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嘉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生物期中质量调研试卷
本试卷共9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将你的学校、考试号、姓名填、涂写在答题纸、卡的规定地方。
2.作答选择题时,注意试题的题号与答题卡的题号一致,选择项字母与涂黑字母一致。涂时要涂满、涂黑、涂实、涂匀。作答非选择题时,答案要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3.答题结束,将答题纸收回。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②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
③内环境占体液的2/3,细胞内液占体液的1/3
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⑤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
A.④ B.①④ C.③④ D.①③④
2.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中① 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C.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D.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3.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
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
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③④①②⑤
4.蜘蛛毒液的主要毒性成分为多肽类神经毒素,其作用部位有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在该神经毒素的作用下,双重地阻断了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使骨骼肌呈舒张状态。某兴趣小组为探究该神经毒素对兴奋的传递和传导的影响,他们做了如下假设,其中不合理的是
A.该神经毒素可能会影响感受器的功能
B.该神经毒素可能会阻断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
C.该神经毒素可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D.该神经毒素可能会抑制突触前膜对乙酰胆碱的释放
5.可卡因是一种毒品,是一种神经中枢兴奋剂,通过抑制多巴胺(DA,一种神经递质)的回收而使神经系统持续处于兴奋状态,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细胞膜表示突触前膜,DAT是参与多巴胺回收的转运体,箭头粗细表示DA转运量的多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AT是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能运输DA的载体蛋白
B.可卡因通过与DAT结合抑制DA的回收
C.注射可卡因会引起突触间隙中DA浓度增大
D.D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Na+内流
6.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B.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弱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C.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弱势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作用通常相反,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7.下列关于激素及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斯他林等成功发现了促胰液素,是因为他们的实验比沃泰默的实验多了“刮下小肠粘膜细胞+稀盐酸+砂子研磨,并提取研磨液”的步骤
B.通过动物症状验证胰岛素有降糖功能:用饱足的正常小鼠注射较高浓度的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再注射适宜浓度的胰岛素
C.用血液激素测定法验证甲状腺的分泌功能:先测定正常小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再切除甲状腺。一段时间后测定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水平
D.1928年温特通过燕麦胚芽鞘实验,理论上证明了生长素的存在。但真正从植物提取生长素是在几年以后
8.如下图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实现
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甲刺激→乙→胰岛”过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C.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9.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X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细胞Y还能产生细胞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C.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控制管理免疫活动
D.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细胞Y能迅速分裂和分化
10.下列有关T细胞和B细胞的表述,正确的是
A.T细胞中直接参与淋巴因子合成、加工、运输的细胞器都含有RNA
B.T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T细胞和B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它们成熟的场所相同
D.抗原只能通过吞噬细胞、T细胞传递给B细胞,使B细胞增殖分化
11.在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细胞裂解性杀伤(如图 1)和诱导细胞凋亡(如图 2)两种途径。前者指效应 T 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蛋白一类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效应 T 细胞通过表面的FasL(死亡因子)与靶细胞表面的Fas(死亡因子受体)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效应 T 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中,需要载体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B.癌变的细胞 Fas 基因的表达水平往往较高,所以容易逃避 T 细胞攻击
C.控制合成 Fas 和 FasL 的基因一般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D.穿孔素蛋白分子与某种链球菌表面抗原非常相似,这可能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12.接种狂犬病灭活疫苗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手段。接种疫苗可分为两种情况:一为咬伤后预防,二为无咬伤预防。咬伤后预防须多次接种狂犬病疫苗,并在伤口使用抗狂犬病血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狂犬病疫苗属于主动免疫
B.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抗体
C.单独注射抗狂犬病血清不能作为无咬伤预防的长效手段
D.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13.人受到惊吓时,一方面通过交感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使心跳加快;另一方面还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对两种调节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是神经调节,后者是激素调节
B.两种调节方式中信息分子种类相同
C.后者的调节反应速度通常比前者快且持续时间短
D.心脏活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
14.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 属于神经调节
