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县第二中学高二 2021 年度秋季学期第四次月考
地理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A B D C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B C C A A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C A A B C D C B
【解析】
1.“风城”意味着风力大,主要的直接影响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芝加哥地处密歇根湖西
南岸,毗邻最大淡水湖群,湖泊和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气压梯度较大,所以风
力强劲,A 正确;地形因素以及与冷空气发源地的远近等不是最主要的成因,B、C 错;
飓风主要影响北美洲南部沿海地区,该地并未处于飓风主要通道,D 错。故选 A。
2.根据图中旗帜的飘向可知,此时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吹湖风,陆地气压较低,气温较高,
湖泊气压较高,气温较低,应表示白天,D 正确。故选 D。
3.该区域位于我国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风力侵蚀作用较强。读图可知,该景观属于岩石受
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柱,D 正确。故选 D。
4.该地貌受风力侵蚀形成,所在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强劲,风力侵蚀作用较强,①②正确,
③④错。故选 A。
5.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可判断出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是动物以
及植物等生物因素,B 正确。故选 B。
6.图 a 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由材料“降水越多,
淋溶层越厚”可以判断出,甲为湿润地区,丙为半干旱地区,乙为干旱地区。草原一般分
布在半干旱地带,可判断出丙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图 b 是不同植被(森林、草
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森林植被有机质多来源于枯
地理 W 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5 页)
枝落叶,而草原植被根系也可提供有机质,因此可判断出Ⅰ代表草原地区土壤,Ⅱ代表森
林地区土壤,D 正确。故选 D。
7.福建土楼有着坚厚的土墙,表现出两大特性,一方面,在圆形建筑物中,三堂屋已经隐藏,
尊卑主次严重削弱;另一方面,寨就是堡垒,它的防御功能上升到首位,俨然成为极有效
的准军事工程,因此体现凝内御外性,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8.结合材料可知,福建土楼,在修筑过程中墙壁经过反复的夯筑,下厚上薄,厚处可达 1.5m,
且上部有瓦遮挡,防雨水侵蚀的能力强,A 错误;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
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且客家人是单独住在一起,不利于与本地居民的和谐共处,B 错
误;南方降水多,圆形设计不是为了收集雨水资源,C 错误;圆形构造稳定牢固,抗震性
强,D 正确。故选 D。
9.内蒙古的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低,说明城市化水平低,不是最合理的,A 错;上
海城市用地经济密度最大,说明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B 对;重庆的城市用地人口密度
最大,说明人均占地少,城市用地经济密度低,城市化速度比上海慢,不是最快,C 错;
贵州的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经济密度,说明虚假城市化程度最高,D 错。故选 B。
10.上海位于平原地区,重庆位于山地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地形
影响,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小于上海,A 对;城市化水平主要是看第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
不是第一产业,B 错;上海位于平原地区,城市用地较为完整,重庆是山城,城市结构是
组团式,C 错;上海的城市化水平较高重庆较低,D 错。故选 A。
11.由题中“棺木产品远销海内外,占据日本棺木市场 60%以上的份额”可知,棺木市场广
阔,可以出口创汇,产品附加值较其他木材制品高,效益好,所以该地选择棺木加工作
为特色产业,D 正确。木材加工种类对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差别较小,A 错误。乡镇企业,
生产较分散,规模较小,B 错误。木材加工对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破坏,C 错误。故选 D。
12.曹县庄寨镇成为棺木制造特色产业专业镇,但木材加工较为分散,乡镇企业对劳动力需
求量有限,不会大幅提高该地区城市化水平,不会吸引大量周边地区人口流入,不会促
使务工村民全部回流。A、C、D 错误。特色专业镇的形成利于产业发展的专业化、规模
化,利于加速该地区产业转型,B 正确。故选 B。
13.棺木主要用于传统土葬,目前,国内对于棺木的需求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殡葬政策改
革,我国推行火葬,用骨灰盒代替棺木,棺木需求量大幅下降,A 正确。棺木价格、林木
地理 W 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5 页)
资源等不是主要原因,B、C 错误。我国随人口老龄化加剧,每年死亡人数逐渐上升,D
错误。故选 A。
14.据材料可知,茅山服务区规模大,服务设施齐全,交通流量大,服务需求大,A 错误;不
仅有罗森便利店等大牌连锁商家入驻,还有湖滨休闲步道、观景台等休憩空间。与常规
服务区不同,茅山服务区仅在高速公路单侧布局,土地成本和少占耕地不是其主要原因,
该服务区是国家干线高速沪武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等级高,且环境好,为保证其服务
人口规模即门槛人口规模,布局在高速公路单侧,B 正确,C、D 排除。故选 B。
15.据图可知,加油站没有位于省道上,因此不能兼顾省道客流,A 错误。加油站远离湖泊,
可减轻水污染,B 错误;同时位于休憩区和沪武高速公路主干道之间,可以缩短主干道车
辆抵达时间,C 正确;观景不是主要目的,D 错误。故选 C。
16.从资料中可以看出:流出武汉的人口中较多的省份,湖北、河南都是距离湖北距离较近
的省份。上海、江苏都是距离湖北距离较远的。故选 C。
