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阅读课训练(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同步阅读课训练(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3 18:4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四上第二单元同步阅读课
1.帮助孩子温习阅读知识点。
(1)下面是咱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写人的文章:本文写了什么人做了哪几件事,刻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②记事的文章: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③写景的文章: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突出了该景物的什么特征。
④状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什么事物,交代了该事物的什么情况及特征。
【难度】★★
(2)接下来,是我们在赏析句子时容易用到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如说,
①比喻: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②拟人:把( )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 )的情态,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③排比:节奏感强,加强语气,强调了( ),表达了人物( )的感情。
④夸张:突出强调了描写对象的( )特点,突出表达了人物( )的感情。
⑤设问:强调了(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⑥反问:强调了( ),加强了语气,增强了表达效果。
⑦反复:反复咏叹,突出强调了(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⑧对偶: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让语句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
【难度】★★★
(3)老师正好有一组题,咱们试着做一下,要求是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下面的句子。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一群小野兽倾巢而出。
【难度】★★★
(4)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常用说明方法及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
④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⑤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⑥引用说明: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难度】★★★
(5)说明顺序和常见结构形式都是常考点,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①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A.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B.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C.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而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具体)等。
阅读小导航
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②说明文的常见结构形式:
A.“总---分”形式;
B.“总---分---总”形式;
C.“分---总”形式。
(6)说明文语言的相关知识也是一个考场“老顾客”,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吧!
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生动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词大方向:动词,副词,形容词,量词,名词。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和孩子一起学习赏析句子的方法。
(1)从修辞的角度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地写出了事物(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人物描写的角度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生动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人物( )的性格特征,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3)说明方法的角度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点。
【难度】★★★★
3.和孩子一起学习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1)整体思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具体思路:
①抓住关键词理解全句的意思
答题技巧: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
方法指导:先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甚至是标点,单独理解,然后结合语境弄懂全句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答题技巧:理解句意应瞻前顾后,综观上下,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
方法指导:有的语句在一篇文章或语段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要理解它,必须注意它在文章中处于什么地位,起到什么作用。如果句子在文中起总起的作用,理解它就必须联系它 领起的内容;如果句子在文中起小结或总结的作用,理解它须从前文去找相关信息;如果句子在文中起过渡的作用,理解它就必须从前后文中找相关的内容。
③联系文章的中心理解句子
答题技巧:有些句子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就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含义。
方法指导:句子包含的深刻哲理+文章中心
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答题技巧:有些句子在理解时,我们不一定要一味地分析,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身的体验或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理解句子。
方法指导:结合生活实际,说明事物具有的特点,总结句子的意思。
⑤联系背景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技巧:有些文章或句子牵涉到的时间久远,反映的时代背景复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就要联系当时的背景情况,准确把握句子的意思。
方法指导: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体现了……
【难度】★★★★
4.读文段一,完成后面的练习。
风筝
我童年的梦里,飞得最高的就是风筝。
地面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精心造出来的理想的翅膀啊!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每个人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你看。此刻样子像一顶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因为我长大了想当海军。此刻,我的眼睛似乎已在那被线牵着的高高的帽檐下,看见了无边的大海和波浪的花......那个飞机风筝是强强的,他想当飞行员都快想疯了。可现在的纸飞机却吃不住这个小胖子的体重,他只好把自己最威武的一张照片贴在风筝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瞧啊,一只美丽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这一定是小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像她爸爸一样,当一个昆虫学家。哟,那边张牙舞爪地飞来了一只大蜈蚣,这一定是调皮蛋小狗子的,这家伙,在地上欺负人不算,到天上还要逞霸道!于是我的水兵帽和强强的歼击机立即出击,唉,威力巨大的歼击机竞和一条蜈蚣同归于尽----缠在一起摔了下来。我心爱的水兵帽也牺牲了一根飘带,在空中失去平衡,摇摇摆摆地飞不稳了。
还有,那瓦片风筝是未来的建筑大师大喜的;那双体花瓶风筝是双胞胎兰兰和红红的。所有的风筝中,要数小音乐家根子的最棒了,那是一个大竖琴。说实话,我见了他的风筝后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子。但那不完全算他的本事,要是没有他那个会拉小提琴的舅舅帮助,这竖琴不掉下来摔碎才怪呢!
