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人体的呼吸【名师导航】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1 人体的呼吸【名师导航】中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14 20:1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1 人体的呼吸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呼吸道结构与功能、PM2.5与呼吸道疾病的联系,对呼气和吸气过程的认识,需重点掌握知识,一般为选择、填空和解答题,常结合呼吸系统图出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作呼吸道。各部位的功能分别是:
1. 鼻: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
2. 咽: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3. 喉:发声的器官。
4. 气管:以C形的软骨为支架,保证气体通畅。
5. 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目较多,外面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图解
二: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而呼吸运动是通过呼吸肌(主要为膈肌和肋间肌)
的收缩和舒张完成的。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肺泡数目多。
②肺泡壁外紧贴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2)气体交换过程
当外界空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高,故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高,故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一.选择题
1.(2021·咸宁)如图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B段表示吸气,BC段表示呼气
B. AB段的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膈顶部下降
C. BC段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胸廓容积扩大
D. C点为呼气结束点,此时肺内外气压相等
2.(2021·荆门)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 肺泡壁和包绕的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四肢静脉内都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
D. 抽血或输血时,针刺入静脉,并在针刺部位的下方(远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3.(2021·娄底)如图所示,图甲为某人在呼吸时胸廓容积与肺内气压关系的曲线图;图乙为他的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曲线的a 点,膈肌处于图乙的①状态
B. 图甲曲线的c点,膈肌处于图乙的②状态
C. 图甲曲线的cba段,膈肌舒张,位置上升
D. 图甲曲线的adc 段,膈肌处于图乙的②→①状态
4.(2021·贵州)下面对人呼吸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B. 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C.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D. 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出肺
5.(2021·北京)呼吸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其中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 鼻 B. 喉 C. 气管 D. 肺
6.(2021·吉林)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
A. 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增多 B. 二氧化碳和氧气都减少
C. 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D. 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7.(2021·长沙)佩戴一次性口罩需及时更换。长时间佩戴会使口罩变湿,这说明呼吸道能( )
A. 温暖气体 B. 清洁气体 C. 湿润气体 D. 保证气体通过
8.(2021·邵阳)下图甲表示气管a、胸腔b、肺c三者的组合示意图;图乙表示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②状态向①状态转化时,图甲a、b、c三部位的气压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b9.(2021·海南)当阻塞物阻塞咽喉时,救护者可按照如图所示方法施救,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 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 B. 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
C. 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D. 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10.(2021·淄博)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通过呼气能排出肺内全部的二氧化碳
B. 呼吸道能使吸入的气体温暖、湿润和清洁
C. 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端下降,胸腔容积增大
D. 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11.(2021·聊城)下图为人体平静呼吸时肺容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a→b→c表示一次呼吸过程 B. b点肺内气压小于c点
C. 曲线a→b段,膈肌上升 D. 曲线b→c段,肋骨间的肌肉收缩
12.(2021·聊城)长跑时,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必要时可以用嘴辅助吸气,但不要张大嘴巴吸气和呼气。下列对用鼻吸气比用嘴吸气的优势,解释错误的是( )
A. 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人的空气变得温暖
B. 鼻黏膜可分泌黏液,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和清洁
C. 鼻腔内有鼻毛,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
D. 鼻黏膜内有嗅觉感受器,可感受空气刺激
13.(2021·青岛)如图为人体呼吸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过程②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 过程③中氧气的运输主要靠血浆 D. 过程④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
14.(2021·龙东)人体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要通过几层细胞( )
A. 一层 B. 二层 C. 三层 D. 四层
15.(2021·贺州)“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的呼吸实质上包含如下几个连续的过程: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③气体随血液流动④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⑤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以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B. ②和④过程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
C. 氧气在循环系统中通过红细胞运输 D. ⑤过程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16.(2021·昆明)体育科目考试中,同学们测肺活量,深呼气时(  )
A. 膈顶部上升,肺收缩 B. 膈顶部上升,肺扩张
C. 膈顶部下降,肺收缩 D. 膈顶部下降,肺扩张
17.(2021·昆明)戴口罩可减少尘埃的吸入。吸入的尘埃到达肺前,没有经过(  )
A. 鼻 B. 咽 C. 支气管 D. 食道
18.(2021·岳阳)图为人体氧气变化模式图,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肺泡内,乙为组织细胞内
B. 甲为吸入气体,乙为呼出气体
C. 甲为肾静脉内血液,乙为肾动脉内血液
D. 甲为肺静脉内血液,乙为肺动脉内血液
19.(2021·广安)如图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曲线AB段表示吸气
B. 曲线AB段的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舒张状态
