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简单机械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下列工具在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扫帚 B.瓶盖起子
C.钓鱼竿 D.筷子
2.撬棒使用时是省力杠杆,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力大于阻力 B.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C.动力等于阻力 D.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3.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下列日常工具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开瓶扳手
B.钓鱼竿
C.大铡刀
D.撬棒
4.动力为20N,阻力为100N,若动力臂长80cm,则当杠杆平衡时,阻力臂长应为( )
A.20 cm B.16cm C.25cm D.400cm
5.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应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巴掌拍不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四两拨千斤——省力杠杆
C.脚底抹油溜得快——减小摩擦 D.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压强
6.一根粗细均匀变化的杆,在O点支起刚好平衡,测得AO︰OB = 2︰3,设AO段质量为M1 ,OB段质量为M2 ,则M1︰M2 应该( )
A.等于3︰2 B.小于3︰2 C.大于3︰2 D.等于1︰1
7.如图所示是某起重机示意图。当重物由主梁右端缓慢移向支点O的过程中,拉力始终竖直,主梁始终水平且重力和支点处的摩擦不计,则拉力F与重物到支点O的距离s的关系图象是( )
A. B. C.D.
二、填空题
8.如果把铁锹看作费力杠杆,在图所示的A、B、C三点中,支点是______点,动力作用点是______点,阻力作用点是______点。
9.如图所示,若物体A重1500N,物体A与地面间摩擦力是90N,不计滑轮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当绳子自由端移动3m,则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A前进时,拉力F=______N,物体A移动______m。
10.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应使杠杆在 ___________位置保持平衡,是为了 ___________。
11.如图搬运砖头的独轮车,独轮车属于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车箱和砖头的总重G=1200N,独轮车的有关尺寸如图所示.推车时,人手竖直向上的力F应为______N。
12.一自身质量忽略不计的定滑轮匀速吊起500 N的重物,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的拉力是_______N,拴滑轮的天花板受到的力是_______N。
1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铁块,由绕过___________(选填“定”或“动”)滑轮的细绳与重的沙桶相连且保持静止,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铁块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
14.学校升旗时,旗杆顶端装的滑轮是______滑轮,当国旗缓缓上升,旗手向下拉动绳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
15.钓鱼时,钓鱼竿可看成一根杠杆,如图它是一个___________杠杆,要使钓起鱼时省力一些,则钓鱼者两只手之间的距离应___________一些(填增大或减小)。
16.山区常见宛如盘龙的公路,通过此公路的汽车能很容易地翻过山头。盘山公路可模拟为简单机械中的 ______,与笔直上山的小道相比,盘山公路的特点是 ______。
三、作图题
17.如图所示,O为支点,请在A点作出人用木棒撬动石头的最小作用力F的示意图,并标出其力臂l。
18.在图中,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为力的力臂。在图中画出力的力臂和力的示意图。
19.(1)如图所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左边与竖直光滑墙壁接触,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______)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能绕O点转动,若在杠杆中的A端施加一个最小的动力F1,使杠杆在此位置平衡,请画出该力及对应的动力臂l1(要求保留作图痕迹)。(_______)
四、实验题
2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
如图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________个。
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
21.为了测量细棉线的抗断拉力(即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超过这个拉力,细线就会断裂),小力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
(1)取一根轻质米尺,将细棉线两端固定在A端和地面上,B端挂上重为G的钩码,让米尺在______位置平衡;
(2)将悬点O逐渐向______(选填“A”或“B”)方向移动,直至线被拉断,记下此时悬点的位置,读出OA与OB的数值;
(3)细棉线的抗断拉力表达式为Fmax=______。
22.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陈智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每个钓码的重力均为0.5N。
(1)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______(选填“向左”、“向右”)调;
(2)调平之后如图乙所示,在点挂3个钩码,应在点挂___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若在两点同时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杠杆将_________(选填“仍然平衡”、“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
(4)如图乙,小慧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在点先沿竖直方向向下拉,再逐渐转动到图乙所示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若要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五、计算题
23.如图,工人师傅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50s内把重400N的箱子匀速提起5m,动滑轮重80N,绳重摩擦不计,求:
(1)在图上画出绕绳方式;
(2)人对绳子的拉力为多大?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24.如图所示装置中,O为轻质杠杆AB支点,AO:OB=3:2,A端用细绳连接物体M,B端用细绳悬挂物体N,物体N浸没在水中,此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物体N的体积为500cm3, 物体N的密度为4g/cm3, g取10N/kg,绳子的重力忽略不计,求:
(1)物体N的质量
(2)物体N所受的浮力F;
(3)物体M的重力G.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D
6.A
7.B
8.C B A
9.30 1
10.水平 方便测量力臂大小
11.省力 300
12.500 1000
13.定 6N
14.定
15.费力 增大
16.斜面 省力
17.