不过那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啷啷,得啷啷!” 把带着鸽哨的鸽子都引来了。
最土的风筝要算芳芳的了。因为她直到现在还没有决定长大干什么,所以只好照她的头的样子做了个风筝,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哈,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了一条尾巴似的长辫子,唉,丑死了!
在地面上,我们一边放线一边跑着。啊,每个人的童年也像是一个风筝。你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可千万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1.根据词语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1)形容猛兽凶恶可怕,张开嘴巴又挥舞着爪子。( )
(2)一同走向死亡或毁灭。( )
【难度】★★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威力巨大的歼击竟和一条蜈蚣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家伙,到天上还要逞霸道!
霸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3.文中为我们描写了 种风筝,在这些风筝中,最棒的要数 ,最土的是 ,最美的是 。
【难度】★★
4.仿写句子。
例: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风筝,是 !
【难度】★★
5.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画线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6.你的理想是什么 读了本文之后你打算做一只什么样的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5.读文段二,完成后面的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
罗斯福的母亲是一位集邮爱好者,后来她把邮票让给了弟弟。罗斯福八岁时,从舅舅手里接过了集邮册,他的集邮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从1933年至1945年,罗斯福当了十三年美国总统,日理万机,他一直坚持每晚临睡前用半小时来集邮,就连去国外参加重要国际会议时,也随身携带着邮册。他认为集邮是他一天劳累以后最好的休息方式。
罗斯福收集的邮票,一部分是从信封上揭下来的,另一部分是买来的。但他从来不买价格昂贵的邮票。他一生中整理好的邮票大约有八十万枚存放在一百五十部邮册里。
罗斯福曾经以总统的名义,采取了一些普及集邮的措施。他让人把一部邮票印刷机装在一辆巡回车上,开到各地作示范表演,车上还陈列着美国的各种邮票。
罗斯福还很关心美国邮票的印刷,从内容到设计,他时常要亲自过问。他经手过问的邮票有二百多套。1933年,美国决定根据一张宣传画设计一二种宣传邮票。当邮票图稿送给罗斯福看的时候他出图中有一个人画得很像他。为了避免引起误解,罗斯福建议设计者给画面上的人物添了一点胡子。这么一改, 就跟总统完全是两个人了。
罗斯福从集邮中获得了生活乐趣,学到了知识,受益匪浅。一次军事会议上,一位参谋部的军官转动着地球仪,指着所罗门群岛的位珞说:“总统先生,我告诉您所罗门群岛在什么地方”。罗斯福回答说:“不必了,请别忘记,我是一个集邮者。”
(1)给文章加一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2)请你找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抄写。
【难度】★★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日理万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益匪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4)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罗斯福集邮的,请简要概括。
【难度】★★★
(5)读第二自然段,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觉得罗斯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6)从画“ ”的句子可以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7)下面各项对“他一生中整理好的邮票大约有八十万枚,存放在一百五十部邮册里”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大约”可以去掉,这样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B.这句话写出了罗斯福集邮的成果,充分说明了他对集邮的热爱。
C.“存放”一词可以用“陈列”替换。
D.这句话充分表明了集邮很容易。
(8)老舍先生说“集邮长知识,嗜爱颇高尚。切莫去居奇,赚钱代欣赏。”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6.读文段三,完成后面的练习。
鸡汤营养在哪里
①其实,这句话的正确与否,要看用在什么人身上,什么情况下。的确,无论鸡汤、肉汤还是鱼汤,汤的蛋白质含量远不及肉块本身。肉类是肌肉纤维构成的,其中有可溶性的肌浆蛋白和氨基酸、肽类等,它们容易进入汤中,但大部分肌纤维成分很难溶出来。一般来说,肉汤、鸡汤中的蛋白质含量仅有1%-2%,和15%-20%的肉块相比,显然蛋白质含量是低多了。而骨头中的钙、铁元素,属于不溶性的成分,所以煲汤是不可能把很多钙和铁溶出来的,只有钾元素这样易溶的成分才能进入汤中。