B.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直接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则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激素
C.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
D.HPG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5. 妊娠期母体体内存在IgA、IgM、IgG等多种抗体,在分娩过程中,子宫剧烈收缩能促使母体的IgG与胎盘表面的IgG受体结合,使母体的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弥补了新生儿免疫力不足的缺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母体产生IgG的细胞来自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进入胎儿体内的IgG增强了胎儿的体液免疫
C.胎儿体内没有IgA、IgM,可能与胎盘表面没有与IgA、IgM相结合的受体有关
D.分娩后新生儿体内来自母体的IgG的含量会不断减少
16.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以及查尔斯·赖斯,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肝病毒方面做出的贡献。丙肝病毒(HCV)为RNA病毒,核衣壳外包绕着含脂质的囊膜,可以使人患肝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肝病毒攻击人的肝细胞,故肝炎属于免疫缺陷病
B.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丙肝病毒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以与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
D.细胞毒性T细胞与丙肝病毒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
17.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某人花粉过敏时将导致B的含量增多
B.某人一次摄入较多的食醋,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A中含有缓冲物质
C.在A、B、C三种液体中,A中CO2浓度最高
D.E系统表示内分泌系统
18.寒冬时节某健康人在28℃的空调室内补充足量米饭和饮用水后休息10 min即进入零下5℃的环境中工作。如图表示该人体内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可表示血糖含量变化,P点时胰岛素含量较Q点增加
B.曲线可表示人体体温变化,P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Q点增加
C.曲线可表示血浆渗透压变化,P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较Q点减少
D.曲线可表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P点时骨骼肌产热量大于Q点
19. 詹姆斯·艾利森在小鼠实验中发现,T细胞上的CTLA-4蛋白与T细胞攻击癌细胞的行为有关,CTLA-4蛋白能阻止T细胞攻击癌细胞,因此,这个蛋白被称作“刹车分子”,只要使用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就能激活T细胞,使T细胞持续攻击癌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癌细胞表面的抗原刺激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与癌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B.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体液免疫过程
C.除抗体外,常见的免疫活性物质还包括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均由免疫细胞产生
D.在发挥免疫作用时,唾液和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0.下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导后持续时间将延迟
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
C.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
21.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图为神经系统对激素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方式甲中的靶腺体为甲状腺,则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调节垂体的相关分泌活动
B.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符合图中方式甲,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能增加其分泌量
C.兴奋在M处传递的特点是单向传递,当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到突触后膜时膜外K+将大量内流
D.方式丙中激素的分泌为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内分泌腺属于效应器
22.造成细胞内感染的细菌和病毒必须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才能成功侵入细胞。HIV能特异感染细胞表面有CD4的辅助T细胞,因而推测CD4是HIV的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IDS患者后期会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功能
B.HIV变异频率较高是HIV疫苗难以面世的重要原因
C.HIV侵入宿主细胞的方式可能有别于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方式
D.给AIDS患者注射用CD4修饰过的自身红细胞,可抑制其体内HIV的繁殖速度
第II卷 非选择题(5小题,共50分)
23.(10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请结合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两者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的含量不同。
(2)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4)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中酒精至少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主要是因为酒精分别损害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的_______和__________。
24.(9分)如图甲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中结构c的放大图,图丙为图甲神经纤维上产生兴奋时的电位变化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表示反射弧中的 。在e处实施刺激引起肌肉收缩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厚度会增加,图甲中结构[ ] 数量将增加。
(2)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 。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会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打开,并使Ca2+内流,从而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图中的神经递质会与后一个神经元胞体膜上的 (2分)结合,引发后一个神经元 (填“兴奋”或“抑制”)。
(3)图丙中c→e过程中细胞膜外的电位变化为 。(2分)
25.(10分)下图1、图2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3是胰岛素释放实验的结果。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寒冷环境下激素 (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从而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通过 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当人处在高温作业情况下,因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 ,促使下丘脑进行相关调节。在调节过程中,当兴奋通过如图2的B图中的突触结构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 。
