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3 22:3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礼嘉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语文期中质量调研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文如其人”命题,往往具有“实然”“应然”双重意义,既在于儒家思想及文人普遍观念对“文”之反映、认识功能的信赖,也在于儒道两家共同标举的“贵真”理想。
在中国古代“文如其人”说的支持者中,在“实然”认定外,还赋予该命题“应然”意义者,比比皆是。叶燮所说的“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如此,“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心声心画,吾辈正赖有此留天地间互相参验者”亦如此。在这里,笔者更为关心的是,上述“实然”“应然”的判断是如何产生的?回答此问题,我们需要对两者的思想基础分别进行追寻。
尽管在具体表达时,“文如其人”命题往往也包含对“文”的审美形态的描述,但它主要的阐释目的,终归在于肯定“文”承载创作者人品、思想情感或个性气质等信息的有效性。而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中,恰有一种与此息息相关,那就是承认并重视“文”尤其是自作之文的反映、认识功能。儒家诗学经典文献中的相关表述,可谓该观念的典型体现。《诗大序》中的“论者,志之所之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至少是在认定,诗能够反映创作者的思想情感。除此之外,孟子的被众多后学奉为圭臬的认识方法——“以意逆志”,实际上也包含着上述事实判断。孟子认为,解读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要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一观点无疑有对正确发挥解读者主观能动性的肯定与期待:此外,还有一点比较隐蔽,那就是对语言文字反映、认识功能的认可。因为在对该方法的表述中,孟子否定的仅仅是认知主体不恰当的理解方式,而绝不是作品承载“志”的真实性——“以意逆志”成立的前提之一,正是“志在文中”;若非如此,即使解读者“知人”能力再强,也是无处应用的。当然,除了上述儒家经典文献,在古人其他常见表达中,诗文的这类功能也一再被确认。众所周知,所谓“读其书,想见其为人”是被古人多次重复的心愿,这其中潜藏的,是对作品能够承载作者情态个性的肯定。而《汉书·司马迁传》所载《报任安书》中的“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则不单关注着“文”对德性或声名的传播,还表达出对“文”之展示自我情感、个性的信赖。在这类观念中,具备上述功能的“文”已不仅是一种认知工具,更是异代之人有所感而相通的桥梁、是创作者精神永存的保证。显而易见,将“文”等同于反映认识创作者个人信息的可靠媒介,乃是被经典著作及文人反复确认的真理性认识。既然如此,“文如其人”命题能够得到长久的拥护,绝非偶然。
除“客观事实认定”一端外,在“人”与“文”的“应然”层面,“文如其人”命题同样存在深厚的思想基础。在这个层面,“文如其人”表达的是一种“贵真”的理念,即文、人一致是理应追求的境界,而“真”正是古代文论一以贯之的价值尺度。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文艺观中的“真”,一方面要求作家真诚地表达真实的思想情感,一方面要求作品具备完满呈现作者真情实感的水平。如果说后者是对作品客观效果的考虑,其实现程度尚不完全取决于作者的主观愿望;那么前者就是对创作者主观动机的要求,即要求作家无论创作水准怎样,至少理应保证内容的真实、表达态度的真诚。这两点原则上人人皆可实现,若不能做到,为人为文就均不足真。就文论史事实来看,《易传·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礼记·表记》中的“情欲信,辞欲巧”,就已包含了对“真”原则的自觉确认。而后世即便是格外重视形式风格的文人,也是绝不背弃该原则的。不难看出,当“真”成为古代文人立身、为文的普遍追求时,在他们心中,同样标举该理想的“文如其人”也就必具有“应然”意义了。
综上所述,即便存在“言不尽意”说这类对立观念,“文如其人”命题仍具备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徐楠《“文如其人”命题探微》)
材料二:
中国古代诗学以“文如其人”说作为风格论的核心命题。这一命题既从先秦时期孟子开创的“知人论世……知言养气”的批评传统导出,也在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之风中得到支撑,最终发展为“以气论文”的风格学说,形成了以诗观人、以人论诗的批评传统。
西方的“风格即人”说出现较晚,是在超越了以修辞特点论风格之后,才真正关注艺术家的气质个性与其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内在联系的。歌德曾指出:“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
耐人寻味的是,“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这两个十分相近的风格论命题产生两个各自独立发展的文化系统和原创性诗学体系,又在比较视域中成为中西诗学风格论汇通性的鲜明表征。两个命题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运用不同的围证和表达方式,却共同揭示着文学风格的内在特性,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共同的文学规律”,当然,这两个命题只是相近而非相同。钱钟书曾经做过辨析,认为文如其人“乃读者由文以知人”,而风格即人“乃作者取读已以成文”这种内在差异的存在恰恰显示出其间互识和互补的可能性,也体现着不同民族诗学并非趋同的独特性。