18.
19.
20.左 3 变大 动力臂变短了
21.水平 A
22.向左 2 便于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 顺时针转动 变大
23. 240N 83.3%
24.(1)2kg (2)5N (3)10N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五章简单机械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练习(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省距离的是( )
A. 旗杆上的定滑轮 B. 夹东西的筷子
C. 开门的把手 D. 蜿蜒的盘山公路
2.下列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天平 B.理发剪刀
C.钢丝钳 D.瓶盖起子
3.如图所示,杠杆OAB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动力F作用在杠杆B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将杠杆缓慢地由倾斜位置拉至水平的过程中,F的大小变化情况(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判定
4.如图所示,常用的杠杆工具,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金属镊子 B.船桨
C.钓鱼竿 D.活动扳手
5.如图用10N的拉力去拉5N的物体,恰好使物体匀速上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没有沿竖直方向向下拉物体时,会使得拉力变大,机械效率变低
B.该滑轮费力,但省距离,它的实质是一个费力杠杆
C.该滑轮的效率只有50%,是由绳重和摩擦导致的
D.若将此滑轮改为动滑轮,可以提高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6.有关蜡烛跷跷板的小制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用越粗的蜡烛效果越好
B.转轴位置离蜡烛重心越远越好
C.为防止蜡烛摆动过大而翻转,可将蜡烛两端的下侧面削去一些
D.为防止蜡烛摆动过大而翻转,可使转轴位置处于蜡烛重心上方
7.如图所示,绕固定点O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处挂一重物G,端点处有一个始终垂直于杠杆的拉力F,使其缓慢地向图中A位置移动到B的过程中,关于拉力F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直增大 B.先变大后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保持不变
8.下列有关划船中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桨往后划水,使船前进的力,施力物体是桨
B.划船时桨是省力杠杆
C.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停止划桨后,船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船受到惯性的作用
9.如图所示的装置,滑轮自重20N,其下端挂重280N的物体C,杠杆可绕轴O无摩擦地转动,绳和杠杆的重力不计,杠杆上刻度均匀。要使杠杆在图示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直向上的力F应是( )
A.150N B.200N C.300N D.400N
10.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装置匀速拉动水平面上的物体。已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重力的0.1倍,物体被匀速拉动的距离为1m,物体重力为60N,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5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地面上固定的滑轮是定滑轮,起到了省力的作用
B.物体被匀速拉动的距离为1m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4m
C.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D.若增加物体的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11.用下列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不计摩擦、机械自重及绳的重量,其中用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2.如图所示,某人用一根轻质木棒挑一重为80N的物体站在水平地面上,木棒AB保持水平,棒长AB=1.2m,重物悬挂处离肩膀距离BO=0.8m,则人的肩膀对木棒的支持力___________N,若肩膀与B端的距离变小,则肩膀的支持力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如图所示,将长为1. 2m的轻质木棒平放在水平方形台面上,左右两端点分别为A、B,它们距台面边缘处的距离均为0.3m。在A端挂一个重为30N的物体,在B端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若要使木棒右端下沉,B端挂的物体G至少要大于___________N。
14.如图为苏通大桥。“桥塔为什么要造这么高?”小强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将大桥的结构进行简化,抽象成图甲所示的_______模型(选填“滑轮”“轮轴”或“杠杆”)。又画了桥塔高低不同的两幅图,图乙和图丙。小华通过比较发现:“适当增加桥塔的高度,可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斜拉索拉力的力臂,从而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拉索的拉力。
15.如图所示,在学校升旗仪式上,当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是由于旗杆顶部有一个___________滑轮(选填“动”或“定”),使用它可以改变动力的___________(选填“大小”或“方向”)。
16.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弹簧秤示数为26牛,则物体B重为______牛;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______牛。(不计滑轮重)
17.如图所示,用的拉力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以的速度匀速前进,若不计滑轮重力、绳重及轴摩擦,若受到的摩擦力是,不计滑轮重力、绳重及轴摩擦,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物体的速度是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是某工人用三种方式分别拉起重为200牛的物体,图(b)装置是______滑轮,使用该滑轮的优点是______。用图(c)滑轮的优点是可以改变力的______。
