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实录
(师多媒体播放歌曲《黄河颂》视频,并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以黄河壶口瀑布图片为背景的组牌。)
一、激趣导入
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张以黄河壶口瀑布为背景的牌。这节课我们将展开小组竞赛,获胜组可收缴落败组的组牌。你们愿意将自己小组的标志拱手送人吗?
生(齐喊):不愿意!
师:大家愿意做“亡组奴”吗?生(齐呼):不愿意!
师:那各组同学走入《黄河颂》,团结合作,为荣誉而学习,打响一场保卫“黄河”的战役!
二、听读感悟
师:课前,同学们听到的是著名歌唱家杨洪基演唱的《黄河颂》。现在,请听老师的朗诵,去感受黄河的怒吼———(师激情范读;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能不能说说你们为什么鼓掌?
生1:老师读得很好。师:谢谢你的赞扬。你能不能具体说说好在哪里?
生1:有激情。
师:这样的评价就比较具体了,谢谢你!同时,恭喜你为你们小组赢得了1分。
(师在黑板上的记分栏为生1所在小组记1分。)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为什么鼓掌,或者谈谈你的听读感受?
生2:老师的朗读气势磅礴,仿佛把我带到了黄河岸边。
生3:听了老师的朗读,我觉得心潮澎湃,很激动。
生4:您读出了黄河的气势。(师给以上三名同学所在的小组各记1分。)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大家听读之后已经对诗歌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放声朗读,试着像老师一样读出黄河的气势。不能准确认读的字,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三、自读体会
(生满怀激情地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
师:声音越来越小了。看来,大家都读完了一遍。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抢先举手):我读懂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师:为什么?生1:不知道。
师:你抢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勇气可嘉,但缺乏对诗句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同组的同学能补充吗?
生2:因为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和历史。
师:你能举例具体说说吗?生2:很多古代文化遗址都在黄河流域。
比如,半坡文化遗址、新石器文化遗址等都分布在黄河流域,还有很多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
师:联系历史知识对诗句理解,准确,深刻,很好!“摇篮”一词说明黄河对中华民族有怎样非同寻常的作用?
生2(想了想):养育。师:老师考不倒你啊!好吧,恭喜你为小组赢得分数!
生3:我从“劈”字读出了黄河无坚不摧的力量和气势。
师:抓住动词感受黄河的气势,很巧妙!
生4:我读懂了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表明整篇诗歌都在对黄河进行赞颂。
师:能够从文题找到突破口领会诗歌内容。很好!
生5:我注意到这首诗写于1939年,正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生6:我从诗的最后读出了作者写作这首诗的目的是号召大家学习黄河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师:你会巧读诗,知道找出揭示主旨的句子,真聪明!
(师给刚才发言的六位同学所在小组记分。)
师:同学们的理解感悟能力令老师吃惊!总结一下,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读懂了诗歌的题目,了解了写作背景,初步把握了写作主旨,并对诗歌的语言作了简单的赏析。
四、合作质疑与探究
师:学贵质疑,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读懂了什么,还要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并与小组同学共同解决。现在,开始各小组的质疑探究之旅。
(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师巡视点拨;各小组将产生的疑问用投影展示出来。)
第一组: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屏障?
第三组:诗中怎么有那么多的“啊”?有必要吗?
师:第三组的同学观察细致。敢于质疑,精神可嘉,大家应该掌声鼓励他们。
(生鼓掌。)
生1:老师,这也算问题啊!那我可不可以问“诗中为什么那么多的
‘你’”?师(笑):当然可以,只要是你思考探究之后不懂的疑惑都可以提出。
(屏显。)
第四组:诗中为什么用那么多的“你”?
第二组:作者为什么说黄河“伟大而又坚强”?
(师给每个小组记分,并将学生所提问题归类整理。)(屏显。)
学习目标:理解诗歌内容。(第一组和第二组的问题)
赏析写作手法。(第三组和第四组的问题)
师:请各组同学积极思考讨论,抢夺这展示自我、赢取分数的机会。
(生分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2:我要回答第一组的问题。听说日本侵略中国时几次发起渡河战斗,都没能跨越黄河半步,所以说黄河是我们民族的屏障。
师:结合历史和地理知识理解诗句,很好!老师想追问一句:“屏障”这个词体现了黄河对中华民族怎样的作用?
生2:保卫!
师:用词准确,你的思维和表达能力都很强!真棒!大家记得刚才有同学分析“摇篮”一词的作用时说到———
生(齐):养育,哺育。
师:这两个部分开头都有一句
“啊!黄河!”,下面大家思考第三小
组提出的问题———“诗中怎么有那么多的‘啊’?有必要吗?”。
生3:有必要,每个“啊”之后都引出“黄河”二字,使诗歌的层次更分明,用“啊!黄河!”分隔开的每一小节都各从一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作用。
师:你这样说似乎很有道理。刚才有同学总结过:第一个“啊!黄河!”之后用“摇篮”一词赞颂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第二个“啊!黄河!”之后用“屏障”一词赞颂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那么,第三个“啊!黄河!”之后要表现黄河怎样的作用呢?
生4:还是“哺育”,诗中有原词。
师:这次是对哪个方面的哺育?和第一小节一样吗?
生4:不一样。这次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哺育。
师: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更贴切的词?
生4:“激励”。对民族精神来说用“激励”更合适。
师:你的思维反应真快!恭喜你为小组赢得分数。现在,全班一起读这三个小节,读完后试着把所有的“你”换成“她”,再自由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生齐读之后自读。)
生5:老师,我明白了,诗中用“你”是第二人称,拉近了距离,使抒情更真切自然。
生6:换成“她”,怎么都读不出母亲河的亲切感。
师:同学们在朗读中体会到了诗歌语言的魅力,可见朗读是学诗的好方法。最后,剩下第二组提出的问题没解决。作者为什么说黄河“伟大而又坚强”?其实,我们刚才已经总结了,黄河的“伟大”有三个方面——
—生(齐):她哺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
师:她的“坚强”体现在哪里呢?
生7:黄河“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却依然执着地、义无反顾地“奔向黄海之边”,它那无坚不摧的力量能“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可见黄河的坚强。
五、美读再现意境
师:是啊,作者眺望黄河,用生花妙笔为我们再现了黄河的伟大坚强!毛主席曾经感慨道:“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任何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所以,赞颂黄河就是赞颂我们这个民族。在课堂的最后,咱们师生合作,用我们的声音和深情,再现黄河雄壮的气势、伟大坚强的精神,把心中汹涌的情感用朗读释放出来!(师读朗诵词部分,生齐读望黄河部分,三个学生分别读三个“啊!黄河!”引领的内容,其余内容师生齐读。
六、小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喷薄而出的情感是对诗歌最好的诠释,有请本节课得分最高的小组派代表谈获奖感言。
生1:我们获得最高分的原因是我们在合作探究时尽可能做到积极思考。因为老师说了,每组每人只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所以我们力争让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参与,都掌握,这样回答问题的人数和机会就多了,分数自然高了。
师:光未然创作《黄河颂》号召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学习黄河的精神,保卫家乡,抵抗侵略。其实,在学习活动中大家只要团结协作,发扬黄河勇往直前的精神,就能获得成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生历程中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课后,请大家从下面三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进行拓展探究。(屏显。)
1.课堂上生成而未能解决的问题,在课后自主探究解决。
2.课外赏读《长江之歌》《歌唱祖国》《黄河大合唱》。
3.以“颂”为题,发一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