②不过,仅用蛋白质含量来比较汤与肉的价值,对某些情况来说也不够准确。鸡汤肉汤中还是有很多好东西,比如溶出来的游离氨基酸、小肽、谷氨酸、谷氨酰胺、肌酸、B族维生素等物质,病后虚弱消化不良者可快速利用,起到改善食欲、提高消化能力的作用。对病弱者来说,虽然完整肉块的蛋白质含量更高,但因为消化吸收能力和肝肾处理功能低下,他们无法充分消化吸收其中的蛋白质,甚至可能造成消化系统和肝肾的负担。从这个角度说,喝鸡汤、肉汤,让体弱者快速吸收一些含氮物,短时间内觉得精神好一些,古人认为是“滋补”作用,也不能说完全错误。再说鸡汤的美味确实会让人情绪愉快,只要没有高尿酸血症,不放过多的盐,人们乐于享用鲜汤也完全无可厚非。
③只是,在喝汤的同时,还要注意撇去上面的油,并尽量少放盐,越淡越好。否则,养生效果没看出来,肥肉倒是贴了不少,咸汤喝多了血压也升上去,那就与“养生”的目标南辕北辙了。至于补钙,直接喝牛奶酸奶,吃豆制品,吃绿叶菜,或者服用钙片都可以,就不要指望骨头汤肉汤了。补铁的话,也要直接吃红肉、动物血或动物内脏,喝汤是没多大用的。
④只是,煮过汤的肉块鱼块怎么办呢?当然也不能浪费,再做成另一个菜就好了。比如鸡胸肉,虽然鲜味大打折扣了,完全可以把它撕成细丝,然后加点笋丝、黄瓜丝之类,用麻酱汁、海鲜汁、椒麻汁等调味料拌一下,味道非常不错。
从全文看,喝鸡汤的好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请指出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③段划线句子中加点的“多大”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3.喝骨头汤能补钙其实是一种误区,根据本文内容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7.最后咱们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两项小任务。(正面鼓励)
(1)背诵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2)理解并记忆解释词语的方法。
【难度】★★
作业
1.阅读诗歌《乡愁》,并完成后面的习题。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这首诗是按 顺序叙述的,从哪里能看出来 用“ ”画出诗中相关的句子。
【难度】★★
(2)诗中诗人把乡愁比喻成“邮票”是因为“邮票”传递着 之爱;把乡愁比作成“船票”是因为“船票”代表着 之情。
【难度】★★★
(3)朗诵这首诗歌时,应该( )。
【难度】★
(4)诗歌中的“海峡”指_______________。
【难度】★★★
2.阅读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并完成后面的习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那天晚上汤姆和哈克作好准备去冒一次险。 他俩在客栈周围转悠到9点后才开始行动。一个在老远处注视着小巷子,另外一个看客栈的门。巷子里没人来往,进出客栈的人,没有那个西班牙人的影子。晚上好像不太黑。汤姆回家前和哈克约定,如果夜色不错,哈克就出来学猫叫,汤姆听到后就溜出去用钥匙试开门。可是那晚天色明亮,哈克12点左右结束望风,到空糖桶睡觉去了。
星期二,两个孩子遭了同样的歹运,星期三也是如此。到星期四晚上,天气有起色。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午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夜色深深,万籁俱静,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好一阵工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 ”
他不必再重说,-遍就够了,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己达到每小时三四十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
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注视——( ) 衰竭——( ) 降临——( )
【难度】★★
(2)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①形容走路脚步放得很轻,也形容偷偷摸摸、很鬼鬼崇祟的样子。( )
②形容非常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
【难度】★★★
(3)文中画线句子是一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哈克 的心情。
【难度】★★
(4)“两个孩子遭了同样的歹运”中“歹运”指的是 。
【难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汤姆和哈克这次冒险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6)小朋友,你的童年里有没有冒险的经历呢 给我们说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3.阅读文章《家有幽兰》,并完成后面的习题。
家有幽兰
①春节期间,我家阳台上的兰花发芽了。这淡黄的小精灵,陪伴着我们度过一个特别的新春佳节。全家人都没出门,每天看着它慢慢长,慢慢长,想着:兰花开花了,春天也就来了。可是,它的芽儿一直长到五六厘米高,花苞也越来越饱胀,却就是迟迟不见开花。这可爱的小精灵,究竟在等待什么呢?
