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6.《哈姆莱特》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4 08:3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6 *哈姆雷特(节选) 莎士比亚学案
【学习目标】
1、鉴赏课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尖锐的戏剧冲突。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3、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体味“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难点:学习哈姆雷特处事(复仇)的态度,从而把握其复杂的性格特点。
【导学基础知识】
(一)
悲剧
悲剧就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之情,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类型:(1)英雄悲剧——它往往通过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
(2)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3)命运悲剧——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生活,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并力图认识、掌握、驾驭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体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
话剧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第二,直观性。话剧首先是通过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再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第三,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在舞台上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
第四,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内完成戏剧内容。
(二)写作背景:
十六、十七世纪之交是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转折,英国正处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莎士比亚的创作正是借助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历史故事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当时的英国,如前所述,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而《哈姆雷特》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剧中哈姆雷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反动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通过这一斗争,作品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
(三)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Stratford)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哈瑟维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接下来1601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
【导读理解】
一.
梳理文意:
第一部分(开头至“我听见他来了;我们退下吧,陛下”)主要是国王与身边的侍臣及王后之间的对白。写心怀鬼胎、惊疑不定的国王与侍臣密谋商量要试探哈姆莱特是否因恋爱的苦恼而发疯。
第二部分(“生存还是毁灭”至“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主要是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对白。写的是奥菲利娅被狡猾的国王和父亲利用,前来试探装疯卖傻的哈姆莱特。
第三部分(“恋爱!他的精神错乱不像是为了恋爱!”至结束)主要是国王与波洛涅斯的对白。写的是他们试探后的密谋。
二.
1 、主要人物简介
国王——克劳狄斯,哈姆莱特的叔父。他杀死自己的哥哥(即哈姆莱特的父亲),登上王位,并娶了自己的嫂子(即哈姆莱特的母亲)。
哈姆莱特——丹麦王子,丹麦前任国王之子,现任国王的侄子。
波洛涅斯——大臣,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的父亲,后被哈姆莱特误杀。
奥菲利娅——哈姆菜特的恋人。
罗森格兰兹及吉尔登斯吞——哈姆菜特的儿时好友,后投靠新国王克劳狄斯。克劳狄斯派遣两人送哈姆莱特去英国,在文书中叫英王处死哈姆莱特,结果被哈姆菜特识破,将自己的名字改换为他们两人的名字,使他们两人被英王处死。
2、“刚巧有一班戏子也要到这儿来”在情节的安排上采取了什么技巧?有什么作用
此时,哈姆莱特正为父亲的鬼魂所述的事情是否真实而疑惑,所以佯作疯狂,意欲弄清真相。而这时进宫献艺的戏班子突然到来,使他有机会安排“戏中戏”来弄清真相。这是巧合法。其作用有:①推动情节不断发展。②加速矛盾的激化和解决。③使情节摇曳多姿、富于变化。
