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张PPT)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第1课时 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
逆时针
23小时56分4秒
15°/时
递减
不发光
昼半球
昼夜节律
偏转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
探究点1
探究点2
探究点3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现象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核心素养·案例对接研讨
NO.3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4
0
0
90°E
90。W90。W
90°E
180°
180°
晨昏线北极
太
阳
光
南极晨昏线
C
南极
初始运动方向
偏转方
酒泉歌
分饭
西昌第1课时 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通过观察地理课件的演示,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了解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说明晨昏线的特点并学会判断晨线、昏线。(综合思维)2.结合实际分析昼夜交替现象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人地协调观)3.理解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并运用地转偏向力原理解释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地理实践力) 1.什么是地球的自转?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分别呈什么方向旋转?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少?3.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何特征?4.什么是晨昏线(圈)?什么运动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5.什么是地转偏向力?水平运动的物体有何偏转规律?
一、地球自转
1.方向
甲图 乙图 丙图
2.周期
3.速度
(1)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为15°/时。
(2)线速度:由于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图表点拨] 教材第3页图1-3,该图展示出:
(1)地轴是穿过地心和南北极点的连线,是人们假想的一条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绕地轴自转。
(3)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微思考] 能证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事例有哪些?
提示: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东升西落、科技馆中的傅科摆等。
[易错警示] 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这并不意味着南北半球的自转方向不同,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描述。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
①成因
②昼夜半球
右图甲、乙两处中,甲所在半球为夜半球,乙所在半球为昼半球。
③昼夜界线:AB线为晨昏线。
(2)昼夜交替
①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②影响: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生物钟”)。
[图表点拨] 教材第5页图1-7,该图展示出:
(1)向着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对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为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
(2)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图中晨昏线为晨线。
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2)表现:在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在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同纬度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一定相同。 ( )
(2)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则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 )
(3)晨昏线在地表表现为自西向东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 )
(4)判断地转偏向力偏转方向时,要面对着物体运动方向观察。
( )
提示:(1)×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海拔的影响,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 假如地球没有自转只有公转,也会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年。
(3)× 晨昏线在地表表现为自东向西运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 判断偏转方向时,一定要顺着物体的运动方向观察。
地球自转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美丽星空充满诱惑。图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问题1 (区域认知)图中恒星的运动轨迹为什么以北极星为中心?
提示: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地球上观察时北极星几乎是不动的。
问题2 (综合思维)图中恒星的运动轨迹反映了什么现象?
提示:地球的自转。
问题3 (地理实践力)a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为什么?
提示: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看北极星为中心的星体视运动,相当于从南极上空看宇宙空间,南极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则星空天体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因此,a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逆时针方向。
1.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同理,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在南极上空。
(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
极点局部图西经法 极点局部图东经法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总结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线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地球表面的线速度与该地的地理纬度和海拔高低有关。
①纬度
②海拔
1.读图,完成(1)~(2)题。
(1)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
间间隔是(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约多4分钟
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约少4分钟
D.时间为23小时56分
(2)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 )
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
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b、a
C.a点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
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c最大
(1)B (2)D [第(1)题,题意实际描述的是地球相对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间隔,即1太阳日,因此选B。第(2)题,地球上各点的角速度相同(除极点外),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南、北极点为0。因此选D。]
昼夜交替现象
今天,我站在晨线上,我面向的世界是光明的。我不愿意转身,是因为我的心永远向前,是因为我对光明更向往,也是因为,你沉重的目光不允许我转身;我站在昏线上,我面向黑暗。我敢于直视所有的黑暗,我将这黑暗看得透彻,看得明白,只有这样,我才能够明白我身后光明的意义。下图是利用Google Earth对北京时间12月22日同一天上午8:00和晚上20:00太阳照射地球的截图。
图甲 图乙
问题1 (综合思维)晨线和昏线是哪两个半球的分界线?它们在地球表面上怎样移动?
提示:昼半球和夜半球。自东向西。
问题2 (地理实践力)在晨线上,我们看到太阳正在升起还是落下?昏线呢?
提示:晨线:太阳正在升起;昏线:太阳正在落下。
问题3 (综合思维)甲、乙两图中的昼夜分界线分别是什么线?判断理由是什么?
提示:图甲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都将进入昼半球,所以该线是晨线。图乙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都将进入夜半球,所以该线是昏线。
1.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对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也叫晨昏圈。
2.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圈)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圈)自东向西移动(15°/h),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3.晨昏线的三种判断方法
(1)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
(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晨线,18时→昏线。
(3)方位法
4.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若右图中为昏线,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为晨线,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2)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2.读下面四幅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点处于黄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四点所在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B (2)D [第(1)题,从图中可知①②③④四点分别位于晨线、昏线、晨线、晨线上。第(2)题,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计算地转偏向力的公式为F=2vωsinφ(v为物体运动的速度,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大约是15°/h,φ为运动物体所在纬度)。下图为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分别计算物体运动速度v=0 m/s时,纬度φ=0°时,地转偏向力的大小。
提示:均为零。
问题2 (综合思维)根据公式及示意图,你发现了什么偏转规律?
提示:静止不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在赤道上地转偏向力为零,物体不发生偏转。
在南、北半球,无论沿什么方向运动,运动的物体都会发生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在北半球向右偏。
问题3 (区域认知)根据公式分析,地转偏向力和纬度有什么关系?
提示:正相关。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问题4 (地理实践力)如果在长江口南北两岸选一处建一个河港,你认为建在哪里比较合理,为什么?
