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课件+学案+单元检测含解析(10份打包)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课件+学案+单元检测含解析(10份打包)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14 10:29:38

文档简介

(共82张PPT)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
垂直
低压
相反
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线
低压
地转偏向力
平行
摩擦力
夹角
大气运动
高低纬度
海陆
天气
地转偏向力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东北
西南
东北
太阳直射点
北移
南移
副热带高气压
副极地低气压
带状
位置
强度
季节
热力性质
气压带和风带
西北
西南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
探究点1
探究点2
探究点3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核心素养·案例对接研讨
NO.3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4

600120°
180°120°
60°
0
60°
60°
d
大西班牙38
西班牙
30°
30°
菲律宾群岛

0
521太平洋
0
西
好印度洋

1519~1521
西
30°
1521~1522
30°

60°洋
60°
0
60°120°
180°120°
60°
0
极地东风带睡
■■■■
66034
西风带
信风带
23026′
0
信风带
23926
西风带
极地东风帮
66°34′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压中心
低压中心
大陆为冷源
空气受冷收缩
海洋相对是热源
沉,近地面
陆地
空气受热膨胀
形成高压中
升,近海面形成
月份
120°E
赤道
150°W
北极
30°E
609W
海陆热力差指数/C
3.0
2.0
1.0
0
1.0
2.0
19601970198019902000年份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1.理解风的形成,并能结合等压线图,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综合思维)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并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综合思维)3.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分布,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综合思维) 1.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分别受什么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有何关系?2.全球共形成几个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原因及规律是什么?3.1月和7月,北半球的气压带是如何被切断的?4.为什么南半球的气压带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5.季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哪里最典型?
一、大气的水平运动
1.气压梯度:指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图示 受力状况 风向
理想风向 只受F(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高空风向 受F和P(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向 受F、P和f(摩擦力)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特别提醒] 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夹角愈小。
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
(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1)形成原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三圈环流:①为低纬环流,②为中纬环流,③为高纬环流。
(3)七个气压带:A为赤道低气压带(1个),G为极地高气压带(2个),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
(4)六个风带
[微思考] 为什么纬度60°附近容易形成降水?该处降水与赤道地区的降水成因是否相同?
提示:纬度60°附近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冷气流抬升过程中温度下降而形成降水,属于锋面雨;赤道地区是因为空气膨胀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形成降水,属于对流雨。
[特别提醒]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盛行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分布
①北半球
时间 原因 影响
陆地 海洋
7月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 高压中心
1月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 低压中心
②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2)对气候的影响: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就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3.季风环流
(1)季风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成因
(3)分区
①东亚季风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  )
(2)北半球夏季,亚洲大陆形成势力强盛的热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  )
(3)亚洲南部的季风环流在世界上最为典型。 (  )
(4)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
提示:(1)√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地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作周期性运动。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位置偏北。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所以位置偏南。
(2)× 北半球夏季,亚洲大陆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势力强盛的热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3)× 亚洲东部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和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因此形成的季风环流最典型。
(4)× 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
我国汉代曾发明过一种用做军事信号的“孔明灯”,它其实就是一种灯笼。先用很轻的竹篾扎成框架,再用纸糊严,并在下面留口,在灯笼的下面固定一个小碟,在碟内放入燃料,点燃后,当灯笼内的空气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灯笼就能腾空而起。孔明灯最开始升空的时候,速度较慢,等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速度就变得很快。
问题1 (综合思维)“孔明灯”为何越向高空运行速度越快?
提示:越向高空,摩擦力越小,风力越大,所以运行速度会加快。
问题2 (区域认知)影响高空风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高空远离地面,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
1.形成风的三种力
风(即大气的水平运动)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这三种作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用力 概念 大小 对风速、风向的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由气压梯度决定(比较等压线疏密) 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既影响风向(风向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又影响风速(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地转偏向力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只影响风向(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不影响风速(风力)
摩擦力 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 与下垫面状况有关 既影响风速(降低风速),又影响风向。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反之,风速越大。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反之,夹角越小
2.不同的受力状况下形成的风
风的类型 作用力 受力及风向(北半球)
名称 方向 受力作用分析 风向
理想状态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受一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高空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受两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当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平衡(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受三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擦力的合力同水平气压梯度力平衡(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时,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地转偏向力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
3.风向判断的“三步曲”(以北半球为例)
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做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第三步:定最终风向。
(1)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30°~45°)。
(2)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按以上步骤绘出的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
4.风速的判断
(1)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反之,风速小。
(2)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
(3)相同图幅、相同比例尺的地图相比,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
(4)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的情况下,摩擦力越小,风速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如海面上的风力大于沿海陆地、内陆荒漠地区的风力大于绿洲。
1.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C (2)C [第(1)题,该图是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且与等压线斜交,根据图中风向情况,由高压吹向低压的只有箭头③。第(2)题,从图看出,箭头③附近的等压线最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故其风力最大。]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后来,东南风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
问题1 (区域认知)麦哲伦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海峡时是顺风航行还是逆风航行?
提示:逆风航行,该处地处西风带,盛行西风。
问题2 (区域认知)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艰难?
提示:30°S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下沉,不利于帆船航行。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2.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数字⑥代表的风带所在半球和风向分别是(  )
