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光现象 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 光现象 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4 09:52:44

文档简介

第八章光现象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5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若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射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  )
A.一定为25° B.一定为65° C.可能为25° D.可能为50°
2.如图能正确反映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
A. B. C. D.
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雨后彩虹 B.水中的倒影
C.手影游戏 D.日食的形成
4.如图所示,物体AB直立于平面镜前,镜子足够大。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靠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如甲图),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如乙图)。木板CD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镜内(  )
A.甲乙两图中,都不能成AB完整的像
B.甲图中不能成AB完整的像,乙图中能成AB完整的像
C.甲乙两图中,都能成AB完整的像
D.甲图中能成AB完整的像,乙图中不能成AB完整的像
5.如图所示是用放大镜观察一只蚂蚁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蚂蚁的像是实像 B.蚂蚁的像是虚像
C.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D.放大镜靠近蚂蚁时,所成的像变大
6.如图甲是世界最早的观象台——山西陶寺古观象台,它由13根直立的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图乙是结构示意图。据考古研究推断,先民们在观测点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观测日出方位,以此来确定季节和节气,安排农耕。它也证实了《尚书 尧典》上所说的“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真实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其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沿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7.运动会上,涉及到很多的物理知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60米短跑过程中,运动员是做的匀速直线运动
B.比赛裁判计时,必须看发令枪冒出的烟,而不能听到枪声再计时
C.我们能从不同的位置看清主席台上的吉祥物,是因为光在吉祥物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D.运动会的主持人,用话筒讲话是为了增大声音的音调
8.中华上下五千年,古诗文化源远流长,下列的诗句与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光的反射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光的直线传播
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光的折射
D.“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平面镜成像
9.如图所示,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5m
B.物距为0.3m时所成像为正立放大虚像
C.物距从0.1m增至0.8m过程中所成像为倒立缩小实像
D.当物距从0.25m增至1m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小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
11.在水边游玩时,能看到树木在水中的“倒影”,这是 _________现象;“倒影”看起来比树木本身要暗一些,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在水面发生了 ________入水中。
1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千古名句。月光下李白的影子是光的_____现象,湖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所形成,这些“倒影”往往看起来比树木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树木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进入了水中。
1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的范围应该为:___________;当光屏上出现放大像时,凸透镜物距u的范围 ___________;当把凸透镜当做放大镜用时,物距u满足的范围是:___________(选填“u<10cm”或“10m<u<20cm”或“u>20cm”)
14.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30°角,经地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____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到中午,反射角将 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5.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16.如图所示,测量枪是利用 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测量体温的。雨过天晴后,美丽的彩虹是光的 ______(选填“色散”或“反射”)现象。
17.图为研究_________ 的实验装置,其中ON为法线。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此现象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_______________;此现象还可以说明____________。若把此装置中的小门向后转动一角度,则在小门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这一现象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_________。
三、作图题
18.在如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度数。
19.如图所示,一束光三棱镜左侧射入并从右侧射出,请画出该过程中光发生折射的大致光路图。
20.如图是司机在倒车时通过后视镜看到右后方的行人A,P点是司机的眼睛,请你画出司机看到A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
21.小华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焦距为______cm;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点燃蜡烛,左右移动光屏,出现图乙所示现象(成像清晰),为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将蜡烛移至34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4)完成步骤(3)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继续向左移动10.0cm,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5cm处,此时小华应站在______(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观察蜡烛的像;
(5)完成步骤(3)后,小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选填“凸透”、“凹透”或“平面”)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22.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实验时,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但小虎无论怎么移动B,都不能与A蜡烛的像重合,可能是因为 ______;
(4)实验中,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______;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B所在位置放上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B
6.C
7.B
8.B
9.D
10.B
11. 光的反射 折射
12. 直线传播 反射 折射
13. u>20cm 10cm<u<20cm u<10cm
14. 60° 减小
15.下降
16. 红外线 色散
17.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8.
19.
20.