提示:建在南岸比较合理。因为长江为北半球的河流,河水自西向东流动,地转偏向力使长江下游的河水向右偏,侵蚀南岸,南岸不易淤积,河水较深,因此利于港口建设。
1.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
原因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表现 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变
原理应用 (1)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侵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图:(2)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3)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4)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2.“左右手”演示法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具体方法为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如图所示,大拇指的指向即为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方向。
3.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读图,回答(1)~(2)题。
(1)此河流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2)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1)B (2)B [第(1)题,从剖面图可以看出,河流右岸受到冲刷,而左岸发生沉积,由此判断该河流为北半球河流。第(2)题,如果此河流是自东向西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北岸受冲刷较重,需要加固。]
人地协调观:认识航天发射场选址条件
1.选址条件
(1)纬度条件: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2)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3)地形、地势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4)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设备的运输。
(5)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6)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2.发射时间、方向
(1)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便于定位和跟踪。我国发射时间选择在冬季,原因是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冬季时南半球为夏季,可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2)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的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火箭飞行约2 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下图为我国四大航天基地位置图。读图,回答(1)~(2)题。
(1)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
A.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
(2)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不利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开阔,不利于国防安全
B.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C.纬度较高,燃料和成本相对较高
D.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更新相对落后
(1)A (2)C [第(1)题,海南文昌位于季风气候区,多阴雨天气,而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有利于航天发射。第(2)题,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比较则纬度较高,不具备这一优势。]
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相距较远,条件各异,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题组通过比较海南文昌和甘肃酒泉两大卫星发射基地的条件,主要考查了航天基地的选址,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在不停地旋转是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2.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称为一个恒星日。3.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为15°/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4.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圈)。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5.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题组1 自转特征
(生活中的地理)国庆放假7天,小明乘火车从南昌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庆典于北京时间10月1日进行。据此完成1~2题。
1.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地球公转的周期
C.一个恒星日 D.一个太阳日
2.火车行进时,所经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的总体变化是( )
A.越来越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越来越慢 D.先变慢后变快
1.D 2.C [第1题,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24小时,指的是一个太阳日。第2题,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从南昌到北京是向高纬度方向行进,自转线速度总体变化是越来越慢。]
题组2 昼夜交替现象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3~4题。
3.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图中P地( )
A.位于晨线上 B.位于昏线上
C.当地时间6时日出 D.当地时间8时日出
3.C 4.A [第3题,从文字和图中可知,拨动地球仪可演示出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第4题,地球自西向东转,因此P点位于晨线上。]
题组3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生活中的地理)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方向转动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据此回答5~6题。
5.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 )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
6.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B 6.A [第5题,甲同学在伞面内侧顺时针方向转动伞,乙同学从伞顶观察伞则是逆时针方向转动,类似在北极上空观测,那么红墨水的流动就类似北半球由高纬向低纬流动的河流,流动的轨迹应向右偏。第6题,由上题可知模拟的是类似由高纬向低纬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但赤道上和东西方向上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没有模拟出来,同时伞的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差别也相差太大。]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4活动(上)
1.用一个小的球体进行模拟,以太阳为参照物时,地球自转一周,实际上是大于360°(约为360°59′)的,如果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360°就完成了一个自转周期,其演示方法和原理如下图所示:
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某恒星(★)、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上。
当地球位于E2时,P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此时地球已自转360°。从E1到E2为一个恒星日。
当地球位于E3时,P又位于太阳与地心的连线上,地球自转360°59′。自E1到E3为一个太阳日。
2.
名称 地球自转的角度 时间长度 应用价值
太阳日 360°59′ 24时0分 昼夜交替的周期
恒星日 360° 23时56分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教材P4活动(下)
1.
纬度 0° 30° 45° 60° 90°
线速度/(千米/时) 1 670 1 447 1 080 837 0
2.标注略。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零。
3.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在逐渐变慢。导致其变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潮汐锁定、季节的周年变化和半年变化、地外和地内的物质或能量交换等。
教材P6活动
1.在该演示中,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仪的转动(代表地球自转)而产生的。5秒钟代表一天。
2.略。
3.可以。
PAGE
13(共61张PPT)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第2课时 产生时差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
乙
乙
经度
相同
1
4
早
60°
4
2
24
15
标准时
东
迟
180°
球
180°
岛屿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
探究点1
探究点2
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日期变更问题
核心素养·案例对接研讨
NO.3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4
A
6日
150°180°150°120°90°60°
C
23.5°
0
23.5°第2课时 产生时差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结合实际,解释产生地方时差的成因。(综合思维)2.结合相关图文资料,了解时区的划分及世界时区分布,能够说出某一时刻不同日期的范围。(区域认知)3.联系实际进行时间计算和日期换算。(地理实践力) 1.什么是地方时?2.地方时有哪些特点?3.时区是怎样划分的?什么是区时?4.区时是怎样换算的?5.什么是国际日界线?为什么在有的地方改用折线?
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形成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如上图,同纬度的甲、乙相比,乙地相对位置偏东,乙地先看到太阳,乙地时刻较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2)特点
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如上图甲、乙、丙中,甲、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②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③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④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刻要早。
(3)计算:图中甲与丁经度相隔60°,地方时相差4小时,按“东加西减”原则计算,若此时丁地地方时为6时,则甲地为2时。
[微思考] 为什么乌鲁木齐的人们早上上班时间比北京要晚大约两个小时?
提示:地方时大约晚两个小时。
2.时区和区时
(1)划分: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个经度。
(2)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统一时间,这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
(3)区时换算
①位于同一时区的各地,采用相同的区时;②位于不同时区的各地,采用各自的区时;③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在同一日期内,东早西迟。
[微思考] 什么是国际标准时?
提示:国际标准时又叫世界时,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
[易错提醒] 我国统一使用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因为北京位于东八区,因此又称为北京时间。北京的地方时是指116°E经线的地方时。
3.日期和国际日界线
(1)国际日界线: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
(2)作用
①旨在消除因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的不同结果。
②为了确保180°经线上同一地区和岛屿的地方日期相同,故在有的地方改用折线。
[易错提醒] 若没有特殊说明,默认为越过180°经线时即越过了国际日界线,因此日期需发生变更。而实际上,越过了180°经线并不一定越过了国际日界线,因此日期不变。有时越过了国际日界线,但不一定越过了180°经线,因此日期需发生变更。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北京时间是指经过北京所在经线的时间。 ( )
(2)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 )
(3)从0°经线向东至国际日界线为新的一天。 ( )
(4)东边地点的时刻较早,因此,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应加1天。
( )
提示:(1)× 北京时间是指经过120°E经线的时间。
(2)× 为了确保180°经线上同一地区和岛屿的地方日期相同,在有的地方改用折线,故与180°经线不完全重合。
(3)× 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至国际日界线为新的一天。
(4)× 日界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日界线的西侧是东十二区,又因为东十二区的日期比西十二区早1天,所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应当减一天。
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问题1 (综合思维)返回器安全着陆时,北京(116°E)当地地方时是多少?
提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北京经度为116°E,与120°E的经度差为4°,时间差为16分钟,根据“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其地方时为1时43分。
问题2 (综合思维)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留学的王华观看了电视直播。当返回器着陆时,当地时间是多少?
提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比美国纽约(西五区)区时早13小时,当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时,纽约时间为2020年12月16日12时59分。
1.地方时的计算
(1)计算依据
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
(2)计算步骤
①一定时
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为例:
a.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b.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c.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d.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②二定向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若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③三定差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④四定值
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15:00,F点地方时为24:00-=21:00。
2.时区的确定与区时的计算
(1)时区确定
若已知某地经度,确定该地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7.5°)÷15°,所得商即为时区数。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7.5°W~7.5°E为零时区;172.5°E~172.5°W为十二时区)。
(2)求时区差
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3)求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
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15°,如西三区中央经线为15°×3=45°W。
(4)区时计算
①已知某地地方时,求该地区时
即求该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可利用地方时计算公式求出。
②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利用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区时差。(注意“±”符合“东加西减”原则;两地区时差=两地时区差)
3.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方法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
这类问题若能建立下列关系,也就不难解答了。
起飞时A地时间降落时A地时间↓±时差 ↓±时差起飞时B地时间降落时B地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
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注意:加减的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
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1)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2)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1.根据右图(图中数字表示经纬度,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回答(1)~(2)题。
(1)A点的区时是( )
A.某日8时
B.某日6时
C.某日10时
D.某日16时
(2)此时“北京时间”是( )
A.某日16时 B.某日18时
C.某日14时 D.某日12时
(1)B (2)C [第(1)题,A点所在经线是0°经线,其与赤道的交点在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由于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区时和地方时相同。第(2)题,“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比0°经线早8个小时,故此时北京时间为某日14时。]
日期变更问题
一轮船在太平洋海域自西向东航行,一孕妇产下一名女婴“姐姐”,时间是2021年1月5日11:30。20分钟后,又产一女婴“妹妹”。奇怪的是,“妹妹”的年龄却比“姐姐”的大。
问题1 (综合思维)国际日界线东西两侧的时刻、日期有什么区别?
