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故乡明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月是故乡明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3 22:1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新课导入
自古以来,人们总喜欢用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你都知道哪些和“月”相关的思乡名句?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3 月是故乡明
五语下
统编
*
课时目标:
1.会认“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语文要素】
走近作者
季羡林,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散文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
翻译作品:《罗摩衍那》。
散文作品集:《朗润集》《天竺心影》《牛棚杂忆》等。
01
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
02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初读感知
齐读生字词
徘徊
篝火
萌动
澄澈
烟波浩渺
旖旎
瑞士
莱芒湖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燕园
点缀
无边无垠
pái huái
miǎo
é
gōu
méng
chéng
yǐ nǐ
lái
qǐng
yān
yín
ruì
zhuì
不可胜数
词语解释
不能数完,形容数量非常多。
恍然大悟
形容忽然间明白过来
烟波浩渺
形容江或湖的睡眠十分辽阔。
这道题经他一点拨,我恍然大悟,很快就做出来了。
用“恍然大悟”造句:
旖旎
词语解释
柔和美好。
巍峨
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点缀
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乐此不疲
因喜欢做某事而不知疲倦。
巍峨——( ) 乐此不疲——( )
写近义词:
雄伟
乐在其中
自学提示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呢?
整体感知
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小时候在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坑边望月等美好的往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历。
小时候在场院上数星星
古柳下点篝火
坑边望月
瑞士莱芒湖
非洲大沙漠
大海
高山
朗润园
童年趣事
成年经历
(2~4)
(5~6)
自主探究
默读第2~4自然段,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在回忆这些童年生活的时候,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点来临。
数星星、捉知了的儿时趣事,正是“我”记忆中在故乡的乐趣。童年生活充满快乐,令人留恋,同时也容易让人想念带给自己快乐童年的故乡。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看月亮
梦月亮
故乡的明月让一个连诗兴都不懂的孩子有了心灵的触动,反映出故乡月亮的美以及“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
合作探究
作者要写的是故乡的月,为什么又写童年趣事?这是不是多余?
不多余。作者虽早年离家,但对故乡的记忆颇深,那些童年趣事都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中。而这些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都跟月亮有关。因此这样写不仅不多余,反而更能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读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自主探究
默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作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两个自然段中,作者分别先写了自己在异乡看月亮的感受,再写自己对故乡月亮的感情。这样对比,衬托出了故乡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列举湖上、大沙漠中、大海中、高山上等不同的地方,说明“我”见到过很多地方的月亮。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将我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月亮与故乡的小月亮对比,点明自己心里还是最爱故乡的那个小月亮。
句中的一个“飞‘字,也写出了”我“浓郁的思乡之情。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读到这样的称呼,你有什么感受?
用“小”字来修饰月亮,使故乡的月亮显得更加平凡、可爱;相比于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月亮,在故乡苇坑旁看到的月亮自然是“小月亮”。然而,作者深深地爱着故乡的“小月亮”。“小月亮”这个称呼,凝聚的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
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抒发了离乡后的思念之情。一起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结构梳理
开篇点题
照应前文
对故乡与童
年的回忆
离开家乡后的生活
月亮
思乡
课后
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搜集一
些有关思乡的诗文,和大家交流。
2.课下找一找季羡林的其他文章读
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