C. 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均缩小
D. 本次呼吸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20.(2021·衡阳).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中曲线AB段表示吸气,膈肌为收缩状态
B. 图二表示的是毛细血管,若一端流动脉血,另一端一定流静脉血
C. 图三中④表示血浆,其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D. 图四中①指的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二.实验探究题
21.(2021·百色)当前,口罩成为全球需求量最大的医疗物资,其有效的阻截了新冠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传播。市面上的口罩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口罩适用范围各不相同,过滤效率是检测口罩防护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人员利用自动滤料测试仪对不同类型口罩进行检测,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图中的过滤效率是多次检测后所得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防护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口罩。
(3)过滤效率过高的口罩,透气性也随之变差,呼吸过程中的________环节易受影响,意味着其佩戴的舒适性降低,佩戴的时间不宜过长。
(4)从预防传染病措施看,戴口罩、勤洗手属于________。当新冠病毒穿过口罩入侵人体,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三.综合题
22.(2021·湘西)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们戴口罩已是常态,新冠疫苗的接种如火如荼。请根据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图(图三)和肺部气体交换示意图(图四)回答:
(1)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危害人体呼吸系统中的________。(填“图三”中的字母代号)。
(2)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来传播,当患者咳嗽的时候,“图三”中“B”________(填结构名称)处于________状态。
(3)严重的新冠患者往往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肺泡里充斥着炎性分泌物(黏液),而难以完成________过程,所以患者血液中的“b”的浓度低。
(4)接种新冠疫苗成为预防新冠的有效措施,新冠疫苗对于人体来说属于________(填“抗原”或“抗体”)。
(5)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健康人佩戴口罩属于________。
23.(2021·黄石)下图1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2为人呼气时膈肌运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________]________(括号内填写编,横线上填写名称)。若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为缩手反射,则编号③所指的结构位于________内。
(2)图2表示的是人的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处于________状态,肺内的气体压力________,气体被呼出。与吸人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是________。
(3)有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引起了咳嗽,此反射(咳嗽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
24.(2021·阜新)表1为大气中气体成分的含量与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含量比较表,表2为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和尿液主要成分(克/100毫升)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
气体成分 大气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表2
主要成分 血浆中 肾小囊中 尿液中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1)表1中,与大气成分相比,人体呼出气体成分中________减少,减少的这部分气体最后在细胞中的________被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________系统输送到肺,经呼气排出体外。
(2)表2中,与肾小囊中液体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说明肾小管能________肾小囊中液体内的全部葡萄糖,人体排尿主要排出无机盐、________及多余的水。
(3)如果某人泌尿系统正常,尿液中却出现了葡萄糖,可能是胰岛分泌的________过少。
(4)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________。
25.(2021·烟台).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同学们非常喜欢在朝气蓬勃的校园做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1).引体向上可以锻炼上肢、胸、腹,背等多处肌肉的力量,赋予男生阳刚之气。如图一所示,做此项运动时,上肢屈肘的动作主要靠[________ ]________牵拉桡骨,绕肘关节完成。
(2).长跑是一种全身性运动,长期坚持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当你跑到后期时,会明显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是因为心肌、肋间肌和________加强加快收缩,为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养料和氧气,如图二所示,氧气从肺泡到达血液需要穿过________层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中,依次经过心脏腔室及相连血管(图三)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和箭头表示)。
(3).足球是多人合作项目,锻炼机体协调配合能力。如图四所示,刘刚“看到队友射来的球后,迅速起脚射门”属于________反射,“大脑意识到足球叩击”的神经冲动经历的传导过程是10→________→4(用数字和箭头表示)。球在刘刚眼中的成像部位是[ ________ ]________。 “球进了!真棒!”刘刚和队友们拥抱祝贺,并对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可见运动对我们健康的影响,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体现在心理上和________方面的良好状态。
(4).体育为你的健康人生负责的同时,你还要具备运动安全防护意识。张阳在学校篮球比赛中。争球倒地时前臂受伤,疼得无法动弹,他推测可能是骨折了。观赛的同学立即进行紧急救助,你不认可的做法是( )
A.拨打120救助电话
B.请学校医务人员到现场查看伤情
C.尝试帮他做骨折后的复位
D.用衣物制成简易三角带固定上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B段的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的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BC段的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隔顶上升,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廓缩小,肺回缩。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2.【答案】 D
【解析】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并绕有大量毛细血管,有利于重吸收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B不符合题意。
C.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这样保证血液按照一定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C不符合题意。
D.在静脉血管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的,用乳胶管扎紧上臂后,在结扎处的远心端的静脉会因血液滞留而膨大,同时,又因静脉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所以血液不会倒流而会出现结状突起,所以抽血或输血时,针刺入静脉,并在针刺部位的下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D符合题意。
3.【答案】 D
【解析】A .图甲曲线的a 点,胸腔容积小,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表示呼气结束的一瞬间,膈肌处于图乙的①状态,膈肌舒张,顶部上升,胸腔容积小,A不符合题意。