3、波洛涅斯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圆滑狡诈、愚蠢却又自作聪明。
4、哈姆莱特为什么突然谈到“贞洁”的话题
因为奥菲利娅不善作假的言语和神态使敏感的哈姆莱特一下子看破了圈套,猜中了敌人必在帘后偷听,并误以为她是甘当傀儡的,成为刺探他的工具。最美的爱情不过是一场独舞,所以哈姆莱特借疯话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5、哈姆莱特为什么反复对他的心上人奥菲利娅说“出家去吧”
哈姆菜特认为,如果奥菲利娅对爱情是忠贞的,那么她出家可以保住清白:如果她是伪装的,那么她出家可以避免“生出一群罪人出来”。一方面,这是哈姆菜特装疯的表现;另一方面,哈姆菜特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诫奥菲利娅,在这样污浊的社会中很难保全自我。
6、“已经结过婚的,除了一个人以外,都可以让他们活下去”中,“一个人”指谁?这句话表现了哈姆菜特怎样的特点
指克劳狄斯。这句话显示出哈姆菜特的不够老练、不善计谋和容易激动。也为后文的克劳狄斯马上做出送他到英国去的决定埋下了伏笔。
7、奥菲利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①奥菲利娅坚守欧洲封建道德,保守而软弱。她以家庭、父兄为中心,不会主动追求本可以得到的幸福。奥菲利娅虽然爱慕哈姆莱特,但是在父亲波洛涅斯和兄长雷欧提斯的怀疑和诽谤下,她遵从他们的意愿,不与哈姆菜特接近。
②奥菲利娅所受到的宗法家庭的教育和管束决定了她的绝对驯服和无知。所以她对父亲的安排是绝对服从的,不自觉地成为刺探哈姆菜特的工具。
③莎士比亚写奥菲利娅并不知道内情,还误以为自己了解了哈姆菜特的病状,为他悲叹“天哪!救救他”,为他祈祷“天上的神明啊,让他清醒过来吧”。这些不仅体现出奥菲利娅的痛惜,还让人感受到她的无知与善良。
8、“恋爱!”这段对白表现了国王怎样的性格特征
“他的精神错乱不像是为了恋爱;他说的话虽然有些颠倒,也不像是疯狂”表现了国王克劳狄斯的敏感多疑,“他有些什么心事盘踞在他的灵魂里,我怕它也许会产生危险的结果”表现了国王的机警诡诈,“我已经当机立断,决定了一个办法”表现了国王的杀伐果断、心狠手辣。
9、文中的哈姆莱特具有哪些性格特征 他的性格为什么这么复杂
哈姆莱特是一个富有理想、敢于行动的人,勇敢、果断使他具有“英雄”的个性,但在文中也可以发现他的迟疑、忧郁、孤独。他既是一个身负为父报仇、扭转乾坤重任的英勇、果断的王子,又是个具有“延宕”、迟疑、多虑性格的忧郁王子。这种并不单一的性格特征,正是他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魅力所在。他的性格如此复杂,是因为他身遭变故,理想破灭,他必须进行复仇,然而复仇的任务又是如此艰巨,对手是如此强大,他主观上反对暴力却又脱离群众,造成他在积极行动之中常常产生力不从心和难免失败的感觉,因而他的内心充满矛盾。通过他的独白,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他的烦恼和失望、苦闷和彷徨以及他对周围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在这里,哈姆菜特不是一个理想的说教者,不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他是反映时代共性的典型的“这一个”因此他有着复杂多样、矛盾统一的性格内涵。
10、本文主要是围绕什么冲突展开的?这些冲突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中的冲突主要有哈姆菜特与国王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的冲突、哈姆菜特内心的冲突、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之间的冲突以及哈姆莱特与波洛涅斯之间的冲突。其中本文将哈姆菜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地位。其他的矛盾冲突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
这些冲突实际上都是当时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如从表面看来,奥菲利娅和哈姆莱特之间的冲突是有关恋人感情的,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本文通过冲突也塑造了人物形象,比如克劳狄斯的阴险毒辣、波洛涅斯的趋炎附势、奥菲利娅的单纯多情,都是在冲突中展现的。特别是对本剧主人公哈姆莱特形象的塑造,是戏剧通过冲突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最为典型的艺术特色之一。
11、哈姆莱特独白的那段文字揭示了哈姆莱特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的性格,造成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造成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客观上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整个封建统治集团及社会邪恶势力过于强大。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时代,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先进人物还处在弱势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还处于萌芽状态,推翻封建大厦的时机还没有成熟,萌芽时期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在实际中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二是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本身的局限性。这导致了哈姆菜特性格上的忧郁,行动上的延宕。哈姆莱特在探索社会出路时往往转为寻找摆脱个人精神痛苦的途径,重重的顾虑使他变得犹豫不定。
12、作者通过哈姆莱特表达了什么思想?