19.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长为1.5m,AO长为0.3m,物体G的重力为60N,为使杠杆水平平衡,在B点应至少施加一个 _____牛的力FB,方向为 _____。
三、作图题
20.(1)如图甲所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水平平衡状态,l1为动力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阻力臂l2及动力F1的示意图________。
(2)在图中画出:杠杆所受拉力的力臂L1和所受阻力F2的示意图________。
(3)如图所示,用一根硬棒搬动一个石块,棒的上端A是动力的作用点,若要用最小的力搬动石块,请标出杠杆的支点O,并画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________。
21.若用一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提升重物,请你用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22.如图所示,请你画出动力F1的力臂。
四、实验题
23.小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桌上,此时杠杆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为了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她应将两侧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边调;
(2)小华在水平平衡的杠杆两边挂上钩码后如图乙所示,正确测出力和力臂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实验次数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1 4 1 4
2
3
小华根据表中记录的一次实验数据就想分析得出结论,她的不妥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她仍然分析数据并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小明说她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小明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小明的建议下,他们正确的完成了实验,则他们在如图乙所示的基础上,应该在下列方法中选择______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并多次测量;
A.调节平衡螺母 B.只改变钩码个数
C.只改变钩码悬挂位置 D.改变钩码个数和悬挂位置
(4)他们在评估探究的过程中认为数据中的力臂恰好都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应改变动力或阻力的________进行实验。于是,小明同学协助小华同学按图丙方式进行实验,获得下表中两组数据。综合分析表中数据他们真正理解了力臂是支点到_________的距离。
实验次数 动力 间距离/ 阻力 间距离/
4 0.8 15 1.0 10
5 1.4 15 1.0 10
24.小明实验小组同学进行杆杠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用的每个钩码均重0.5N。
(1)当小明安装好杠杆,发现杠杆左高右低,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小明和同学们在不同的位置挂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水平平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G/N 阻力臂l2/cm
1 2 15 3 10
2 3 20 4 15
3 4 10 2 2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杆杠平衡的条件为:______。
(3)得出结论后,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进行了如图甲所示实验,在杠杆的左端20cm处挂2个钩码,而在杠杆的右端10cm处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往下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测力计的读数F=______N;如果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测力计读数F′______F(选填“>”、“<”或“=”)。
(4)小红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始终竖直向上拉杠杆,如果将该拉力看做动力F1,则杠杆水平平衡时,F1×l1______(选填“>”、“<”或“=”)F2×l2。用乙图实验时,三个钩码重1.5N,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6N,则将钩码改为3N,杠杆再次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为______N。
25.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中:
(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的重心在悬挂点O________侧(选填“左”、“右”、“上”或“下”),为避免杠杆的重力对实验产生影响,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小洁和小红意见不同。小洁认为杠杆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这种说法对吗?________(选填“对”或“错”)。后来小洁将杠杆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杆支点左侧某位置挂3个钩码,在支点右侧某位置用始终竖直向下的力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如图乙所示,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拉力的大小________。
(3)小林同学尝试利用杠杆原理测量一把直尺的质量,如图丙所示,将质量是m的钩码挂在刀口左侧的直尺上某一适当位置,在刀口上向右移动直尺,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此时________到刀口的距离,视为动力臂l1,尺中心(重心)到刀口的距离,视为阻力臂l2,则用上述已知的和测得的物理量可写出直尺的质量为________。
五、计算题
26.如图所示,滑轮组悬挂在水平支架上,某工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向下拉动绳子自由端,使物体A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提升过程中绳子自由端拉力。已知物体A重540N,该工人重500N,两个滑轮质量相等,不计滑轮组的绳重和摩擦。求:
(1)提升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2)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
(3)支架受到滑轮组的拉力为多少?