21. 10.0 上 放大 投影仪 左 光屏 凹透 近视
22.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不能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第八章光现象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时,已知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3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30° B.反射角等于60°
C.折射角大于60° D.折射角等于30°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2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厘米 B.6厘米 C.7厘米 D.10厘米
3.透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
C.照相时,被照相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外
D.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4.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亭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日食
C.瓶子在平面镜中成像 D.铅笔好像被折断
5.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调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控制空调的
B.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见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C.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是因为它吸收了红色光
D.小孔成像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同
6.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光发生了色散
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7.鞋店的水平地板上有一块靠墙的平面镜,该平面镜与地面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人在观察平面镜中的像时总保持竖直站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所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B.人远离平面镜像变小,面镜像变大
C.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当θ为 90°时,人在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一定能看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
D.若镜子长度为身高的,改变θ的值,可能看得到脚上的鞋在镜中的像
8.如图所示的红外夜视仪,可以在夜晚进行侦查,其依据的原理是(  )
A.不同的物质材料和结构不同
B.不同的物体发出的色光不同
C.它能在夜晚发出红光并能到达不同的物体上
D.不同的物体温度不同,所辐射的红外线强度不同
9.2021年11月16日晚,我市夜空中出现了月偏食这一天文现象。下列现象中与月偏食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人眼成像 B.波光粼粼 C.雨后彩虹 D.小孔成像
10.同学的手上有两朵花,一朵是红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当在暗室中用蓝色的光照在这两朵花上后,他看到两朵花的颜色分别是(  )
A.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呈白色
B.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白色
C.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呈蓝色
D.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蓝色
11.一天之内,国旗杆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
A.变长 B.先变短再变长
C.先变长再变短 D.变短
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2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当u=15cm时成缩小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移动的速度比物体移动的速度快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②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7.5cm<f≤15m
③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像
④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②③④
二、填空题
14.身高1.6m的小丽站在穿衣镜前0.5m的地方照镜子,则镜中的像高 _____,像与小丽之间距离是 _____m,小丽后退时,她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梭镜后,能从各个角度都能观察到白色光屏上形成的七色光带,这是光在白色光屏上发生了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色光屏上会呈现______色。
16.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_______。(选填:在原地不动;先向左移再向右移;向左移动;向右移动)。
17.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三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______(选填“a”、“b”或“c”),因为它们对光线有______作用,我们用这类透镜制成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老花”)。
18.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人的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透镜。若同学平时因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近视眼后,需佩戴近视眼镜,近视眼镜属于______透镜。
19.某同学在室外做如图(a)所示的实验,观察图中的实验情景,你认为该同学可能在测量凸透镜的_______;如图(b)所示,小红和妈妈在合作调节冰箱的水平,根据图中的情景,你认为该冰箱______水平(选填“已经”或“没有”);如图(c)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使用玻璃板是为了_______。
20.如图,用眼睛去观察平面镜时,平面镜前看光似乎是从镜中N点发出的,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移去平面镜,在N点放一蜡烛,在凸透镜另一侧会得到一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
21.如图所示为一款多功能“魔镜”,它可以像平面镜一样作为梳妆镜。若人距离“魔镜”0.6m,则镜中的像距离人 _____m,人的像是 _____(选填“虚”或“实”)像,若人再远离“魔镜”0.5m,则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_____m,像的大小将 _____;“魔镜”又可以作为显示屏,显示屏上的彩色影像由红、绿、_____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22.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填“正立”或“倒立”)、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虚像。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发生了反射与折射,请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4.如图所示,光在空气中传播时相交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透镜后,光相交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画出合适的透镜。
25.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
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1)先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___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___________。
(3)若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 ___________实像(填写出像的性质,即像的“正”或“倒”、“放大”或“缩小”)。若实验时发现有个蚂蚁爬上了凸透镜的镜头,此时在光屏上 ___________(填“会”、“不会”)有蚂蚁的像。
(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___________眼镜(“近视”或“远视”),若此时不移动蜡烛和光屏,还需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应该换用一个焦距更 ___________的凸透镜。(选填“大”或“小”)
27.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EF垂直于平面镜放置,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平面镜。
1 2 3 4 5 6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
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
(1)让入射光贴着纸板EF沿AO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和反射角r,记录如上表。比较r和i,可以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 _____入射角;为了比较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_____。
(2)纸板EF右侧没有沿ON折转时,能观察到反射光,有折转时,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_____;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即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2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上 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F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 _____的;观察者的眼睛 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在OA的路径上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如图甲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______cm;
(2)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上方”或者“下方”);
(3)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3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选填“1”、“2”或“3”)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4)实验得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发现在图丙中蜡烛A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______(选填“B”、“C”、“D”或“E”);
(5)小华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______。
A.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 B.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
C.适当扭转凸透镜 D.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D
4.B
5.A
6.B
7.D
8.D
9.D
10.D
11.B
12.D
13.C
14.1.6m 1 不变
15.漫反射 红
16.向右移动
17.a、c 会聚 老花
18.会聚 发散 凸 凹
19.焦距 没有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0.10 缩小
21.1.2 虚 1.1 不变 蓝
22.15 正立 放大
23.
24.
25.