(摘编自“中国作家网”《文学风格论与当下文学实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认为,“文如其人”的论说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但综合来看应质疑其合理性即“文未必如其人”。
B.材料一将“文如其人”的要义,作品能够反映作家的人品、思想情感或个性气质等表述均纳入了考察范围。
C.先秦时期的“知人论世”说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魏晋时期人物品藻之风的养分,最终形成了成熟的“文如其人”说。
D.西方的“风格即人”说比修辞特点论风格更加客观,真正关注作家的气质个性与其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如其人”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的重要命题,通过思考其特质,我们能够获得文学研究方法上的启示。
B.沈德潜说:“读太白诗,如见其脱展千乘;读少陵诗,如见其忧国伤时。”这种看法与叶燮的判断意旨相合。
C.“以意逆志”“志在文中”等学说,为“文如其人”命题能够得到学界长久的拥护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
D.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系统和诗学体系带来的“文如其人”说和“风格即人”说的互识和互补,造成了两种学说的差异。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文如其人”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从《汉书》“诗可以观风俗知薄厚”可知,通过诗可以认识创作者的情感、心理,进而合理推断民风与政治状况。
B.《文心雕龙》中“为情造文”“为文造情”两句,对“文”与“人”的关系进行高度概括,这一见解堪称深刻。
C.刘勰论汉末建安之诗文风格为“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也”。
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反映出李白诗意的生活,而他多愁善感的情怀渗透在作品中,透露出浪漫的气息。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尚书·尧典》说“诗言志”,《礼记·表记》说“情欲信”。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周庄冉记商号
马宝山
冉记客栈坐落在古镇周庄富安桥下的水岸上,客栈的老板冉绍白是一个很精明的商人。
冉老板不爱多讲话,他的话大半都在他的眼神里面放着,所以他不多的话语一说就在点子上,让人听了舒畅,听了顺耳。这样他就结交了南来北往的许多客商。客人只要在冉记客栈住那么一两回,就与冉老板成了朋友,下次客人再来周庄绝不换地方,就住冉记客栈。
这样从东北奉城来贩人参鹿茸的赵掌柜,从南国羊城来买卖草药的钱掌柜,从西域玉田来推销玉器的孙掌柜,从山西大同来做茶叶生意的李掌柜,个个成为冉记客栈的老客,个个成为冉老板的忘年交。
一天,客栈来了一位客人。这是个新客,四十来岁,一身布衣还很褴褛,牵着一匹汗淋淋的马走进院子里来。冉老板急忙上前想帮助客人卸马背上的褡裢,客人急忙挡住冉老板的手说:“不劳您动手,不劳您动手……”
冉老板问:“小店分中、高档和普通客房,客官想住哪样的房间啊 ”
客人说:“住……住高档的单间房吧。”来客就由冉老板引领着走进楼上一间高档客房,将褡裢“嗵”地放地上。
不知看官是不是看出蹊跷来,八成没有。
可是,冉老板却看出来了,并有了疑窦:这客人一身寒酸的布衣,怎就住高档客房呢 一般客人一路劳顿,都想着有人帮助卸肩解鞍,可是这位客人非但拒绝,神情怎么还惶惶的 客人背着褡裢上楼,气喘吁吁的。那褡裢里是什么沉重东西——是金,是银,还是枪械
冉老板就亲自照料这位新客,想解开疑云。这会儿就到饭时了,冉老板问:“客官,您是到饭堂里用餐呢,还是我把饭菜给您端上楼来啊 ”
客人说:“就请伙计给我端到屋里来吧。”
冉老板没指派伙计,他亲自为客人端茶递水,布菜斟酒,饭后还亲自收拾碗盏。在这一系列活动间,冉老板一直想着弄清楚那褡裢里的秘密。他终于在褡裢的一个不显眼的地方看到一个“李”字印记。冉掌柜便问道:“客官是哪里人,是姓李吧 ”
那客人愣怔了一下,摇摇头说:“俄(我) ……俄(我)不姓李,俄(我)姓……”
吞吞吐吐的山西话,使精明的冉老板认定了,这个客人心怀鬼胎,就报了官。捕快就在半夜拿了这个山西人。
一捕,一审,这家伙果然是个见财起意的歹人。他本是给山西大同做茶叶生意的李掌柜做保镖,到江南收明前茶,看到茶商一袋银圆就生了歹意。那天他们坐在一个山崖边上歇息,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深渊,保镖一直寻找的机会来了。他站起来说:“掌柜的,俄(我)去尿一泡。”说着走到李掌柜身后,在一棵树下哔哗尿了一阵,转身系着腰带走到李掌柜背后,一抬脚把李掌柜踹下山崖,然后驮着那一褡裢钱,牵马投店,住进冉记客栈。哪知一枕黄梁美梦还没做完就锒铛入狱了。
冉老板为好友李掌柜伤心落泪一夜,第二天就派人去大同送信,请李家来人取走那一褡裢的钱。半个月后,派去的人回来了,领来一个人,万没想到这个跟随来的人竟是李掌柜。冉老板白日见鬼一般,一身抖颤:“你、你是人,还是……”
李掌柜在冉老板面前转了一圈,作揖道:“冉老板,我大难不死,被那歹人踹落山崖,让一棵老树托住,在树丫上待了三天三夜,得一采药人相救,真是死里逃生啊。我这是特来谢您呀。”
李掌柜说着抱住冉老板一阵号啕。
冉老板极是热情地款待李掌柜,俩人天天对饮或喝茶。忽然在一天争论起来,争论发展到争吵,争得急赤白脸,吵得面红耳赤。
看官你可知道,他们争论什么吗 就一个字——钱。
冉老板一脸赤红:“这一褡裢钱,我一分不要,您拿走。”