27.在建筑工地,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建筑材料运送到高处。当电动机用800N的力拉钢丝绳,使建筑材料在10s内匀速上升1m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g取10N/kg。求:
(1)钢丝绳自山端的移动的速度?
(2)建筑材料所受的重力?
28.图中是搬运砖头的独轮车,使用时可视为杠杆,其支点为车轮的车轴处“O”。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和车总重G为1200N,请解答以下问题:
(1)在图中画出重力G的力臂;
(2)求推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的大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A
4.D
5.C
6.D
7.B
8.C
9.B
10.C
11.C
12.240 变小
13.90
14.杠杆 增大 减小
15.定 方向
16.13 7
17.30 4
18.动 省力 方向
19.15 竖直向下
20.
21.
22.
23.是 左 只进行一次实验便得出结论 不同的物理量,不能进行加减运算 D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线
24.左 2 大于 大于 6.6
25.左 右 对 变小 不变 钩码
26.(1)90% ;(2)200N;(3)960N
27.(1)0.3m/s ;(2)2160N
28.(1); (2)400N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五章简单机械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练习(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我国政府为缓解山区人民出行难的问题而修建的盘山公路,修建盘山公路的目的是( )
A.减小汽车的重力
B.减小汽车牵引力
C.减小汽车上坡时所需的牵引力
D.减小汽车上坡时行驶的路程
2.如图所示,起瓶器开启瓶盖时,可看作是( )
A.以B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B.以B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C.以A为支点的费力杠杆 D.以A为支点的省力杠杆
3.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与其它三种不是同一种类型的是( )
A.取碗夹子 B.核桃夹子
C.羊角锤 D.修枝剪刀
4.如图所示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钩码重1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A点挂4个钩码能使杠杆平衡
B.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当示数为0.5N 时,能使杠杆平衡
C.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拉,无论如何改变用力方向都要省力
D.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拉,无论如何改变用力方向都要费力
5.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忽略各种摩擦及杠杆和滑轮的重力,当提起相同重物时,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6.某同学探究动滑轮的特点,进行了正确操作后,将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
实验次数 物重G 拉力F
1 1.0N 0.65N
2 1.5N 0.90N
3 2.0N 1.15N
A.实验失败,停止实验
B.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
C.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
D.与同学分析可能的原因
二、填空题
7.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的重物,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将物体匀速拉动,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是30N,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滑轮与绳间摩擦,水平拉力F为___________N。
8.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1)旗杆的顶端安装着一个_____(选填“定”或“动”)滑轮,当旗帜缓慢下降时,手对绳的拉力方向向_____(选填“上”或“下”)。
(2)使用剪刀时,把被剪物体尽量靠近剪刀的转动轴,目的是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阻力臂,这样剪断物体更省力。
9.人们在生活中随时都会用到我们学过的简单机械,例如我们每天开门使用的钥匙就是个______ (滑轮/轮轴/斜面)类机械,它是______ (省/费)力机械,螺丝钉与______ (滑轮/轮轴/斜面)类机械类似,它是______ (省/费)力机械。
10.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B长为1.5m,AO长为0.3m,物体G的重力为60N,为使杠杆水平平衡,在B点应至少施加一个 _____牛的力FB,方向为 _____。
11.如图所示,杆秤秤砣的质量为0.2千克,杆秤的质量忽略不计。若杆秤水平静止时,被测物和秤砣到秤纽的距离分别为5厘米、20厘米,则被测物的质量为___________千克。若秤砣有缺损时,则被测物的真实质量值___________杆秤所示的质量值(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12.如图所示,独轮车车斗和车内的煤受到的总重力G为900N。此重力作用于A点,车轴O为支点。将车把抬起时,作用在车把上的力F至少为___________N。独轮车属于___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运送同样多的煤,要想使力F更小些,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
13.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可以驶上高耸入云的山峰。若将盘山公路取直,相当于汽车沿斜面爬到山峰。斜面是一种 ___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的机械,比起直通山顶的路,汽车走的路程更 ___________。