提示:自东向西穿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自西向东穿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日界线东西两侧共同使用相同的区时。
问题2 (综合思维)根据材料,计算出“姐姐”“妹妹”的生日,并解释“妹妹”年龄比“姐姐”大的理由。
提示:“姐姐”出生的日期是2021年1月5日,是在国际日界线以西出生的;“妹妹”的出生日期是2021年1月4日,是轮船自西向东穿过国际日界线之后变更的日期。单纯按照日期数值,“妹妹”比“姐姐”大。
1.日界线
(1)自然日界线:即0(或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跨越0(或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跨越0(或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2)人为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界线”。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2.图解日期变更
(1)经线展开图示
(2)极地投影图示
(3)两条日界线的比较
国际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界线 大致是180°经线,固定不变 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
时间 不固定,从0时~24时 固定,0时或24时
日期 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新的一天 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3.确定日期范围及比值(如下图)
(1)新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即从45°E向东到180°经线。
(2)旧的一天的范围: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即从45°E向西到180°经线。
(3)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即=。
(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即=。
(5)新旧日期比值:,即=。
2.读中心点为地球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回答(1)~(2)题。
(1)甲地时间为( )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
(2)北京时间为( )
A.6日8时 B.7日8时
C.6日20时 D.7日20时
(1)B (2)B [第(1)题,从南极俯视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依据题意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日期划分界线为国际日界线(向东过此线日期要减去一天)和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所以只能是左下方的分界线是国际日界线,右上方的分界线是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又依据每格3小时(图中共有8格平分24小时),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地方时用“+”,得出甲所在经线地方时为9时。第(2)题,图中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与180°经线相对,经度为0°。北京时间就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120°E的地方时,为8时。又依据120°E位于非阴影部分,日期为7月7日,得出北京时间为7日8时。]
地理实践力:日晷观影
日晷是古代的一种测时工具,其测时原理是在太阳照射下,物影的移动来指示时间,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可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等不同种类。赤道日晷晷盘应与地球赤道平行,晷针要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并指向正北、正南方向,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动的角度是一致的。
日晷景观
某科技馆(29°36′N,106°00′E)拟建一座赤道日晷,据此完成(1)~(3)题。
(1)此科技馆位于( )
A.兰州市 B.重庆市
C.贵阳市 D.武汉市
(2)在安装日晷时,首先选择一块平坦的地方安放日晷底座,晷盘与底座水平面的夹角度数应为( )
A.90° B.29°36′
C.66°34′ D.60°24′
(3)当晷针影子恰好在晷针正下方时,当地时间为( )
A.0时 B.6时
C.18时 D.12时
(1)B (2)D (3)D [第(1)题,(29°36′N,106°E)应定位到四川盆地附近。第(2)题,通过背景材料获得,日晷的安装要做到晷针与地轴平行,则晷盘又与赤道平行,日晷底座又是一水平面,垂直于当地与地心的连线,运用几何画图可知,所求夹角应与当地纬度互余。第(3)题,当晷针针影恰好在晷针正下方时,太阳高度为正午最高位置,当地地方时为12时。]
本题组通过日晷观影考查了地球自转运动及时间计算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2.地方时的特点: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刻要早。3.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个经度。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统一时间,这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4.区时的换算:位于同一时区的各地,采用相同的区时;位于不同时区的各地,采用各自的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在同一日期内,东早西迟。5.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可以看到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这就是国际日界线。为了确保180°经线上同一地区和岛屿的地方日期相同,故在有的地方改用折线。
题组1 地方时与区时
贾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1.贾先生游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正午12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6时40分。该岛的经度为( )
A.160°E B.40°E
C.160°W D.80°W
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 )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
C.西十一区 D.西五区
1.C 2.C [第1题,由题意可知,北京时间(120°E)为6时40分时,该地为12时,时间相差5小时20分钟,由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可知,该地与120°E相差80°,且该地时间早,应在东,故该地经度为160°W。第2题,由上题可知,该地所在经度为160°W,位于西十一区。]
题组2 日期和国际日界线
(易错题)下图中D地此时是2020年12月21日的正午,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据此回答3~4题。
3.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 )
A.等于1/2 B.大于1/2
C.小于1/2 D.全球同在一天
4.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
A.2021年1月6日16时 B.2021年1月5日8时
C.2021年1月5日16时 D.2021年1月6日8时
3.A 4.C [第3题,图示时刻,180°经线为12时,0°经线为0时,0时经线与国际日界线相对,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第4题,C地位于120°W,轮船到达时C地时间计算如下:2020年12月21日12时+16日-1日+4小时=2021年1月5日16时。]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7活动
1.一般认为,该时区划分方案是比较合理的。划分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统一时间,各地地方时与区时差别较小;中央经线的经度是时区数的15倍;除中时区各地外,东经在东时区,西经在西时区等。这样的划分便于人们使用区时计时,克服了时间上的混乱,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2.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时区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某地时区=某地的经度÷15°。
若结果为整数,则为时区数;若所得结果为小数,则四舍五入。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举例略。
第二种方法:先用某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分别加上和减去7.5°,得到这个时区的范围。然后比较已知经度是否在这个时区范围之内。举例略。
教材P8活动
1.如果两个时间相加超过了24小时,则是明天,钟点要减去24小时,日期则要进一天;如果两个时间相减是负值时,则是昨天,钟点要加上24小时,日期则要退一天。
2.
城市 按照乙地在甲地的西边计算 按照乙地在甲地的东边计算
日期 时间(区时) 日期 时间(区时)
甲:北京 设定:9月8日 设定:10时 设定:9月8日 设定:10时
乙:纽约 计算:9月7日 计算:21时 计算:9月8日 计算:21时
3.从上述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两个经度相差较大的城市,计算出来的结果往往出现大于24或小于0的情况,涉及日期的变更。因为地球是球形的,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解决的方案之一就是划定国际日界线。
教材P9活动
1.(1)向东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2)有了国际日界线,在世界的时区中就有了一个特殊的时区——东西十二区。因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180°经线是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2.(1)夜半线是不断移动的,向西移动。
(2)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国际日界线(可看作180°经线)为“今天”的范围(下图中阴影部分),地方时0时经线向西到国际日界线(可看作180°经线)为“昨天”的范围(右图中空白部分)。
(3)当北京时间为20时时,也就是120°E的地方时为20时时,国际日界线(可看作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此时刻,全球处在同一天。当国际日界线(可看作180°经线)是0时时,全世界同属“今天”。
3.请按照教科书所介绍的方法进行实践活动,特别要思考这样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明确其中的道理。
用观测日影的方法,可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图中上午杆影影端A点与下午杆影影端B点都位于所画圆周上,说明两时刻的太阳高度相等,则AB两点连线的中点C与圆心所在直线即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杆影,记下此刻的北京时间,利用所学知识,可计算出当地的大概经度。
PAGE
11(共76张PPT)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第1课时 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
公转轨道
自西向东
365日6时9分10秒
夹角
垂直
66.5°
往返运动
夏至日
3月21日
冬至日
365日5时48分46秒
地平面
90°
0°
正午
递减
南回归线
赤道
太阳直射点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
探究点1
探究点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核心素养·案例对接研讨
NO.3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4
太阳
1471亿千米
B
A
1.521亿千米
公转方向
夏
归线向
午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南北两侧递减
高度角从
太阳直泉
春秋分日
赤道向南
点所在纬
阳直射赤道两侧递减
线向南
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
直射南回归线南北两侧递减
离直身
夏至
回归线及其以北地
且高度角达到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的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
度角线」达到年中的最小值
就大,直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
阳直阳高度角达到年中的最大值
地接
射南
半球的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
近,某地
角达到年中的最小值
春秋
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年
角就大
1太中最大值
就
赤道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第1课时 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通过观察地理课件的演示,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方向、周期和速度。通过绘制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地理实践力)2.通过观察模拟动画,比较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综合思维)3.运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解释相关生活实际问题。(地理实践力) 1.简述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及其速度等特征。2.黄赤交角的存在有何影响?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是多少?4.正午太阳高度有何纬度变化规律?5.夏至日和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有何变化规律?