A.北半球、东北风 B.北半球、西南风
C.南半球、西北风 D.南半球、西南风
(2)每年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是(  )
A.都向南移
B.北半球的向南移,南半球的向北移
C.都向北移
D.南半球的向南移,北半球的向北移
(1)B (2)C [第(1)题,根据⑥所在的位置,可知⑥是中纬西风带,风向向右偏转,因此在北半球,风向为西南风。第(2)题,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均向北移动。]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材料一 公元208年农历十一月,曹操率83万大军攻打东吴,刘备和孙权的联盟准备以区区数万之众与曹军在赤壁决战。周瑜与诸葛亮定下火攻之计,准备大破曹军。施苦肉、献连环、借雕翎、杀蔡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材料二 等压线分布图。
问题1 (区域认知)材料一中为什么会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说法?
提示:赤壁位于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应盛行西北季风。
问题2 (综合思维)材料二图示气压分布状况为北半球什么季节?依据是什么?
提示:北半球冬季。亚洲大陆形成势力强盛的冷高压,同纬度海洋上为低压。
问题3 (综合思维)图中A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哪个气压带被该气压切断?
提示: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
1.大气活动中心
(1)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引起海陆气压中心的变化。
①冬季大陆降温较快,气温比海洋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海洋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②夏季大陆增温较快,气温比海洋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海洋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
(2)分布:不同季节,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北半球形成不同的高压或低压中心。
①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
②北半球1月份的气压中心
2.季风环流的形成与特点
(1)冬、夏季风的形成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节风向 夏季 东南风 夏季 西南风
冬季 西北风 冬季 东北风
源地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太平洋 冬季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风源于印度洋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高、低气压中心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外围低,为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较外围高,为高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
夏季,陆地上有热低压中心,海洋上相对有冷高压中心。冬季,陆地上有冷高压中心,海洋上相对有热低压中心。
(3)根据风向判断
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这是判断高、低气压中心的依据。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为高压,陆地上为低压。
3.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1)~(3)题。
(1)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2)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
①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③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④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①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盛行西北风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D.北京炎热多雨
(1)B (2)C (3)A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上,②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若①为高气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2)题,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第(3)题,当①为高压中心时,正值我国冬季,我国广大地区吹西北风;印度半岛吹东北风;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属温带季风气候的北京此时寒冷干燥。]
综合思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东亚季风强弱的影响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地表面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说明了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的什么特点?
(2)分析海陆热力差指数强的年份和弱的年份我国降水分布有何特点。
答案:(1)此图说明了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2)海陆热力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我国的雨带会迅速北上,导致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偏多,甚至发生洪涝灾害。而南方地区由于降水偏少,会发生干旱灾害。海陆热力差指数小的年份,夏季风势力偏弱,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南方地区,降水偏多,南方发生洪涝灾害。北方地区则由于降水偏少,发生干旱灾害。
通过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示意图,说明了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及其对降水带来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2.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3.1月,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高气压所切断;7月,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气压所切断。4.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因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因素。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题组1 大气的水平运动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A.乌兰巴托 B.北京
C.东京 D.福州
2.图中北京的风向是(  )
A.偏西 B.偏北
C.东南 D.东北
1.D 2.A [第1题,四地中福州所处位置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力最大。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压线分布可知北京所处地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北,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会形成偏西风。]
题组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生活中的地理)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西亚和北非等热带地区,虽然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据此完成3~4题。
3.常年影响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区的气压带、风带是(  )
A.盛行西风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4.气候炎热干旱,但是依旧身着宽松的白衣长袍的原因不可能是(  )
A.白色对太阳辐射反射强
B.长袍利于汗液大量散发
C.避免太阳辐射直接灼伤
D.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
3.D 4.B [第3题,西亚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形成的。第4题,西亚和北非大部分地区地面多沙漠,白色衣服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白色长袍可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皮肤上,还可以减轻风沙对皮肤的伤害;长袍并不利于汗液的散发。]
题组3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上图所示月份和A气压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7月份,亚洲低压 B.1月份,亚洲高压
C.7月份,亚洲高压 D.1月份,亚洲低压
6.下列因素中,①②两处盛行风相同的一项是(  )
A.成因相同 B.风向相同
C.性质相同 D.势力相同
5.A 6.C [第5题,此时东亚盛行东南风,南亚盛行西南风,亚欧大陆上应为低压控制,由此可判定图示月份为7月份,A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第6题,①处是东南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②处是西南季风,是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的。两者性质相同,都是炎热、湿润,但势力不相同。]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57活动
1.略。
2.(1)②处。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绘图略(由气压数值可知,该地为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为东北风)。
(2)右图比例尺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比左图大。右图中,C处等压线比D处密,故C处风力最大。绘图略。
教材P58活动
1.绘图略(赤道地区气流上升,极地地区气流下沉,形成单圈环流)。
2.不能。因为赤道上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方向要发生90°的偏转,无法流向极地地区。
教材P59~60活动
1.略。
2.(1)自左而右、自上而下依次为:极地高、极地东、副极地低、盛行西、副热带高,高、东北、低、西南、高,下沉、上升、下沉,高纬、中纬。
(2)略。
教材P63~64活动
1.略。
2.(1)1月份,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高气压所切断,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且分布纬度较低;南半球分布纬度高且基本上呈带状分布。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气压所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且分布纬度较高。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基本上沿南回归线附近分布。
(2)
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时间 1月 7月 1月 7月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性质 寒冷、干燥 炎热、多雨 凉爽、干燥 炎热、湿润
理由 来自高纬内陆 来自低纬海洋 来自高纬内陆 来自低纬海洋
(3)冬季,亚洲大陆为高气压,太平洋上为低气压;夏季,亚洲大陆为低气压,太平洋上为高气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亚洲东部,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与世界最大陆地——欧亚大陆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季和夏季海陆气压分布的季节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3.(1)准确。对影响大气环流的形成因素进行简化,先认识它的理想模式,然后再逐步增加影响因素,一步一步地接近实际情况。
(2)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自南向北因热量差异依次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3)略。
PAGE
15(共62张PPT)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

