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6 15:3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写作 学会记事
教学目标
1.结合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掌握记事的六个要素。
2.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学会从平常小事中感受生活,感受人生。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掌握记事的六个要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教会学生从平常小事中感受生活,感受人生,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
1.重温《散步》一文,理清写作脉络。
2.复习《秋天的怀念》思考探究二,体会细节中蕴藏着的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义,值得赞扬;有些事情却给人以深刻的教训。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条理清晰。
二、写法指导
记事就是叙述事情,叙事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有条理地写出来。事情的来龙去脉包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其中,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文的“六要素”。
那么,如何记事呢?这里介绍三种方法:
方法一 写清楚(写明记叙要素,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在叙事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例如:(引导学生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点评:莫怀戚的《散步》写一家四口在初春田野中散步的事情,其中重点写了选择路线的经过。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同意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就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作者这样写,将一家人散步的过程交代得完整、具体、清晰,并且突出了散步过程中的“分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方法二 有感情(抒真情实感,做到说内心话,写亲历事)
写自己的所作所为,写自己经历过的事,写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写自己身边的人,写自己有真切感受的事。在记事中抒发真情,忠于自己的感受。
例如: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选自《秋天的怀念》)
点评:作者从生活中选材,写自己尽情宣泄心中的痛苦。母亲“眼边儿红红的”,她和儿子一样痛苦。提出推“我”去看花,是想排遣“我”心中的郁闷。这种情感源于真实的生活经历,是发自肺腑的,所以有很强的感染力。
方法三 细节描写
注意锤炼语言,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例如: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选自《秋天的怀念》)
点评:这是《秋天的怀念》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时,母亲便“挡在窗前”,这位细心的母亲,唯恐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的悲观情绪。她那“憔悴的脸上”,既显示着绝症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身有残疾又内心绝望的状态对母亲精神的折磨;那“央求般的神色”,体现的是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读来令人心酸不已。
三、实战巧练
(一)练习写作实践一。
1.活动交流。
要求:学生阅读短文,讨论交流这个片段的优缺点。
(1)优点:记叙要素交代清楚。
(2)缺点:没有文采;缺乏细节描写,不生动;描写不细致;缺少人物感受。
写作提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添枝加叶”:一是添加细节,二是融入情感。添加细节,如为什么摔跤,摔跤时的惨状,长辈看到后心疼的目光等。融入情感,就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可以在叙事之中融入个人情感,也可以在结尾处抒发情感,以此点题。
2.学生写作。
3.佳作展示。
摔倒以后 那天下午,下了一场雨。放学了,①我像往常一样,戴着学校统一发的小黄帽,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一阵风吹来,掀飞了我的帽子。我一边追帽子,一边还要躲着地上的小水坑。② “汪!汪!”一只个头和我差不多的大黄狗在巷口朝我狂叫,我被吓了一跳,看看前面一片水洼,奋力起身一跃!③扑通,我摔了个大马趴。哎哟,这一跤可摔得不轻:脸上“破了相”,青一块,紫一块;校服撕开了一道口子,身上沾满了灰黄色的泥水……④ 大黄狗被它的主人喝止了。我狼狈地往家走,顾不得路上人们诧异的目光。 满腹委屈地敲门,开门的是奶奶。她一见我这样,急切地问:“这是怎么了?”在客厅看电视的妈妈和爷爷也循声赶到了门口,心疼地看着我。⑤ “这是怎么摔的?和同学打架了?”妈妈着急地问。我委屈得想掉泪,不过还是忍住了。还是爷爷会心疼人:“快进来,先去洗洗。” 我刚准备洗澡,爸爸回来了。“哟,这是怎么了?被狗追了?”可不是,还真是这样。⑥ 我洗完了澡,换好衣服。一家人围着我,奶奶和妈妈听我说完后,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爸爸则说:“这也是对你这小小男子汉的锻炼。” 这是一次“幸福”的摔倒。⑦ 写法点评 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 ②起因:追帽子。 ③被大黄狗惊吓。“跃”字用得精当传神。 ④摔跤后的惨状。 ⑤突出家人的神态。 ⑥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 ⑦结尾简洁自然,耐人寻味。
教师点评:这篇短文对事情进行了“添枝加叶”,细致地描写了“我”摔跤后的惨状。通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了家人着急、心疼的内心活动。语言生动形象,又不失幽默诙谐。
(二)练习写作实践二。