一、地球公转
1.轨道
地球绕太阳运行叫作公转,其路径称为公转轨道。
2.特点
(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方向: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3)周期: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即一个恒星年。
(4)速度
位置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点 近日点 1月初 较快
B点 远日点 7月初 较慢
[微思考] 北半球夏半年的天数是186天,冬半年的天数是179天。造成这种天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运动至离太阳较远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天数较长;北半球冬半年,地球运动至离太阳较近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天数较短。
[图表点拨] 教材第11页图1-12,该图展示出:
(1)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方向一致,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
(2)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及地球的位置。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定义: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2.角度关系
(1)地轴总是与赤道面垂直,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约为66.5°,与黄赤交角二者互余。
(2)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
3.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并且有如下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一个回归年。
[微思考] 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提示: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
(1)概念: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1所示)。
图1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图2 正午太阳高度图
(2)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为0°。
(3)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2所示)。
2.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
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④由上述可归纳出,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把下列节气与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地区和最小值地区进行连线。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北半球是夏季;地球位于远日点时,北半球是冬季。 ( )
(2)春分日和秋分日的黄赤交角为零。 ( )
(3)同一日期,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地区都在同一纬线上。 ( )
(4)夏至日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纬度范围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 )
提示:(1)× 每年1月初,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为北半球的冬季;7月初,处于远日点附近,为北半球的夏季。
(2)× 地球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因此黄赤交角的大小不因季节而变化。
(3)× 同一日期,地球上总有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并以直射纬线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4)× 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纬度范围是南半球。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美国《自然》杂志发表了康斯坦丁·巴特金的一项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颗偏离正轨的年轻恒星接近太阳,这颗恒星牵引正在形成之中的地球,最终使地球轨道与太阳轨道之间形成一个倾斜角。这个倾斜角就是黄赤交角,它影响太阳直射的范围,对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问题1 (区域认知)在下图中标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黄赤交角的数值,用标注具有太阳直射现象的范围。
提示:
问题2 (地理实践力)在下图中画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曲线图。
提示:
问题3 (综合思维)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太阳直射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
提示:太阳直射点在24.5°N~24.5°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的范围将变大。
1.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是地球的自转轨道平面和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其本质是一个面面角,其在静止和绕日的运动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静态特征:一轴、两面、三角度
特点 含义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
两面 黄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赤道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三角度 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约为23.5°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约为66.5°
地轴与赤道面夹角 90°
(2)动态特征:两个变、三个基本不变
特点 含义 体现区域
两个变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线 地球的公转过程中
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
三个基本不变 地轴的空间指向,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保持23.5°
地球的运动方向
2.黄赤交角的影响
(1)决定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所示:
(2)决定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
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纬度。
极圈的纬度=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当黄赤交角变化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就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引起直射点移动范围和五带范围的变化。其变化规律如下表所示:
黄赤交角 扩大 缩小
五带范围 热带 扩大 缩小
温带 缩小 扩大
寒带 扩大 缩小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要注意看以下五个信息:
(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最右侧为近日点,最左侧为远日点。
(2)看地球极点:地球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地球南极点在图中下端,或者俯视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3)看自转方向: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公转方向也是逆时针方向,相反则皆为顺时针方向。
(4)看地轴倾向: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段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公转到左侧时为北半球夏季。
(5)看直射点纬度:直射地球的太阳光线沿黄道平面穿过地心,将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相连,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从而区分冬季与夏季。
1.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日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
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
(2)下列有关我国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AB之间,且速度减慢
B.地球公转到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C.地球公转到CD之间,且速度逐渐加快
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1)D (2)D [第(1)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A、B、C、D依次为北半球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第(2)题,我国国庆节(10月1日)地球公转到秋分到冬至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且速度在逐渐加快。]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所谓采光权,通常是指房屋的所有人或使用人享有从室外取得适度光源的权利,比日照范围更大。依据相关规定,我国大城市南北向住宅建筑日照应满足冬至日≥1小时的标准建设。
问题1 (综合思维)为什么我国日照时间最低标准以冬至日为标准,而不是夏至日?
提示:我国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楼房的影子最长。以冬至日为最低标准,则其他时候日照时间均大于1小时。
问题2 (人地协调观)参照以上标准,建筑同样高度的南北楼房,北京和长沙哪个楼间距应更大,理由是什么?
提示:北京。北京和长沙相比,北京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因此楼房影子更长,为保证采光,北京楼房的楼间距应更大。
问题3 (区域认知)同样情况下,北京和长沙两市居民楼相比,冬至日正午时,哪个室内太阳光照面积更大?