均匀
赤道
亚马孙平原
刚果盆地
马来群岛
生物种类
砖红壤
西风
较小
湿润
西岸
大西洋
太平洋
季相更替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干旱炎热
暖湿多雨
西岸
地中海
好望角
澳大利亚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蜡质层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
探究点1
探究点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核心素养·案例对接研讨
NO.3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4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通过绘制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并说出其特征。(综合思维)2.利用地图,说明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区域认知)3.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等形式,简述主要气候区典型植被类型及其特征。(地理实践力) 1.简述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特征、主要分布区及典型植被。2.简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特征、主要分布区及典型植被。3.简述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气候特征、主要分布区及典型植被。
一、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特征 全年皆夏,气温季节变化小;全年多雨,分配比较均匀
主要分布区 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是世界主要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自然景观特征 森林高大茂密,生物种类丰富,是世界上植物生长率最高的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热带雨林下的土壤为砖红壤,由于全年高温高湿,化学风化强烈,在一些地区可形成厚达数米至十数米的风化壳
二、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 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空气的影响
气候特征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年变化较小;全年湿润,冬雨较多
主要分布区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
自然景观特征 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落叶。群落外貌上的季相更替,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显著特征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地中海气候
成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气候特征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暖湿多雨
主要分布区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还分布在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好望角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和西南海岸等地
自然景观特征 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由于夏季炎热干旱,为减少水分蒸腾,许多树木的叶子坚硬,叶片不大,叶面多有“蜡质层”,常覆盖茸毛,有些植物的叶子甚至退化或缩小变成刺;森林上层乔木生长稀疏,林木也不甚高大,但林下常绿植物多,生长茂密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热量带为温带的气候类型最冷月平均气温都小于零摄氏度。 (  )
(2)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  )
(3)所有森林中,热带雨林的垂直结构最丰富。 (  )
(4)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树干和树枝都有厚的皮层保护,以减少蒸发。
(  )
提示:(1)×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零摄氏度。
(2)× 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3)√ 热带雨林树木高大茂密、种类丰富,垂直结构丰富。
(4)× 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树干和树枝都有厚的皮层保护,以御冬寒。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每年6~9月的非洲,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和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沿途狮子、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问题1 (区域认知)你知道这里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吗?
提示: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草原上湿季水草丰美,干季草类枯黄。
问题2 (综合思维)这里的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成因 特点 分布规律
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部和西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 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地中海气候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2.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
1.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       图2
(1)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
(2)下列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
(1)A (2)B [第(1)题,由图2中风带、风向可知甲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图1中其北移了,说明为北半球夏季,A正确。第(2)题,图示乙、丙、丁分别为盛行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若在大陆东岸,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纬度较高,不会总是高温;南亚夏季多雨是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而成,并非丁风带的影响。]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下面两图分别为热带荒漠景观和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热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
问题1 (综合思维)热带沙漠气候是怎么形成的?生长在热带沙漠地区的植被有何特征?
提示: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植被稀疏,叶小或退化,呈棒或刺状,以减少蒸腾;许多植物枝干表面变成白色或灰白色,以免于沙面高温的炙灼;有的长有肉质茎叶,以储藏水分。根系发达,以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
问题2 (区域认知)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哪里?受该地区气候影响,植被有何特征?
提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部。由于这里纬度高,气候寒冷,叶为针状,可减少热量的散失。由于气候寒冷,大多数树种不能在此生长,因此树种比较单一;群落结构简单。
1.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分布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征比较,如下表所示: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交替,全年高温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暖湿多雨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冬暖夏凉,全年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30°~60°的大陆内部 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常年干旱少雨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北极圈的大陆 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少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的极地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降水少
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三步曲”: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
第一步:根据气温曲线形状判断半球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气温变化 气温曲线呈波峰线(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气温曲线呈波谷线(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最冷(热)月均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 热带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0 ℃~15 ℃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 ℃~0 ℃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15 ℃ 寒带气候
第三步:以“水”定型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2)根据某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
首先,根据纬度位置判断该地所属半球、温度带;其次,根据海陆位置确定该地位于大陆的东岸或西岸;最后,结合全球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确定其气候类型。
(3)依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分布时,还应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例如:图示景观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3.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较
相似点 不同点
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终年高温(>15 ℃)降水:有明显的旱(干)季和雨(湿)季 降水量较多(>1 500 mm)(7月份降水可突破600mm)
热带草原气候 降水量相对较少(750~1 0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 最冷月均温>0 ℃,雨季较长