②这天早上,一觉醒来,房间里忽然弥漫着清幽的馨香。我翻身起床,“唰”地拉开窗帘,灿烂的春光一下子涌进来,阳光打在花叶之上。兰花微微张开着,浅黄,娇嫩,却又蓬蓬勃勃。经过一冬的积蓄,它终于在这个灿烂的清晨绽放了。
③前年,在随州千年银杏谷赏玩秋色时,遇人在满地金黄的路边售卖兰花。那刚从山里挖来的幽兰,水灵之中透出一种野性的朴实秀美,叫人一见倾心。但是我没有买,我要自己去寻。
④于是,与朋友往山里走。深秋,山中疏疏朗朗,不禁想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的诗句。地上积满栎树、栗树、樱树、枫树、柿树及其他杂树的落叶,厚厚的一层,色彩斑斓,踩在上面松松爽爽的,发出“沙沙”的响声。一树树的红柿子,像挂满盏盏小灯笼,照着前进的路。我们溯溪而上,手脚并用,爬坡,攀岩,探险,跨越泉溪……
⑤“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在一处幽谷的老树下,终于发现两片青草,从枯叶中探出头来。我心里暗喜:肯定是兰花。我轻轻地、慢慢地扒开树叶,兰花渐渐地显现出来,独茂于壑谷。我忍不住大声喊道:我找到啦!我仔细地将兰花挖出来,连同腐殖土一起,用塑料袋装好,带回了家。  
⑥兰花叶片深绿,扁平修长,有暗淡的脉纹。它不争艳,不媚俗,素洁、典雅、清远,不畏严寒,不惧霜雪。它既有仙风道骨的气质,又具有清芳自足的品质。
⑦首次寻兰即能遇兰,朋友们都说我与兰有缘。其实,我是有一颗对兰花虔诚敬畏的心。
⑧回家后,我以同样的心情,对兰花精心栽培。选一个透气性良好的紫砂盆,将红土砖碎渣混合颗粒泥炭,作为栽培的基质垫底,连同大洪山带回来的腐殖土,把野生兰花妥妥地栽入盆中,定期给它松土、施肥、浇水,精心呵护而不溺爱,倍加怜惜而不娇惯。
⑨兰花的株形端庄秀丽,花香清幽纯正,朱德同志说“唯有兰花香正好”——正气也;兰花有气质,文雅内敛,修为高雅,和悦谦恭,洁身自爱——雅气也;董必武同志诗云“竹自具五好,兰有其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清气也;兰花富有致静的境界,静不失虑,静不失态,沉稳练达——静气也。幽兰这“四气”在人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养兰就是养气。
⑩现在,这馥郁的清香,蕴涵着淡雅的诗意,叫人迷恋,令人沉醉。
在这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特殊时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像我这样的耳顺之躯,以及许许多多的普通民众,既当不了志愿者,又参加不了突击队。那么,不传染,不添乱,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就是为这场战疫情工作出力,就是为社会作贡献,哪怕是节约一只口罩。
而在家安居的日子里,幽兰是我的好朋友,也给了我最多的心灵慰藉。
兰花生幽谷,教我耐得住寂寞。这段日子,兰花是我身边最鲜活的事物,每一次俯下身来仔细观赏,它都会帮我置换心境,让我把自己想象成空山中的另一种幽兰——长在幽谷人未知,独有风韵静自开,它让我在焦躁不安时,忽然变得气定神闲。
兰花不择地势,不畏风雪地顽强生长,教我不怕困苦,不惧磨难,坚韧刚强。我所住的不远处就是金银潭医院,收治了大量的重危患者。我知道自己离疫情现场很近,但每天坚持早睡早起,在有限的空间内,读书、写作、锻炼身体。白天,我与兰花同呼吸;夜晚,我与兰花共剪影。此心安处是吾乡。
兰花所有的特质和秉性,所有的情操和精神,无不鼓舞着我,激励着我,熏陶着我,给我以战胜疫情的勇气和力量,给我迎来春光的意志和信心。
虽然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兰花开了,明媚的春天来了!