(3)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时,会使图2中A图所示的生理活动 ,A图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有 (2分) 。
(4)科学家正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转变成胰岛B细胞来治疗糖尿病,而胚胎干细胞经过诱导分化形成的胰岛样细胞是否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需要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验:控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检测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图3表示所得实验结果,据此分析干细胞诱导 (填“成功”或“失败”),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 (2分)
26.(11分)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见图1(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
(1)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一方面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 ,另一方面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
(2)据图1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可能原因有 。
a.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
b.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
c.GLUT-4基因表达不足
d.信号传导过程受阻
(3)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关,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的人易发生胰岛素抵抗,但由于胰岛素水平 ,血糖浓度能够维持正常。继续发展, 细胞因长期过劳而衰竭,因炎症反应而损伤,进而形成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治疗。
(4)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被重吸收回血液。当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将形成糖尿。试分析SGLT-2抑制剂辅助治疗糖尿病的原理: 。
(5)将糖尿病患者(志愿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用SGLT-2抑制剂(每日一次口服10mg)联合胰岛素治疗,对照组仅用胰岛素治疗。两组患者均按照糖尿病饮食要求用餐、适量运动,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使用剂量,使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小时血糖值均稳定在血糖控制目标范围内,结果如图2。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实验组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 (2分)。
(6)某同学想利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验证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其实验方案为:
①实验组:用低糖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 ,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细胞和滤液,取适当滤液(保持血糖浓度等不变)培养 。
②对照组: 。
③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
实验结果: 。
27.(10分)癌症治疗经历了三次革命,第一次是手术+化疗+放疗,第二次是靶向治疗,2018年10月1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科学家爱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用以奖励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第三次革命)上的重大贡献,请回答以下问题:
(1)研究发现,人体内与癌症相关的基因高达100多个,但必须是多个 (2分) 发生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的全部特征,据统计,人可能每天有50—100个细胞发生癌变, 而正常免疫系统所具有的 (2分)功能能有效控制癌细胞在体内的数量。
(2)免疫治疗常用到全称为自然杀伤力细胞的NK细胞,这是一种淋巴细胞,与T细胞和B细胞都起源于 (2分)。艾利森和本庶佑在研究中发现:NK细胞利用其细胞表面的某些蛋白来识别并保护正常细胞(如PD—1就是这些蛋白质中的一种,它能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但是某些癌细胞常常具有免疫逃逸现象。机理是癌细胞表面具有PD—L1,能与NK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如图1所示,从而逃过NK细胞的追杀。根据这理论,科研团队开发出PD—1抑制剂类药物,能阻断PD—1的结合,从而使NK细胞可以清除癌细胞(原理如图2所示) 。NK细胞的PD—1和PD—L1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2分)的功能。
(3)PD—1免疫治疗给许多癌症病人带来生的希望,但是在治疗中发现,PD—1免疫治疗对有些种类的癌症却基本没有疗效,请分析药物无效的可能原因 (1分)。
(4)科学家们同时也发现,免疫疗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有些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自身免疫性肠炎、肺炎、狼疮皮肤病等副作用,请运用相关免疫知识解释副作用出现的原因: (1分)。
生物答案
1.单选题(每题2分):
1-5:A A C A D 6-10:A B D A B 11-16:D B D B A C
1.多选题(每题3分):
17:CD 18: AD 19:AC 20:ABC 21:ABCD 22:BCD
1.非选择题
23(10分)
(1)组织液;血浆;蛋白质
(2)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蛋白质和无机盐
(4)4;组织液;大脑;小脑
24(9分)
(1)感受器 ;不属于 ; [ c ]突触
(2)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特异性受体(2分);兴奋
(3)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分)
25(10分)
(1)ABC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1)渗透压升高;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加强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2分)
(4)成功;在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多 而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少 (2分)
26(11分)
(1)摄取
(1)bcd
(1)高于正常值 ; 胰岛B
(1)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糖
(1)SGLT-2抑制剂改善胰岛素抵抗,使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SGLT-2抑制剂一定程度上修复胰岛B细胞功能,使内源胰岛素含量增加,外源胰岛素使用量减少 (2分)
(1)①胰岛A细胞 ; 胰岛B细胞 ② 用等量的低糖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胰岛B细胞
③实验组的胰岛素含量明显多于对照组
27(10分)
(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分) ;监控和清除 (2分)
(1)造血干细胞 (2分)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2分)
(1)这些癌细胞开启了另外的免疫逃逸通道(或有另外的受体蛋白被NK细胞识别或NK细胞的PD-1蛋白结构改变或肿瘤体积太大)(1分)
(1)抑制剂使得免疫细胞不能识别正常细胞,对正常细胞进行攻击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