温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0 ℃,雨季较短
温带海洋性气候 降水总量有时相当 最冷月均温>0 ℃,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冷月均温<0 ℃,降水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 均温低于0 ℃的月份少,有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对较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 均温低于0 ℃的月份多,年降水量少
2.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地气候类型为(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B.丙地地形平坦开阔
C.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
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1)B (2)C [第(1)题,根据图例可知,甲地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B正确。第(2)题,结合图例判断,乙地是地中海气候,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河流流量在北半球1月大于7月,南半球相反,A错误。丙地可能分布在狭长的大陆西岸沿海平原,地形不一定平坦开阔,B错误。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C正确。丙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 ℃,冬季积雪少,D错误。]
人地协调观:郑和下西洋:六百年前“能掐会算”季风活动
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历经28年,7次远航,出访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和美洲,堪称史无前例的航海之旅。研究表明,在没有“发动机”的时代,郑和船队的航行动力主要来自季风活动。他七下西洋所经过的地区都是全球显著的季风区,风向的季节变化不仅驱动了帆船,还带动了海流变化,为航行提供动力。可以说,季风创造了最古老的海上商路。正如英国的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所写的那样: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
读郑和下西洋路线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用季风的原理分析一下,要顺风顺水到达目的地,郑和船队出发和返航分别选在什么季节比较好?为什么?
(2)郑和的船队前后经过了哪些气候区?请描述一下这些气候区的气候特点。
解析:第(1)题,郑和船队出发时要跨越我国的南海及印度洋海域,必须借助冬季的东北季风,才能保证顺风顺水,而返航时要从北印度洋海域东来,因此必须选择在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时。第(2)题,该航程中穿越马六甲海域时,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经南亚时为热带季风气候,到达阿拉伯半岛时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1)冬半年的东北季风期间出发,夏半年的西南季风期间归航。
(2)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少雨。
该题以郑和下西洋路线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资源的利用,体现了人地协调观。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是世界主要热带雨林分布区。植被为热带雨林。2.在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空气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地区。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3.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暖湿多雨,以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还分布在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好望角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南和西南岸等地。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题组1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下图是某一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3.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B 2.A 3.C [第1题,从风向可以看出,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左偏,故图示表示的为南半球,a处位于中纬西风带上,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第2题,b处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第3题,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是由于常年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而形成;地中海气候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分别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而形成。]
题组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生活中的地理)北京时间11月6日8:00,我国北京的一位妈妈望着窗外的纷纷落叶,给正在国外留学的女儿打电话,以下是部分电话内容:“妈妈:生日快乐!思琪:妈,您记错了,我的生日是6号,明天才是。……妈妈:冷吗?思琪:不冷,只是阴雨天气多起来了,不像前几个月,几乎每天都阳光明媚……。”据此完成4~5题。
4.妈妈所在地和思琪所在地的气候分别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5.思琪留学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
A.罗马(41°N,12°E) B.巴西利亚(15°S,48°W)
C.旧金山(37°N,122°W) D.温哥华(49°N,123°W)
4.D 5.C [第4题,据材料可知,妈妈在北京,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11月份窗外树木落叶;思琪所在地不冷,阴雨天气多,即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是北京时间11月6日8:00,而思琪所在地日期为11月5日,且为北半球冬季,根据区时的计算可以判断,思琪留学所在地的国家在0°经线以西的地中海气候区。意大利位于东经度、加拿大没有地中海气候。智利位于南半球,11月份为夏季,不符合“不冷”的气温特征。]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67~68活动
1.亚马孙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位于赤道两侧,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从大西洋吹来,带来丰富的水汽;湿润气流受安第斯山脉阻挡而抬升,形成地形雨;呈口袋状向大西洋敞开,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沛降水;东部沿海的巴西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2.刚果盆地的北、东、南三面都是陆地,受陆地影响大,其热带雨林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马来群岛地处海洋中,受海洋的影响大,其热带雨林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3.(1)亚马孙河:流量大(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十分丰富),水位变化小、无明显汛期(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位于亚马孙平原),河流含沙量小(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好),水能资源丰富(河流流经山地和平原地区,落差大,再加上水量大),无结冰期,无凌汛现象(地处热带,河流不结冰)。
(2)刚果河:水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无冰期(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好),水流急(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水量大、水流急)。
(3)马来群岛河流:河流短小急促(岛屿面积小、地势起伏大),水量丰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含沙量小(植被覆盖好),无结冰期(全年气温高),无明显汛期(全年降水多)。
教材P69~70活动
1.图示虚线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地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故有冬温多雨的特点。
2.每年9月中旬,该区域降水较少,河流水量较少,水位较低,流速较慢;盛行西风开始增强,降低了河流入海速度,从而有利于鲑鱼洄游到河流上游。
3.主要原因:商业性采伐森林导致柯莫德熊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保护措施: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禁止乱砍滥伐;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教材P73~74活动
1.植被类型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森林以树木为主,最为高大茂盛,植物量大;草原以草类植物为主;荒漠植被稀疏矮小,甚至呈现大面积几乎没有植物的沙漠,植物量最少。由森林到荒漠,植被景观的不同,主要是由于降水由多到少造成的。
2.(1)自上至下,自左至右依次为: ⑩⑨⑦⑧⑤⑥①④③②。
(2)略。
(3)还受到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比如,由于海陆位置的不同,在东亚沿海地区主要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欧洲西部主要形成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由于地形的原因,位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青藏高原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秘鲁寒流使南美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
PAGE
11(共68张PPT)
第三节 天气系统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
大团空气
冷气团
暖气团
交界面
C
锋面和锋线
冷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相当
地形
雨、雪
连续性
气温
气压
气温
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辐合
逆时针
辐散
顺时针
阴雨
晴朗
转折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
探究点1
探究点2
锋面系统与天气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核心素养·案例对接研讨
NO.3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4
20
Q
8月