17.注意“对迁入地的影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会使迁出地人口老龄化加重,迁入
地人口老龄化减轻。故选 A。
18.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最高,租金最高。图中四地中甲交通条件较差。
故选 A。
19.高档社区需要环境优美,并不需要购物方便、地价低廉、客流量大。故选 C。
20.东西向的主要街道向东延伸,东部交通条件完善,促使城市形态向东发展。故选 D。
21.A 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以太阳为参照系的地球自转周期,即一个太阳日,
时间间隔为 24 小时,为我们常用的周期,B 符合题意;23 时 56 分 4 秒是一个恒星日,
地球自转 360°,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比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短,A、D 不符
合题意;太阴日是指月亮接连两次过同一子午圈所需时间,平均约为 24 小时 50 分,比
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长,C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2.图中 A~F 各点中,角速度相同,但同一纬线上的 D 和 E 线速度相同,B 和 C 线速度相
同,A 和 F 的线速度相同,选项 A 错误;图中 A~F 各点中,角速度相同,线速度有明
显差异,选项 B 错误;图中六点中,分列在两条不同经线上,经度相差 15°,因此不可能
区时都相同,选项 C 错误;图中显示,A、F 所在纬线的纬度为 0°,即位于赤道,赤道全
年昼长等长,因此昼长一定为 12 小时,选项 D 正确。故选 D。
23.读图可知,随着海拔上升,该地木本植物丰富度总体呈减少趋势,但不是逐渐减少,中
地理 W 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5 页)
间有反复,A、B 错误;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少,在 3100 米后增加的趋势,C 正确、D
错误。故选 C。
24.海拔每上升 1000 米,温度同比下降 6 摄氏度,所以随海拔升高,热量条件变差,读图可
知,该地海拔 3100 米以下物种丰富度总体随海拔的上升呈减少趋势,故物种丰富度受热
量条件变差的影响明显。降水变化、土壤变化和坡度变化是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
故选 A。
25.读图可知:陕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界线是秦岭,二者的分界线的划分依据是地貌因素;
陕北地区和关中地区划分是气候因素,陕北地区是半干旱区,关中地区是半湿润地区,
二者的分界线指标是气候要素。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26.由图可知,陕南地区地形差异较大,南北有山地,中部是河谷;南部山地竹木分布的多,
居民就地取材建竹木屋,山地地区石材较多,可以建石材房,山坡地带,气候潮湿,加
上地形条件,建筑成吊脚楼,可以防潮,还可以依山势而建,房屋稳固。中部河谷
西北—东南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受山地狭管效应影响,风比较大,建成三合院和四
合院的形式,可以防风沙。所以陕南地区多样民居差异是因为多种多样的地形,和各地
建筑材料的差异而形成的,B 正确;传统民居修建一般不考虑地质条件,C、D 错误;陕
南地区内部气候差异小,A 错误,故选 B。
27.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秦岭是我国一月平均气温 0℃等温线,不是年均气
温在 0℃等温线,A 错误;是我国大致是年积温在 4500℃等温线的位置,B 错误;是我国
大致是年等降水量在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位置,C 正确;秦岭山地南北都在我国季风区
内,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不过秦岭,D 错误。故选 C。
28.行政区的划分是有明确的界线的,D 正确。故选 D。
29.读图可知,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冷热点在变化,如江西、黑龙江、内蒙古、吉林都
发生了变化,A 错误;沿海地区热点不全呈增长态势,如海南、广东,B 错误;我国东部
沿海地区 G 值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有所缩小,但东部沿海地区的 G 值整体上仍大于中西
部地区,说明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仍然比较显著,D 错误;图示显示,我国 G 值为负值
的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C 正确;故选 C。
30.图中甲是黑龙江,2009 年变为热点地区,是因为国家振兴东北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乙
是广东省在 1998 年是热点地区,是因为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B 正确;人均国民生
产总值,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志,不是影响因素,A 错误。黑龙江在中部,地处
内陆,相对广东没有位置优势,但在 2009 年发展态势变为了热点地区,C 错误。广东资
源不丰富,1998 年经济发展态势为热点地区,D 错误。故选 B。
地理 W 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5 页)
第Ⅱ卷(综合题,共 40 分)
31.(14 分)
(1)(3 分)乙 (1 分) 溯源侵蚀 (1 分) 下蚀(1 分)
(2)(3 分)D (1 分)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
凸岸堆积(2 分)
(3)(2 分)C
(4)(3 分)C(1 分) 位于河流下游,河床宽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 分)
(5)(3 分)砾石、砂、粉砂、黏土(1 分) 早期河床比降大,水流急,堆积物较粗;
(1 分)后来地势变平缓,水流变慢,堆积物变细(1 分)
32.(11 分)
(1)(3 分)锋面是倾斜的;冷气团在暖气团下方;锋面两侧气温、气压、湿度、风力等
差异显著;锋面附近有云雨大风等天气现象。(任答三点,共 3 分)
(2)(2 分)北京:气温低,气压较高,风速较大,可能有雨雪。(1 分)
贵阳:湿冷,阴雨连绵。(1 分)
(3)(6 分)冷锋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2 分)冷锋过境时天气转为大风、
降温、雨雪等;(2 分)冷峰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 分)
33.(15 分)
(1)(6 分)气候较为干旱,年降水量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低;(3 分)夏季降水集中,