李掌柜瞪圆了眼睛:“这一褡裢钱,我一分也不会拿,您留下。”
俩人争着吵着,彼此愈发地亲热信赖。李掌柜终于想出一个主意,用这笔钱做两个人共同的生意,一个在南国茶乡买茶,一个在山西大同卖茶,一路船载车运就交给做脚运的商家去办。
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冉老板就答应了李掌柜,二人就做开了南北的茶叶生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几年后又开拓药材生意和绸缎生意,一个做了大同的首富,一个成为周庄的富豪。
一年,康熙帝下江南,来到苏州府,从当地官员那里听说北李南冉二人感人的故事后,甚为震动。就派人从周庄请来了冉记客栈老板冉绍白,很是仔细地问了他与大同李家合作贸易的事情,大为感动,提笔写下“商贾德范”四字,赐予冉绍白。
冉老板就把这四个字制成两块牌匾,一块挂在自已经营的冉记商号大门上,一块派人送往山西大同,挂在李掌柜经营的大同商号门楣上。
周庄的冉记商号与山西大同商号,两大商号合伙经营了一百多年,他们仁义诚信,道德传家,不仅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也影响了与他们有往来的许多商户,成为北地南国百年佳话。世事沧桑,许多年过去了,山西大同的李家怎么样 不知道,康熙帝赐予四字牌匾也早已腐朽,只知道周庄冉家凭着祖训,生意一直做下来了。直到今天,我们在周庄大街小巷走一走,一定会见到冉家后人开的商铺,这些商铺远不及当年冉记商号的规模了,不过仁义诚信的经营理念还一直被他们传承着。
选自《小小说选刊》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南来北往的许多客商只要在周庄冉记客栈住一晚,就与冉老板成了朋友,这体现一个客栈老板为人处事圆滑,八面玲珑。
B.冉老板想帮助客栈来的新客卸马背上的褡裢,但客人看他是老板而自己又来路不正,不好意思麻烦他,谢绝了他的帮忙。
C.李掌柜提议两个人一同经营南北的茶叶生意,而且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这表现出李老板富有生意人的眼光,很善于经营。
D.康熙皇帝下江南听到这个故事后,御笔题词赠予冉绍白,既是被北李南冉的故事所感动,也是对他们仁义诚信思想的肯定。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通过对客栈来的新客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让人心生疑虑的人物形象。
B.小说插叙了李掌柜被谋害的经历,保镖的见财起意杀人的行径与冉老板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小说结构精巧,“一褡裢钱”在文中反复出现,既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又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D.整篇小说突出了“仁义诚信”的主题,也体现了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延续与传承。
8.小说开头说客栈的老板冉绍白是一个很精明的商人,他的精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请结合文本分析李掌柜死而复生这一情节在文中起到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拜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谏曰:“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尤与诸家第宅不同。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然多为排摈,不得用其才。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七月,除杭州刺史。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10.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君子喻于义 喻:比喻
B.章武皇帝纳谏思理 理:动词,治理
C.是朕拔擢致名位 致:动词,获得
D.丁母陈夫人之丧 丁:动词,遭遇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B.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C.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D 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白居易文才出众。顾况擅长写文章,后辈的文章他都没有中意的,但对居易的文章却十分赞赏,并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B. 白居易擅长作诗。他写的众多诗歌都富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
C. 白居易积极进谏。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想为魏徵的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认为应由朝廷来做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D. 白居易坦率耿介。针对吐突承璀任招讨使一事,他进谏时言辞急切让皇帝很不高兴,幸亏李绛为他说情,才纾解了皇帝的不满。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3分)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5分)