9月
7月
7月中旬
6月中旬进退
月中旬
5月第三节 天气系统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锋、低气压、高气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综合思维)2.通过判读简易天气图,对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进行分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某些天气现象。(地理实践力)3.关注天气变化,树立趋利避害,遵循自然规律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1.冷锋过境时和过境后形成怎样的天气?2.暖锋过境时和过境后形成怎样的天气?3.准静止锋是怎样形成的?会形成什么天气?4.气旋的水平气流和中心气流运动状况如何?多形成什么天气?5.反气旋的水平气流和中心气流运动状况如何?多形成什么天气?6.什么是锋面气旋?常形成什么天气?
一、锋与天气
1.重要概念
(1)气团: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根据不同性质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根据冷暖气团的性质可判定,上图中A所示为冷气团,B所示为暖气团。
(2)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作锋面。
(3)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作锋线。如图中字母C所示。
(4)锋:锋面和锋线的统称。
[特别提醒] 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较而言的,所以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温度一定高。
2.锋与天气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天气 过境时 雨、雪、大风天气 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阴雨连绵的天气 
过境后 气温和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特别提醒] 准静止锋是由于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在一个地方徘徊不前,但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发生近距离往返摆动。
 
[图表点拨] ①教材第76页图3-34,该图展示出:冷气团是主动气团,暖气团被迫抬升,降水主要在冷气团一侧,即锋后区域。表示符号为画在锋线前的若干组三角形。
②教材第77页图3-36,该图展示出:暖气团主动爬升,冷气团被迫后退,降水主要在冷气团一侧,即锋前区域。表示符号为画在锋线前的若干组半圆。
[微思考] 是否所有的锋面均能形成锋面雨?为什么?
提示:否。因为锋面雨的形成是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因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云雨。如果暖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未达到饱和状态,则不可能有水汽的凝结,也就无法形成降水。
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与高气压
(1)低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
(2)高气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
2.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 高气压中心
垂直气流 上升 下沉
低空气流 向中心辐合,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相反 向四周辐散,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相反
天气现象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3.锋面气旋: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其中锋面形成在等压线转折比较显著的地方。
[微思考] (1)气旋和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存在方向差异(顺时针、逆时针)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地转偏向力。
(2)台风为什么不能在赤道附近的海域形成?
提示:台风的形成除了要具备水温较高的海域条件之外,还必须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附近海域虽然水温高,但地转偏向力很小,故不能形成台风。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锋面活动一定会带来降水。 (  )
(2)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持续一个月左右的阴雨天气,是由暖锋造成的。 (  )
(3)北半球高压东侧吹东南风,西侧吹西北风。 (  )
(4)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其东侧为冷锋,西侧为暖锋。 (  )
提示:(1)× 锋面活动能否产生降水,主要取决于暖气团的水汽含量,如果暖气团水汽含量少,在上升过程中未达到饱和状态,则无法形成降水。
(2)×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持续一个月左右的阴雨天气,是梅雨天气。因夏季锋面雨带北移到长江流域,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准静止锋造成的。
(3)× 北半球高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其东侧吹西北风,西侧吹东南风。
(4)× 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其东侧为暖锋,西侧为冷锋。
锋面系统与天气
材料一 下面是《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
“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铁甲如冰”;“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材料二 冷锋、暖锋天气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材料一描写反映的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材料二中能正确反映这次天气过程的是甲图还是乙图?
提示:冷锋过境。甲图。
问题2 (综合思维)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前的天气?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时的天气?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后的天气?除了描写的天气外,此锋过境后,天气还会出现什么变化?
提示:“是日,日无晶光……铁甲如冰”,描述的是冷锋过境前的天气状况。此时,此地在干燥的暖气团控制下,大气不稳定,多大风天气。“次日彤云压阵……降下一天大雪”描述的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状况。锋面过境时,天气活动频繁,先是云,后为雪。“那雪降了一夜……约已没过马膝”,从叙述语气上看,降雪过程已经停止,由此推断此时是冷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转晴。
锋面系统的类型及天气特征比较
锋面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符号
剖面示意图
气团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上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阴雨天气 暖气团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我国典型天气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江淮地区的梅雨时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箭头指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1.下图是某省某气象站测得的某月18~21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2)当图示天气系统多发时,我国大部分地区(  )
A.炎热干燥 B.温和多雨
C.低温少雨 D.炎热多雨
(1)D (2)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在短时间内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明显受冷锋影响。第(2)题,冷锋多发生在冬季,此季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冷高压控制,低温少雨。]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于8月4日凌晨3时30分前后以近巅峰强度在浙江省乐清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m/s)。受其影响,3~5日,浙江温州、台州、金华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250~350 mm,温州永嘉和乐清局地达400~552 mm。
问题1 (综合思维)台风是迅猛发展的热带气旋,气旋活动时为什么带来阴雨天气?
提示:在低空,气旋的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中心,使中心的空气被迫上升,气流上升,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出现阴雨天气。
问题2 (综合思维)台风“黑格比”的登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旱情,那么“伏旱”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天气晴朗、降水少、蒸发旺,形成伏旱天气。
问题3 (地理实践力)台风“黑格比”登陆浙江时,上海主要吹什么风?
提示:以东北风为主。
1.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气流形成(北半球)
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流向中心 顺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南半球 顺时针流向中心 逆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形成
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2.锋面气旋的判读
锋面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活动)在中高纬地区。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为:
(1)锋面位置的判断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这是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冷暖气团在此相遇。
(2)锋面类型的判断
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气旋气流运动方向: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相同。如上图中OA、OB两锋面均作逆时针方向移动。
第二步,确定冷、暖气团:一般来说,从高纬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来的气团为暖气团。如上图中①和③气团为冷气团,②气团为暖气团。
第三步,确定锋面类型: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锋面类型。如上图中锋面OA是由气团①主动向气团②移动形成的,因而是冷锋;锋面OB是气团②主动向气团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
第四步,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冷锋降雨主要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暖锋降雨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宽。
左右手记忆气旋、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大拇指朝向表示垂直气流方向,其余四指弯曲表示水平气流方向。
2.下图为气旋和反气旋图。读图,回答(1)~(3)题。
(1)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四幅图,与丙图特征对应的是(  )
③      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D (2)A (3)D [第(1)题,北半球气旋水平气流呈逆时针辐合,丁符合。第(2)题,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是由北半球的反气旋控制形成的,北半球反气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甲符合。第(3)题,丙为南半球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过境时气压升高,②④符合。]
综合思维:认识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1)锋面类型
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2)正常年份雨带推移规律
5月:南部沿海地区进入雨季;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9月:雨带南撤;10月:雨季结束。
(3)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
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
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读上图,回答(1)~(2)题。
(1)在我国,干旱与洪涝常相伴而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季风环流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2)6月份,若雨带移到华北、东北地区并长时间停留,将导致我国(  )
A.南涝北旱 B.南旱北涝
C.南北皆旱 D.南北皆涝
(1)A (2)B [第(1)题,在我国,最主要的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由于季风具有不稳定性,所以会出现旱涝频繁甚至旱涝伴生的现象。第(2)题,中国降水的分布受西太平洋副高的影响,雨带的推移呈现一定的规律。6月份,若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并长时间停留,将导致华北、东北地区降水丰富,而南方地区降水少,干旱,即出现北涝南旱现象。]