26.15.0 使像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心 倒立缩小 不会 远视 大
27.等于 使实验结论具普遍性 同一平面内 在 不能 可逆 可以
28.10.0 上方 2 C 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八章光现象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月亮不是光源 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C.光年是时间单位 D.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同学的手上有两朵花,一朵是红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当在暗室中用蓝色的光照在这两朵花上后,他看到两朵花的颜色分别是(  )
A.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呈白色
B.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白色
C.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呈蓝色
D.玫瑰花呈黑色,水仙花呈蓝色
3.如图所示的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漓江倒影 B.镜中见日
C.钢笔“折断” D.林间光斑
4.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A.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光发生了色散
D.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5.以下关于实验中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研究光时引入光线是建立了一种理想模型
B.真空铃实验用到了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C.研究声音传播时将声波比作水波运用了类比的方法
D.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盆水花四溅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6.“十一”期间,小明跟爸爸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如图是仪仗队进入天安门广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士兵正步走时的步幅约为75dm(步幅:一步的距离)
B.士兵枪上的刺刀熠熠发光,是因为刺刀是光源
C.天安门城楼相对于行进中的仪仗队是运动的
D.现场观众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红旗是因为红旗发生了镜面反射
7.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皮影戏中看到的是实像
②人不能看到虚像,人能看到实像
③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④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
8.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违反了光的反射定律(  )
A.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90°,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90°
B.入射角减小15°,反射角也减小15°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2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140°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11.如图所示,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8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此成像原理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个清晰的像
D.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在蜡烛与光屏之间向右移动,能再次在光屏成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
12.在水边游玩时,能看到树木在水中的“倒影”,这是 _________现象;“倒影”看起来比树木本身要暗一些,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在水面发生了 ________入水中。
13.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_______。(选填:在原地不动;先向左移再向右移;向左移动;向右移动)。
14.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人的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透镜。若同学平时因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近视眼后,需佩戴近视眼镜,近视眼镜属于______透镜。
15.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其成像原理是______。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为______(选填“圆形”、“三角形”或“灯丝形状”)。
16.2000多年前的《墨经》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宋代王安石《梅花》中有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梅花,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
17.小华去森林探险,小华想利用平面镜将太阳光束反射进一个水平山洞(如图),阳光与水平面成60°,则入射角为_______。此时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_。
18.如图中一杯水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光方向不变地从右边斜射向水面,若把杯子左端稍稍抬高,待水面平静后,这束光的入射角___________,折射角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_____,目的是______。现有焦距分别为25厘米、10厘米及5厘米的甲、乙、丙三个凸透镜,选择其中一个放在光具座的B刻度线对应处,如图所示。将蜡烛放于A刻度线对应处,在CD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实验所用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透镜。保持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不变,为了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可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此时如果凸透镜的位置移过______厘米刻度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像。
三、作图题
20.在图中完成光的反射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及大小。
21.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图甲中,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22.在图中,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
23.如图所示是“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部分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使纸板与水平桌面上的平面镜_______;
(2)在图甲中,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向平面镜上O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改变光束入射角度,多做几次,描绘每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下表(图表)。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实验次数 1 2 3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3)在图甲中,如果让光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看到反射光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的;
(4)实验中,从教室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5)在图乙中,将纸板B沿PQ剪开,把纸板B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B上观察到_______现象,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平面内。
24.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该实验应选择在_______(选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进行,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与水平面_______;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现象可选用______(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不仅可以成像,还便于确定像的________。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A、B应选择外形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3)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4)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5)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6)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
25.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小明发现光屏上的像位于光屏的______(填“上方”或“下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应将蜡烛向______调节;
(2)小明正确调节后,在光屏中心承接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实像,这样小明得出了u>2f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经过思考,小明觉得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不够完善,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他应该将蜡烛移到______(填“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或“二倍焦距以外”)的其它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3)通过多次实验,小明发现当f<u<2f时,v ______(填“<”、“>”或“=”)u;
(4)当u=5cm时,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让蜡烛靠近透镜,观察到的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上述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D
6.C
7.D
8.C
9.A
10.B
11.B
12.光的反射 折射
13.向右移动
14.会聚 发散 凸 凹
15.倒立 实 光沿直线传播 灯丝形状
16.倒立 漫反射
17.60° 30°
18.不变 不变
19.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乙 左 25
20.
21.
22.