多暴雨,加剧地表侵蚀,易造成水土流失。(3 分)
(2)(9 分)治理措施:修建护坡工程,减少降雨和坡面径流的侵蚀;积极植树种草,提
高林草覆盖率;平整土地,修筑水库;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环境破坏;控制人口过快增
长,减轻生态环境压力。(每点 3 分,任答三点得 9 分,言之有理即可)
地理 W 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5 页)秘密★ 启用前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期末)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7 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6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大平原,在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西南岸(如图1左图),素有美国"风城"之称。图1右图示意某时芝加哥湖滨地区旗帜飘动方向。据此完成1~2 题。
1."风城"最主要成因是
A. 毗邻最大淡水湖群B.地形平坦,摩擦力小
C.接近冷空气发源地D.地处飓风主要通道
2.若旗帜飘动方向反映了当地一日内主要风向的变化,则
A.当时为白天,吹陆风B.当时为夜晚,吹陆风
C.当时为夜晚,吹湖风D.当时为白天,吹湖风
图2示意我国内陆地区某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貌的名称是
A. 峰林B.沙丘C.石林D.风蚀柱
4.推测该地貌分布区
①风力大 ②气候干旱 ③风力小 ④气候湿润
A.①②B. ①④C.②③D.③④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 3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3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地形B. 生物C.降水D.成土母质
6.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A.甲与I B. 甲与ⅡC.乙与ⅡD.丙与I
福建土楼可容纳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挖有水井。土楼的墙壁经过反复的夯筑,下厚上薄,厚处可达1.5m。图4为福建土楼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7.福建土楼民居体现了其文化
A.开放包容性强B.独立自主性强C.凝内御外性强D.谦虚恭谨性强
8.福建土楼建筑的特点为
A.采用土墙建筑,防雨水侵蚀功能差B.有利于客家人和本地居民和谐共处
C.圆形设计有利于收集雨水资源D.圆形构造稳定牢固,抗震性强
城市用地人口密度 (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和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常用来表示城市化质量高低。图5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某年城市化质量的差异。据此完成9~10题。
9.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自治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B.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C.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D.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
10.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重庆的
A.地势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第一产业发达
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D.城市化水平较高
我国有很多隐藏的超级小镇,例如山东菏泽曹县庄寨镇是生产棺材的"超级小镇"。依托优质的桐木资源,该小镇靠木材加工"发家",吸引了不少企业在此落地生根。在多样化的桐木制品生产中,小镇把棺木生意做得尤为风生水起。棺木产品远销海内外,占据日本棺木市场 60%以上的份额,成为我国著名的特色产业专业镇。据此完成11~13 题。
11.与之前的木材加工产业相比,曹县庄寨镇选择棺木制造产业发力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数量需求少B.生产规模较大
C.生态环境破坏小D. 产品附加值高
12.曹县庄寨镇成为棺木制造特色产业专业镇将会
A.大幅提高该地区城市化水平B.加速该地区产业转型
C.吸引大量周边地区人口流入D.促使务工村民全部回流
13.目前,国内对于棺木的需求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殡葬政策改革B.棺木价格大幅上涨
C.林木资源大幅减少D.每年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茅山服务区坐落于江苏省常州市,是国家干线高速沪武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茅山服务区规模大,服务设施齐全,不仅有罗森便利店等大牌连锁商家入驻,还有湖滨休闲步道、观景台等休憩空间。与常规服务区不同,茅山服务区仅在高速公路单侧布局。图6示意茅山服务区布局。据此完成14~15题。
14.茅山服务区仅在高速公路单侧布局,主要是因为其
A.交通流量有限,服务需求少B.等级较高,保证门槛人口规模
C.地处发达地区,土地成本高D.跨越平原农田,少占用耕地
15.茅山服务区加油站的选址主要是为了
A. 兼顾省道客流B.减轻大气污染
C.缩短主干道车辆抵达时间D.便于观赏风景
2020年初,中国大陆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迅速扩散蔓延,疫情覆盖面较广。图7为2020年1月某时段内,从武汉出发人流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流出武汉的人口中,图示湖北、河南与上海、江苏占比出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习俗差异B. 环境差异C.位置差异D.文化差异
17.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迁入地的影响
A.减慢老龄化进程B.缓解人地矛盾
C.缓解交通拥堵D.利于脱贫致富
读图8"中国西北地区某城市简图",完成18~20题。
18.四地中租金最低的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
19.乙地建成一个高档社区,其区位优势最有可能是
A.购物方便B.客流量大C.环境优美D.地价低廉
20.几年后,该城市向东发展,可能的原因是
A.南北向的主要街道向北延伸B.东西向的主要街道向西延伸
C.南北向的主要街道向南延伸D.东西向的主要街道向东延伸