该题组通过考查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其影响,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冷锋过境时,可能出现雨、雪天气;或带来较大的风。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和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好。2.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3.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徘徊,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这种移动幅度很小的锋,称为准静止锋。4.在北半球,气旋近地面气流向中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相反。中心气流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5.在北半球,反气旋近地面气流向四周顺时针辐散,南半球相反。中心气流下沉,多形成晴朗天气。6.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往往产生云、雨,甚至造成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题组1 锋与天气
下图中A、B、C为不同时期出现于我国的三条锋面,其中B、C为准静止锋。读图,完成1~2题。
1.从出现的时间看,冬半年常出现的天气系统是(  )
A.A、B     B.B、C
C.A、C D.都可能
2.当B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
1.C 2.B [图中A为冷锋,C为昆明准静止锋,主要出现在冬季;B为江淮准静止锋,主要出现在6、7月份,天气为阴雨连绵。]
题组2 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生活中的地理)读2018年12月6日14时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3~4题。
3.形成甲天气系统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植被覆盖率
4.受甲天气系统影响,贵阳比昆明(  )
A.气压低 B.气温低
C.降水少 D.云量少
3.C 4.B [第3题,图示甲天气系统是昆明准静止锋,主要是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而形成的。第4题,图中昆明处在暖气团一侧而多晴朗天气,贵阳处于冷气团控制下而多阴雨天气,则贵阳比昆明气压高、气温低、降水多、云量多。]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78~79活动
1.(1)如下表所示:
项目 时段 冷锋 暖锋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降雨、大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水汽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代替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2)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
(3)在锋面中,由于暖气团暖而轻,在锋面的上方。冷气团冷而重,在锋面的下方。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常常会造成在锋面附近随着高度增加气温增加的逆温现象。
2.(1)冷锋。因为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
(2)目前,气温较高,气压低,天气晴朗;次日14时左右,可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此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冷锋过境前后,气温下降,对老人和婴幼儿不利,易患感冒、肺炎。气压变化大,易造成脑部损伤。因此,呼吸科、小儿科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科室就诊人数会明显上升。
教材P82活动
1.绘图略。(在南半球,气旋、反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分别是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在北半球,分别是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垂直方向上,南北半球气旋的气流都是上升,反气旋都是下沉。)
气旋 南半球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四周顺时针流向中心,垂直方向上辐合上升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北半球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四周逆时针流向中心,垂直方向上辐合上升 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
反气旋 南半球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逆时针流向四周,垂直方向上下沉辐散 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
北半球 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顺时针流向四周,垂直方向上下沉辐散 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
2.以北半球为例:
气旋 东部 吹偏南风,一般多暖湿天气 中心 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西部 吹偏北风,一般多冷干天气
反气旋 吹偏北风,一般多冷干天气 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吹偏南风,一般多暖湿天气
3.(1)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是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是在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
(2)冬季,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高气压,我国东北、华北地区位于其东部,吹西北季风;江南地区位于其南部,吹东北季风。
4.(1)绘图略(根据槽线和脊线的概念在图中找出并绘制)。
(2)高气压、低气压、锋面气旋等。
(3)甲区域:大风、阴雨天气,因位于冷锋锋后,多降雨;等压线密集,风力大。乙区域:阴雨天气,因位于暖锋锋前。丙区域:晴朗天气,因受高压脊控制。丁区域:阴雨天气,因受低压槽影响。
PAGE
12章末综合测评(三)
一、选择题
下图为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图所反映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中,与我国台风多发季节相对应的是(  )
A.甲、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甲图到乙图的变化过程,时间跨度约为(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一年
1.D 2.B [第1题,我国台风多发季节为夏秋季,从四幅图中可以看出,甲图为气压带、风带北移且达最北的时候,是夏至日;乙、丙两图为气压带、风带南移且达最南的时候,是冬至日;丁图是春秋分日。第2题,气压带、风带由甲图到乙图的变化反映了气压带、风带从最北移至最南,大约需用半年时间。]
东亚季风指数用来表示东亚特殊的海陆热力对比对东亚季风的影响,其值大于零表示夏季风占优,小于零表示冬季风占优。读东亚季风指数(实线)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虚线)的季节变化示意图(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分别表示季风指数和副高脊线纬度),完成3~4题。
3.东亚季风(  )
A.夏季风占优的月份多于冬季风占优的月份
B.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成因不同
C.夏季风7月最强,冬季风1月最强
D.夏季风强弱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高低相关联
4.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偏北的年份(  )
A.东亚夏季风减弱
B.东亚冬季风增强
C.我国夏季北涝南旱
D.我国冬季南北温差显著增大
3.D 4.C [第3题,读图可知,夏季风占优的月份(4月中旬到10月中旬)等于冬季风占优的月份;东亚地区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形成都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东亚地区夏季风在8月份最强,冬季风在1月份最强;在夏季风占优的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越高,夏季风越强,D选项正确。第4题,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偏北的年份,东亚夏季风将增强,冬季风将减弱;东亚夏季风增强,将使夏季风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影响程度加大,锋面雨带在北方地区的停留时间延长,使北方地区降水增多,而雨带过快地向北推移,将导致南方地区降水减少,从而出现北涝南旱的现象;东亚冬季风减弱将使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气温偏高,我国南北温差减小。]
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下图为南、北半球大陆西岸风向、风速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夏季      冬季
5.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
A.年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风速纬度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C.南、北半球风速差异夏季小于冬季
D.分布范围夏季大于冬季
6.影响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植被
5.B 6.B [第5题,图为南、北半球大陆西岸风向、风速分布状况,根据曲线数值,图示中纬度地区,西风年风速差异随着纬度变化而不同,不能简单说北半球比南半球大,A错。风速纬度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B对。南、北半球风速差异,夏季大于冬季,C错。根据曲线所跨纬度,分布范围夏季小于冬季,D错。第6题,影响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广,海面对西风的阻挡作用小,风力强,B对。洋流不影响西风强弱,A错。地形、植被对局部地区西风有阻挡作用,不是全球性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C、D错。]
读图,回答7~8题。
7.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8.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B 8.B [第7题,读图,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①地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②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属于热带沙漠气候。③④两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属于地中海气候。⑤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三种气候类型,B对。第8题,结合前面分析,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大陆西岸,②③说法正确。]
读我国西双版纳森林景观图,回答9~10题。
9.实地考察发现,该地的植被成层现象明显,最高的望天树可达80多米,而在其下面还分布着多层高低错落的乔木。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①该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故植被高度大、种类多
②人类影响较小 ③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养分多少不同 ④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光照条件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下列地区中也能看到这种森林景观的是(  )
A.东非高原 B.地中海沿岸
C.中南半岛 D.墨西哥高原
9.D 10.C [第9题,植被有成层结构,说明植被长得高大,植被种类多,有高有矮。水热条件好植被才能长得高大且种类多,而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光照条件不同,故喜光植物长得高大,喜阴植物长得矮小。第10题,图示植被为热带雨林,东非高原和墨西哥高原是热带草原,地中海沿岸多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在海拔较低、降水较多的地方,分布着热带雨林。]
下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月最可能是(  )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12.此时,澳大利亚(  )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11.A 12.A [第11题,读图可知,在澳大利亚北侧(④地)和西北侧(③地)存在两个热带气旋,结合我国夏秋季节多台风(热带气旋),可以判断此时为澳大利亚地区的夏秋季,3月为澳大利亚地区的秋季,可能出现此天气现象;6月、8月为澳大利亚地区的冬季,10月为澳大利亚地区的春季,均不可能出现热带气旋。第12题,①处被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A对。②处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B错。③地大致位于气旋南侧,盛行偏东风,C错。④地受低压影响,以阴雨天气为主,不会酷热,D错。]
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15题。
13.推测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东南向西北
14.假如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 ℃,则该地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3 ℃ B.12 ℃
C.11 ℃ D.10 ℃
