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临清一中 学科 地理 编写人 王之波 审稿人 胡玉芹
第四单元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教案
一、教材分析
《自然灾害与人类》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2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以洪灾为例掌握洪水与洪灾的联系,洪水形成的原因。并且以此为基础学会分析其他相关的灾害。本节内容是选修自然灾害与保护的基础,内容也比较简单一些。学生易掌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学会分析诱发洪水灾害的种种因素。
2.能力目标:
(1) 以长江和黄河为例,分析有关洪水及洪灾的形成理论。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地理语言准确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理性的灾害观和正确的资源观。
(2)让学生懂得趋利避害,使资源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校的高一属于分层次教学,学生基础有差异。对于A层次学生来说老师多引导学生,深挖学生的思维。对于其他层次一方面要有一定量的提示和补充,另外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地理用词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课下要求要有所区别。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自然灾害与人类,完成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各设组长),室内教学。课前打开多媒体,课前准备地图册。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多媒体展示2010年我国松花江流域在吉林的洪水灾害视频片段
教师首先提问:
(1)今年(2010年)夏季在我国南方、东北 发生了什么灾害 (洪水灾害、洪涝灾害)
(2)这些洪灾有哪些危害呢? (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以洪灾为例来学习自然灾害。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如何理解自然灾害?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如何理解自然灾害?
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认真预习了。分组合作大家完成探究一的内容和问题。
展示探究思考题。
(1)你认为自然灾害是怎样的?
(2)自然灾害的种类有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
(3)你认为荒无人烟的地方会发生自然灾害吗?为什么?
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课堂实录) ,
每组一个代表回答问题,另外小组给与补充或提出疑问(质疑要有理由),实在有问题的教师给与说明。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学生结合预习内容可以掌握。
探究二的思考题:
(1) 分析是洪水?洪灾?你能说出他们的区别和联系吗?
(2)列举洪水有哪些危害?
教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找学生进行解答和讲解,学生总结。(课堂实录)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较为掌握,学生可独立完成。
探究三:?探究三.洪灾的形成原因?
让学生仔细读教材本部分内容,教师多媒体展示问题:
( 1 )你能总结出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吗?
(2)你认为流域的汇水速度与地面坡度、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率分别有怎样的关系?
(3)河道的顺直程度、通常程度、纵向坡度与河道的排水速度有什么关系呢?
(4)列举一下人类活动哪些行为也能引起洪水?
(5)思考人类在流域破坏植被和围湖造田常能引发洪水的原因?
先组内讨论探究问题,再组间进行交流意见。引导学生先宏观后微观对其认识,可先总结洪灾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再具体细化补充,如自然原因有哪些?具体怎样影响的?学习小组交流完后,逐一讲述问题。教师讲评总结。最后多媒体出示98年我国长江流域洪灾有关资料,让学生再次思考,用总结出的思路去验证核实。
设计意图:该部分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是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其方法有所差异。A层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思考,总结洪灾成因以及理解。并能够应用到具体事例中。对于其他层次分组合作,教师提示引导。最后用案例可以帮学生突破难点。
探究四、五
展示问题
(1)找出泥石流的发生具备的条件?
(2)你能描述出泥石流的发生过程吗?
(3)想一想泥石流易在我国哪些地区发生?你的理由?
(4)你能总结出防洪减灾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各有哪些吗?
组织学生在教材材料中找到相关信息,并简单总结。
设计意图:该部分易于理解,重要可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洪灾成因的共同规律,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全球变暖。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重点是全球变暖后可能的影响。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自然灾害
1.定义
2.类型
二.洪水和洪灾
1.区别和联系
2.洪灾成因
3.泥石流
三.防洪减灾
1.措施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与前面自然地理相比较,内容易懂。可发挥学生的作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可借助长江洪灾案例分析,进行突破难点。也可借其对教材内容进行巩固。总结部分,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掌握。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分组探讨15分,教师补充10分,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0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最后,由于能力有限。各个环节一定存在问题和不合适的地方,望见谅。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学校 临清一中 学科 地理 编写人 王之波 审稿人 胡玉芹
第四单元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自然灾害与人类”,1. 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初步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以及防灾措施。
二、预习内容
1.自然灾害:定义
种类
影响
2.洪水与洪灾
(1)洪水与洪灾的区别和联系
(2)洪灾造成哪些危害
3.洪灾的成因?????? (1)洪水致灾的两大基本环节是
(2)洪水的形成有哪些原因
(3) 分析流域和河道状况对洪水形成的影响
项目
因素
影 响
流域汇水速度
河道排水速度
(4)泥石流的定义、特点、成因。
4.洪灾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
?
?
?
?
?
?