作者通过哈姆菜特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运动是人类的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解放和个人的自由。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将人类发展过程中自身的问题展现了出来,权力、地位、仇恨、愤怒、战争等,这一切都是长时间困扰人类发展的难题。当我们为了目标奋斗的时侯,我们是否想到,我们最终会得到什么呢?可能是成功,也可能是什么都没有。剧中争夺王位的人、为正义奋斗的人,他们的下场是一样的——死亡。这并不意味着莎士比亚的悲观,恰恰相反,正是这样的悲剧才能够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发人深省正是莎士比亚悲剧的深刻之处,也是其悲剧的感人之处。
【巩固练习】
1.下列各句,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中有一场的情节跟我告诉过你的我的父亲的死状颇相仿佛
②当那幕戏正在上演的时候,我要请你集中你的全副精神
③今晚我们要在国王面前演一出戏
④注视我的叔父
⑤那么我们所看见的那个鬼魂一定是恶魔
⑥要是他在听到了那一段戏词以后
⑦他的隐藏的罪恶还是不露一丝痕迹来
A.③②①④⑥⑦⑤ B.③①②④⑥⑦⑤
C.②①③④⑥⑦⑤ D.②①③⑦⑤④⑥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他一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其中《十四行诗集》最为著名。
B.莎士比亚的戏剧写作共分3个时期:历史剧和喜剧时期、悲剧时期、传奇剧时期。
C.《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合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D.戏剧文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是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
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剧场正在上演昆曲《游园惊梦》,舞台上那青衣眼波流转,步履轻盈,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哄然叫好。
②《明星危情》讲述了一个女明星遭到疯狂报复,历经千难万险几乎死亡的故事。该剧用艺术化的手法告诉观众,在娱乐圈里要做到一尘不染绝非易事。
③玉器博览会上陈列的一件件雕工精美、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深受前来参观、订货的中外客商青睐。
④这位先生对《论语》的解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几乎每一页都会有文字让我感到莫名的激动,以至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⑤《湄公河行动》取材于当时惊天动地的“10·5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其中那场警察扮成商人与毒枭过招的戏看得人惊心动魄。
⑥除了她的独唱无伴舞外,其他的歌舞节目都是群体性的,服装尽显华丽,演员个个长袖善舞,看得人眼花缭乱。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各句所运用修辞于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谗人的诽谤。(排比)
B.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反问)
C.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对比)
D.现在却眼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比喻)
5.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定义。
①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
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④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6.某校举行课本剧表演,下面是这次演出的节目单(部分)。
晚会节目单
1.《窦娥冤》
演出:高一(2)班
2.《哈姆莱特》
演出:高一(6)班
(其他略)
请你在两个节目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7.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一主要矛盾冲突?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选项开头的是②句或③句,根据语句可以看出,开头的应是③,排除C、D两项。分析A、B两项,①应该紧随③后,因为若②紧随③的话,则②中“当那幕”的“那”没有指代对象。
2.答案:C
解析:《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自十九世纪始,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这四部作品的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及理想的破灭。
3.答案:B
解析:①先声夺人:先张大声势以压倒对方,多用于比喻。不合语境。
②一尘不染:泛指人品纯洁,丝毫没沾染坏习气;也形容环境非常清洁。符合语境。
③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也形容人聪明伶俐。符合语境。
④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⑤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不合语境。
⑥长袖善舞: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不合语境。
4.答案:A
解析:A项不是排比,是比喻。
5.答案:悲剧是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为基本特点,后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
解析:
6.答案:感谢高一(2)班同学为我们再现了一段感天动地的《窦娥冤》,但古今中外,满怀愁绪的又何止窦娥一人,接下来让我们走近高一(6)班为我们带来的《哈姆莱特》,一起去认识这位忧郁又延宕的王子。
解析:串联词是主持人组织、串联各节目的话语。它承接上一个节目,开启下一个节目,可以把整台节目恰到好处地联系到一起。写串联词需要在上下两个节目之间找到一个相关联的词或句,如本题可由《窦娥冤》的“冤”巧妙地过渡到《哈姆莱特》的“忧”。
7.答案: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矛盾冲突存在于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从表面来看,矛盾冲突在一对恋人之间展开,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通过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内心深沉,有着痛苦与彷徨的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
解析:全剧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也将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矛盾冲突放在主要矛盾冲突的位置上。戏中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矛盾冲突,以及哈姆莱特内心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都是围绕这一主要矛盾冲突产生、展开的。对这一矛盾冲突要联系当时的现实矛盾来认识。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唤起了人的觉醒,人们重视个性与思想解放,同时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私欲膨胀的社会混乱情况出现。莎士比亚对人生和时代做出深入思考后,着力塑造了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在同社会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哈姆莱特》正代表了莎士比亚对这种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和人性弱点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