14.研究盘山公路的作用时,小马认为盘山公路省力,他思考时抓住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忽略次要因素是_______,建构了_______。
15.如图所示,轻质杠杆AC可以绕O点转动,AO:OB=3:1。甲乙两物体重均为300N,甲的底面积为4cm2,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______Pa。如果将乙从B点向C点移动,甲对地面的压力将 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如图所示,将长为1. 2m的轻质木棒平放在水平方形台面上,左右两端点分别为A、B,它们距台面边缘处的距离均为0.3m。在A端挂一个重为30N的物体,在B端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若要使木棒右端下沉,B端挂的物体G至少要大于___________N。
三、作图题
17.图甲是拍照时用的自拍杆,可以简化为图乙中以O为支点的杠杆,请你在图乙中画出:
(1)阻力F2的力臂l2;
(2)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力臂l1。
18.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L1为动力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动力F1及阻力臂L2的示意图。
19.作图题:旅行箱在拉力作用下静止于图示状态,O点为旅行箱的重心,A为拉力的作用点,请在图中画出旅行箱的重力以及最小拉力F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
20.小华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杠杆上相邻刻线间的距离相等。
(1)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时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处于杠杆平衡状态;
(2)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
(3)如图乙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 A 点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 0.5N,在 B 点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仍使在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_____N;
(4)在问题(3)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下拉时,如图乙,再次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6)小华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明同学做“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如图1所示,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不同数量的钩码,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钩码的重力G/N 钩码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2 0.1 0.9 0.3 74%
2 4 0.1 1.6 0.3 83%
3 6 0.1 ① 0.3 ②
(1)在实验过程中,应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三次实验时,拉力的大小如图2所示,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表格中编号①的数值是_____,②的数值是_____;
(3)小明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到了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汽车作为一种“机械”,提高效率对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请你指出以下三种提高效率的方法中,方法_____是与本实验同理的。
方法一:鼓励人们“拼车”出行,使汽车尽量装满人员
方法二:汽车制造厂用新材料减轻汽车重量
方法三:经常给汽车做保养,保持良好的润滑
(4)小明发现绳端移动的距离与钩码提升高度有固定的倍数关系,于是他认为钩码数量一定时,无论将钩码提升多高,都不影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芳则认为:钩码提升的高度不同,机械效率就变化了,你认为_____ 的看法是正确的。
22.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发现杠杆左端略高于右端,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图甲中的A处挂2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在B处应挂_________个同样的钩码。
(3)在图乙中的C处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F,使杠杆水平平衡。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仍要保持杠杆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五、计算题
23.一长方体的物体B底面积为20cm2,放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5000Pa。将它挂在一轻质细杆的C点,在D点挂另一重力为50N的物体A,使细杆水平平衡,已知CO=20cm,OD=10cm。A对地面的压力?画出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
24.如图所示装置中,O为轻质杠杆AB支点,AO:OB=3:2,A端用细绳连接物体M,B端用细绳悬挂物体N,物体N浸没在水中,此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物体N的体积为500cm3, 物体N的密度为4g/cm3, g取10N/kg,绳子的重力忽略不计,求:
(1)物体N的质量
(2)物体N所受的浮力F;
(3)物体M的重力G.