提示:由于北京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因此室内的太阳光照面积更大。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
(2)季节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纬度差。
式中H是指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差指所求地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的差值。
纬度差的求法:若两地同在北(南)半球,两地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地分别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地纬度差为两地的纬度之和。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正午最短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4)计算楼间距
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为例,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与楼高h的关系如右图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L应大于h·cot H。
(5)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如下图所示,α+H=90°时效果最佳。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两点纬度差(即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正午太阳高度(H)的计算方法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如下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30°N)正午太阳高度是:HA=90°-(A-B)=90°-(30°-10°)=70°
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C点(23°26′S)正午太阳高度是:HC=90°-(B+C)=90°-(10°+23.5°)=56.5°
将公式“H=90°-两点纬度差”移项后为“90°-H=两点纬度差”,即:直射点与观测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点的纬度差。
2.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0°~23.5°N之间 D.0°~23.5°S之间
(2)在图中C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
A.黑夜最短 B.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C.气温最高 D.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
(1)D (2)B [第(1)题,该地12月22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说明有两次太阳直射。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可以判定该地位于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第(2)题,C处表示太阳直射,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
地理实践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楼间距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计算楼间距的关键是求出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时,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的关系应满足L≥h·cot H(h为楼高,H为冬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如右图所示)
某市(约21.5°N)的小明家准备在某楼盘买房,每栋楼是东西延伸,每家南北均有阳台;三栋楼的楼高均是48米,楼层高3米,楼间距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题。
小明家想买第二栋楼上的房子,但小明的爷爷不想买太高楼层,小明自己要求正午室内不要出现晒不到太阳的情况,小明家最好买二栋的( )
A.2楼 B.7楼
C.5楼 D.16楼
B [由题目某市(约21.5°N)可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约为45°。根据南楼的楼高为48米,而一栋楼与二栋楼的楼间距为30米可知,冬至日二栋18米以下的楼层会被南楼遮挡,晒不到太阳。再根据楼层高3米,可得出6楼以上光照条件好。又知小明的爷爷不想买太高楼层,7楼既不太高,也可以晒到太阳,故小明家最好选择7楼。]
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物体影长也在发生变化。本题通过楼房的采光,主要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运动周期是1个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近日点运动速度较快,远日点运动速度较慢。2.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存在夹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约为23.5°。3.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为周期往返运动,并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等的周年变化。4.就纬度分布而言,正午太阳高度在春秋二分日、夏至日、冬至日分别自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就季节分布而言,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则反之。
题组1 地球公转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地球运行至图中b点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 )
A.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慢
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
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最快
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最慢
1.B 2.A [第1题,在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b点向东接近远日点,节气应为夏至,故选B项。第2题,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最慢,A项正确;C项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与所处公转轨道的位置无关,B、D两项错误。]
题组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A 4.B [第3题,地球公转轨道面为黄道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为赤道面,由于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导致黄道面和赤道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即黄赤交角,即图中的①,其度数目前是23.5°。第4题,图中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①是黄赤交角,P点是地球公转轨道面位于赤道面最北的点,即北回归线上,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夏至。]
题组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生活中的地理)上海市(约31°N)业主李某发现所购商品房居室里日照时间极短且达不到满窗而向法院起诉退房,法院依据《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受遮挡的居住建筑的居室,________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有关规定,责令房产公司退还其各类费用。据此回答5~6题。
5.材料“________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连续1小时”的指标,你认为以哪一日来确定较为合理(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北京的楼房间距比上海应宽些,原因是 ( )
A.北京比上海地形复杂
B.北京比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
C.北京比上海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D.北京比上海天气干燥
5.D 6.B [第5题,上海市位于31°N附近,处在北回归线以北,全年阳光不能直射;居住建筑的居室受阳光遮挡的时间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太阳高度越小,受遮挡的时间越长;冬至时,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小。第6题,北京的地理纬度比上海的高,太阳高度终年比上海低,所以,房产公司在建楼时,应使南北楼房有一定距离,理论上,楼高相同的情况下,北京楼房间距比上海应宽些。]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11活动
1.北半球每年夏半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一方,公转速度较慢;冬半年,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近日点一方,公转速度较快,因此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多出7天。
2.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主要原因是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的季节变化,而不是地球位于近日点和远日点造成的。地球在7月初会通过远日点,此时我们身处的北半球正好倾向太阳,阳光直射北半球,正好是夏季。当地球在1月初通过近日点的时候,又正好是北半球的冬季。因此我们就会觉得,地球在远日点的时候气温反倒更加炎热;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却很寒冷。
教材P13活动
1.(1)如下图所示:
(2)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春分日至夏至日和冬至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2.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对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来说,此段时期正午太阳一直位于正南,影子一直位于正北。而在春分日至秋分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该地区被直射前后没有影长或影长很短,无法操作。
教材P14~15活动
1.正午太阳高度
2.利用第9页活动得出a、b值,然后利用数学公式进行计算:tan H=b/a,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H=arctan(b/a)。
3.(1)正午太阳高度的通用公式:H=90°-|φ±δ|(φ为当地地理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
当太阳直射点与当地位于不同半球时,用“+”;当两地位于同一半球时,用“-”。
求证过程如下:
图1 图2
图1中H=90°-α=90°-β=90°-|φ-δ|,
图2中H=90°-α=90°-β=90°-|φ+δ|。
(2)
地点 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
夏至日 春分日、秋分日 冬至日
北京 约40°N 73.5° 50° 26.5°
海口 约20°N 86.5° 70° 46.5°
(3)略。
PAGE
14(共61张PPT)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第2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必备知识·自主预习储备
NO.1
昼弧
夜弧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春分
秋分
昼长夜短
极昼
夏至
秋分
春分
昼短夜长
极夜
冬至
12
最大
最长
最小
最短
关键能力·情境探究达成
NO.2
探究点1
探究点2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
核心素养·案例对接研讨
NO.3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NO.4
此图表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线上昼弧均大于
夜弧,故北半球各地均是昼长夜短,而南半球则是昼短夜长
N
太/昼弧版址
光线
亦道
“看弧夜孤
此图表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各地纬线上昼弧均大于
夜弧,故南半球各地均是昼长夜短,而北半球则是昼短夜长
太阳直射点北移过程,北半球各纬度昼变长,夜变短
冬至日
春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秋分日
夏至日
太阳直射点南移过程,南半球各纬度昼变长,夜变短第2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通过地理课件的演示,观察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地理实践力)2.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总结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综合思维)3.运用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及其意义。(人地协调观) 1.北半球夏半年昼夜长短有何变化规律?2.北半球冬半年昼夜长短有何变化规律?3.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与北半球相比有何关系?4.二分日昼夜长短有何变化规律?5.中纬度地区四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分别有何特点?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1)影响因素: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与它所在纬线昼弧与夜弧的长度有关。
(2)特点: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赤道与晨昏线(圈)始终相互平分,昼弧的长度等于夜弧,因而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时间 图示 变化特点 极值区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到最大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范围达到最大
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时
[特别提醒] (1)同纬度昼长相等。
(2)对称纬度上昼长和夜长交叉相等。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4)在南极和北极地区,大约半年极昼,半年极夜。
[微思考] 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是否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提示: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二、四季的更替
1.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出现明显的四季变化。
2.表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3.划分(以北半球为例)
类型 范围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天文四季 过渡季节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 过渡季节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
气候四季(北温带) 3、4、5月 6、7、8月 9、10、11月 12、1、2月
[微思考] 李白名句“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中,“四运”指的是什么?“谁”指的是什么?
提示:“四运”指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谁”指地球的公转运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别越大。 ( )
(2)自9月1日到教师节,我国各地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 )
(3)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短。
( )
(4)全球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特征明显;低纬度、高纬度地区“四季模糊”,特征相似。 ( )
提示:(1)× 二分日时,全球昼夜等长。其余时间,除了极昼极夜的地区外,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别越大。
(2)√ 自9月1日到教师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因此我国各地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3)×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4)√ 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变化不大,正午太阳高度终年较大,全年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多,全年皆夏,没有真正意义的冬季,季节更替不明显。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很大,全年正午太阳高度很小,获得太阳辐射能较少,全年皆冬,没有真正意义的夏季,季节更替也不明显。
昼夜长短的变化
下面是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均为北京时间)。
夏季(5月至9月底) 冬季(10月至次年4月底)
上午 9:30~13:30 上午 10:00~14:00
午休 13:30~15:30 午休 14:00~15:00
下午 15:30~19:30 下午 15:00~19:00
问题1 (综合思维)该城市夏季和冬季的上班时间、下班时间和午休时间有何差异?