1.活动交流。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快乐,有多少事使你感到苦恼,又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尴尬?而每一件事又发生在一瞬间,又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攫取生命中难忘的“那一次”。
写作提示:(1)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
(2)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2.学生写作。
3.佳作展示。
那一次,我真快乐 “喂,老师似乎真的生气了!” “是啊,你看,她的脸都红了呢!” “眼睛瞪得好大,而且都是怒火。”① 同学们在那里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但一看到老师的反应,都正襟危坐了,似乎约好了似的。听到同学们的议论,看到老师的反应,我的心一阵阵狂跳,我真想大声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② 唉,这一切都是一个单词惹的祸。 今天是外语公开课,同学们都憋足了劲要好好配合老师讲课。③学到“love”这个词的时候,老师要举例子,还没开口,一心想要表现一下的我脱口就说:“I love you.”本来没什么,学生对老师,就像孩子对父母一样,老师那么关心、爱护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的。可是当时是一堂公开课,而且那些老领导们似乎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他们立即像发蔫了的橘子,皱起了眉头,显出一脸惊奇的样子。④ 本来笑眯眯的英语老师,在那一瞬间凝固了笑脸,为这突如其来的“爱”。我也为自己无心犯下的“错”一阵懊恼。 老师显然看到了领导们的严厉表情和算不上幸灾乐祸的目光,她的脸一下子红了,而且是通红。⑤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老师的眼珠快速地转了转,她可能在想该怎么收场。我的心在突突地跳,我不知所措地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老师。只见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用肯定的眼神看了看满脸期待的校领导。 “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 “教师节!” “你们最想对老师说的话是什么呢?” “I love you!” “好了,‘love’这个词看来大家都会用了,咱们继续下一个。”⑥ 写法点评 ①巧设悬念。文章开头通过对话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吸引读者: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②心理描写,表现出“我”的紧张不安与后悔。 ③作者把事件安排在一次公开课上,这样就无形中体现了事件的不同寻常。 ④通过领导们的表情侧面写“我”在公开课上“惹了祸”。 ⑤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老师对“我”的突然表现感到很尴尬。再设悬念:老师会怎么收场呢? ⑥这段对话表现了英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我那一颗七上八下紧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我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回头看看那些挑剔的领导们,嘿,他们也一个个没有了严厉的表情,而换成了微笑的默许。 阳光很暖和,从窗外斜射进来,很温馨的场面。⑦老师最后说:“我也爱你们。” 我大声地和同学们回答:“老师,我们爱你!” 那一次,“闯了祸”的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那快乐源自纯真的爱! 语老师是一个非常机智,讲究教学艺术的老师。 ⑦此处的环境描写恰当地营造了“温馨的场面”,表现了人物轻松愉悦的心情。
教师点评:这是一篇构思精妙、内容充实、引人入胜的佳作。叙事完整,详略得当。整篇文章描写生动,除了精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对自己心理的描写也极具表现力。前半部分的紧张和后半部分的快乐都让人感同身受。同时,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富有爱心和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师形象。设置悬念和侧面烘托运用得也非常成功。
(三)练习写作实践三。
1.活动交流。
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和煦的春风。朝夕相处的家庭成员是我们作文的好素材,让我们走进家庭,用心感知,慧眼识珠,熟中取新,采撷亮点,寻找生活中那些平凡而又闪光的瞬间,洞悉生活的底蕴,感受家的魅力。
学生活动:我说我家(学生交流家庭成员之间的故事)。
写作提示:(1)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是立意的核心。可以写家庭成员间的互敬互让,也可以写成员间的关怀与支持,还可以写大家一起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等。
(2)把要写的事情梳理一遍,看重点写什么,怎样写思路比较清楚。
(3)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情感。有了情感的参与,文章才会充实饱满,有血有肉,也才会让人感动。
2.学生写作。
3.佳作展示。
我们是一家人 我升入七年级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妈妈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字条。不用说,妈妈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反驳就是:我们是一家人。① 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个姓毛的圈内女生是孤儿,借住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这正是我向往的。 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妈妈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妈妈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妈妈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当晚,妈妈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妈妈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精确的分配,我想自己绝对不会沦为挨饿者。