B.图甲曲线的c点,胸腔容积大,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表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膈肌处于图乙的②状态,膈肌舒张,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大,B不符合题意。
C.在图甲曲线的cba段时,肺内气压上升,表示呼气,膈肌舒张,位置上升,C不符合题意。
D.图甲曲线的adc 段,肺内气压下降,表示吸气,膈肌收缩,位置下降,膈肌处于图乙的①→②状态,D符合题意。
4.【答案】 C
【解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①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②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5.【答案】 D
【解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6.【答案】 D
【解析】从表格中看出,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主要区别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0.03%→4%),氧气含量减少(21%→16%)。
7.【答案】 C
【解析】A.鼻腔黏膜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A不符合题意。
B.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B不符合题意。
C.鼻腔内的黏液能杀灭一些细菌同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水分含量增
多,长时间佩戴会使口罩变湿,C符合题意。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D不符合题意。
8.【答案】 C
【解析】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②状态向①状态转化时,说明膈肌舒张上升,表明进行呼气。呼气时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胸腔容积变
小,胸腔内气压大于肺内气压,肺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外界,形成呼气运动,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c<b。
9.【答案】 C
【解析】当阻塞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照图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
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
10.【答案】 A
【解析】A.下表是人的呼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数据。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它气体 0.9 0.9
B.呼吸道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B不符合题意。
C.当人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C不符合题意。
D.肺泡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 B
【解析】A、图中曲线可知,ab段肺容量减小,这表示呼气的过程;bc段肺容量增大,这表示吸气的过程,可见,曲线a→b→c表示一次完整的呼吸过程,A说法正确。
B 、图中曲线可知,ab段肺容量在减小,表示呼气,所以b点是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bc段肺容量在增大,表示吸气,c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此
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可见,b点和c点两者是呼气和吸气结束的瞬间,此时两者的气压都等于大气压,所以b点肺内气压等于c点,B说法错误。
C、图中曲线可知,ab段肺容量减小,表示呼气的过程,在呼气过程中,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C说法正确。
D、图中曲线可知,bc段肺容量增大,表示吸气过程,在吸气过程中,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肋骨上升,膈顶部下降,D说法正确。
12.【答案】 D
【解析】A、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进入肺内的气体变得温暖,A说法正确。
B、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使空气比较湿润,B说法正确。
C、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C说法正确。
D、鼻黏膜内有嗅觉感受器,而嗅觉的形成部位则在大脑,D说法错误。
13.【答案】 C
【解析】A.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故过程①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不符合题意。
B.过程②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
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不符合题意。
C.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D.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同样遵循气体扩散原理,也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D不符合题意。
14.【答案】 B
【解析】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均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如图所示:
15.【答案】 D
【解析】A.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A不符合题意。
B.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两者都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B不符合题意。
C.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具
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在组织细胞中,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故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D符合题意。
16.【答案】 A
【解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相反肋间肌舒张时,在重力作用下肋骨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经和左右经都减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都缩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减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出肺,完成呼气的过程。
17.【答案】 D
【解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吸入的尘埃到达肺前要经过:鼻腔、咽、气管、支气管;食道是组成消化道的器官。
18.【答案】 C
【解析】A.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可知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最高,细胞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所以甲为组织细胞,乙为肺泡,A不符合题意。
B.甲为呼出的气体,氧气减少,乙为吸入的气体,氧气含量高于呼吸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B不符合题意。
C.血液经过肾动脉,入球小动,肾小球和出球小动脉时,血液中未发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血液经过出球小动脉再经过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交换的结果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所以甲为肾静脉内血液,乙为肾动脉内血液,C符合题意。
D.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是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交换的结果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所以甲为肺动脉内血液,乙为肺静脉内血液,D不符合题意。
19.【答案】 B
【解析】A.分析曲线图可知,AB段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压,表示吸气,A不符合题意。
B.由A可知:AB段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B符合题意。