?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成因、类型及其危害。深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学习洪水和洪灾问题,学会分析诱发自然灾害的种种因素,揭发自然灾害的诱发机制和发生规律,明确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危害,寻求防灾、减灾的方法、措施。
3.通过分析洪峰、洪灾和泥石流的相互关系加深对自然灾害之间关联性的认识。
4.通过探究洪灾的成灾特点,尤其是认为因素对洪灾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
三、学习过程
(一)自然灾害
探究一 如何理解自然灾害?
(1)你认为自然灾害是怎样的?
(2)自然灾害的种类有哪些?自然灾害的影响?
(3)你认为荒无人烟的地方会发生自然灾害吗?为什么?
(二)洪水和洪灾
探究二 洪水和洪灾有怎样的关系?
(1) 分析是洪水?洪灾?你能说出他们的区别和联系吗?
?(2)列举洪水有哪些危害?
(三)洪水的形成
?探究三.洪灾的形成原因?
?( 1 )你能总结出洪水形成的自然原因吗?
?(2)你认为流域的汇水速度与地面坡度、土壤含水量、植被覆盖率分别有怎样的关系?
(3)河道的顺直程度、通常程度、纵向坡度与河道的排水速度有什么关系呢?
(4)列举一下人类活动哪些行为也能引起洪水?
(5)思考人类在流域破坏植被和围湖造田常能引发洪水的原因?
(四)泥石流
探究四.你对泥石流有怎样的认识?
(1)找出泥石流的发生具备的条件?
(2)你能描述出泥石流的发生过程吗?
(3)想一想泥石流易在我国哪些地区发生?你的理由?
(五)洪灾的防治措施
探究五。如何防洪减灾?
你能总结出防洪减灾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各有哪些吗?
四.反思总结
某流域发生洪灾的原因
思路一: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大方面。自然原因可从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分析。人为原因可从______________等方面分析。
思路二:主要分析四大方面。1.流域内的地形地势 2.流域的水系特征 3.流域的气候特点4.流域内哪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五.当堂检测
1. 下列不属于影响河流汇水速度因素的是( )
A.地面坡度 B.土壤含水率 C.植被覆盖率 D.河谷的顺直程度
2、治理和防洪并举的治理长江的主要手段是( )
A.造林种草 B.加固大堤 C.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库
3.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
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C.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D.“小雨量、高水位、水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
重要作用。
4.2000年春季以来,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接二连三出现沙尘天气,时间之早、频度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历史同期罕见,给华北地区的交通、环境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1)我国_______、_______和华北一带冬春常遭受风沙灾害,_______风将沙尘吹向东部和东南地区,形成沙尘天气。
(2)造成北方地区沙尘现象加剧的原因,除了_______等自然因素外,人为因素主要是在我国北方摹地区的_______和_______行为,造成_______的恶果;在林区的_______行为,导致地表水分减少,风沙天气多发。
(3)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常与_______过境有关,若该锋过境时,锋前的暖气团水汽含量丰富,在我国北方常形成_______天气。
(4)治理风沙、减轻灾害的有效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A 3.C4. 4、(1)东北 西北 西北 (2)气候异常 过渡开垦 过渡放牧 草场退化 过度砍伐 (3)冷锋 暴雨 (4)退耕还林 退耕还草、降低载春量、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建立法规、工程固沙、生态管理等。
课后练习与提高
1. 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
2. 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南北温差大
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
3. 有关气象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B.短时间的大暴雨,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C.冬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D.干旱是造成我国农田受灾面积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
4. 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是(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5. 下列有关地质灾害关联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地发生的滑坡、泥石流,一定与地震有关
B.一种原发性的地质灾害往往诱发其他灾害
C.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D.某地土地荒漠化,可能与降雨有关
6. 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
A.北旱南涝 B.北涝南旱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7. 主要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和滑坡 B.火山和泥石流 C.火山和滑坡 D.滑坡和泥石流
8. 下列属于防洪工作的工程措施是( )
A.修建分洪区 B.洪泛区土地管理 C.实行防洪保险 D.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9. 人们通过植树造林可以预防或减少的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爆发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10. 对台风、暴雨洪涝的最主要的监测手段是( )
A.气象台的人工监测 B.利用气象雷达 C.利用探测气球 D.利用气象卫星
二、综合题
滞洪区是为了抵御洪水而划定的地区,在洪水期来临时蓄水以保证下游河堤的安全。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式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是_____流域,C是______流域,B、D在黄河和长江的__________地区。
(2)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
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C 5.D 6.B 7.D 8.A 9.C 10.D
二、综合题
11.(1)海河 淮河 中下游 (2)自然原因:7、8月份降水集中,多暴雨,海河水系呈扇形,加之泥沙大,淤积严重,导致下游排水不畅,加之地势平坦,极易出现洪涝灾害。社会原因: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 (3)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形成了“悬河”,堤坝容易漫溃(4)我国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稀少.河谷较深,不易发生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