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红楼梦阅读专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分类汇编:红楼梦阅读专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4 08:5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红楼梦阅读专题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1分)
《红楼梦》(脂评本)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芸轩”中写道:
(宝玉)因又问晴雯道:“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晴雯道:“快别提,一送了来,我就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饭,就搁在那里。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来给我孙子吃去罢。他就叫人拿了家去了。”
此语段脂砚斋有批语说:“余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真真不错。”
(1)“晴有林风,袭乃钗副”中的“林”“袭”“钗”分别指谁?(3分)
(2)你是否同意“晴有林风”的评价?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8分)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
15.根据下列要求,回答有关《红楼梦》的问题。(共10分)
(1)《红楼梦》中不同的人对同一人物往往有不同称谓,这些称谓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如:人多称王熙风“二奶奶”,而刘姥姥却称她“姑奶奶”。请你从小说中任选一个人物,举出某人对他(她)与众不同的称谓.并赏析其妙处。(5分)
(2)《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被评论家称为“青春王国”,请结合小说中的某一情节或场景,分析大观园里人物的青春之美。(5分)
北京市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1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5分)
16.《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评价贾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评价王熙凤是“都知爱慕此生才”。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概括其理家之才的两个特点,并请结合原著具体情节简要分析。(5分)
北京市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2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5分)
著名红学家脂砚斋评价《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曾说他是“情不情之人”,你认同他的评价吗?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5分)
16.有人用“黠而侠”评价《红楼梦》中刘姥姥,意思是说刘姥姥既有“狡黠”的一面,又有“侠义”的一面。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刘姥姥的“黠”和“侠”的理解。
红楼梦阅读专题
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1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共11分)
《红楼梦》(脂评本)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芸轩”中写道:
(宝玉)因又问晴雯道:“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晴雯道:“快别提,一送了来,我就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饭,就搁在那里。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来给我孙子吃去罢。他就叫人拿了家去了。”
此语段脂砚斋有批语说:“余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真真不错。”
(1)“晴有林风,袭乃钗副”中的“林”“袭”“钗”分别指谁?(3分)
(2)你是否同意“晴有林风”的评价?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8分)
15.(1)“林”“袭”“钗”分别指(林)黛玉、袭人和(薛)宝钗。
(2)开放性答案。对“晴有林风”既可持赞同态度,也可持反对态度。赞同或反对,重点均放在结合原著内容和典型情节,能自圆其说的简要分析上。言之成理即可。
评分标准:解释“晴有林风”2分;从晴雯、林黛玉两人在容貌、思想性格、命运结局等方面,选择至少两个方面,分别结合小说的原著内容或典型情节进行简析(一个方面3分,两个方面以上6分)。
要点示例:
同意“晴有林风”的评价。“晴有林风”意为晴雯在外貌、思想性格和命运等方面与林黛玉有相似之处。
简析的思考与作答方向:
【容貌方面】两人容貌有相似。
【性格方面】①两人都“牙尖嘴利”。②两人都多心敏感。③两人都“爱使小性儿”。④两人都心性高傲,⑤两人都有反抗性。
【对宝玉的情感】两人对宝玉有深情。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
15.根据下列要求,回答有关《红楼梦》的问题。(共10分)
(1)《红楼梦》中不同的人对同一人物往往有不同称谓,这些称谓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如:人多称王熙风“二奶奶”,而刘姥姥却称她“姑奶奶”。请你从小说中任选一个人物,举出某人对他(她)与众不同的称谓.并赏析其妙处。(5分)
(2)《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被评论家称为“青春王国”,请结合小说中的某一情节或场景,分析大观园里人物的青春之美。(5分)
15.(共10分)
(1) (5分) 要点:交代称谓及其特殊性准确,赏析妙处具体、合理、充分。
(2) (5分) 要点:情节或场景选取恰当、符合原著,分析“青春之美”具体、合理。
北京市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1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5分)