提示:该城市上班时间夏季早于冬季,午休时间夏季长于冬季,下班时间夏季晚于冬季。
问题2 (人地协调观)该城市不同季节调整作息时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问题3 (综合思维)九月份新学期开始至国庆节期间,白天和黑夜分别有什么变化?
提示: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
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
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4.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5.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夜弧求昼长、夜长(昼弧、夜弧的长短反映昼夜长短)
昼长时数=
夜长时数=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长、夜长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时)×2
夜长=24时-昼长
(3)根据相关性计算
①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
②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如40°N的地区昼长是15小时,则40°S的地区夜长为15小时。
昼夜长短与太阳的方位(与日影朝向相反)
(1)日出、日落太阳的方位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除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晨昏线与极昼、极夜边缘纬线的切点)外,全球其余各地均是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则是正北日出,正北日落。
②太阳直射南半球,除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外,全球其余各地均是东南日出,西南日落。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点则是正南日出,正南日落。
③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均是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④时间变化规律是:同一地点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同直射点的移动一致。
(2)正午太阳的方位
正午日影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太阳直射的纬线上,太阳处于天顶(正上方)上。
②太阳直射纬线以北的地区,太阳处于正南方。
③太阳直射纬线以南的地区,太阳处于正北方。
1.下表为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示意,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1小时25分 13小时56分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按由南向北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丙甲丁乙
C.丁丙乙甲 D.丁乙甲丙
(3)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
A.丙丁乙甲 B.丁甲丙乙
C.甲丁乙丙 D.乙丙丁甲
(1)D (2)C (3)A [第(1)题,12月22日南半球白昼时间长于12小时,四地中只有丁地长于12小时。第(2)题,12月22日,白昼时间由南向北逐渐缩短,对比四地的白昼时间的长短,四地按照从南向北排序是丁、丙、乙、甲。第(3)题,根据冬至日光照图,可以得出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关于赤道呈对称分布的两条纬线,昼长相加为24小时,与12小时的差值的绝对值相等,例如,冬至日,30°N昼长+30°S昼长=24小时,|30°N昼长-12小时|=|30°S昼长-12小时|。得出结论,纬度越高,其昼长与12小时的差值绝对值越大。故用题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减去12,取绝对值,丙的数值最小,故纬度最低。]
四季的更替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枯荣,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西方人只有春夏秋冬,中国人却通过观天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从惊蛰到芒种,从霜降到大雪,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四季。
问题1 (综合思维)四季的成因是什么?
提示:四季的形成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关。
问题2 (综合思维)我国与众不同的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提示:我国的四季与欧美四季的划分有明显不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基础划分的。
1.四季产生的原因
从天文现象上看,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这种变化取决于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如下图所示:
2.季节变化的纬度差异
3.不同的四季的划分方法
中国的传统四季划分 欧美的传统四季划分
北温带国家的四季划分
2.青岛地处约36°N,四季分明。读四季更替成因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甲、乙含义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B.甲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C.乙表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乙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青岛四季分明的原因是( )
①地处中纬度 ②正午太阳高度终年不变 ③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较大 ④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同时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C (2)D [第(1)题,图中表示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而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因此各地出现季节变化。第(2)题,中纬度地区因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变化大,且两者数值变化一致,因此四季分明。]
综合思维:认识二十四节气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而得出,是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我国古人根据日月运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下面图甲为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乙为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甲 乙
(1)下列各组节气中,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A.清明、惊蛰 B.立冬、立春
C.小雪、小寒 D.雨水、处暑
(2)对图乙中四点日期所处的节气判断正确的是( )
A.①点可能为小雪或大雪
B.②点可能为立春或立秋
C.③点可能为春分或秋分
D.④点可能为芒种或大雪
(1)B (2)D [第(1)题,利用对称原则解本题。读图可知,春分与秋分都是昼夜平分,从秋分到立冬昼长变短,经过三个节气;从立春到春分,由昼短到昼夜平分,也经过三个节气,所以立冬、立春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第(2)题,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在北极圈与北极点之间移动(含北极圈与北极点),①点位于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且距离北极圈较近,所以最可能的节气是小暑或小寒;②点位于北极点到北极圈之间,所以最可能的节气是立夏或立冬;③点位于北极圈,所以最可能的节气是夏至或冬至;④点位于北极点到北极圈之间,且距离北极圈较近,所以最可能的节气是芒种或大雪。]
本题组通过二十四节气的分布示意图,考查了二十四节气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素养要求。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速 记
1.北半球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到最大。2.北半球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范围也达到最大。3.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时。5.夏季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冬季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最短的季节;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题组1 昼夜长短的变化
(生活中的地理)下表为某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
时间地点 当日 次日
日出 日落 日出 日落
① 9:00 23:00 8:58 23:02
② 7:19 18:41 7:20 18:40
③ 5:40 18:48 5:39 18:49
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地球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
1.B 2.C [第1题,三地相比较①地昼夜变化幅度大,②地昼夜变化幅度小,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第2题,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北京昼长夜短,并且昼渐长。因此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题组2 四季的更替
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4.下列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3.D 4.C [第3题,纬度越低的地区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第4题,低纬度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变化较小,故季节变化不明显;中纬度不同地区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性较强;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季节变化不明显;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16活动
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全球各地都存在昼夜交替现象,而且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都相等。
2.当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存在无昼夜交替现象的地方。即南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绘图(我们以夏至日,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例来说明绘图方法)。
作图过程:(1)画黄道面:过圆心画一条水平线表示黄道面,并延长与大圆相交于两点。
(2)画地轴:地轴应与黄道面之间成66.5°的夹角。
(3)画赤道:赤道与地轴垂直,与黄道面相交成23.5°的夹角。
(4)画南、北回归线:以黄道面与大圆的两个交点为起点,画两条平行于赤道的虚线表示南、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即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南、北回归线的范围)。
(5)画极圈:以通过地心且与黄道面垂直的假想线与地面的交点为起点分别画两条平行于赤道的虚线,表示南、北极圈(极圈的度数就是地轴倾斜的角度,与黄赤交角互为余角)。
(6)画太阳光线:通过太阳直射点与地心的连线画直射点太阳光线并画此线的平行线,南北边界两条,中间一条。
(7)画晨昏线:过地心画出的太阳光线的垂线就是晨昏线,夏至日应与南、北极圈相切。(注意本题介绍的方法是把地轴画成倾斜方向时的画法,想一想,如果把地轴画成垂直的,图又该如何画。)
太阳直射的纬线 白昼消失的地区 黑夜消失的地区 简要说明
北回归线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白昼消失为极夜,黑夜消失为极昼
南回归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教材P17活动
1.(1)
(2)可归纳出以下规律:
①同一纬度各地区,昼夜长短相等。
②“对称现象”: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其余地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④极昼极夜现象: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夏至日,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与冬至日相反。
2.不同的季节昼夜长短不同。与冬季相比,夏季昼长,日出早,作息时间比冬季提前。
就地方时来说,赤道各地日出、日落的时刻都一样,每天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