15.该地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  )
A.大气降水较多 B.受冷气团控制
C.盛行上升气流 D.地面辐射强
13.A 14.D 15.C [第13题,图示城市3~5日风向为东南风,说明该气旋位于城市西部;6日城市无明显风向,可能正处于气旋中心;7~9日风向为西北风,说明气旋位于城市东部;则该气旋移动方向是自西向东。第14题,一般晴天气温日较差要大于阴天。图示6日为中雨天气,且日温差为5 ℃;7日为晴天,则7日气温日较差要大于5 ℃。由图可知,7日最高气温约为16 ℃,则最低气温应在11 ℃以下。第15题,该地6日无明显风向,可能因盛行上升气流,而无水平方向大气运动所致。气流上升运动最强烈而导致近地面气压最低。注意此时大气降水最多是盛行上升气流的结果,而不是气压最低的原因。]
二、综合题
16.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海陆分布图和某季节沿60°N纬线不同经度气压变化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季节为北半球________(填“冬”或“夏”)季,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季节,亚欧大陆形成________(填气压中心名称),该气压中心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其切断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气压带名称)。
(3)此时甲地盛行________风。说出此季节甲地和南亚的气候特征。
解析:第(1)题,根据60°N纬线上不同经度的气压变化可以看出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了高压中心,则可以判断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第(2)题,冬季亚欧大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在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第(3)题,冬季亚欧大陆东部盛行西北风。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高温少雨。
答案:(1)冬 亚欧大陆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高压中心
(2)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副极地低气压带
(3)西北 甲地寒冷干燥;南亚高温少雨。
17.读下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分析图甲中夏季风的成因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2)在图乙中画出1月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用表示低气压带,箭头表示风向)
(3)简述1月赤道附近气压带与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解析:第(1)题,图甲所示地区为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风。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沿海地区降水丰沛。第(2)题,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接近南回归线附近,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0°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与0°之间为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第(3)题,降水形成的条件:①是要有充足的水汽;②是气流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③是有较多的凝结核。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信风带气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凝结,因此控制区域一般降水较少。
答案:(1)成因: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影响: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沿海地区降水丰沛。
(2)如图所示(要求:①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必须要南偏;②两个风带的方向无误)。
(3)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域降水丰富。原因: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信风带控制区域一般降水较少。原因:气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凝结。
18.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和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A、B两地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
(2)与A地相比,说出C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从区域图可知该区域在西非,受赤道低压带、西南季风、地形和暖流的影响,A、B两地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第(2)题,从气候资料图可知,C地6~8月降水量少于A地,其原因可从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1)两地地处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受西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气流随地形抬升,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
(2)主要差异:C地6~8月降水量少于A地。原因:C地地形平坦,西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19.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地的气压范围。
(2)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分析若该天气系统势力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及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3)比较D地与C地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4)判断图中E代表的锋面类型;描述当锋面E移到甲地时,甲地的天气现象。
解析:第(1)题,A地所处天气系统中有锋面,为低压中心。第(2)题,B地的气流吹向中心,为气旋;其强烈发展会形成台风,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目前还无法避免其发生,但可以加强监测、预报,从而减小损失。第(3)题,风力的大小可以根据等压线的疏密进行判断。第(4)题,E锋面会随气旋做逆时针方向转动,为冷锋,它会带来阴雨、大风、降温天气。
答案:(1)1 010~1 015百帕。
(2)气旋(低压);从图中可以看出,风从四周吹向中心(气流向中心辐合)。台风;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3)D地的风力大于C地。D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
(4)冷锋。阴雨、大风、降温。
PAGE
7章末综合测评(三)
一、选择题
下图为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图所反映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中,与我国台风多发季节相对应的是(  )
A.甲、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甲图到乙图的变化过程,时间跨度约为(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一年
东亚季风指数用来表示东亚特殊的海陆热力对比对东亚季风的影响,其值大于零表示夏季风占优,小于零表示冬季风占优。读东亚季风指数(实线)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虚线)的季节变化示意图(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分别表示季风指数和副高脊线纬度),完成3~4题。
3.东亚季风(  )
A.夏季风占优的月份多于冬季风占优的月份
B.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成因不同
C.夏季风7月最强,冬季风1月最强
D.夏季风强弱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高低相关联
4.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纬度偏北的年份(  )
A.东亚夏季风减弱
B.东亚冬季风增强
C.我国夏季北涝南旱
D.我国冬季南北温差显著增大
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下图为南、北半球大陆西岸风向、风速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夏季      冬季
5.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
A.年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风速纬度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C.南、北半球风速差异夏季小于冬季
D.分布范围夏季大于冬季
6.影响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植被
读图,回答7~8题。
7.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8.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我国西双版纳森林景观图,回答9~10题。
9.实地考察发现,该地的植被成层现象明显,最高的望天树可达80多米,而在其下面还分布着多层高低错落的乔木。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①该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故植被高度大、种类多
②人类影响较小 ③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养分多少不同 ④不同的植物需要的光照条件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下列地区中也能看到这种森林景观的是(  )
A.东非高原 B.地中海沿岸
C.中南半岛 D.墨西哥高原
下图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月最可能是(  )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12.此时,澳大利亚(  )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下图示意某气旋(较稳定)经过我国江西省某城市前后该城市的气压、风向和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15题。
13.推测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东南向西北
14.假如该地6日的日温差为5 ℃,则该地7日的最低气温最有可能是(  )
A.13 ℃ B.12 ℃
C.11 ℃ D.10 ℃
15.该地6日气压最低的原因是(  )
A.大气降水较多 B.受冷气团控制
C.盛行上升气流 D.地面辐射强
二、综合题
16.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海陆分布图和某季节沿60°N纬线不同经度气压变化柱状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季节为北半球________(填“冬”或“夏”)季,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季节,亚欧大陆形成________(填气压中心名称),该气压中心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其切断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气压带名称)。
(3)此时甲地盛行________风。说出此季节甲地和南亚的气候特征。
17.读下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分析图甲中夏季风的成因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2)在图乙中画出1月赤道附近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用表示低气压带,箭头表示风向)
(3)简述1月赤道附近气压带与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18.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和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A、B两地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
(2)与A地相比,说出C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19.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地的气压范围。
(2)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分析若该天气系统势力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及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3)比较D地与C地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4)判断图中E代表的锋面类型;描述当锋面E移到甲地时,甲地的天气现象。
PAGE
7(共31张PPT)
章末总结探究课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知识体系·师生共同构建
NO.1
专题要点·分类探究突破
NO.2
专题1
专题2
等温线图的判读
影响气候的因素
1
水平运「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全球形成七个气
形成巨圈环流压带六个风带
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大气环流
的气压带大气活
北半球冬、夏
与风带动
中心
季气压中心
亚洲东部最为典型
赤道低气压带
对匚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候山副热带高气压带
的与西风带交替