23.垂直 等于 可逆 漫 下半部分有反射光线,上半部分无反射光线 同一
24.黑暗 垂直 薄 位置 相同 未点燃 等于 不变 不能
25.上方 上 倒立 缩小 二倍焦距以外 > 变小 发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八章光现象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B.人以1m/s的速度面镜时,像相对于人的移动速度为2m/s
C.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
D.当物体面镜时,像变大
2.运动会上,涉及到很多的物理知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在60米短跑过程中,运动员是做的匀速直线运动
B.比赛裁判计时,必须看发令枪冒出的烟,而不能听到枪声再计时
C.我们能从不同的位置看清主席台上的吉祥物,是因为光在吉祥物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D.运动会的主持人,用话筒讲话是为了增大声音的音调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根据此时的成像特点可以制成投影仪
C.若将光屏和蜡烛对调,光屏上不能成像
D.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
4.如图所示的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漓江倒影 B.镜中见日
C.钢笔“折断” D.林间光斑
5.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7.在下列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手影的形成 B.昆虫观察箱
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D.小孔成像
8.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9.如图所示,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某发光点P发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复色光,当用与主光轴相垂直的毛玻璃屏从透镜附近沿主光轴方向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在屏上将依次看到(  )
A.红、黄、绿亮点 B.红、绿、黄亮点
C.黄、红、绿亮点 D.绿、黄、红亮点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
B.透镜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不能得到清晰的像
C.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光屏能成实像且像逐渐变小
D.将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左侧放置,适当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实像
二、填空题
11.汽车的后视镜采用的是 ________面镜,它可以扩大视野,让司机看到更大范围的路况;雨后的夜晚,背着月亮走,看到积水的水面比路面 _________(亮/暗)。
12.如图所示,MN是物质A和B的分界面,且其中之一是空气,另一种是某种透明液体,一束光线从物质A射到物质B,则入射角为______ 度,折射角为______ 度,其中MN______(左侧/右侧)物质是空气。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将变______。
13.春天到了,南通濠河周边桃红柳绿,风景优美。周末小李和小明泛舟游览濠河,若以 _____为参照物,小李是静止的;小明向后划桨使船前进,这说明 _____。小明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桃花 _____红光。
14.一盏探照灯的灯光射向水池,如图所示,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在逐步注水的过程中,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会_______。(选填:在原地不动;先向左移再向右移;向左移动;向右移动)。
15.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___________ m。
16.如图中一杯水置于水平桌面上,一束光方向不变地从右边斜射向水面,若把杯子左端稍稍抬高,待水面平静后,这束光的入射角___________,折射角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冬冬同学身高1.6m站在高度为1m的平面镜前3m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她本人到像的距离为______m;她的像高______m;若她走近些,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______(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_______。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现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移动光屏寻找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有一个倒立、_______ 的像(选填“放大”、“等于”或“缩小”)。
19.如图是一款小巧方便的手机投影仪,可以实现将“影院”搬到家中,它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是位于倍焦距以外放大的像,若让像更大些,应将投影仪 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
三、作图题
20.完成以下光路图。
21.如图是司机在倒车时通过后视镜看到右后方的行人A,P点是司机的眼睛,请你画出司机看到A点的光路图。
22.如图所示,凹透镜的主光轴处于水平位置,F是其焦点,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成45°,请画出竖直激光束AO经平面镜反射,再经凹透镜折射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
23.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_。当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
(3)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______透镜,将光屏_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24.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
(1)在实验中,应首先调整实验装置,使得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在______。某同学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接下来眼睛应在______侧(选填“凸透镜”或“光屏”)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实验中需要多次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为了______(选填“减小实验误差”或“从大量数据归纳出普遍规律”);
(2)该同学接下来调整了蜡烛所在的位置,并按正确地操作方法进行了多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成实像),该同学测量并记下相应的焦距、物距u、像距v和成像的情况,记录数据如表:(f=10厘米)
实验序号 物距u(厘米) 像距v(厘米) 成像的性质
1 40 13.3 缩小、倒立
2 30 15 缩小、倒立
3 20 20 等大、倒立
4 18 22.5 放大、倒立
5 15 30 放大、倒立
6 13 43.3 放大、倒立
老师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数据,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问题,请完成以下回答:
①根据1~6实验数据中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及成像的性质,可得到的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______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②根据1~6实验数据,可得出物距、像距、成像大小变化规律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
③根据1~6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当物距______时,所成的的像是倒立的;
④根据1~6实验数据可以推测,当物距______时,所成的的像是等大的;
⑤若要以上的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该同学接下来应该______进行继续验证实验(选填“改变物体大小”或“改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C
6.B
7.B
8.B
9.D
10.D
11.凸 暗
12.40 60 右侧 大
13. 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反射
14.向右移动
15. 虚 6
16.不变 不变
17. 反射 6 1.6 不变 仍能
18.同一高度 放大
19.远离
20.
21.
22.
23. 10.0 同一高度 缩小 投影仪 靠近 远离
24.同一高度 光屏 从大量数据归纳出普遍规律 大于两倍焦距 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大于一倍焦距 等于两倍焦距 改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