教材P19活动
1.(1)决定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昼夜的长短。
(2)地球经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此时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分别接近一年中最小和最短的时候,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正值隆冬;地球经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此时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分别接近一年中最大和最长的时候,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正值盛夏。
2.(1)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角速度为15°/时。
(2)
P1与太阳直射点处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为12时;P2与P1相差12小时,因此P2地方时为0(或24)时。晨昏线(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圈)上的太阳高度是0°。
(3)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次年春分日,P1、P2的纬度位置变化范围为极点—极圈—极点—极圈—极点;Q点的纬度位置变化范围为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P1、P2与Q点的纬度值是互余的关系。
3.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太阳直射同一条纬线,这两天的太阳视运动完全相同。清晨,太阳高度较小,太阳光可以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多米长的庙廊,照到神庙尽头的石像上,出现太阳节奇观。
PAGE
13章末综合测评(一)
一、选择题
从罗马到北京的某国际航班经过18小时的飞行,于某星期一的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据此完成1~2题。
1.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
A B C D
2.飞机从罗马(东三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
A.星期一的18:10 B.星期一的12:10
C.星期日的18:10 D.星期日的5:10
1.D 2.C [第1题,北京时间17时10分看到日落,说明该日北京昼短夜长且北京正处在昏线上,图D与上面的分析相符。第2题,北京位于东八区,星期一的17时10分,正是罗马当地时间的12:10;飞机从罗马经过18小时的飞行到达北京,则在罗马起飞的时间为星期一的12:10减去18小时,即星期日的18:10。]
下图中外圆为某条纬线圈,纬度为X,该纬线圈上刚好发生极昼,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为Y日。读图,回答3~4题。
3.此时悉尼区时(中央经线150°E)是( )
A.(Y-1)日11时 B.(Y-1)日5时
C.(Y+1)日11时 D.(Y+1)日5时
4.若X<70°,当我国南极昆仑科考站(80.5°S,77°E)物体影子朝向正北时,世界标准时间为( )
A.5时08分 B.18时52分
C.5时 D.18时
3.D 4.B [第3题,由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非阴影部分日期为(Y+1)日,75°E地方时为0时,则150°E地方时为5时。第4题,当我国南极昆仑科考站物体影子朝向正北时,77°E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则世界标准时间为18时52分。]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 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5~6题。
日期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① 7:32 17:08
② 6:31 18:15
③ 4:45 19:39
④ 7:22 16:49
5.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A B C D
5.B 6.B [第5题,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各地昼长都为12小时,因此赤道以外的地点昼长最接近12小时的日期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日期①昼长为9小时36分钟,日期②昼长为11小时44分钟,日期③昼长为14小时54分钟,日期④昼长为9小时27分钟,日期②的昼长最接近12小时,所以日期②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第6题,由材料可知,游客到雾灵山旅游的时间为7月,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当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正午太阳应位于正南方,B对。]
下图为海口市某高中室外篮球场,图甲为某同学经常练习投篮的球场及投篮点示意图,图乙为该球场篮板侧视图,M、N分别为某日及半月后地方时12:00篮板上沿在球场的投影。据此回答7~8题。
甲 乙
7.仅从面光投篮会降低投篮命中率角度考虑,该同学在早上6:00投篮命中率最低的地点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篮板上沿投影从N到M移动的节气最可能为( )
A.立夏—芒种 B.芒种—夏至
C.夏至—小暑 D.小暑—大暑
7.D 8.C [第7题,读图甲,仅从面光投篮会降低投篮命中率角度考虑,该同学在早上6:00投篮,太阳位于东部天空,该同学面光位置应位于球篮西侧,命中率最低的地点可能是④,D对。①是背光位置,A错。②③位置与光线接近垂直,影响小,B、C错。第8题,该地位于海口市,篮板上沿投影在N处时,影子朝南,太阳位于北部天空。投影从N到M移动的方向是向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在增大,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节气最可能为夏至—小暑,C对。立夏—芒种、芒种—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A、B错。小暑—大暑,太阳直射点位于海口市以南,D错。]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读古诗,结合下图,回答9~10题。
① ②
③ ④
a某河段示意图 b河流剖面图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位于乙地
C.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D.该类河段一般发育在河流的上游
10.沿甲~乙一线所作河流剖面图,最有可能是图b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9.B 10.B [第9题,河流曲流的东岸是凸岸,是沉积岸,A错。“数家新住处”位于乙地,凸岸是沉积岸,陆地面积增大,成为新住处,B对。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C错。该类河段一般发育在河流的中下游,D错。第10题,沿甲~乙一线所作河流剖面图,甲是凹岸,受侵蚀,河床坡度较陡。乙是凸岸,沉积作用明显,河床较浅,坡度缓。最有可能是图b中的②。]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芒种到白露期间( )
A.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C.济南市昼夜长短差值先增大后减小
D.西沙永暑岛正午旗杆影子变长
12.下列诗句与小寒节气相吻合的是( )
A.千杯浊酒吟风月,梅影疏香入栅栏
B.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C.昨夜清霜冷絮稠,纷纷红叶满阶头
D.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11.C 12.A [第11题,芒种到白露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先向北运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运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先靠近北京,再远离北京,则判断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再变小,A不对;地球先接近远日点,再远离,则公转速度先变慢,然后变快,B不对;济南市昼先变到最长,然后再缩短,则昼夜长短差值先变大,再变小,C对;西沙永暑岛大约在9°N,太阳直射点先远离,再接近,则影长先变长,再变短,D不对。第12题,冬至过后的第一个节气是小寒,为冬季。根据梅影可知是梅花盛开的季节,即冬季,A对;葵花开花一般在夏季或者秋季,B不对;根据清霜和红叶可知指秋季,C不对;根据春到人间草木知得出此句指春季,D不对。]
下图是某地地下室采光示意图,①②③箭头分别代表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情况,通过朝南的反光镜的角度调节,可以保证地下室获得充足的光线。据此完成13~15题。
13.该地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4.当阳光如②所示照射时,恰好北京时间为14时,则该地的经度是( )
A.70°E B.30°W
C.90°E D.150°E
15.当正午阳光照射如③所示时( )
A.此日后郑州市正午旗杆的影子开始变长
B.我国各地区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C.北京正午时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D.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快
13.B 14.C 15.B [第13题,图中采用的是朝南的反光镜,全年正午太阳从正南方向照射过来,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该地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位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说明该地纬度为45°N,位于北温带。第14题,当阳光照射如②所示时,应为正午时刻,当地地方时为12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4时,则该地位于90°E。第15题,当正午阳光照射如③所示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郑州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正午时旗杆的影子开始变短,A错误;冬至日,我国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B正确;冬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C错误;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时为1月初,而此时为12月22日前后,D错误。]
二、综合题
16.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C三点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_。
(2)此时E点地方时是________时,国际标准时间为________时。
(3)图中晨昏线EDC中晨线是________。C点位于H点的________方向。
(4)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5)此时A、B、D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昼长是________小时。
解析:第(1)题,该图是极地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所以为北极上空俯视图,中心为北极点。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根据图示可知,A、B、C三点中B点纬度最高,故其线速度最小。第(2)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E点刚好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以E点的地方时为18时。国际标准时间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根据图中180°经线的位置判断,E点经度为45°E,与0°经线相差45°÷15°=3小时,0°经线位于E点西边,所以0°经线地方时为18-3=15时。第(3)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所以DC是晨线。根据图中180°经线的位置可判断C点的坐标为(0°,135°W),H点的坐标为(45°N,0°),所以C点位于H点的西南方向。第(4)题,A点位于180°的对应经线上,经度为0°。A点所在虚线为北回归线,A点纬度为23.5°N。第(5)题,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北半球昼长夜短。随着纬度增大,昼渐长,夜渐短,D点位于北极圈上,在三点中纬度最高,白昼最长且又在极昼区内,昼长为24小时。
答案:(1)北 B (2)18 15 (3)DC 西南
(4)(23.5°N,0°) (5)D 24
17.下图为某两日昼半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请在图中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
(2)描述甲图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差异。