参考答案:
1.C
2.D
3.A
4.D
5.B
6.A
7.10
8. 定 下 减小
9. 轮轴 省 斜面 省
10. 15 竖直向下
11. 0.8 小于
12. 225 省力
13. 省力 长
14. 坡度 形状、平整程度 斜面模型
15. 5×105 减小
16.90
17.
18.
19.
20. 是 右 1.5N 方便测量力臂 变大 拉力的力臂变短了 寻找普遍规律
21. 匀速竖直 2.3 87% 一 小明
22. 左 3 变大 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变小了(F的力臂变小了,所以F变大)
23.30N;
24.(1)2kg (2)5N (3)10N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第五章简单机械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练习(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若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为了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A点挂4个钩码能使杠杆平衡
B.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当示数为0.5N时,能使杠杆平衡
C.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拉,一定能省力
D.用弹簧测力计在A点拉,一定要费力
2.如图用10N的拉力去拉5N的物体,恰好使物体匀速上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没有沿竖直方向向下拉物体时,会使得拉力变大,机械效率变低
B.该滑轮费力,但省距离,它的实质是一个费力杠杆
C.该滑轮的效率只有50%,是由绳重和摩擦导致的
D.若将此滑轮改为动滑轮,可以提高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3.综合实践课上小红用剪刀修剪树枝时感到很吃力,为了使小红容易剪断树枝,有四位同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是( )
A.小明:用剪刀尖去剪
B.小莹:用剪刀的中后部去剪
C.小敏:用剪刀的中前部去剪
D.小洁:放弃,不去修剪了
4.如图,用始终水平的拉力从实线位置缓慢提起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 )
A.F的力臂变小,F的大小变大
B.F的力臂变大,F的大小变小
C.重力G与它的力臂乘积保持不变
D.重力G与它的力臂乘积变大
5.如图的杆秤为我国古代的衡器,提纽O处是支点。已知AO为5cm,秤砣质量是500g,当秤钩称量物体时,当秤砣放在B处时秤杆平衡。杆上B处的刻度(也叫“秤星”)显示2kg。如果将500g的秤砣换成一个550g的较大秤砣,秤钩上挂的还是原来的物体,这时从秤杆上读得的被称物体的质量( )
A.为0 B.小于2kg C.大于2kg D.等于2kg
6.“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下列生产和生活中的杠杆与阿基米德设想的杠杆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 食品夹 B. 托盘天平
C. 钓鱼竿 D. 修树剪
7.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中,省距离的是( )
A. 旗杆上的定滑轮 B. 夹东西的筷子
C. 开门的把手 D. 蜿蜒的盘山公路
8.如图所示,物重为G的物体在下列四种情景中均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拉力F1、F2、F3、F4的大小关系是( )
A.F29.使用杠杆过程中,当杠杆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一定相反
B.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一定相等
C.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D.动力和阻力欲使杠杆的转动方向一定相反
二、填空题
10.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棵相同几乎相同的杨树,它们的树冠和根系基本相同,只是乙比甲高。当我们研究哪棵杨树容易被大风吹倒或折断时,可以把杨树看作是一个_______模型,由此可以判断出_______树容易被吹倒或折断。
11.如图所示为一拉杆旅行箱的示意图,将其视为杠杆,O为支点,B为重心,BC为竖直方向,A为拉杆端点。已知箱重为250N,OA为120cm,OC为24cm。在A点沿图示方向施加动力F,箱子静止,则动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N;为了让施加的动力F变小,可以采取的办法是__________。
12.如图,拉力F=11N,滑轮重1N,不计摩擦,物体重G=_________ N。
13.小汽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交通工具。座椅松软坐得比较舒服,是因为受力面积___________,压强________的缘故(填“增大”“不变”“减小”);方向盘边缘刻有花纹是为了___________摩擦(填“增大”“减小”),盘子做得较大,就是一个变形的________杠杆;汽车底盘较矮是降低了___________,增加稳度。
14.如图所示,某人用一根轻质木棒挑一重为80N的物体站在水平地面上,木棒AB保持水平,棒长AB=1.2m,重物悬挂处离肩膀距离BO=0.8m,则人的肩膀对木棒的支持力___________N,若肩膀与B端的距离变小,则肩膀的支持力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如图(a)所示为江阴长江大桥。“桥塔为什么要造这么高?”小强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将大桥的结构进行简化,抽象成图(b)所示的模型,小强通过比较发现:适当增加桥塔的高度,可________(增大/减小)斜拉索拉力的力臂,从而________(增大/减小)斜拉索的拉力。
16.如图所示,如果把正在铲土的铁锹看成是杠杆,那么图中A、B、C三点中,支点是___________点,动力作用点是___________点,阻力作用点是___________点。
17.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钩码的总重为1N,钩码上升的高度h为0.1m,测力计竖直向上移动的距离s为0.3m,此时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忽略杠杆转动轴的摩擦,仅将钩码的悬挂点从A移到B,若重物提升高度相同,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8.如图所示,一张重 90N 的笔记本电脑桌放在水平地面上,桌面上不放任何物品时,工字型底座左侧两个滚轮对地面的压力共 60N,则右侧两个滚轮对地面的压力共_________N。若底座的长度为 63cm,则桌子重心到底座左侧的水平距离为_________cm。