14.请简要说明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崔侍御往容州①宣慰
郎士元
秦原独立望湘川,击隼南飞向楚天。
奉诏不言空问俗,清时因得访遗贤。
荆门晓色兼梅雨,桂水春风过客船。
畴昔常闻陆贾②说,故人今日岂徒然。
【注】①容州:唐朝时容州为岭南道五管之一的容管所在地,今广西境内。②陆贾:西汉时外交家,能言善辩,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臣服汉朝。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友人去容州宣扬政令,安抚当地百姓,诗人就写诗表达自己送别之情。
B. 第二句以展翅南飞的隼来比喻友人,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才能的仰慕之意。
C. 诗人希望友人能切实传达朝廷之意,清闲时能去拜访那些被弃置的贤才。
D. 颈联两句运用实写,以“梅雨”“春风”暗示时间的变化和路途的遥远。
16. 尾联一反以往送别诗的感伤,表达了不一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默写(6分)(每空1分)
17(1)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阐述为 ,
。(《论语》十二章)
(2)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三句话是: ; ; 。(《大学之道》)
(3)《老子》四章中 更进一步的表明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三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此次发射_______,各国媒体纷纷进行报道与评论。( ),成为我国航天史上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将为人类探索太空创造新的机遇。中国不仅追求高水平科技_______,也始终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外层空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始终本着“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表示出大国的担当与风范。在一座座太空丰碑的背后,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_______,艰苦奋斗,孕育出了持久永恒的航天精神,让五星红旗在灿烂星河_______。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 举世瞩目 自立自强 筚路蓝缕 熠熠生辉
B. 举世闻名 发愤图强 栉风沐雨 熠熠生辉
C. 举世闻名 自立自强 栉风沐雨 光芒四射
D. 举世瞩目 发愤图强 筚路蓝缕 光芒四射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这艘“生命之舟”的成功发射,刷新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高度,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的航天纪录
B. 五项“中国首次”的航天纪录被创造,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高度被刷新,都源于这艘“生命之舟”的成功发射
C. 这艘“生命之舟”的成功发射,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的航天纪录,刷新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高度
D. 五项“中国首次”的航天纪录的创造,我国载人航天技术高度的刷新,都源于这艘“生命之舟”的成功发射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 中国始终以“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表示出大国的担当与风范。
B. 中国始终本着“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展现出大国的担当与风范。
C. 中国始终本着“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表示出大国的担当与风范。
D. 中国始终本着“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展现出大国的担当与风范。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很多水果成熟之前都是绿色的,但随着果实慢慢成熟,颜色就会发生改变。那么, ① ?科学家研究发现,当水果果实还很小的时候,由于叶绿素的含量非常高,果皮的颜色多呈绿色,但随着果实不断长大, ② 。与此同时,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量则会逐渐增加。各种水果成熟后能够呈现出什么颜色, ③ 。如果最终叶绿素的含量高,则呈绿色;如果类胡萝卜素含量高,则呈黄色或橙黄色;如果花青素含量高,则呈红色、蓝色或淡紫色。正是由于不同种类的水果成熟后其内部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使我们看到了颜色各不相同的水果。