(3)简述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②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解析:第(1)题,太阳的直射光线与晨昏线垂直且经过地心,从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判断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回归线。第(2)题,甲图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的规律据图回答即可。第(3)题,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②地位于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结合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分析。
答案:(1)要求:与两地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甲图、乙图各一条直射光线,分别指向两个直射点。
甲 乙
(2)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3)甲图时,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此日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到9月23日前后,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然后由最大值逐渐减小,到乙图时,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18.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
(2)②的地点是________,④的地点在________。
(3)四地中发生极昼现象的是________地。
(4)①②③④四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是________。
(5)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①处的住宅门窗应朝向________,③处住宅门窗应朝向________。
(6)H1为该日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则H1=________。(用h表示)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②地的太阳高度一直不变,应是北极点,极点的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北纬h度。第(2)题,结合前面分析,②的地点是北极点,该日不是二分日,④地日出6时,日落18时,昼夜等长,④地点在赤道。第(3)题,四地中②在北极点;③昼长时间是24小时,发生极昼现象的是②和③。第(4)题,②是极点,纬度最高。③有极昼现象,纬度较高。④在赤道,纬度最低。①是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没有极夜现象,纬度小于极圈度数,结合太阳高度,纬度位于南温带。所以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①④。第(5)题,①处位于南半球的温带地区,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住宅门窗应朝向北。③处位于北半球,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住宅门窗应朝向南。第(6)题,H1为该日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纬度是北纬h°,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故③地纬度为(90-h)°,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则H1=90-|(90-h)°-h°|=2h°。
答案:(1)北纬h度 (2)北极点 赤道 (3)②和③ (4)②③①④ (5)北 南 (6)2h°
19.下图所示半球为东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α=12°。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正值一年中的________月或________月,北京时间为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2)说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
(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减小,简述北京和悉尼日出时间的变化情况。
(4)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双项选择)( )
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B.北京的昼渐长
C.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D.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
解析:第(1)题,东半球的范围为20°W向东到160°E之间的区域。图示半球为东半球,所以C、D所在经线分别是20°W和160°E。结合题意可推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60°E,纬度为12°N。由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推知,此时正值一年中的5月或8月。太阳直射点位于160°E,即160°E的地方时为12时,据此可算出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9:20。第(2)题,此时太阳直射12°N,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该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极夜出现在78°S及其以南地区。第(3)题,α逐渐减小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京昼渐短,日出时间越来越晚,而位于南半球的悉尼则相反。第(4)题,若α逐渐增大,说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京的白昼渐长,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
答案:(1)5 8 9:20 (12°N,160°E)
(2)由12°N向南、北两侧递减。极夜现象出现在78°S及其以南地区。
(3)北京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悉尼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4)BD
PAGE
8章末综合测评(一)
一、选择题
从罗马到北京的某国际航班经过18小时的飞行,于某星期一的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据此完成1~2题。
1.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
A B C D
2.飞机从罗马(东三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
A.星期一的18:10 B.星期一的12:10
C.星期日的18:10 D.星期日的5:10
下图中外圆为某条纬线圈,纬度为X,该纬线圈上刚好发生极昼,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为Y日。读图,回答3~4题。
3.此时悉尼区时(中央经线150°E)是( )
A.(Y-1)日11时 B.(Y-1)日5时
C.(Y+1)日11时 D.(Y+1)日5时
4.若X<70°,当我国南极昆仑科考站(80.5°S,77°E)物体影子朝向正北时,世界标准时间为( )
A.5时08分 B.18时52分
C.5时 D.18时
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 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下表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5~6题。
日期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① 7:32 17:08
② 6:31 18:15
③ 4:45 19:39
④ 7:22 16:49
5.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
A B C D
下图为海口市某高中室外篮球场,图甲为某同学经常练习投篮的球场及投篮点示意图,图乙为该球场篮板侧视图,M、N分别为某日及半月后地方时12:00篮板上沿在球场的投影。据此回答7~8题。
甲 乙
7.仅从面光投篮会降低投篮命中率角度考虑,该同学在早上6:00投篮命中率最低的地点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篮板上沿投影从N到M移动的节气最可能为( )
A.立夏—芒种 B.芒种—夏至
C.夏至—小暑 D.小暑—大暑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读古诗,结合下图,回答9~10题。
① ②
③ ④
a某河段示意图 b河流剖面图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位于乙地
C.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D.该类河段一般发育在河流的上游
10.沿甲~乙一线所作河流剖面图,最有可能是图b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芒种到白露期间( )
A.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B.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C.济南市昼夜长短差值先增大后减小
D.西沙永暑岛正午旗杆影子变长
12.下列诗句与小寒节气相吻合的是( )
A.千杯浊酒吟风月,梅影疏香入栅栏
B.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C.昨夜清霜冷絮稠,纷纷红叶满阶头
D.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下图是某地地下室采光示意图,①②③箭头分别代表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照射情况,通过朝南的反光镜的角度调节,可以保证地下室获得充足的光线。据此完成13~15题。
13.该地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北寒带
14.当阳光如②所示照射时,恰好北京时间为14时,则该地的经度是( )
A.70°E B.30°W
C.90°E D.150°E
15.当正午阳光照射如③所示时( )
A.此日后郑州市正午旗杆的影子开始变长
B.我国各地区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C.北京正午时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D.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快
二、综合题
16.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是以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B、C三点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_。
(2)此时E点地方时是________时,国际标准时间为________时。
(3)图中晨昏线EDC中晨线是________。C点位于H点的________方向。
(4)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5)此时A、B、D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昼长是________小时。
17.下图为某两日昼半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请在图中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
(2)描述甲图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纬度差异。
(3)简述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②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
18.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分别表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变化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
(2)②的地点是________,④的地点在________。
(3)四地中发生极昼现象的是________地。
(4)①②③④四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列是________。
(5)为了接受较强的阳光,①处的住宅门窗应朝向________,③处住宅门窗应朝向________。
(6)H1为该日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则H1=________。(用h表示)
19.下图所示半球为东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α=12°。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正值一年中的________月或________月,北京时间为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2)说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
(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减小,简述北京和悉尼日出时间的变化情况。
(4)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双项选择)( )
A.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加快
B.北京的昼渐长
C.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扩大
D.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
PAGE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