三、作图题
19.图甲是拍照时用的自拍杆,可以简化为图乙中以O为支点的杠杆,请你在图乙中画出:
(1)阻力F2的力臂l2;
(2)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力臂l1。
20.若用一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提升重物,请你用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21.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F2未画出)处于平衡状态。O为支点,L2为力F2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L1和力F2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
2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刻度尺、细线、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
(1)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杠杆静止时处于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此时应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水平平衡;
(2)实验时应调节杠杆至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
(3)如图乙,杠杆已平衡,若在左右两侧各加挂一个钩码,杠杆会______(选填“保持水平平衡”“左端下沉”“右端下沉”);
(4)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如果保持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为了保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3.利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若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螺母向______(左/右)调。
(2)如图乙所示,为了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弹簧测力计需要沿______方向向下拉动,直至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
(3)小明进行了三次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中F1大小为弹簧测力计示数,F2大小为钩码的重力,l1 l2分别为F1 F2对应的力臂 该组用图乙装置继续实验时,小明记录的一组数据是F1=1N,l1=5cm,F2=0.5N,l2=10cm;同组小芳记录的另一组数据是F1=4.5N,l1=10cm,F2=3N,l2=15cm,为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第四次实验数据最好采用______(小明/小芳)的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3 10 2 15
2 1 10 2 5
3 1.5 20 2 15
4
(4)小华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为了证明小华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小华做了如图丙的实验改进,此实验______(能/不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
五、计算题
24.在九年级物理拓展课上,李博同学模拟某建筑工地上塔吊的工作情景,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来提升装修材料,若他用250N的拉力将500N的材料以0.5m/s匀速提升了20s,(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求:
(1)提升500N材料时,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0N时,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大可提高到多少。
25.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质量为70kg的物体提高5m,每个滑轮质量是2kg,忽略绳重和摩擦,求:
(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2)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是多少牛?
26.利用图所示装置将一正方体物件从河中打捞上岸。作业时,物件被以v=0.1m/s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吊离河中。以图甲所示位置为计时起点,物件竖直向上被吊离水面过程中的绳端拉力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忽略绳重、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已知河水的密度ρ=1.0×103kg/m3,则:
(1)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多大?
(2)图甲所示位置时,河水对物件上表面的压力多大?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B
6.D
7.B
8.A
9.D
10. 杠杆 乙
11. 100 加长拉杆长度等
12.5
13. 增大 减小 增大 省力 重心
14. 240 变小
15. 增大 减小
16. C B A
17. 0.5N 66.7% 增大
18. 30 21
19.
20.
21.
22. 平衡 左 可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同时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左端下沉 变大
23. 水平 右 竖直 水平 小明 能
24.(1);(2)
25.(1)15m;(2)240N
26.(1)40000N;(2)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