《人民日报》(2020年2月)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众志成城:
(2)气定神闲:
【难度】★★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9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3.判断正误。
(1)这篇文章采取了倒叙的写作手法。( )
(2)第4自然段最后的省略号是省略了在山中寻找兰花的其他过程。( )
(3)文章第一自然段“这可爱的小精灵,究竟在等待什么呢?”是反问句。( )
(4)第9自然段四个破折号的作用是相同的。( )
【难度】★★★
4.文中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下面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 叙述和描写 B.描写和议论
C. 叙述和议论 D.议论和抒情
【难度】★★★
5.“虽然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兰花开了,明媚的春天来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6.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最恰当的选项是( )
A.作者通过写兰花的气质、品格,让读者喜爱兰花,陶冶情操。
B.作者通过写赏花、寻花、养花,揭示了与兰花的不解之缘,表达了对兰花的高度赞美。
C.通过写作者与兰花的点滴回忆,告诉读者培养一种高雅的兴趣爱好,对在困难面前克服时艰,重拾勇气,重获希望的重要性。
D.作者通过写自己赏兰、寻兰、养兰、爱兰,赞美了兰花的高贵品质,鼓舞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启迪了坚定向上的意志和品格。
【难度】★★★★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手机是条“贪吃蛇"
①过去的10多年里,随着技术进步,手机已经越来越神通广大。它就像当年那款游戏中的
“贪吃蛇”,在通话的“本能”之外,已经吃掉了演播式游戏机、卡片式相机、MP3音乐播放器、电子词典和录音笔等设备。现在, 它又咬住了电子导航、移动支付等猎物,彻底改变了一些产业的形态,让卡西欧等老牌公司损失惨重。
②个人用品也成了这只贪吃蛇进攻的目标,手环、手表、眼镜一类可佩戴设备,大有被它
吞噬的趋势:就连牙刷这样的生活必需品,也被它叼进了嘴。最近,已经有生产商推出了一款电动牙刷,可以根据使用者刷牙时对手柄的压力,采集口腔中每颗牙齿的信息,在手机上生成牙齿情况的全息图,并定期生成牙齿情况报告,提出健康建议,甚至帮助使用者与牙医进行信息交流。
③手机已经进化成为社交生活的路由器,人们习惯了通过电话或微信联系,甚至离开它就
无法正常沟通,手机依赖症和交流恐惧症开始在人类社会蔓延。
④手机,看上去已经无所不能。当客厅里的电视、书房里的电脑、卧室里的睡眠记录仪、
盥洗室里的牙刷,乃至车库里的车辆都被手机一一攻克后,谁会是电子设备们最后的堡垒
(选自《财经国家周刊》,有删改)
1.根据选文,说说手机的发展给哪些方面带来了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2.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3.第④段中的加黑词语“看上去”能否去掉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5.附加题目(可选性阅读题)。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季羡林
①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
②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
③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
④有一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
⑤还有一件小事,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著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
⑥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luán,切成块的肉),不也是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
(本文节选自《季羡林谈师友》)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2)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地道”是什么意思?“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这句话表明老舍先生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3)品读下面的句子,结合其中划线部分说说其表达效果。
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
__________
【难度】★★★★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的老舍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
【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