吃水果时,我们往往会舍弃水果皮,其实这很可能是一种无知的浪费,水果皮完全可以变“废”为“宝”。有一部分水果的果皮富含某些特有的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如葡萄中含有白藜芦醇,它具有降血脂、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而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葡萄皮中。此外,一些果皮还具有药用价值,比如我们常吃的橘子的皮,将它处理干净后和冰糖一起煮水服用,可以缓解咳嗽、多痰等症状。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五、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脱贫攻坚以来,许许多多的扶贫人员用汗与泪铸炼了筋骨,也铺就了奋进不屈的精神底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在泰山压顶的时刻,白衣战士谱写了英雄儿女的精神凯歌;在探索宇宙的征途上,我国航天人勇于探索的精神从不曾熄灭,它激发了中华民族“可上九天揽月”的壮志豪情;在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刚满十四岁的全红婵一跳成名,教练说这个孩子比别的孩子能吃苦……
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我们总能看到精神的火焰熊熊燃烧。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自己和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1、现代文阅读(27分)
1.B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但综合来看应质疑其合理性即‘文未必如其人’”的说法错误。通观材料“文如其人”的论说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作者对此是肯定的。C.“最终形成了成熟的‘文如其人’说”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也在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之风中得到支撑,最终发展为“以气论文”的风格学说,形成了以诗观人、以人论诗的批评传统。文章并未提及“文如其人”说何时成熟。D.“比修辞特点论风格更加客观”的说法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在超越了以修辞特点论风格之后,才真正关注艺术家的气质个性与其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内在联系的。但并不意味着这个观点比修辞特点论更客观。)
2.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内容的分析和推断能力。D.“造成了两种学说的差异”的说法曲解文意。原文是说“耐人寻味的是,‘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这两个十分相近的风格论命题产生两个各自独立发展的文化系统和原创性诗学体系,又在比较视域中成为中西诗学风格论汇通性的鲜明表征”,即两种学说的互识、互补成就的是两者的相似、相近,而不是“差异”。)
3.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的能力。C.“刘勰论汉末建安之诗文风格”的例子不能佐证“文如其人”的观点。因为“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也”谈论的是文学作品的风格与时代现实的关系。而且建安诗人是一个文学流派,不是具体的某个文人。)
4.材料采用分总式论证结构,先分说中国古代诗学“文如其人”和西方“风格即人”这两个命题,然后总体阐释了二者既共同揭示文学风格特性又体现独特性的观点。
5.①“诗言志”指诗能够反映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侧重反映“文如其人”说“实然”的意义;②“情欲信”指文章的情感内容应该真实,侧重反映“文如其人”说“应然”的意义;③二者共同证明了“文如其人”命题的双重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D(A这体现了冉老板的“为人处事圆滑,八面玲珑”错,应是表现他的慎言、实在。B“但客人看他是老板,不好意思麻烦他,谢绝了他的帮忙”错,应是内心惶恐,怕被人发现什么,是心虚的表现。C.“这表现出李老板眼光独到,富有生意头脑”错,应是表现李老板的知恩图报,为人诚信。)
7.A(刻画客栈来的新客时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8.参考答案:①体现在与人交往上,与住店的客人交谈时言语不多,说话实在,结交了很多的朋友。②体现在察人识物上,对客人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能细微观察,发现客人的反常,及时报官。③体现在为人处事上,要李掌柜的家人取回一褡裢钱,拒收谢礼,把皇帝御笔亲写的大字做成两块匾,可见冉老板在义和利面前不糊涂,坚守着仁义与诚信。评分细则:4分,答对第①②点各1分,答对第③点2分。意思对即可。
9.参考答案:①使情节有了突转,让故事情节有起伏,增加可读性。②突出了人物性格,既表现了李掌柜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也使得冉老板不贪图钱财,讲仁义守诚信的人物形象更丰满。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没有这一情节就不会有后面北李南冉的故事。④丰富了小说的主题,突出了“知恩图报”“仁义诚信”的主题。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正碰上(正好)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