16.《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评价贾探春是“才自精明志自高”,评价王熙凤是“都知爱慕此生才”。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概括其理家之才的两个特点,并请结合原著具体情节简要分析。(5分)
16.关于贾探春之才:(1)评价:敏(敏锐、眼光见识、能力手段)、兴利除弊(勇于改革)、雷厉风行,义不避亲(大公无私)等,(2)情节:处理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之事;制定开源节流的制度。
关于王熙风之才:(1)评价:见事明敏、权术机变(才智、能力、手段)、令行禁止(有威严、有决断)、周到妥帖等。(2)情节:处理迟到奴妇;接受贾蓉贾蔷贿赂,答应他二人到江南去采买唱戏的女孩子。
【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理解文学名著的能力。
王熙凤生病,由贾探春代理家政,更是让贾探春的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第一件事是生母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探春不是按照前面王夫人赏袭人的例子赏40两,而是翻出老祖宗时候姨娘的旧例赏20两,这表现了她雷厉风行,义不避亲的特点。
探春管家兴利除弊,具体有一是“节流”,治理哥儿小姐笔墨纸张钱、头油脂粉费用有重复支取的现象,还严格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开源”,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发包给专人管理,这样不但大观园里的鸟食、插花等开销可免了,还可收租金,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劳动积极性,除了按规定上交的,剩下的都归承包者所有。这些事情的处理,表现了贾探春聪敏,兴利除弊的特点。
王熙凤杀伐决断,不讲情面。协理宁国府充分展示了凤姐的“辣手”,有一股不避锋芒的锐气。凤姐不怕得罪人,没有绕着矛盾走,而是迎着矛盾上,结怨树敌也在所不计。有一个仆妇迟到了,也说了情,最后她是不饶,打了二十板子,出去回来以后,还要跪下来磕头叩谢。王熙凤的“辣手”在更多的情况更多场合表现为逞威弄权、滥施刑罚。她素常惩治丫头,“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威吓道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而且当即就拔下那个簪子来戳小丫头的嘴。
王熙凤假公济私。贾珍要派贾蔷到江南去采买唱戏的女孩子,贾琏原不甚同意;但贾蓉示意凤姐,凤姐便立刻发言支持,于是蔷蓉两个当面许下了贿赂。贾琏要派贾芸管理小和尚小道士的差使,凤姐却先答应了贾芹,结果把贾芸打消了;于是贾芸就使用贿赂和巧妙的语言来说动凤姐,果然派了他充当大观园中种树的差使。馒头庵老尼姑求了凤姐假冒贾琏之名,托了长安节度使,强迫别人退婚。这些事件中,能看出王熙凤严厉、独断、令行禁止、假公济私等性格特征。
北京市2022年高三毕业班语文期末冲刺模拟新编训练卷2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5分)
著名红学家脂砚斋评价《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曾说他是“情不情之人”,你认同他的评价吗?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认识。
16.同意。所谓“情不情”,是对一切事物都有感情,包括对他无情之人,乃至于草木山石画卷等,贾宝玉的“情不情”里,藏着对生命最真诚的彻悟。例如,第十九回提到,宝玉不喜欢宁国府这边的热闹戏,忽想到有个小书房内曾挂有一轴美人图,“今日这般热闹,那里自然泠静,那美人也自然是寂寞的,须得我去望慰她一回。美人图本是无生命之物,何谈“寂寞”,又何来“望慰”?但宝玉却能以己度人,把她当作有生命的事物一样体贴。这就是“情不情”。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等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理解“情不情”,宝玉有情、多情、专情而不滥情、纵是无情之人,无情之物,他皆以情待之。此即为脂砚斋对宝玉批语之“情不情”。
通观全书,宝玉将自己最炽热的感情给予了青梅竹马的林黛玉;同时他也不忘留心关怀贾府上下内外他能接触到的任何一位如花美眷;宝玉顾惜佳人,平日里百般体贴,常叹似水流年;由于怜惜美好存在,让宝玉不仅对美人有情,而且在面对诸如枝头新绽的杏花,花间啼叫的雀儿,飘落的美人风筝,美人肖像图等美丽事物的时候,也都表现出一种体贴温柔的态度。
贾宝玉的“情不情”颠覆了当时社会的传统观念,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即使放到现在也不会过时。因为他表达了至善的人性,世间的温情,这种思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评估卷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6题。(共5分)
16.有人用“黠而侠”评价《红楼梦》中刘姥姥,意思是说刘姥姥既有“狡黠”的一面,又有“侠义”的一面。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刘姥姥的“黠”和“侠”的理解。
【答案】黠,即聪明。刘姥姥小说中说她是久经世故,二进贾府时,情知是王熙凤等戏耍她,但是她还是有意配合凤姐鸳鸯哄贾母高兴,是装傻。讲故事也有意迎合贾母宝玉的好奇心理,投其所好。
侠,即有义气,敢担当。当贾府溃败时,巧姐被卖。刘姥姥知恩图报,救下巧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黠”,即聪明。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典型的底层人形象,从第六回刘姥姥来贾府打秋风借钱,到第百十三回凤姐托孤,刘姥姥可谓见证了贾府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全过程,她身为一个农村妇人,本与贵族阶层无任何关联,曹公却别出心裁,通过刘姥姥借钱这么一件小事,让这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老妇人与贵族生活得以接触,底层人民与贵族阶级的碰撞,深化了《红楼梦》的现实内涵,并将这位老人的生存智慧通过贾府这个平台得以施展。刘姥姥看似愚蠢,频繁闹笑话,实则大智若愚,心如明镜,只是故意配合众人开玩笑,并非真的一无所知。
“侠”,即有义气,敢担当。她第三次出现救巧姐并收留她却是可敬的;前面越是可笑,后面就越是可敬。有谁能想到供人取笑的人竟然是救命恩人呢。当贾府溃败时,巧姐被卖,刘姥姥救下巧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