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黄河颂》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黄河颂》教学实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6 19:50: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黄河颂》教学实录
一、歌曲导入,切题激趣
【频显】黄河图片
师:大家知道这张图片是哪里吗?
生(齐):黄河。
师:高歌一曲《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
你晓得天下的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只船上
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只船上
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歌毕,全班鼓掌)
【频显】黄河介绍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横亘9个省、自治区达75万多平方公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因此也称为我们的“母亲河”。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壶口瀑布,雷霆万钧,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龙门,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便产生了“鲤鱼跳龙门”美丽的传说。
面对古老而美丽的黄河,唐朝诗人李白由衷赞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师:亘古及今,黄河以其雄伟的气势,奔腾在祖国大地,生生不息,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今天我们学习的《黄河颂》,就是作者为黄河写的颂歌。
师:我先给同学们朗读一遍课文。同学们看课文默读。
(屏幕播放黄河动态画面,教师配乐示范朗读课文。读毕,学生鼓掌)
二、创作背景
【频显】《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课文选自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此诗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此诗亦是诗人对黄河唱出的颂歌,诗人用澎湃的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全诗语言奔放,意境开阔高远,气势磅礴,充满力量,读来一气呵成,激情澎湃,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三、解读诗意,品读诗情
师:在国家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想象这一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气势来!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这首诗。
(学生大声齐读了一遍诗歌)
师:同学们读得很出色,很好!读出了黄河大气磅礴、气吞山河的气势!
【频显】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这一部分?好,你来!
(生1朗读,读得声音略微小点)
师:你能说说这一段写的什么内容吗?
生1:歌颂黄河。
师:你说的太对了!诗人开篇就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这是诗人抒发感情的需要,直接揭示黄河形象和它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点明“歌颂黄河”这一主题。
(板书:开宗明义,歌颂黄河)
师:歌颂黄河,朗读声音应该大点还是小点?
生1:大点。
师:那你再读一下这一段,好不?
(生1重读课文,声音洪亮。全班掌声)
师:这次读得多好啊!
师:在这一段里,诗人点明黄河是——
生(齐):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师: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
生(齐):伟大而又坚强!
师:完全正确!
(板书:伟大坚强)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这段诗歌,读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全班齐读,声音高亢)
师:很好!我们再看下面的内容。
【频显】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教师激情朗读。读毕学生鼓掌)
师:这一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呢?
生2:黄河很美。
师:黄河具有怎样的美呢?
生2:壮观。
师:非常好!这一节写得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啊?作者注重刻画黄河形象的气势美。诗中“黄河滚滚”以及“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请你读一读这一部分,读出这种画面感。
(生2朗读,声音高亢,感情饱满,获得喝彩)
师:读得十分精彩!
【频显】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师:请一个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这一部分。好,你来!
(生3感情朗读)
师:读得不错。这一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呢?
生4:黄河的历史。
师:很棒!还有呢?
生5:黄河的作用。
师:有道理!还有呢?
生6:黄河的贡献。
师:非常棒!这一部分内容,作者直抒胸臆,赞美黄河。
师:“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这是赞美黄河的什么呀?
生7:历史悠久!养育了中华民族。
师:十分正确!你是最棒的!
(教师竖起大拇指表扬生7。板书:历史悠久)
师:“啊!黄河!你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这又是赞美黄河的什么呀?
生8:赞颂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
师:精辟!你具有极强的概括能力!(教师竖起大拇指表扬生8。板书:贡献巨大)
师:“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这部分是赞美黄河的什么呀?
生8:还是赞颂黄河的历史贡献呀!
师:再仔细思考思考,说得具体一点,准确一点。
师:诗人“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和“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生9:歌颂黄河地域宽广,泽及众生。
师:你太有才了!高!
(板书:泽及众生)
师:你能不能给大家朗读一下这一部分?
(生9感情朗读十分出彩,学生掌声雷动)
师:你不仅回答问题很精彩,而且朗读课文也很精彩,我也为你点赞!老师喜欢你!
【频显】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师:大家齐读一下这段内容。
(全班齐读)
师: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生10:号召祖国的英雄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品质!
师:一语破的!非常到位!全诗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
(板书:号召学习)
四、比喻象征手法
师:这首诗的成功主要体现在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人对黄河的“颂”是通过三类比喻逐层展开的。作者首先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的发源地,高度赞扬了黄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孕育作用。“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撷取一点,突出黄河在历史进程中的伟大影响力。接着作者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像一个巨人”写出了黄河形象。“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具体化了黄河的呵护作用。最后作者把黄河比喻“民族的伟大精神”“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写出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体现了黄河在精神上对中华民族的滋润作用。从这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的伟大。
师:请同学们全班起立,大声感情朗读一遍课文。
师: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认真抄写一遍课文。下课!
生(齐):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