(2)略
14.作为宫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法;得罪小人,被人指摘;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一点一分)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制御”,统治,控制,作“乖方”的主语,意思是“统治失当”或者说“统治违背法度”“治政失策”。“执政”与“非其人”构成主谓关系,故要在“制御”与“其人”之间断开。排除AC;
“居易累上疏论其事”的意思是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居易”作主语,“其事”作动词“论”的宾语,故“居易累上疏论其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断句后,疏通语意为: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B.“收藏了他很多文章”错误,原文是“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一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之”。该句的意思是“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可见,原文是说当时的读书人都很赞赏他,并没有说当时的读书人收藏了他很多文章。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1)句得分点:“会”,正赶上,正碰上;“素”,一向;“恶”,嫉恨;“掎摭”,指摘,挑;“无行”,指没有德行。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中揣着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写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顾况不由得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遇见了你。”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写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任命他为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徵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进谏上奏道:“魏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子孙典押,钱并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宪宗认为很正确。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劝止。白居易当面进谏皇上,情辞十分急切。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样的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正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非说话轻佻。”皇上说:“你说的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遭逢母亲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诉说他的冤屈,请求抓尽捕贼来一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师,授予题司门员外郎一职。凡是朝廷内关涉文字的职务,白居易无不首当其选,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黄河以北的地区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七月,授予题杭州刺史一职。大中元年,白居易去世,时年七十六岁。
【答案】15. D 16. ①诗人运用典故,将友人与陆贾作比,表明友人此去定会不辱使命。②从前的陆贾能够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臣服汉朝,如今你前往容州宣慰怎能仅仅像陆贾一样呢,肯定会比陆贾做得更好。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激励之情,虽是送别,却无半点伤感。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颈联两句运用实写”理解错误。友人要去往容州宣慰,诗人与其送别,在颈联中,诗人想象荆门的“梅雨”和桂水的“春风”,暗示了时节的变化和路途的遥远,属于虚写。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先,诗人在尾联中使用了“陆贾”这一典故,结合注释②可知,陆贾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赵佗臣服汉朝,而此时的友人是要往容州进行宣慰(宣扬政令,安抚百姓)的,二者都有“说服”这一共同之处。
其次,友人此去路途遥远,诗人以荆门的梅雨来暗示季节的变换,以春风吹过友人乘坐之船暗示路途遥远,友人在去容州的途中定会承受劳累之苦,此次一别恐再见很难,为不让友人有别离的伤感,诗人以昔日陆贾为例劝慰友人此去定会取得比陆贾还要好的效果,给友人以激励。
最后,此诗虽是送别诗,但诗中却无半点伤感之情的流露,而是满满地洋溢着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激励之情。