② 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自己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妈妈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我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我还和姓毛的同学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感觉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我心里还是充满了那种自由的快乐。③ 这样当了半个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交流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借宿者。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有说有笑,就会一愣,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写法点评 ①开篇入题,写的事也是中学生常见的事,让人感同身受。 ②写“我”和妈妈矛盾深化,妈妈最终妥协,希望“我”碰壁后悔改。 ③写自己的满足感,为后文写碰壁做铺垫。
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同学患了重感冒,我也被传染了,头昏脑涨,牙还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④ 一进家门,家人正在吃饭,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我的泪水瞬间夺眶而出,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疏远是何等的凄楚。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着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咽着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也得挨过这一个月。⑤ 可惜,事与愿违,离一个月还剩三天,我身无分文了。我想向毛同学借,但她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我只能开口向妈妈借三天伙食费。可她保持沉默,只冷冷地看着我。⑥ 被妈妈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闻到街上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推开家门,不由得大吃一惊,妈妈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请什么贵宾。 妈妈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这样一来就成了笑柄。妈妈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⑦ 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禁想起妈妈常说的“我们是一家人”的话,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事后我才知道,妈妈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希望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同沐浴在阳光下,温馨而又幸福,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家人和家是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⑧ ④写“我”不舒服的感觉。 ⑤写“我”仍倔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不知悔改。 ⑥一个巧合,让事情有了转机,过渡自然。 ⑦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准确而贴切地表现了妈妈对“我”的关心和对“我”的选择及独立人格的尊重。 ⑧照应标题,卒章显志。
教师点评:本文叙事完整,条理清晰,前因后果交代得很清楚,过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并且所写的事情是很多同学叛逆期都熟悉的,容易产生共鸣。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学会记事”的三种方法:写清楚、有感情、细节描写。记事是写作的基础,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反复地学习、训练。同学们最好养成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不一定要多长,只要记下那些打动过你的人和事,写出打动你的详细过程,那就已经向优秀的习作迈进了一步了。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修改自己本节课的作文并认真抄写在作文本上。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资料链接
用三百字写一秒钟
写作原型
运动会跳高赛场。这时,比赛已经结束,金牌得主已经产生。跳高架前只剩下我们班的“飞天鹞子”李华。横杆已经升到1.32米,高出校运会纪录0.02米。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李华同学向前飞奔而去,在离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他纵身一跃,一下子越过了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细节提升
“飞天鹞子”李华站在起跑线上,沉着镇定。他在原地蹦跳了几下,又习惯性地压左右腿。做完这些准备活动后,他朝我们笑了笑,又朝好友递了一个眼神,(细节一)似乎要告诉大家,他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他仔细地量完助跑距离后又回到起跑线处。只见他向手心用力吐了一口唾沫,两手相互揉搓,(细节二)握紧拳头,开始向横杆冲去。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六米、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在离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只见他咬紧牙关,(细节三)一个急转弯,两脚一蹬,纵身一跃。当我们提到嗓子眼儿的心还没来得及放下时,他已稳稳地落在了垫子上。顿时,四周一片掌声响起,同学们纷纷跑进场地拥抱他,还有几个同学用拳头捶了他几下,(细节四)然后将他高高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