读图9地球自转速度示意图,完成 21~22 题。
21.A 地某人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为
A.23时56分4秒B.24时C.一个太阴日D.一个恒星日
22.有关图中A~F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B.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C.图中A~F六点区时相同D.A、F的昼长一定为12小时
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如图 10)。读图,完成23~24题。
23.随着海拔上升,该地
A.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减少B.木本植物丰富度逐渐增多
C.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减后增的趋势D.草本植物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24.该地海拔31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
A.气温变化B.降水变化C. 土壤变化D.坡度变化
读图11陕西省的3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完成25~27题。
25.陕西省的3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和地貌B.土壤和气候C.植被和土壤D.地貌和自然资源
26.陕南地区的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多样民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多种多样②地形多种多样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7.关于关中地区和陕南地区分界线叙述正确的是
A.大致是年均气温在0℃等温线的位置
B.大致是年积温在3400℃等温线的位置
C.大致是年等降水量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D.大致是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G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它可用于地理现象的热点和冷点地区的分析,若G值为正,表明该地区周围的值较高,属于热点地区;反之则为冷点地区。读图12,完成 28~30题。
28.下列关于各省级行政区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边界是模糊的B.没有确定的形状
C.以温度为指标划分的D.有明确的界线
29.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部地区冷热点没有变化B.沿海地区热点都呈增长态势
C.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D.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小
30.影响图中甲、乙两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09年经济发展态势差异显著的共同因素是
A.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B.国家政策
C. 地理位置D.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1.(14分)读图13、14、15"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15中能正确反映图13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3分)
(2)图13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岸,原因是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_____。(3分)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14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2分)
A.槽形谷B.喀斯特溶洞C. 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
(4)A、B、C三点中,最适宜形成居民点的是____,原因是________。(3分)
(5)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黏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下而上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3分)
32.(11分)图16为我国某年11月26日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图中 M、N锋面的共同特征。(3分)
(2)简述北京与贵阳此时的天气状况。(2分)
(3)预测大连未来几天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6分)
33.(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土高原(图17)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南抵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区)部分地区,面积约 3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黄土颗粒细,土质疏松,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利于耕作,该地农垦历史悠久。现在,黄土高原平坦耕地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 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该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km ,其中北部低于 10人/km ,而实际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此。人口严重超载,人们被迫开垦 30°以上的陡坡地。
材料三 黄土高原煤、稀土和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1)结合黄土高原的降水特点,简要分析降水特点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6分)
(2)请你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提出合理措施。(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