自然景观
响「赤道低气压带热带草原气候
与信风带交替
冷锋」
锋暖锋
天气

系统气旋
反气旋

22℃20
纬度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气压带风带的分
因素(不同纬度,气候不同
布及其季节移动
大气
环流
季风环流
同纬度陆地比海洋夏季气温陆海陆海同纬度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高
高冬季气温低内陆降水少
因素夏季气温低近海一般降水多
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青风暖流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凵洋流
因素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寒流: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因素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节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
②季风环流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⑤准静止锋
⑥锋面气旋
[学思心得]
                               
                               
                               
                               
                               
等温线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2.判断海陆位置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
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
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暖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如下图:
5.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的影响
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
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
6.判断地形名称
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
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如下面左图表示盆地的等温线分布,右图表示山地的等温线分布。
7.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8.判读等温线的走向,分析等温线与纬线、海岸线和地形的关系
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气温除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等温线不一定与纬线一致,经常会发生弯曲。其走向有以下几种类型。
(1)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这是全球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它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2)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海洋对气温起到了调节作用,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3)等温线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
9.判读数值大小
数值大小 “大大小小”规律 两条等温线间的闭合等温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且小于较大值的下一递增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且大于较小值的下一递减值。如下图:若a>b,则[a+(a-b)]>甲>a,[b-(a-b)]<乙乙>b
“凸大值小,凸小值大”规律 若等温线向数值变大的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数值较两侧偏小,反之偏大。如右图:若等温线数值a>b>c,则MN沿线温度较两侧偏低。
1.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及当前的季节为(  )
A.北半球冬季     B.北半球夏季
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处为一座山,山上有冰川分布
B.P处气温在10 ℃以上
C.P处地势低洼,沙漠广布
D.P处为一座山,山顶海拔可能超过1 000 m
(1)C (2)D [第(1)题,等温线数值向北变大,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海上等温线向北凸出,根据等值线“凸大值小”规律,说明海洋上的温度比同纬度的陆地低,故该地为夏季。第(2)题,根据等值线“大大小小”规律,结合相邻等温线的数值之差,P处温度大于0 ℃,小于10 ℃,地形上表现为山地,但山上不会有冰川分布,再结合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将温差换算成高差,故P山海拔可能超过1 000 m。]
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关键要素之一——气温的分析
(1)理解气温的影响因素
因素 表现
纬度位置 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小(大),太阳辐射能少(多)
海陆位置 海洋性气候:比热容大,冬温夏凉,温度季节变化小;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均匀;大陆性气候:比热容小,冬冷夏热,温度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大
地形 地势高(低),气温低(高);高山阻挡冷空气侵入(地形封闭不易散热)
洋流 寒(暖)流,气温低(高)
(2)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
③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④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2.气候关键要素之二——降水的分析
(1)理解降水的影响因素
因素 表现
大气环流 气流上升易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风向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而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降水,如夏季风带来较多降水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人类活动 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③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2.里斯本、雅典两地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测得的气温和降水量呈现一定的差异。据此完成(1)~(2)题。
(1)两地的夏季温度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里斯本(  )
A.受夏季盛行风影响 B.受沿岸暖流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2)两地的年降水量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雅典(  )
A.纬度位置较低 B.受西风影响较弱
C.地势相对较高 D.距地中海较近
(1)D (2)B [第(1)题,根据气温曲线图分析,两地夏季气温有差异,里斯本的夏季气温低于雅典的夏季气温。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两地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当,距离海洋都较近。里斯本受附近寒流影响,所以气温较低,夏季凉爽。第(2)题,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判断,里斯本的年降水量大于雅典的年降水量。两地降水都集中在冬季,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的主要原因是受盛行西风控制,雅典距离大西洋较远,受西风的影响较弱,所以降水较少。]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