕴丰厚,盛产上乘的制壶原料,有烧制出好茶壶的官窑。(2)九爷祖上几代都有操作烧窑制壶的手艺,手艺精湛;(3)九爷刻苦用功,对制壶泥巴有深入研究,能静心,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9.(1)情节上:李大才的情节是对小说情节的重要补充,突出九爷砸壶在山茶湾产生了深远影响,对陷入困境的李大才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小说情节更加充实、丰富。(2)形象刻画上:通过塑造李大才这一落魄形象更加衬托出九爷能自觉反省并摆脱困境的形象;同时,李大才也是小说要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九爷砸壶体现老一辈山茶湾人屏俗拒扰、不断追求的精神,李大才是这种精神的新一代传承者,他的身上体现的是不畏过去的失败,重头再来。(3)主旨上,小说通过两个既独立又存在联系的故事,揭示了无论成功或失败都要有勇气直面这一主旨,引发读者对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思考。
10.C
11.D.“一种水生植物,春夏之交生在水边”错误,蜉蝣,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
12.D.“但《前赤壁赋》重在记游、状景……而《后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错误,后赤壁赋重在记游、状景,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
13.(1)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
(2)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13.(1)况,何况;渔樵,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即“于江渚之上渔樵”,在江边捕鱼砍柴;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扁舟:小舟;匏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尊,同“樽”;属,劝请。
(2)是岁,这年;望,农历每月十五;步自雪堂,即“自雪堂步”,从雪堂步行出发;归,回;从,跟随。
14.A
15.①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诗句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②远近结合,诗句的第二联写远景,第三联写近景,即宏大开阔,有细致入微,景色层次分明;③成功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数峰无语,将峰峦人格化,突出其静。作者又用“胭脂”“白雪”比喻“棠梨”叶色和荞麦花色,显得绚丽多姿,美不胜收;④对比手法。颔联“有声”与“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颈联的颜色对比鲜明。⑤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的综合运用。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答出三点即可。)
16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17.C“身不由己”:自己的行动不能由自己做主。“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此处突出因苏东坡性格太具魅力,使人们心甘情愿控制不住地被他吸引,为他倾倒,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重在突出随便,不拘小节。“蓬头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重在突出生活条件差。这里指苏东坡没有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用“蓬头垢面”;“停止”:不再进行。“停滞”:指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从苏东坡的人生际遇看这里用“停滞”更合适。“失色”:失去本来的色彩或光彩。“失重”:失去原有的重量、分量。此处因前文有“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所以用“失色”更好。
18.A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
B项,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故B错误;
C项,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故C错误;
D项,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故D错误。故选A。
19.D A项,“还有……使然”,句式杂糅;B项,“还由……所致”,句式杂糅;C项,“还是……所致”,句式杂糅;故选D。
20、年度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变是因为时代、国家在发展,不变的是人们的拼搏奋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1、①人就会感到幸福 ②生活一复杂 ③或许我们应该停下来
高一语文 第1页(共 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