17(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2)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3)知足者富
【答案】18. A 19. C 20. 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举世瞩目”,某一重要人或事件受到全世界的人普遍关注。“举世闻名”,形容名声很大。根据横线后各国媒体的反应可知,此次发射受到全世界的人普遍关注,应用“举世瞩目”。
第二空,“自立自强”,依靠自己的力量立足,奋发图强。“发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语境强调的是中国依靠自身努力追求高水平科技,应用“自立自强”。
第三空,“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语境说的是中国航天人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其过程很艰苦,应选“筚路蓝缕”。
第四空,“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光芒四射”,光芒向四处照射。比喻人或事物光亮耀眼,影响很大。语境强调中国航天精神让五星红旗在太空光彩闪耀,应用“熠熠生辉”。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根据括号后的“成为……里程碑”可知,此处的陈述主体应为“这艘‘生命之舟’的成功发射”,据此排除B、D两项。由内在逻辑关系可知,应先说“创造了……”,再说“刷新了……”,据此排除A项。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
一是“本着……为原则”句式杂糅,可改为“本着……的原则”或“以……为原则”;
二是“表示”和“担当与风范”搭配不当,可将“表示”改为“展现”。综合以上分析,B项完全修改正确。故选B。
【答案】21. ①水果为何会有变色的现象 ②叶绿素的含量会相应减少 ③取决于不同色素的最终含量
22. 由于有些水果的果皮含有独特的营养物质,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所以值得珍惜,不应舍弃。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空根据前文“颜色就会发生改变”,及后文“由于叶绿素的含量非常高,果皮的颜色多呈绿色”,可以推断此处是猜测颜色改变的原因;
②空根据前文“当水果果实还很小的时候,由于叶绿素的含量非常高,果皮的颜色多呈绿色,但随着果实不断长大”可知,果实小的时候,叶绿素含量高,相对的,果实不断长大,叶绿素含量减少;
③空根据最后“正是由于不同种类的水果成熟后其内部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使我们看到了颜色各不相同的水果”,可知颜色改变和色素有关。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第二段共有三句话,其中第二句为中心句,主要说明“果皮富含某些特有的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第三句补充介绍“还具有药用价值”,不应该舍弃。最后用因果关系的语句表达,注意字数即可。
2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共两段。
材料中既有人物群像的精神评价,也有人物个体的精神赞美,分别呈现了近年来全国各条战线或相关重大事件中的民族精神,不管是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还是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无不是中国当下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具体展现,蕴含了非常深厚的精神意义,成为全社会各条战线的人们拼搏向前的精神灯塔。
命题者紧扣当前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围绕当前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选择了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以点带面地试图引导考生去思考当代国人的精神谱系,引领学生在国家重大事件中通过具体的典型人物和一大批默默奉献的人物体味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从而呼应“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而考生读完命题材料,通过梳理关键词句“奋进不屈的精神底色”“英雄儿女的精神凯歌”“勇于探索的精神”“精神的火焰熊熊燃烧”“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我们总能看到精神的火焰熊熊燃烧”等信息,可以确定本次作文所要写作的核心话题是“精神”,是什么精神呢?是“脱贫攻坚精神”,是“抗疫精神”,是“航天精神”,是“奥运精神”,更是“中国精神”“民族精神”。
行文时在确立了命题材料核心话题,初步明白命题意图之后,当紧扣经典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构思。
1.这种“精神”是什么?(概念界定)
2.为什么需要这种“精神”?(这种“精神”的意义)
3.这种“精神”在当前对我们自己与现实有着怎样的意义或影响?(紧扣命题材料)
4.如何践行这种“精神”,我们要怎么办?
立意:
1.精神之火引领我们走向星辰大海。
2.青年人需要精神引领。
3.人生不息,精神永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