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课件16ppt+视频+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课件16ppt+视频+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1-13 18:56:21

文档简介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动物的一生》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教学将以观察蚕卵为例,让学生对生命的开始建立初步的了解,为下一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做铺垫。同时本课也是本单元整个养蚕活动的开端,为长时间观察记录蚕的生长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课教材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说说你知道的蚕的情况”-“蚕卵是怎么样的?”-“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变化?”激发学生对观察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引发学生思考如何观察并记录蚕生命活动的形式。第二部分——探索,主要包含三个主要活动,一是认识蚕卵,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二是为蚕宝宝建一个“家”,为小蚕的健康成长做好准备;三是制定观察计划,保证后续的观察记录活动有序进行。第三部分——研讨,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建构对蚕卵清晰的认识。接着,让学生思考蚕卵孵化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最后在对前两个问题的思考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蚕一生生长变化后续研究进行观察与记录。第四部分——拓展,提醒学生每天坚持观察蚕卵的变化,并及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段已经对蜗牛、金鱼等动物有了初步的观察和了解,多数学生之前有饲养小动物的体验,本身对饲养动物、观察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先前的饲养和观察的体验是无目的性、无计划性的。有部分学生对蚕有一定的了解,但蚕各阶段的具体变化、饲养蚕的方法,学生对此是迷茫的。而且三年级的学生不具备独立制定长期观察计划的能力,需要教师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可以采取视频、图解的途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孕育着新生命。
2.知道小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画图、文字的方法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2.通过收集资料或访谈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
3.制定切实可行的观察计划,用于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
4.观察蚕卵孵化小蚕的过程,并按照计划做好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养蚕活动、观察蚕卵及蚕卵的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对饲养的蚕表现出爱心及责任心,能细心照管小蚕。
3.能在课后坚持观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不断改进养蚕技术以适应自己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记录并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制定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坚持开展长期观察。
【材料准备】
记录单、蚕卵、放大镜、养蚕用的小盒、桑叶(或莴笋叶)、观察计划表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导入
[PPT 出示谜语]
教师提问:小时穿黑衣,大时换白袍,盖一间小屋,在里面睡觉!猜一种动物,预设:是蚕!
教师提问:你养过蚕吗?你知道蚕的哪些方面?预设:养过,我知道蚕宝宝是白白胖胖的。我知道蚕吃桑叶。我知道蚕会吐丝。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先前的养蚕体验入手,拉近科学探究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探索
活动一:观察、记录并描述蚕卵的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和工具观察来观察蚕卵呢?
预设:用放大镜和尺子来看一看、量一量
教师提问:你准备用这些工具观察蚕卵的什么特征?
预设: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长度……
观察活动后,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蚕卵的主要特征:颜色为紫黑色或灰绿色、形状为椭圆形、很小(大小长约1毫米,宽约1毫米,厚度约0.5毫米),用放大镜可观察到蚕卵中心是凹下去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活动需要的工具,观察、记录并描述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活动二:为蚕宝宝制作一个“家”
教师提问:蚕卵是怎样变成蚕宝宝的?
预设:从蚕卵里钻出来。
教师小结: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叫孵化。
教师提问:为了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我们应该准备什么呢,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蚕宝宝健康生长又需要什么条件?
[PPT出示《养蚕指南》资料卡],教师提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预设:
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湿度、温度,还需要充足的食物,以及安全且卫生的场所。(强调不要水洗蚕叶,及时清除蚕沙,发现病蚕或死蚕要及时清理。)
设计意图:借助资料卡搭建脚手架,能让学生后续的饲养活动指向性明确、更高效。
3.研讨问题
活动三:制定蚕的一生观察计划
教师提问:养蚕是一件漫长的事,你会怎么陪伴你的蚕宝宝?请思考:(1)观察蚕的一生中应该重点观察什么?(2)你会选择什么工具进行观察?(3)你会选择什么方法记录?
预设:画图、文字、写日记……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更多的方法去观察并记录蚕的一生。
4.思考与拓展
教师引发思考:今天我们观察的蚕卵和刚产下的蚕卵颜色相同吗?蚕卵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教师总结:期待你们与蚕宝宝的故事,坚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蚕卵颜色的变化,建构对蚕卵的认知,并提醒学生在饲养活动中养成坚持记录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生成)】
【学生记录单设计】
来源:深圳市壆岗小学邱兰娟老师
【其他资料】(共16张PPT)
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
小时穿黑衣,
大时换白袍,
盖一间小屋,
在里面睡觉!
猜谜语
你养过蚕吗?你知道蚕的哪些方面?
用什么方法和工具观察来观察蚕卵呢?
量一量: 蚕卵的大小
看一看: 蚕卵的颜色、形状
观察方法
小组汇报
颜色
大小
形状
其他
淡黄色
紫黑色
像小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
扁圆形(中间低凹)
蚕卵怎么变成蚕宝宝的呢?
孵化
孵化: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的过程。
如何更好地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
2.蚕宝宝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
养蚕指南
1. 准备蚕房:有盖的鞋盒比较好,在盖子上扎很多小孔。
2. 喂食:一天大约喂食2-3次,每次以桑叶盖过蚕体一层为宜。从冰箱取出,需等几分钟,等桑叶恢复常温后,用纸巾吸干。
3. 清理(除沙):蚕宝宝爱干净,记得及时清理粪便和多余干枯的桑叶哦。
4. 眠、起蚕处理:蚕幼虫每龄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出现不吃不动的现象,此时应停止喂食。蚕在眠期脱去旧皮、长出新皮,数小时后开始爬动,成为起蚕,即可喂食。
5.结茧处理:当蚕逐渐减食量,身体变黄透明时,是蚕宝宝准备吐丝啦,要为它搭个小架子或小格子,以便它在那里结茧哦~
6.其他注意事项
健康:蚕房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蚕不能晒到阳光,怕蚊虫、怕杀虫剂、蚊香等。发现病蚕也死蚕要马上清除,避免传染给其他蚕。
桑叶的保存:用塑料袋扎紧,放入冰箱中冷藏。要用的时候,取出等几分钟,擦干并晾干后才能给蚕吃。
7.观察和记录:把观察记录在表格中
如何更好地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1.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湿度、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蚕宝宝健康生长还需要充足食物、空气和安全、卫生的场所。
来源:深圳市壆岗小学邱兰娟老师
记录要求:图文并茂
来源:深圳市壆岗小学邱兰娟老师
蚕卵有什么变化呢?
刚产下的卵:淡黄色
即将孵化的卵:紫黑色
微课视频
视频来源:好看视频,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蚕的具体养殖方法》
笔记知识点
1.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孕育着新生命。
2.小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