C.分析曲线图可知,BC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C不符合题意。
D.C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差为零,既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D不符合题意。
20.【答案】 B
【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曲线AB段表示吸气,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可知,图二表示的是毛细血管,若图二表示的是组成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则肾小球两端都流动脉血,B符合题意。
C.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④为血浆,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C不符合题意。
D.①为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D不符合题意。
21.【答案】 (1)口罩类型;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N95
(3)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4)切断传播途径;特异性免疫
【解析】(1)目前市面上的繁多,主要分为∶一次性医用口罩、N95口置、棉布口置、KN90口罩、防PM2.5口罩等。该实验的变量是口罩类型,除口置类型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相同。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准确性。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类型口罩防护能力不同,其中N95口置防护能量最强,棉布口罩防护能量最差。
(3)过滤效率过高的口罩,其透气性随之变差,这直接会影响到呼吸的第一个环节,即肺的通气环节,也就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4)切断传播途径包括∶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消除各种媒介生物。所以,"戴口罩,勤洗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当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它能消灭和清除病毒,只针对新冠病毒这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22.【答案】 (1)A
(2)膈肌;舒张
(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或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抗原
(5)切断传播途径
【解析】(1)人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时会死亡。所以,肺是新冠病毒的主要靶器官。因此,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危害人体呼吸系统中的A肺。
(2)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所以,当患者咳嗽的时候是呼气过程,“图三”中“B”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3)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即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所以,结合题图可知:严重的新冠患者往往呼吸困难,主要是由于肺泡里充斥着炎性分泌物(黏液),而难以完成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或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所以患者血液中的b氧气的浓度低。
(4)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故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 所以,接种新冠疫苗成为预防新冠的有效措施,新冠疫苗对于人体来说属于抗原。
(5)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判断: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所以,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健康人佩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3.【答案】 (1)①;感受器;⑤;效应器;脊髓灰质
(2)舒张;大于外界气压;氧气
(3)非条件
【解析】(1)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所在感受器是一种信号转换装置,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①感受器;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⑤效应器;缩手反射属于低级神经活动,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
(2)人的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此时正是人呼气过程,人体呼气时,肋间肌处于舒张状态,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被呼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3)反射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咳嗽是人体一种保护性呼吸道的反射,当呼吸道(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受到刺激(如炎症、异物)后,由神经末梢发出冲动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射,通过咳嗽动作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如黏痰、细菌体、纤维),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因此题干中的咳嗽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24.【答案】 (1)氧气;线粒体;循环
(2)重新吸收(重吸收、吸收);尿素
(3)胰岛素
(4)排泄
【解析】(1)由表1中数据可知,与大气成分相比,人体呼出气体成分中氧气减少,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人体排尿主要排出无机盐、尿素和多余的水。
(3)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浓度超过了肾糖阈,就不能被重吸收,尿中就出现尿糖,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但如果某人泌尿系统正常,尿液中却出现了葡萄糖,可能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过少引起的。
(4)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
25.【答案】 (1)1;肱二头肌
(2)膈肌;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9→3→4→7
(3)条件;8→7→5;2;视网膜;社会适应
(4)C
【解析】(1)据图一所示,屈肘动作中1肱二头肌收缩牵拉桡骨绕肘关节活动。
(2)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部上升,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组成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二氧化碳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进入肺泡。
如上图,由于毛细血管壁与肺泡壁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故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二层细胞。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扩散到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9肺静脉→3左心房→4左心室→7主动脉→全身各处。
(3)刘刚“看到队友射来的球后,迅速起脚射门”,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等形成的,所以此反射类型是条件反射。“大脑意识到足球叩击”的神经冲动经历的传导过程是10→8→7→5→4。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4)A、骨折发生后,应该马上把他送医院或立即向老师报告或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A正确;
B、骨折发生后,请学校医务人员到现场查看伤情,用简单有效的方法紧急救助,B正确;
C、骨折发生后,千万不能帮他现场复位,防止骨骼发生移位,不好医治,C错误;
D、骨折发生后,用衣物制成简易三角带固定上肢,D正确。
考纲解读
知识网络图
知识清单
达标检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