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单元主题
语文要素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新课导入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诗文抒发过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这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六语下
统编
“匆”字最后一笔的点不要漏写,最后一笔长点要贯穿两撇。
读到“匆匆”二字,你的脑海里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呢?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掌握“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叹惋之情。(重点)
01
自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语句。
02
思考: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什么?
初读感知
齐读生字词
躲藏
挪移
徘徊
蒸融
赤裸裸
遮挽
痕迹
头涔涔
泪潸潸
luǒ
cáng
huái
zhēng
zhē
cén
nuó
hén
shān
藏
挪
徘
徊
蒸
会写字
书写时注意生字的占格哟!
书写提示:
裸
藏
里面的“臣”要窄小,“戈”斜钩伸展,与撇相协调,不要漏写点。
辨
字
识
记
隐藏 东躲西藏
臧(zāng)否(pǐ)
书写指导
蒸
“蒸”字的上下布局要紧凑。“烝”捺伸展,四点底托上。
辨
字
识
记
蒸发 水蒸气
拯救
书写指导
词语解释
【徘徊】文中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
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遮挽】拦阻;挽留。
【游丝】蜘蛛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本课指作者觉得
没在这世界上留下那么一点点有意义的痕迹。
【头涔涔】形容汗水从头上不断向下流的样子。本课指
时间如梭,作者却无力抓住而汗流不止。
词语解释
【泪潸潸】流泪不止。本课指时间如梭,作者却无力
抓住而泪流不止。
【茫茫然】形容迷茫的样子。
【凝然】形容注意力集中;也形容举止安详或静止不动。
【伶伶俐俐】机灵;灵活。
【蒸融】蒸发,消融。
讨论交流
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什么?
作者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叹惋,对自己无所作为的不安和对时间流逝的怅然。
文中的哪几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一连串的问句,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这里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怀念。
带着这种感情,一起读一读吧。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与第1自然段表达的情感一致吗?
(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
带着这种感情,一起读一读吧。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从“逃去如飞、徘徊、匆匆、罢了”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怅然若失。)
你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情感吗?试一试吧。
结尾: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首段中的句子: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结尾照应开头,进一步突出了作者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首尾呼应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是对时光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的感慨和叹惋。
整体感知
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并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写时间一去不复返的呢?
通过一连串的提问来写的。
通过举出一些事例来写的。
通过抒发自己的感受来写的。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二部分
(第2~4自然段)具体写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地逝去,令人感慨。
第三部分
(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
文章通过首尾两段的发问,中间三段对具体的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以及内心感受的抒发,写出了时间的匆匆流逝,表达了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感慨和叹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能体会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3.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重点)
品味修辞中表达的情感。
品读“匆匆”,悟表达
品味一连串问句所表达的情感。
品味“时间之流”的感触。
讨论交流
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日子是如何地一去不复返,而是写了燕子、杨柳、桃花、水滴。你对此有怎样的感受?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作者写时间一去不复返与燕子、杨柳、桃花有什么关系呢?
对比
燕子
再来
杨柳
再青
桃花
再开
都能失而复得
时间
一去不复返
不能失而复得
燕子飞走了还会再来,杨柳枯了还会再青,桃花谢了还会再开,但是时间流逝了却不会再回来,作者通过这种对比,表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无奈。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把“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过去的日子的渺小及其消逝之快。
能试着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吗?试一试吧。
自主探究
再读课文,勾画出课文中两处使用了一连串问句的句子,想一想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通过一连串的追问,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可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时光的留恋。提醒读者关注和思考关于时间的问题,由此引出下文,为后文描写时间匆匆流逝和抒发情感奠定了基础。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这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自己没有作为的自责,以及自己要有所为的渴望。
朱自清有所为吗?我们一起来了解朱自清。
走近作者
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朱自清在学生时代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至1932年曾
到英国留学。回国后,他先后在几所著名中学和大学任教。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著有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即使这样,朱自清还是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男女生合作背诵课文第1、4自然段,再次感悟一连串问句所表达的情感。
品读感悟
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1
圈出课文中的动词品读。
2
找出课文中的叠词进行感悟。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把时间当成人来写,描写了时光离开“我”的情况,这样写更生动、更形象。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随堂演练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仿写。学着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人、事或景物,写一写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写法提示:
①抓住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人、事或景物来写,如:
写字的时候、散步的时候、睡觉的时候……
②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
③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
出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能试着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吗?试一试吧。
拓展延伸
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宋)朱 熹
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2.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钱 福
1.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
关于“惜时”的名句
结构梳理
提出问题
照应开头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跨过、飞去、溜走、闪过
如轻烟 如薄雾
匆匆
具体说明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珍
惜
时
间
课后
作业
1.学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大家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请把课外收集到的关于时间的美文、格言、警句、诗词或故事,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推荐阅读朱自清散文《背影》《春》《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